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习作指导课
《神奇的探险之旅》
同学们,你喜欢探险吗?你看过哪些探险的书或影视剧呢?
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
阅读习作提示,谁来说说探险故事需要哪些要素?
准确审题
梳理写作内容
探险之旅
人物
时间
场景
心情
装备
解决方法
情节变化
险情
思路导航
要想把故事写得惊险刺激,就得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应如何写清楚自己的探险之旅?
思路导航
1.考虑和谁一同去探险,如果组成一个探险小队,需要什么样的人?如,可以选择“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和“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同学”组成小队。这样效率会很高,一路上也不会寂寞。
具体怎样写呢?
2.要考虑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根据书上的提示和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考虑问题要全面。
3.想象力不但丰富,而且要合理,在什么场景会遇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化险为夷的?要把曲折的过程写具体,最好能把心情变化也写出来。
方法点拨
我们要按什么顺序去写呢?
写环境,做铺垫
写探险类作文,首先要设定一个特定的环境。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对环境的奇特之处进行重点描写,突出环境的险恶,渲染神秘惊险的气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方法点拨
抓细节,显曲折
如何写出细节?
写探险过程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尤其要对体现探险惊险的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人物在探险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方法点拨
抓心理,表惊险
如何表现惊险?
写探险作文时,要注意通过心理描写表现惊险。可以运用内心独白或前后对比的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心理,营造紧张气氛,表现故事的惊险刺激。
方法点拨
探险心跳图
今天我和我的同学思宇跟着探险爱好者南原哥哥去往热带雨林探险。
我们准备了指南针,解毒药剂,食物和水、急救包、帐篷,然后就出发了。坐了两小时飞机,终于到达云南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
梳理写作内容
人物
装备
梳理写作内容
南原叫我和思宇支帐篷,刚支完,只听“吼吼……”的一声,我背后一凉,惨了,肯定有野兽出没!我定睛一看!妈呀!原来是一只巨大的野熊,野熊正对着我们高声大吼!
情节变化
梳理写作内容
南原哥告诉我们,那是雨林野熊,它的咬合力非常强,我们能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
第二天,我们走出了雨林,但是昨天的险情依然历历在目。这次冒险又有趣又惊险!真希望下次再一起去雨林大探险!
结尾
词语集锦
突然 刹那间 立即 紧张
震惊 意外 慌张
大惊失色 从容不迫 脸色煞白
魂飞魄散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心灰意冷 忧心忡忡 忐忑不安
心乱如麻 欣喜若狂 百感交集
佳作引路
要说难忘的事情,表哥和我带领的“地洞探险队”进行的那次地洞探险之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你想跟我们一起去地洞探险吗?想的话,就请带上手电筒,跟我们一起出发吧!
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洞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五大花园卫生所的东北面,它的前方有一片菜地。
我们的队员可多了,有表哥、我、梅皓、
地洞探险
写法品析
开篇点题,指出要写的是地洞探险,而且让作者记忆犹新。同时还点明了探险需要携带的物品——手电筒。
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地洞的地理位置。
佳作引路
杨昌全、李信朋等七八位同学。
不是说好要去地洞探险吗?表哥却把我们带到了一棵梅花树下,他的这个举动让我们非常不解。原来他选了一条比较近的通往地洞的路。这个洞口又深又暗,怪不得他事先通知我们要带上手电筒呢! 表哥第一个下去,只听他大声喊道:“啊,好臭!”我是第五个下去的:“我的妈呀,这不是一个没有通水的下水道吗?” 表哥点了点头。突然,有几个大孩
写法品析
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地洞探险队的成员。
照应前文,交代为什么要带手电筒。
佳作引路
子下来了,我们立刻关掉手电筒,站成了一排,大气也不敢出。 “太臭了,这是啥地方呀,我们走!”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大孩子转身离开了。
没有人来干扰我们了,我们接着往前走。我们的地洞探险队员发现越往前走,臭气就越浓。走着,走着……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五条通道,走哪一条好呢?探险队员们议论起来,有说左边的,也有说右边的,说走中间的人数最多,于是我们选择了走中间的那条通道。
“立刻关掉手电筒”很机警的表现,有探险队的风格!
