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攀爬老山界的过程中, 语文老师对沿途美景进行了记录。请你选出下列对语段分析有误的一项( )
老山界处于“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之一的越城岭。苍崖陡峭, 森林中古树参天, 其上有葛藤攀缘, 构成密不透风的绿色城堡。红叶、金果熠熠生辉, 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古朴苍劲的树干上, 镌刻的 “红军万岁” 的标语依稀可辨。
A.“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碍走泥丸” 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B.“密不透风的绿色城堡”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高大和葛藤的繁茂。
C.用部首查字法查 “熠”, 应先查“火”字旁,再查 11 画。
D.语段中“陡峭” “攀缘” “繁茂” “苍劲” 都是形容词。
【答案】D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汉字笔画笔顺;动词;形容词;比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D:错误。攀缘是动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修辞手法、查字法、词性。1)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2)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3)查字法包括: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掌握定义按要求答题即可。 4)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助词、数量词、介词等。
二、语言表达
2.提名角度一:科学家。瑶瑶推荐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想根据他的事迹拟写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材料补写出上联。
“我愿以身许国”是王淦昌1961年在接受研制核武器任务时的回答。之后的17年,王淦昌“消失”了。而在西北荒凉的戈壁沙漠中,多了一个叫“王京”的同志。失去苏联的技术支持,他带领团队从头开始,坚持深入车间、实验室,常常和大家一起工作到深夜。
上联 下联:隐姓埋名志兴邦
【答案】呕心沥血铸国盾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 根据材料,王淦昌作为科学家,为国家的核武器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强调了奉献和努力。因此,上联需要突出他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隐姓埋名志兴邦”为下联,因此上联需要与之对仗。“隐姓埋名”为并列结构,“志”为动词,所以上联也应为并列+动词。并且,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需符合平仄的规则,即应为仄声。
故答案为: 呕心沥血铸国盾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三、综合题
报告会上,小语要进行开场发言。下面是他拟写的发言稿片段,请你阅读并完善。
历史更迭,文化积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 (生生不息/川流不息),不断壮大。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涵养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崇德尚礼、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历经数千年时间,中华传统美德 (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依然闪耀着无穷魅力,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对于个人来说,践行传统美德能够涵养性情、启迪智慧;对于民族来说,只要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让我们一起行动,将传统美德践行于当下,将美德之风吹向未来!
3.小语不知道语段空缺处用哪个词语更合适,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填在横线上。
4.画横线的句子表意不准确,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5.请你在方框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答案】3.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4.将“只要”改为“只有”。
5.——
【知识点】词义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⑵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⑶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生生不息:指事物的新陈代谢永不停止。川流不息:形容人、车辆等接连不断。此处指“中华美德”应用“生生不息”。一以贯之: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一脉相承:由一种血统或流派流传承袭下来。
故答案为:生生不息 一脉相承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不当,应为“只有------才---”。
故答案为:将“只要”改为“只有”。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对前面的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
四、语段阅读
(2023七下·哈尔滨期中)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各题。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6.对战士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7.第 段从多个角度对“半夜”进行描写,写 觉突出山之寒,写 觉反衬山之 。
8.第②段“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奇观”指怎样的景象?
