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8:00:5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5张PPT)
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精读引领课
《跳水》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列夫·托尔斯泰
复习检测
读拼音,写词语。
háng xíng fàng sì sī yǎo xià hu
( ) ( ) ( ) ( )
wéi gān liě zuǐ hǎi ōu miáo zhǔn
( ) ( ) ( ) ( )
回顾内容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水手拿猴子取乐
起因
经过
结果
孩子遇到危险
船长命令孩子跳水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孩子为了取帽子,走上了横木。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转危为安。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不可以。因为这一段给后面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所、活动环境,写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等,为下文做铺垫。
第一段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猴子为什么这么放肆地气孩子?
因为它和大家很熟悉,又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不会对它怎么样,还觉得逗引一个小孩更能取乐,所以就放肆了。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点明孩子和水手的不同表现。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哪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因为猴子放肆撕咬他的帽子,任凭他怎么喊叫都不听,水手们笑得更欢了,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要去追猴子。从“气得脸都红了”可以看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气极了,不顾后果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水手们为什么全都吓呆了?此时他们可能会想什么?
因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生命危险。
玩笑开大了,怎么光顾拿猴子取乐了,没有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没有保护好孩子呢?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从“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由得”是“不禁”的意思,孩子往下一看,这么高,也感觉到害怕了,吓得两腿发抖了。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船长手里拿着枪逼孩子跳水。
面对这样危险的情景,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呢?请画出相关句子,思考船长的内心想法。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看到孩子犹豫,船长再次提到“开枪”。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从“刚”可以看出孩子反应快,能理解爸爸的意图。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船长真会对儿子开枪吗?你可以看出船长有怎样的品质?
不会,因为他爱儿子,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也只有他才会想到用这种办法救人,跳水是救儿子的最好办法。
船长机智、勇敢、沉着、果断。
从船长的表现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前后半句,大家觉得是否矛盾?
破折号表示意思转折。前后半句并不矛盾。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破折号的使用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水手 孩子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请画出描写水手“笑”的相关语句,看看这些语句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请画出描写水手“笑”的相关语句,看看这些语句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水手 孩子
水手们都在哈哈大笑 孩子也笑得很开心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孩子哭笑不得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爬到第一根横木上,追猴子到顶端,气极了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更惊险、跌宕起伏。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猴子气孩子,孩子追猴子
船长救孩子
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孩子只要一犹豫就有失足的危险,一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等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还有失足丧命的危险。但是往水里跳就有生的希望,因为甲板上的水手们都熟悉水性,孩子一落水,水手就去施救,所以,船长的办法最好。
推测思维过程
危急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入水中,用思维导读来梳理船长的思维过程。
推测思维过程
“立刻瞄准”说明船长看见这一情形时,反应之迅速,处事之果断。
“心惊胆战”“摇摇晃晃”说明孩子极度害怕,十分危险。
品词析句,悟法之妙
船长所说的“向海里跳”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最好的办法,因为当时的情况已经刻不容缓。所以,船长以“开枪”威胁孩子。
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
品词析句,悟法之妙
当时,孩子走在高高的横木上,如果让他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一紧张,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而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如果让孩子跳进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正好船长手里拿着枪,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枪逼迫孩子跳下海,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
我来赞船长:
船长看见儿子身陷险境,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镇定、果断地逼迫孩子跳水,让孩子转危为安,这是一位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经验丰富、了不起的父亲!
品词析句,悟法之妙
指导方法,学生讲故事
提示:
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遇到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
请根据提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讲故事。
要求:
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抓住“船长命令孩子跳水”的重要情节,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完整。
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
小 结
要求:
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危急关头,老炮手和伯诺德夫人及子女是如何应对的?试着分别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
拓展阅读
快速默读丛书文章《鲨鱼》和《半截蜡烛》,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孩子们游泳时遇到鲨鱼)→(老炮手拉响大炮)→(击中鲨鱼,成功救出孩子们)
——《鲨鱼》
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伯诺德夫人与子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祖国,开始递送情报工作)→(伯诺德夫人与子女和德军周旋)→(情报得以保全) ——《半截蜡烛》
拓展阅读
船员们离孩子还远,不能及时救他们。用大炮的话,可以杀死鲨鱼或者把它吓跑,而且两个孩子已经朝不同的方向游开了,伤害他们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孩子们受伤,船员们已经在路上了,也可以很快救起他们。
老炮手的思维过程:
拓展阅读
德军一中尉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油灯,熄灭了蜡烛。
但一会中尉又重新点燃,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火之际,拿走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关键时刻,小女儿杰奎琳借上楼睡觉为理由,成功拿走了那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及子女的思维过程:
拓展阅读
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化解险情。
畅谈收获
课文结构


机智果断
转危为安
水手——取乐——猴子 猴子放肆 (起因)
猴子——逗——孩子 孩子生气
孩子——追——猴子 横木遇险
船长——逼——孩子 孩子跳水 (结果)
(经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