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与下面时序结构图中”?”对应的选项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符合题意;
C.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不符合题意;
D.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其中的时间和关键词“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2023八下·昌平期末)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下侧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1.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2. 增强企业活力
3. 股份制改革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D.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可知,这反映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B项正确;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A项;
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排除C项;
全行业公私合营与20世纪50年代的三大改造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
3.(2018八下·白云期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提出的不同的适应国情的方针,需要学生掌握。
4.(2023八下·黄埔期末)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B.分配方式由按劳分配向平均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改革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变
D.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及所学可知, 粮票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废除粮票体现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反映了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A符合题意;
题干中的主旨在于强调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反映的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并非平均分配,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重心在城市,C不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并非经济形态的转型,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时抓住粮票变迁所折射出的历史本质。
5.(2019八下·哈尔滨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管子 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A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依法治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及四个全面知识的掌握。
6.(2023八下·黄埔期末)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邓小平理论”,然后联系所学去分析判断出准确答案。
7.(2023八下·黄埔期末)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种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80年9月”“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可得出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非多元化经济所有制,A不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且并没有出现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容,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2023八下·黄埔期末)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总结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78年12月”“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可知其强调的是解放思想,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思想理论界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认识论,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依据时间联系时代背景,结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内容去理解与分析。
9.(2023八下·赞皇期末)下面是“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以创建开放区为主要目标
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首先开放山东的沿海地区,再逐步向山东的内地延伸,因此特点是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C符合题意;
A.山东没有经济特区,排除;
B.开放区只是一个方面,不能概括全部,排除;
D.材料没有山东与其他省份的比较,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并灵活运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10.(2023八下·赞皇期末)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按,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承包”、“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因而才会出现材料中要求“承包造纸厂”的状况。故B项符合题意;
“乡镇企业”的发展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问题,只涉及了国有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2023八下·重庆期中)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下面哪一方面是相同的?( )
A.生产的积极性方面 B.生产的自主性方面
C.家庭的收入方面 D.土地的所有制方面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土地的所有制方面是相同的,都是土地公有制,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生产的积极性方面,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生产的自主性方面,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家庭的收入方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考查比较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12.(2023八下·重庆期中)《人民日报》于1978年12月24日在第一版刊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请问你下列观点中,最不可能出现在全会公报中的一句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C.立即实行改革开放
D.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所以,“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不可能出现在公报中,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意义。
13.(2023八下·重庆期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许多重大会议,引领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航向。下列会议与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会议 内容
A 十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B 十三大 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十八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对应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
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A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4.(2023八下·重庆期中)高频词汇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词汇的出现,说明国家在进行( )
A.民主法制建设 B.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由题干中给出的“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这些词语,这些信息说明国家在进行城市中的国有企业改革。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民主法制建设,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15.(2023八下·新都期末)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8000多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股份制改革的开展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8000多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是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高考制度的恢复,属于高考,与农业无关,不符合题意;
D. 股份制改革的开展 ,是对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等,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6.(2023八下·新都期末)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B.增强企业活力
C.允许外国企业投资 D.实行联产承包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可以看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不符合题意;
C. 允许外国企业投资 ,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实行联产承包,是对农业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2023八下·新都期末)1978年底,北京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会议,在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毛泽东,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不符合题意;
C.江泽民,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不符合题意;
D.习近平,十九大以来的党中央核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8.(2023八下·新都期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指出“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这一成就证明,政府的政治承诺和政策稳定性对改善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的境况至关重要”。“非凡成就”是指中国( )
A.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B.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C.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D.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不符合题意;
B. 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不符合题意;
D. 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贫困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9.(2023八下·新都期末)2001年,我国货物贸易占全球的份额为4.0%,列第6位。后来,货物贸易规模增长明显加快。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3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在2001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B.发展了乡镇企业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施西部大开发
【答案】C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是在1981年,不符合题意;
B. 发展了乡镇企业 ,是在农村中的乡镇,不符合题意;
D.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对西部进行的经济开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即货物贸易大幅增加,再结合其中的时间“2001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20.(2023八下·新都期末)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预期实现时间是( )
A.君主专制度结束100年时 B.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C.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已经实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下·长沙期末)某班准备进行一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知识竞赛,请你协助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的设计。
【理论形成】
材料: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一是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二是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三是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四是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强国大业。这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理论实践】
材料: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人物风采】
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 【理论发展】
江泽民、胡锦涛分别提出了哪些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这一成果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 依据材料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6) 为实现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做些什么?