9.“凡景语皆情语”。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 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请简要赏析这个句子。
【答案】6.C
7.触觉;听觉;静
8.成千上万的人举着火把,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火光与星光相接,景象瑰丽、壮观。
9.比喻,以“宝石”比喻“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奇特美丽的高山夜景,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从侧面写出了山势高耸,行军之艰。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老山界;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扣住文章的主旨来选择,其实A、B、C、D理解都没有错误,但是这篇课文的主旨是表现红军战士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最符合文意的是C,所以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视觉、听觉、触觉、闻觉等描写方法的把握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这种类型题目相对简单, 听看到的是视觉,身体或心理感觉到的是触觉,耳朵听到的是听觉,声音是写动,反衬的肯定是静。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种类型题目一般不难,首先要解释“奇观”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看看它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这种类型题目一般体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首先要把本体和喻体找到来,然后概括形象生动写出景物什么特征,有什么表达效果。(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表现什么精神)
6.A选项说红军战士浑身紧张有误;B选项应该是红军战士看到奇观后看到了希望;D选项不符合语境,在紧张的氛围中开玩笑不符合实际;C选项最符合文意;所以答案选C。
7.第 中句子“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是从触觉角度对“半夜”进行描写;划线句子“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是写听觉反衬山之静;
8.“奇观”的本义是奇异罕见的景象,在这里是指成千上万的人举着火把形成“之”字形与星光等形成瑰丽壮观的景象。
9.写景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抒情,“ 天上闪烁 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 句子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宝石”比作“星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奇特美丽的高山夜景,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山势高耸,行军之艰。
五、现代文阅读
榜样不只是受人敬仰的名人,也可以是身边的“他们”。你准备在本期公众号推送下面的文章,请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语文老师
梁晓声
①我永远忘不了这样一件事。
②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我们学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吩咐两名同学把守在教室门外,个人卫生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进入教室。
③我是不许进入教室的几个学生之一。衣服上洗不掉的油点,发皴的两手,满头的虮子,都是我不能进教室的原因。
④我两眼涌出泪水,转身就走。这一幕被语文老师看到了。她说:"梁绍生,你别走,跟我来。”扯住我的一只手,将我带到教员室。
⑤她让我放下书包,坐在一把椅子上,又说:“你的头发也够长了,该理一理了,我给你理吧!"说着就离开了办公室,去取理发工具。可是我心里却不想再继续上学了。因为穷,太穷,我在学校里感到一点儿尊严也没有。而一个孩子需要尊严,正像需要母爱一样。
⑥语文老师走出教员室,我便拿起书包逃离了学校。
⑦"梁绍生,你别跑,刚跑呀!”
⑧我听到了语文老师的呼喊。她追出了校园,在人行道上跑着追我。
⑨我还是跑。她紧追。
⑩“梁绍生,你别跑了,你要把老师累坏呀!”
我终于不忍心地站住了。
她跑到我跟前,已气喘吁吁。
她说:"你不想上学啦 ”
我说:"是的。”
她说:"你才小学四年级,学这点儿文化将来够干什么用 ”
我说:"我宁肯和我爸爸一样将来靠力气吃饭,也不在学校里忍受委屈了!”
她说:“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将来也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我说:"那我就当一个不好的工人!”
她说:“那你将来就会恨你的母校,恨母校所有的老师,尤其会恨我。因为我没能规劝你继续上学!”
我说:“我不会恨您的。”
她说:“那我自己也不会原谅我自己!”
我满心间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哇的一声哭了。
她抚摸着我的头,低声说:“别哭,跟老师回学校吧。啊 我知道你们家里生活很穷困,这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和羞耻的。你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一位老师都喜爱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才是啊!”
我只好顺从地跟她回到了学校。
如今想起这件事,我仍觉后怕。
没有我这位小学语文老师,依着我从父亲的秉性中承下来的那种九头牛拉不动的倔犟劲儿,很可能连我母亲也奈何不得我,当真从小学四年级就弃学了。那么今天我既不可能成为作家,也必然像我的那位小学语文老师说的那样——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那次,语文老师牵着我的手,重新把我带回了学校,重新带到教员室,让我重新坐在那把椅子上,开始给我理发。她将我的头发剪剪推推摆弄了半天,总算“大功告成”。她歉意地说:“老师没理过发,手太笨,使不好推子也使不好剪刀,大冬天的给你理了个小平头,你可别生老师的气呀!”
教员室没有镜子,我用手一摸,平倒是很平,头发却短得不能再短了。哪里是“小平头”,分明是被剃了一个不彻底的秃头。虮子肯定不存在了,我的自尊心也被剪掉剃平。
我并未生她的气。
随后她又拿起她的脸盆,领我到锅炉房,接了半盆冷水再接半盆热水,兑一盆温水,给我洗头,洗了三遍。
只有母亲才如此认真地给我洗过头。我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脸盆里。
她给我洗好头,再次把我领回教员室,脱下自己的毛坎肩,套在我身上,遮住了我衣服前襟那片无法洗掉的污迹。她身材娇小,毛坎肩是绿色的,套在我身上尽管不伦不类,却并不显得肥大。
她说:“走吧,现在我可以送你回到你们班级去了!”