探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困难、有曲折。出现岔道,队员们经过商议确定了前进路线。
写法品析
佳作引路
突然“啊”的一声,我们被吓了一大跳。一看,原来是一只老鼠。 你可能会不屑地说:“切,一只小老鼠,有什么可怕的?”那我告诉你,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鼠。它正大胆地看着我们,一点也不害怕,仿佛我们是邪恶的外来入侵者,而它正要勇敢地保卫自己的家园。
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的路越来越黑,也越来越臭。我想:这里不会有什么死人吧?怎么像是小说上说的尸体腐烂的气味?这么黑的地方,不会有什么魔鬼存在吧?小说中的魔鬼可是无恶
老鼠的出现,为探险增加了刺激点,让情节跌宕起伏。
写法品析
佳作引路
不作……我越想越害怕。不敢往下想,屏住气,大家都不敢张嘴说话。 也不知走了多久,突然,我们发现左边有了丝丝的水流,前方有微弱的亮光透进来,要知道我们有多紧张呀。“其实,不必紧张。”我看了看地形,轻松地说,“看,那不是出口吗?”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终于从地洞里出来了。咦?这不正是我们刚才下去的入口吗?原来我们绕了半天,又绕回来了。
形象地写出了探险时在洞中走路时的样子,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更增加了探险的惊险与刺激。
探险顺利结束,绕出洞口了。
写法品析
佳作引路
本文作者能抓住探险时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生动写出了探险的过程,以及在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办法,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总 评
自由习作
习作要求
题目:神奇的探险之旅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把情节写具体;
试着写出心情变化。
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课时 习作评改课
《神奇的探险之旅》
学习修改
学习修改
改正号:表明需要改正错误,把错误之处圈起来,再用引线引到空白处改正。
增补号:表明增补,文字少时加圈,文字多时可用线画增补的范围。
对调号:表明调整或颠倒的字句位置,三曲线的中间部分不调整。
写作例文一
在家憋久了,去深山老林探险吧。与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和胆小又细心的同学,一起走上了探险之路。
临走之前,叔叔特意查看了我们的行李,有没有忘带什么,指南针、地形图、干粮、水……毕竟野外探险也是十分危险的。
我
列举装备,为下文描写出现的危险做铺垫。
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山里。
现在还是白天,猛兽应该不会围攻我们吧。我们赶紧向山里进发。
我们快速搭好帐篷。看着天气十分晴朗,我们都认为不会下雨,可以安心地睡一晚。突然,一头棕熊闯进了我们的世界。“它看上去很饿!”同学惊慌地说。“没事,它们的视力不好,我们快跑,然后躲起来,它不会发现的。”
写作例文一
“突然”一词,让大家平稳的心情开始紧张起来。
写作例文一
我们赶紧跑开,找到一处山洞,暂时住下来。我去采了点果子,很快就回来了。同学兴高采烈地回来,说:“那熊吃了一点食物就走了,其他的它也没瞧上。”
写作例文一
到了傍晚,天阴沉沉的,让人觉得心里闷得慌。等我们睡时已经是晚上了。
就在我们睡熟时,突然天空一声巨响,把我们吵醒了。叔叔往外看时,脸色突然变了。他走过来边收拾行李边严肃地对我们说:“要下雨了,得赶快找个地方躲雨。”同学连忙说:“我来的时候看到旁边好像有个山洞,山洞挺高的,我们上去避雨吧。”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写作例文一
山洞边杂草丛生,但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条小路。叔叔在前面用棍子打着杂草,提醒我们小心。忽然,一道闪电划过,随着一声巨雷,大雨倾盆而下,把我们淋成了落汤鸡。我们心里害怕极了。
终于我们到达了山洞,听着外面哗哗啦啦的暴雨声,心终于放下了。这真是惊心动魄啊,差点就被洪水淹没了。
写作例文二
来到洞口,里面黑洞洞的,仿佛通往一条神秘的隧道。洞口旁边有一堆草丛,上面有几朵颜色各异的小花。隧道是圆形的,壁岩上全都是青苔,仿佛十几年都没人来过。我和伙伴们鼓足了勇气,一个接一个地跳入了洞中。
写作例文二
我壮着胆子,打开了手电筒,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洞壁上悬挂着一条条黑白相间的小蛇,它们大约有1米长,张着嘴,吐着舌头,上颚有两颗毒牙,样貌十分古怪。我想,刚才我们听到的喊声应该是它爬了出去,别人受到惊吓而发出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蛇,也很害怕,连忙关掉手电筒,掉头跑了。小伙伴们也纷纷大喊着往外跑,好像有鬼在后面追似的。
体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示范引路
听范例,讨论:
习作展开了哪些丰富的想象?
探险中遇到的困境是什么?
求生的方法是什么?
你最欣赏这篇文章的哪些地方?
你还有哪些修改建议?
小组合作,讨论修改
小组长主持,组内每个组员轮流读自己的文章。
读的同学要先说出自己遇到的困境和解决的方法,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把这些内容写具体了,并提出建议。
小组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交流。
展示交流
交 流
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好在哪里?
学生自改
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改:
想想是否合理?
是否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了?
是否写出了人物心情的变化?
文章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布置作业
誊写修改好的文章。
把修改好的文章大声读一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