【答案】(1)中共十二大。
(2)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五大。
(3)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
(5)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6)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八大;“中国梦”;“四个全面”;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十二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本题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也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本题考查中共十九大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根据材料“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可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兴趣爱好,提高身素质(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共十二大。
(2)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五大。
(3)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
(5)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6)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等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材料相结合,对党的主要会议进行归纳记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2023八下·仓山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晋江是一个典型的穷县。1981年,福建省委召开专题电话会,在全省农村推动和落实生产责任制。晋江人民压抑已久的生产热情、创造活力得到释放。晋江农民纷纷利用“闲资金、闲房、闲散劳动力”等有利条件创办乡镇企业,从1981-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总数增长1.87倍,总收入增长3.27倍。
——摘编自张东奇《试述项南对晋江改革开放的贡献》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的头两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场关于姓“资”、姓“社”的大讨论,有不少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方面来责难晋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厘清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随后,党中央的十四大召开……大环境的转变,为晋江乡镇企业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摘编自《晋江市场化道路的演进与特征》
(1) 材料一中的“生产责任制”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农村改革在晋江产生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晋江发展遭遇了怎样的困境?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晋江乡镇企业成功打破发展困境的原因。
(3) 以晋江的发展为例,归纳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因素。
【答案】(1)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晋江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晋江乡镇企业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困境: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或有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责难晋江。原因: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有利因素: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符合国情的政策;优秀领导人的引导;人民群众积极的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任意两点即可)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81年,福建省委召开专题电话会,在全省农村推动和落实生产责任制。”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生产责任制”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材料一“晋江人民压抑已久的生产热情、创造活力得到释放。晋江农民纷纷利用“闲资金、闲房、闲散劳动力”等有利条件创办乡镇企业,从1981-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总数增长1.87倍,总收入增长3.27倍。”可知,农村改革调动了晋江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晋江乡镇企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的头两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场关于姓‘资’、姓‘社’的大讨论,有不少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方面来责难晋江。”可知,20世纪90年代晋江发展遭遇了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或有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责难晋江的困境。结合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厘清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随后,党中央的十四大召开……大环境的转变,为晋江乡镇企业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所学知识可知,晋江乡镇企业成功打破发展困境的原因有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由晋江的发展可知,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因素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符合国情的政策;优秀领导人的引导;人民群众积极的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90年代晋江发展遭遇的困境、晋江乡镇企业成功打破发展困境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23.(2023八下·成华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调整经济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必须指出……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四 邓小平指出:在管理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要学会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观察上表,指出我国土地占有情况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粮食生产的成就,指出成就取得的主要政策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中国农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出现的问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城市改革为例,谈谈我国在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的调整。
(4)综合以上材料中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谈谈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答案】(1)变化:我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原因:地改革的实施。
(2)成就: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稳定高产;人均占有粮食大大增加。因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问题: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多种分配方式并有的制度。
(4)启示: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经济建设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不断改革,用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可以看出,我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土地改革的实施。
(2)根据材料二“1978年——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数据(部分)”“人均占有粮食”信息可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稳定高产;人均占有粮食大大增加。因素:根据所学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根据材料二“但必须指出……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概括可知,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出现的问题有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结合材料三可知,我国在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的调整包括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多种分配方式并有的制度。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经济建设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不断改革,用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题考查分析理解总结能力,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知识。
24.(2023八下·莲湖期末)“中国梦”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此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拉开序幕】
材料一:
【推进改革】
材料二: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扩大开放】
材料三:过去,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主要是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如何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推动国内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以适应国际经贸体制的关系。今天,我们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中国的对外开放举措,来引领世界经济潮流、来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就是这个历史要求的时代产物。
——摘编自裴长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
【理论指引】
材料四: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五: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奋斗目标】
材料六: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B所示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图A和图B有怎样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概述小岗村发生的显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项体现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的措施。
(4)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同志。
②请依据年代尺的提示,分别写出A、B两处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依据材料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又是什么。
【答案】(1)战略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系:图A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图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显著变化: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变化:由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到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措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等等。
(4)①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②A:邓小平理论。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理论;“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 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图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小岗村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由于这里最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队外开放 由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到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的措施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筹建和成立亚投行 等;
(4)①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邓小平理论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依据材料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是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 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故答案为:(1)战略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系:图A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图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显著变化: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变化:由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到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措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等等。
(4) ①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②A:邓小平理论。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4)①第一问需要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②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大会,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5)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与下面时序结构图中”?”对应的选项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2.(2023八下·昌平期末)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下侧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1.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2. 增强企业活力