从那时起,我心中暗暗铭记语文老师对我的教诲,学习努力起来,成绩渐好。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语文和算术破天荒第一遭拿了“双百”,而且《中国少年报》选登了我的一篇作文,市广播电台“红领巾”节日也广播了我的一篇作文,还有一篇作文用油墨抄写在"儿童电影院”的宣传栏上。
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表扬了我的语文老师,充分肯定了在我这个一度被视为坏学生的转变和进步过程中,她所付出的种种心血,号召全校老师像她那样对每一个学生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她已成泉下之人近二十年了。我只有在这篇纪实性的文字中,表达我对她虔诚的怀念。
(选自《在人间:梁晓声经典散文》,有删改)
10.小文在读完文章后制作了下面的导图,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导图内容补充完整。
11.作者在下面的句子中连用三个“重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那次,语文老师牵着我的手,重新把我带回了学校,重新带到教员室,让我重新坐在那把椅子上,开始给我理发。
12.你和同桌小发对文章第③段的外貌描写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13.读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语认为这篇文章中的语文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4.下面是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请你任选一个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作为补充。(120字左右)
①质朴无华、平实直白的语言柔柔地荡进读者的心里。
②教书育人育桃李,关爱学生铸栋梁。
③这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
【答案】10.逃出校园,被老师追回;老师送“我”回到班级;自尊心受挫;感到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释怀、感动
1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个“重新"起强调作用,加强了语气,表现出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以及坚持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体现出“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12.第③段有关“我"外貌形象的描写是对"我"不能进教室的原因的补充说明,而且为后文"我”自尊心受撞,不愿上学,以及语文老师帮“我”理头发、洗头等事情作铺垫,所以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不能删去。
13.文中的语文老师具有责任感、善良、正直、耐心、细心。她在"我"因自尊心受挫不想上学时耐心引导,劝导“我"家境困难并不值得自卑和羞耻,劝说“我"继续上学,鼓励“我“学习进步;在“我"因为不被允许进教室时给"我“理发,洗头;在给"我"洗头时细心地调节水温,还给“我”套上她的毛坎肩,遮盖“我”衣服上的污迹。
14.质朴无华,平实直白的语言柔柔地荡进读者的心里。第④段中“转身就走”,是“我”自尊心受挫后不想继续读书的决绝;第 段中的三个"重新”,是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与坚持让“我“重拾读书的决心;第 段中"我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脸盆里"是“我”被语文老师关爱后的感动。文章语言虽然质朴,却简明精确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态,值得细细品味。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依据文章的 ⑥ --- 段概括可知 我想要逃离校园,但被老师发现并追回。依据文章文章 概括可知 老师亲自送小文回到班级,表现出关心和负责的态度。 在这篇文章中,小文的情感经历了从逃出校园的冲动,到被老师追回的尴尬,再到自尊心受挫的痛苦,以及感到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的复杂情绪。最后,通过老师的关心和负责的态度,小文最终释怀并感到了感动。这个过程反映了小文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心路历程,也展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逃出校园,被老师追回;老师送“我”回到班级;自尊心受挫;感到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释怀、感动
11.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这个句子中连用三个“重新”无疑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它们强调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关怀和良苦用心,以及对“我”读书的坚持。这种重复的表述方式,使这种关怀和坚持显得更为强烈和深刻。通过这三个“重新”,读者可以感受到“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会到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期望。
故答案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个“重新"起强调作用,加强了语气,表现出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以及坚持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体现出“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12.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 这一段外貌描写补充说明了“我”为什么不能进入教室的原因。通过对外貌的描绘,读者可以理解到“我”的生活状况并不理想,这也为后文中“我”自尊心受到打击、不愿上学等情节提供了合理的背景。 同时 正因为“我”的外貌形象不佳,所以语文老师才会想要帮助“我”改善形象,这也突出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故答案为:第③段有关“我"外貌形象的描写是对"我"不能进教室的原因的补充说明,而且为后文"我”自尊心受撞,不愿上学,以及语文老师帮“我”理头发、洗头等事情作铺垫,所以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不能删去。