3. 股份制改革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D.全行业公私合营
3.(2018八下·白云期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4.(2023八下·黄埔期末)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B.分配方式由按劳分配向平均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改革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变
D.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5.(2019八下·哈尔滨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管子 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6.(2023八下·黄埔期末)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7.(2023八下·黄埔期末)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种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8.(2023八下·黄埔期末)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总结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9.(2023八下·赞皇期末)下面是“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以创建开放区为主要目标
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10.(2023八下·赞皇期末)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按,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1.(2023八下·重庆期中)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下面哪一方面是相同的?( )
A.生产的积极性方面 B.生产的自主性方面
C.家庭的收入方面 D.土地的所有制方面
12.(2023八下·重庆期中)《人民日报》于1978年12月24日在第一版刊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请问你下列观点中,最不可能出现在全会公报中的一句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C.立即实行改革开放
D.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13.(2023八下·重庆期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许多重大会议,引领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航向。下列会议与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会议 内容
A 十二大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B 十三大 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十八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A B.B C.C D.D
14.(2023八下·重庆期中)高频词汇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词汇的出现,说明国家在进行( )
A.民主法制建设 B.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15.(2023八下·新都期末)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8000多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股份制改革的开展
16.(2023八下·新都期末)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B.增强企业活力
C.允许外国企业投资 D.实行联产承包
17.(2023八下·新都期末)1978年底,北京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会议,在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18.(2023八下·新都期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指出“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这一成就证明,政府的政治承诺和政策稳定性对改善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的境况至关重要”。“非凡成就”是指中国( )
A.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B.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C.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D.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19.(2023八下·新都期末)2001年,我国货物贸易占全球的份额为4.0%,列第6位。后来,货物贸易规模增长明显加快。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3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货物贸易规模在2001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B.发展了乡镇企业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施西部大开发
20.(2023八下·新都期末)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预期实现时间是( )
A.君主专制度结束100年时 B.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C.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八下·长沙期末)某班准备进行一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知识竞赛,请你协助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的设计。
【理论形成】
材料: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一是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二是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三是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四是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强国大业。这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理论实践】
材料: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人物风采】
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 【理论发展】
江泽民、胡锦涛分别提出了哪些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这一成果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 依据材料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6) 为实现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做些什么?
22.(2023八下·仓山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晋江是一个典型的穷县。1981年,福建省委召开专题电话会,在全省农村推动和落实生产责任制。晋江人民压抑已久的生产热情、创造活力得到释放。晋江农民纷纷利用“闲资金、闲房、闲散劳动力”等有利条件创办乡镇企业,从1981-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总数增长1.87倍,总收入增长3.27倍。
——摘编自张东奇《试述项南对晋江改革开放的贡献》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的头两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场关于姓“资”、姓“社”的大讨论,有不少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方面来责难晋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厘清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随后,党中央的十四大召开……大环境的转变,为晋江乡镇企业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摘编自《晋江市场化道路的演进与特征》
(1) 材料一中的“生产责任制”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农村改革在晋江产生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晋江发展遭遇了怎样的困境?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晋江乡镇企业成功打破发展困境的原因。
(3) 以晋江的发展为例,归纳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因素。
23.(2023八下·成华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调整经济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必须指出……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四 邓小平指出:在管理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要学会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观察上表,指出我国土地占有情况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粮食生产的成就,指出成就取得的主要政策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中国农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出现的问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城市改革为例,谈谈我国在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的调整。
(4)综合以上材料中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谈谈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24.(2023八下·莲湖期末)“中国梦”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此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拉开序幕】
材料一:
【推进改革】
材料二: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扩大开放】
材料三:过去,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主要是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如何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推动国内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以适应国际经贸体制的关系。今天,我们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中国的对外开放举措,来引领世界经济潮流、来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就是这个历史要求的时代产物。
——摘编自裴长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
【理论指引】
材料四: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五: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奋斗目标】
材料六: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B所示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决策。图A和图B有怎样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概述小岗村发生的显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项体现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的措施。
(4)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邓小平同志。
②请依据年代尺的提示,分别写出A、B两处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依据材料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又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符合题意;
C.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不符合题意;
D.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其中的时间和关键词“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股份制改革”可知,这反映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B项正确;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A项;
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排除C项;
全行业公私合营与20世纪50年代的三大改造有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提出的不同的适应国情的方针,需要学生掌握。
4.【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及所学可知, 粮票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废除粮票体现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反映了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A符合题意;
题干中的主旨在于强调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反映的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并非平均分配,B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重心在城市,C不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经济体制的转型,并非经济形态的转型,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时抓住粮票变迁所折射出的历史本质。
5.【答案】A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依法治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及四个全面知识的掌握。
6.【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邓小平理论”,然后联系所学去分析判断出准确答案。
7.【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80年9月”“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可得出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C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非多元化经济所有制,A不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且并没有出现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容,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78年12月”“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可知其强调的是解放思想,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思想理论界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认识论,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依据时间联系时代背景,结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内容去理解与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首先开放山东的沿海地区,再逐步向山东的内地延伸,因此特点是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C符合题意;