13.本题考查人物的形象。 语文老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当“我”因为自尊心受挫而不想上学时,语文老师并没有放弃“我”,而是耐心地引导和劝导。她告诉“我”家境困难并不是什么值得自卑和羞耻的事情,鼓励“我”继续上学,并帮助“我”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这种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语文老师表现出了善良和正直的品质。当“我”因为外貌形象不佳被禁止进入教室时,语文老师不仅帮助“我”理发、洗头,还细心地给“我”套上她的毛坎肩,遮盖“我”衣服上的污迹。这些细节都表明了语文老师的善良和正直,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外在形象,更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此外,语文老师还展现出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在给“我”洗头时,她细心地调节水温,确保“我”不会感到不适。这些小细节都体现了她的耐心和细心,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品质。
故答案为:文中的语文老师具有责任感、善良、正直、耐心、细心。她在"我"因自尊心受挫不想上学时耐心引导,劝导“我"家境困难并不值得自卑和羞耻,劝说“我"继续上学,鼓励“我“学习进步;在“我"因为不被允许进教室时给"我“理发,洗头;在给"我"洗头时细心地调节水温,还给“我”套上她的毛坎肩,遮盖“我”衣服上的污迹。
1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三个角度,任选其一即可。 ①质朴无华、平实直白的语言柔柔地荡进读者的心里。第④段中“转身就走”,是“我”自尊心受挫后不想继续读书的决绝;第 段中的三个“重新”,是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与坚持让“我”重拾读书的决心;第 段中“我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脸盆里”是“我”被语文老师关爱后的感动。文章语言虽然质朴,却简明精确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态,值得细细品味。②教书育人育桃李,关爱学生铸栋梁。语文老师用温暖的语言和无私的关爱帮助“我”重新回到教室,体现出一位教育者对学生的深深关爱。文章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却用平实直白的语言传达出对教育的敬意和对学生的关爱,使人深受感动。③这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作者通过时间顺序,将故事娓娓道来,层层推进。从逃出校园到被老师追回,再到老师亲自送“我”回教室,最后“我”重新找回自信,故事的发展有起有落,引人入胜。每个情节都有其内在的联系,使得整个故事结构紧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作者在叙述中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如三个“重新”,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力。
故答案为:质朴无华,平实直白的语言柔柔地荡进读者的心里。第④段中“转身就走”,是“我”自尊心受挫后不想继续读书的决绝;第 段中的三个"重新”,是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与坚持让“我“重拾读书的决心;第 段中"我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脸盆里"是“我”被语文老师关爱后的感动。文章语言虽然质朴,却简明精确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态,值得细细品味。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攀爬老山界的过程中, 语文老师对沿途美景进行了记录。请你选出下列对语段分析有误的一项( )
老山界处于“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之一的越城岭。苍崖陡峭, 森林中古树参天, 其上有葛藤攀缘, 构成密不透风的绿色城堡。红叶、金果熠熠生辉, 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古朴苍劲的树干上, 镌刻的 “红军万岁” 的标语依稀可辨。
A.“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碍走泥丸” 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B.“密不透风的绿色城堡”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高大和葛藤的繁茂。
C.用部首查字法查 “熠”, 应先查“火”字旁,再查 11 画。
D.语段中“陡峭” “攀缘” “繁茂” “苍劲” 都是形容词。
二、语言表达
2.提名角度一:科学家。瑶瑶推荐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想根据他的事迹拟写一副对联,请你根据材料补写出上联。
“我愿以身许国”是王淦昌1961年在接受研制核武器任务时的回答。之后的17年,王淦昌“消失”了。而在西北荒凉的戈壁沙漠中,多了一个叫“王京”的同志。失去苏联的技术支持,他带领团队从头开始,坚持深入车间、实验室,常常和大家一起工作到深夜。
上联 下联:隐姓埋名志兴邦
三、综合题
报告会上,小语要进行开场发言。下面是他拟写的发言稿片段,请你阅读并完善。
历史更迭,文化积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 (生生不息/川流不息),不断壮大。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涵养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崇德尚礼、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历经数千年时间,中华传统美德 (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依然闪耀着无穷魅力,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对于个人来说,践行传统美德能够涵养性情、启迪智慧;对于民族来说,只要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让我们一起行动,将传统美德践行于当下,将美德之风吹向未来!
3.小语不知道语段空缺处用哪个词语更合适,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填在横线上。
4.画横线的句子表意不准确,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5.请你在方框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四、语段阅读
(2023七下·哈尔滨期中)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各题。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6.对战士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表明红军战士虽然浑身紧张,但因为后有追兵,没有退路,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有了前进的动力。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困境中爱开玩笑的心态。
7.第 段从多个角度对“半夜”进行描写,写 觉突出山之寒,写 觉反衬山之 。
8.第②段“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奇观”指怎样的景象?
9.“凡景语皆情语”。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红军战士却能欣赏“天上闪烁 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请简要赏析这个句子。
五、现代文阅读
榜样不只是受人敬仰的名人,也可以是身边的“他们”。你准备在本期公众号推送下面的文章,请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语文老师
梁晓声
①我永远忘不了这样一件事。
②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我们学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吩咐两名同学把守在教室门外,个人卫生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进入教室。
③我是不许进入教室的几个学生之一。衣服上洗不掉的油点,发皴的两手,满头的虮子,都是我不能进教室的原因。
④我两眼涌出泪水,转身就走。这一幕被语文老师看到了。她说:"梁绍生,你别走,跟我来。”扯住我的一只手,将我带到教员室。
⑤她让我放下书包,坐在一把椅子上,又说:“你的头发也够长了,该理一理了,我给你理吧!"说着就离开了办公室,去取理发工具。可是我心里却不想再继续上学了。因为穷,太穷,我在学校里感到一点儿尊严也没有。而一个孩子需要尊严,正像需要母爱一样。
⑥语文老师走出教员室,我便拿起书包逃离了学校。
⑦"梁绍生,你别跑,刚跑呀!”
⑧我听到了语文老师的呼喊。她追出了校园,在人行道上跑着追我。
⑨我还是跑。她紧追。
⑩“梁绍生,你别跑了,你要把老师累坏呀!”
我终于不忍心地站住了。
她跑到我跟前,已气喘吁吁。
她说:"你不想上学啦 ”
我说:"是的。”
她说:"你才小学四年级,学这点儿文化将来够干什么用 ”
我说:"我宁肯和我爸爸一样将来靠力气吃饭,也不在学校里忍受委屈了!”
她说:“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将来也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我说:"那我就当一个不好的工人!”
她说:“那你将来就会恨你的母校,恨母校所有的老师,尤其会恨我。因为我没能规劝你继续上学!”
我说:“我不会恨您的。”
她说:“那我自己也不会原谅我自己!”
我满心间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哇的一声哭了。
她抚摸着我的头,低声说:“别哭,跟老师回学校吧。啊 我知道你们家里生活很穷困,这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值得自卑和羞耻的。你要使同学们看得起你,每一位老师都喜爱你,今后就得努力学习才是啊!”
我只好顺从地跟她回到了学校。
如今想起这件事,我仍觉后怕。
没有我这位小学语文老师,依着我从父亲的秉性中承下来的那种九头牛拉不动的倔犟劲儿,很可能连我母亲也奈何不得我,当真从小学四年级就弃学了。那么今天我既不可能成为作家,也必然像我的那位小学语文老师说的那样——当不了一个好工人。
那次,语文老师牵着我的手,重新把我带回了学校,重新带到教员室,让我重新坐在那把椅子上,开始给我理发。她将我的头发剪剪推推摆弄了半天,总算“大功告成”。她歉意地说:“老师没理过发,手太笨,使不好推子也使不好剪刀,大冬天的给你理了个小平头,你可别生老师的气呀!”
教员室没有镜子,我用手一摸,平倒是很平,头发却短得不能再短了。哪里是“小平头”,分明是被剃了一个不彻底的秃头。虮子肯定不存在了,我的自尊心也被剪掉剃平。
我并未生她的气。
随后她又拿起她的脸盆,领我到锅炉房,接了半盆冷水再接半盆热水,兑一盆温水,给我洗头,洗了三遍。
只有母亲才如此认真地给我洗过头。我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脸盆里。
她给我洗好头,再次把我领回教员室,脱下自己的毛坎肩,套在我身上,遮住了我衣服前襟那片无法洗掉的污迹。她身材娇小,毛坎肩是绿色的,套在我身上尽管不伦不类,却并不显得肥大。
她说:“走吧,现在我可以送你回到你们班级去了!”