A.山东没有经济特区,排除;
B.开放区只是一个方面,不能概括全部,排除;
D.材料没有山东与其他省份的比较,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并灵活运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10.【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承包”、“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因而才会出现材料中要求“承包造纸厂”的状况。故B项符合题意;
“乡镇企业”的发展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问题,只涉及了国有经济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下的农民在土地的所有制方面是相同的,都是土地公有制,D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生产的积极性方面,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生产的自主性方面,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家庭的收入方面,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考查比较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所以,“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不可能出现在公报中,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意义。
13.【答案】D
【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对应错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
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A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4.【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由题干中给出的“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这些词语,这些信息说明国家在进行城市中的国有企业改革。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民主法制建设,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亿斤,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8000多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是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高考制度的恢复,属于高考,与农业无关,不符合题意;
D. 股份制改革的开展 ,是对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等,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16.【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可以看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不符合题意;
C. 允许外国企业投资 ,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实行联产承包,是对农业的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毛泽东,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不符合题意;
C.江泽民,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不符合题意;
D.习近平,十九大以来的党中央核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8.【答案】C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不符合题意;
B. 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不符合题意;
D. 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贫困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9.【答案】C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是在1981年,不符合题意;
B. 发展了乡镇企业 ,是在农村中的乡镇,不符合题意;
D.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对西部进行的经济开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即货物贸易大幅增加,再结合其中的时间“2001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20.【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已经实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答案】(1)中共十二大。
(2)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五大。
(3)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
(5)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6)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八大;“中国梦”;“四个全面”;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十二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本题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也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本题考查中共十九大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知识。根据材料“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可知,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兴趣爱好,提高身素质(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中共十二大。
(2)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五大。
(3)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
(5)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6)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等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材料相结合,对党的主要会议进行归纳记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生产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晋江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晋江乡镇企业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困境: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或有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责难晋江。原因: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有利因素: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符合国情的政策;优秀领导人的引导;人民群众积极的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任意两点即可)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981年,福建省委召开专题电话会,在全省农村推动和落实生产责任制。”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生产责任制”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材料一“晋江人民压抑已久的生产热情、创造活力得到释放。晋江农民纷纷利用“闲资金、闲房、闲散劳动力”等有利条件创办乡镇企业,从1981-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总数增长1.87倍,总收入增长3.27倍。”可知,农村改革调动了晋江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晋江乡镇企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的头两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场关于姓‘资’、姓‘社’的大讨论,有不少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方面来责难晋江。”可知,20世纪90年代晋江发展遭遇了关于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或有人从意识形态的对立责难晋江的困境。结合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厘清了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随后,党中央的十四大召开……大环境的转变,为晋江乡镇企业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所学知识可知,晋江乡镇企业成功打破发展困境的原因有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由晋江的发展可知,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因素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符合国情的政策;优秀领导人的引导;人民群众积极的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90年代晋江发展遭遇的困境、晋江乡镇企业成功打破发展困境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23.【答案】(1)变化:我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原因:地改革的实施。
(2)成就: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稳定高产;人均占有粮食大大增加。因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问题: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多种分配方式并有的制度。
(4)启示: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经济建设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不断改革,用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可以看出,我国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土地改革的实施。
(2)根据材料二“1978年——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数据(部分)”“人均占有粮食”信息可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稳定高产;人均占有粮食大大增加。因素:根据所学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根据材料二“但必须指出……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概括可知,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出现的问题有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结合材料三可知,我国在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的调整包括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多种分配方式并有的制度。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经济建设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不断改革,用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题考查分析理解总结能力,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知识。
24.【答案】(1)战略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系:图A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图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显著变化: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变化:由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到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措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等等。
(4)①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②A:邓小平理论。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理论;“一带一路”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 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图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小岗村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由于这里最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队外开放 由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到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的措施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筹建和成立亚投行 等;
(4)①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邓小平理论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依据材料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是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 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故答案为:(1)战略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系:图A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图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显著变化: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变化:由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到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措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等等。
(4) ①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②A:邓小平理论。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4)①第一问需要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②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大会,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5)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