从那时起,我心中暗暗铭记语文老师对我的教诲,学习努力起来,成绩渐好。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语文和算术破天荒第一遭拿了“双百”,而且《中国少年报》选登了我的一篇作文,市广播电台“红领巾”节日也广播了我的一篇作文,还有一篇作文用油墨抄写在"儿童电影院”的宣传栏上。
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表扬了我的语文老师,充分肯定了在我这个一度被视为坏学生的转变和进步过程中,她所付出的种种心血,号召全校老师像她那样对每一个学生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她已成泉下之人近二十年了。我只有在这篇纪实性的文字中,表达我对她虔诚的怀念。
(选自《在人间:梁晓声经典散文》,有删改)
10.小文在读完文章后制作了下面的导图,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导图内容补充完整。
11.作者在下面的句子中连用三个“重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那次,语文老师牵着我的手,重新把我带回了学校,重新带到教员室,让我重新坐在那把椅子上,开始给我理发。
12.你和同桌小发对文章第③段的外貌描写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13.读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小语认为这篇文章中的语文老师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可以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4.下面是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评价,请你任选一个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作为补充。(120字左右)
①质朴无华、平实直白的语言柔柔地荡进读者的心里。
②教书育人育桃李,关爱学生铸栋梁。
③这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汉字笔画笔顺;动词;形容词;比喻;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D:错误。攀缘是动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修辞手法、查字法、词性。1)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2)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3)查字法包括: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掌握定义按要求答题即可。 4)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助词、数量词、介词等。
2.【答案】呕心沥血铸国盾
【知识点】对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 根据材料,王淦昌作为科学家,为国家的核武器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强调了奉献和努力。因此,上联需要突出他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隐姓埋名志兴邦”为下联,因此上联需要与之对仗。“隐姓埋名”为并列结构,“志”为动词,所以上联也应为并列+动词。并且,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需符合平仄的规则,即应为仄声。
故答案为: 呕心沥血铸国盾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答案】3.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4.将“只要”改为“只有”。
5.——
【知识点】词义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⑵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判断:1、理解句子内容,明辨分句间的关系。2、充分利用已知推断未知。3、从宏观入手,逐层推断。
⑶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生生不息:指事物的新陈代谢永不停止。川流不息:形容人、车辆等接连不断。此处指“中华美德”应用“生生不息”。一以贯之:泛指将一种理论、思想贯穿于事物的始终。一脉相承:由一种血统或流派流传承袭下来。
故答案为:生生不息 一脉相承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不当,应为“只有------才---”。
故答案为:将“只要”改为“只有”。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对前面的解释说明。
故答案为:——
【答案】6.C
7.触觉;听觉;静
8.成千上万的人举着火把,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火光与星光相接,景象瑰丽、壮观。
9.比喻,以“宝石”比喻“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奇特美丽的高山夜景,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从侧面写出了山势高耸,行军之艰。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老山界;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扣住文章的主旨来选择,其实A、B、C、D理解都没有错误,但是这篇课文的主旨是表现红军战士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最符合文意的是C,所以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视觉、听觉、触觉、闻觉等描写方法的把握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这种类型题目相对简单, 听看到的是视觉,身体或心理感觉到的是触觉,耳朵听到的是听觉,声音是写动,反衬的肯定是静。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种类型题目一般不难,首先要解释“奇观”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看看它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这种类型题目一般体现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首先要把本体和喻体找到来,然后概括形象生动写出景物什么特征,有什么表达效果。(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表现什么精神)
6.A选项说红军战士浑身紧张有误;B选项应该是红军战士看到奇观后看到了希望;D选项不符合语境,在紧张的氛围中开玩笑不符合实际;C选项最符合文意;所以答案选C。
7.第 中句子“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是从触觉角度对“半夜”进行描写;划线句子“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是写听觉反衬山之静;
8.“奇观”的本义是奇异罕见的景象,在这里是指成千上万的人举着火把形成“之”字形与星光等形成瑰丽壮观的景象。
9.写景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抒情,“ 天上闪烁 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 句子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宝石”比作“星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奇特美丽的高山夜景,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山势高耸,行军之艰。
【答案】10.逃出校园,被老师追回;老师送“我”回到班级;自尊心受挫;感到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释怀、感动
1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个“重新"起强调作用,加强了语气,表现出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以及坚持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体现出“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12.第③段有关“我"外貌形象的描写是对"我"不能进教室的原因的补充说明,而且为后文"我”自尊心受撞,不愿上学,以及语文老师帮“我”理头发、洗头等事情作铺垫,所以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不能删去。
13.文中的语文老师具有责任感、善良、正直、耐心、细心。她在"我"因自尊心受挫不想上学时耐心引导,劝导“我"家境困难并不值得自卑和羞耻,劝说“我"继续上学,鼓励“我“学习进步;在“我"因为不被允许进教室时给"我“理发,洗头;在给"我"洗头时细心地调节水温,还给“我”套上她的毛坎肩,遮盖“我”衣服上的污迹。
14.质朴无华,平实直白的语言柔柔地荡进读者的心里。第④段中“转身就走”,是“我”自尊心受挫后不想继续读书的决绝;第 段中的三个"重新”,是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与坚持让“我“重拾读书的决心;第 段中"我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脸盆里"是“我”被语文老师关爱后的感动。文章语言虽然质朴,却简明精确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态,值得细细品味。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依据文章的 ⑥ --- 段概括可知 我想要逃离校园,但被老师发现并追回。依据文章文章 概括可知 老师亲自送小文回到班级,表现出关心和负责的态度。 在这篇文章中,小文的情感经历了从逃出校园的冲动,到被老师追回的尴尬,再到自尊心受挫的痛苦,以及感到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的复杂情绪。最后,通过老师的关心和负责的态度,小文最终释怀并感到了感动。这个过程反映了小文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心路历程,也展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逃出校园,被老师追回;老师送“我”回到班级;自尊心受挫;感到自卑、委屈、羞耻和不平;释怀、感动
11.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这个句子中连用三个“重新”无疑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它们强调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关怀和良苦用心,以及对“我”读书的坚持。这种重复的表述方式,使这种关怀和坚持显得更为强烈和深刻。通过这三个“重新”,读者可以感受到“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会到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期望。
故答案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个“重新"起强调作用,加强了语气,表现出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以及坚持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体现出“我"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12.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 这一段外貌描写补充说明了“我”为什么不能进入教室的原因。通过对外貌的描绘,读者可以理解到“我”的生活状况并不理想,这也为后文中“我”自尊心受到打击、不愿上学等情节提供了合理的背景。 同时 正因为“我”的外貌形象不佳,所以语文老师才会想要帮助“我”改善形象,这也突出了语文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故答案为:第③段有关“我"外貌形象的描写是对"我"不能进教室的原因的补充说明,而且为后文"我”自尊心受撞,不愿上学,以及语文老师帮“我”理头发、洗头等事情作铺垫,所以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不能删去。
13.本题考查人物的形象。 语文老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当“我”因为自尊心受挫而不想上学时,语文老师并没有放弃“我”,而是耐心地引导和劝导。她告诉“我”家境困难并不是什么值得自卑和羞耻的事情,鼓励“我”继续上学,并帮助“我”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这种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语文老师表现出了善良和正直的品质。当“我”因为外貌形象不佳被禁止进入教室时,语文老师不仅帮助“我”理发、洗头,还细心地给“我”套上她的毛坎肩,遮盖“我”衣服上的污迹。这些细节都表明了语文老师的善良和正直,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外在形象,更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此外,语文老师还展现出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在给“我”洗头时,她细心地调节水温,确保“我”不会感到不适。这些小细节都体现了她的耐心和细心,这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品质。
故答案为:文中的语文老师具有责任感、善良、正直、耐心、细心。她在"我"因自尊心受挫不想上学时耐心引导,劝导“我"家境困难并不值得自卑和羞耻,劝说“我"继续上学,鼓励“我“学习进步;在“我"因为不被允许进教室时给"我“理发,洗头;在给"我"洗头时细心地调节水温,还给“我”套上她的毛坎肩,遮盖“我”衣服上的污迹。
1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三个角度,任选其一即可。 ①质朴无华、平实直白的语言柔柔地荡进读者的心里。第④段中“转身就走”,是“我”自尊心受挫后不想继续读书的决绝;第 段中的三个“重新”,是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与坚持让“我”重拾读书的决心;第 段中“我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脸盆里”是“我”被语文老师关爱后的感动。文章语言虽然质朴,却简明精确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态,值得细细品味。②教书育人育桃李,关爱学生铸栋梁。语文老师用温暖的语言和无私的关爱帮助“我”重新回到教室,体现出一位教育者对学生的深深关爱。文章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却用平实直白的语言传达出对教育的敬意和对学生的关爱,使人深受感动。③这篇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作者通过时间顺序,将故事娓娓道来,层层推进。从逃出校园到被老师追回,再到老师亲自送“我”回教室,最后“我”重新找回自信,故事的发展有起有落,引人入胜。每个情节都有其内在的联系,使得整个故事结构紧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作者在叙述中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如三个“重新”,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力。
故答案为:质朴无华,平实直白的语言柔柔地荡进读者的心里。第④段中“转身就走”,是“我”自尊心受挫后不想继续读书的决绝;第 段中的三个"重新”,是语文老师对“我“的关爱与坚持让“我“重拾读书的决心;第 段中"我的眼泪一滴滴落在脸盆里"是“我”被语文老师关爱后的感动。文章语言虽然质朴,却简明精确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态,值得细细品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