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学期无锡市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
七年级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单项送择题:本部分包括40题,每题2分,其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量符合题意,
思号
8
10
苦为
B
D
B
A
0
恩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鉴
g
D
0
D
0
B
D
C
D
恩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B
C
D
D
D
D
B
思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C
B
D
二、非运指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5分,共2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41.
(】)物商
(2)右下
(3)e
(1)③1①②
(5)A
42
(1)银边天兰茨叶片气绿色部位(含叶绿休)又有非绿色部位(不含叶绿体).
可形成对照。
(2)川片中的川经素能浴解在酒精中
(3)棕
(1)变浊
二化碳
13.
(1)蛋质
(2)⑤
(3)①
(4)垂液
5)有助于食物与酒化液允分混合:有助于某些芥的质的初业消化:有助于
减经形道们泪化负扣(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14.
(2)光对以的生活响3)明光剖#()取平均值
(6)将纸盒均分为四个<发,然纸权遮击的2个〈域分别放置下和湿上,玻
璃版地盖K域作可处理.统计各个K域中以数量,(2分)2023 年秋学期无锡市初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
七年级生物学试题
注意:1.本次考试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2.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的描绘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 生物都能新陈代谢
C. 生物都能进行运动 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3. 在生产生活中,生物作为各种技术设计和发明创造的原型,给人类许多启迪。下列生物原型与创造产品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蜻蜓——直升机 B. 鸟巢——别墅 C. 海豚——潜水艇 D. 蝙蝠——雷达
4. 我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每月都会公布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采集这些数据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A. 抽样法 B. 调查法 C. 比较法 D. 实验法
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他曾巧妙设计了一种鹅颈瓶,证明来自于空气中的细菌使肉汤变质,他采取的主要科学探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
6.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在进行“观察根毛”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实验器材是
A. 显微镜 B. 酒精灯 C. 温度计 D. 放大镜
7. 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永久切片标本,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
A. 目镜 B. 物镜 C. 细准焦螺旋 D. 粗准焦螺旋
8.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水草、荷花、蟹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松树、松鼠、玫瑰、喜鹊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依据是
A. 生物的生活环境 B. 生物的数量
C. 生物的形态结构 D. 生物的用途
9.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以下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鲸鱼——浩瀚的海洋 B. 骆驼———干旱的沙漠
C. 野鸭——广袤的草原 D. 企鹅——寒冷的极地
10. 2022年 10月 12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上向公众展示了“住”在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生长状况,这种水稻和在地球上生长的水稻有不一样的吐水现象,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兴趣。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 D. 两者相互影响
七年级生物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11.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是立夏的三个主要物候特征, 标志着夏天的开始。可见,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A. 温度 B. 空气 C. 水 D. 光照
12.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无心插柳柳成荫 D. 草盛豆苗稀
13. 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以下几种生物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两只老虎争夺一只野猪是互助行为 B. 池塘中的鱼和虾属于共生关系
C. 蚯蚓吃掉腐烂的菜叶属于捕食行为 D. 人体与体内蛔虫属于寄生关系
14. 根瘤菌生长在豆科植物的根部,能将固氮作用产生的多余有机氮分泌到土壤中,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环境适应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影响环境
15. 下列成语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6. 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以下实例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 竹节虫形态与枝条相似
C. 蚂蚁利用触角传递信息 D. 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B. 蜥蜴有角质的鳞片,适于在陆地生活
C. 家鸽前肢变成两翼,适于在空中飞翔 D. 孔雀有华丽的羽毛,有利于警示天敌
18.无锡因拥有太湖之滨美景而成为了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名胜之地,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要素是
A. 太湖中的狐尾藻等沉水类植物 B. 太湖中的鱼和水鸟
C. 太湖中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D. 太湖的河水和阳光
19.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④是生产者, ①、②是消费者
B. ②③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①→②→③
D. 若消灭所有的③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遭到破坏
20. 下列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肾”之称的分别是
A. 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21.科幻片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对于我们目前的生存家园——地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地球就是一个庞大的生物圈 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 D. 生物圈里的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
2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A. 调查当地环保状况,为政府建言献策 B. 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
C. 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引进外来物种 D. 开发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清洁能源
七年级生物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2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成语中包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A. 蝉→螳螂→黄雀 B. 柳树←蝉←螳螂←黄雀
C. 蝉←螳螂←黄雀 D. 柳树→蝉→螳螂→黄雀
24. 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也随着食物链积累。在某个湖泊中,一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毒素含量如下表,那么该条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是
生物体 ① ② ③ ④
毒素含量(ppm) 0.05 7 0.51 68
A. ④→②→③→①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25.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的生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B.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C.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D.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逐级传递、循环利用的
26. 如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叶的表皮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叶脉里的导管能输送有机物
D. 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
27. 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块茎中丰富的有机物来源于
A. 根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B. 叶肉细胞制造后运输到茎部的
C. 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累积的 D. 根细胞吸收水和无机盐合成的
28.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选用水绵为材料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图) ,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 植物体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细胞核
29. 研究光合作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时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常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 施用化肥 B. 大棚种植 C. 合理密植 D. 培育新种
30. 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农业生产中及时耕松土壤——增强呼吸作用
B. 农民把粮食晾晒后再储存—抑制呼吸作用
C. 在新房内放置大量的绿萝—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 玉米与大豆间经常会套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1. 无土栽培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流方式,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
A. 植物不需要从土壤中吸收任何营养物质
B.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起任何的作用
C.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
D. 根的生长只需要氮、磷、钾三类无机盐
七年级生物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32. 我国科学家陈日胜被誉为“海水稻之父”。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能在较高盐(碱) 浓度的盐碱地生长。但盐碱地一般不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A. 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B. 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C. 土壤溶液浓度低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D. 土壤溶液浓度低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33.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农民在给庄稼追肥时,植物根尖吸收养料的主要部位是
34.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水、无机盐等建造我们的身体
B.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
C. 平衡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D. 维生素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它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5.2023 年5月 20 日是第34个“中国学生营养日”,本次健康宣传的主题是“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下列有关青少年的饮食习惯,不科学的是
A.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可保证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B. 从牛奶、豆制品、蛋类中可以获取蛋白质和钙
C. 多吃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能够提供更多能量
D. 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相互之间搭配合理
36.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往往是相适应的,下列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结构是
A. 小肠很长,成人一般有5至6米
B. 小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 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D.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37.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呼吸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瓶蜡烛熄灭说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 实验能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C. 有生命活性的种子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D. 甲乙瓶内的温度在实验过程中不相同
38. 人体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系统主要由肺泡组成 B.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C. 呼吸道只是气体进出通道 D. 肺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
39. 如图是用玻璃钟罩、气球、玻璃管和橡皮膜制作的胸廓模型,能够模拟人体呼吸运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玻璃钟罩模拟胸廓,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
B.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C. 甲图表示膈肌舒张,肺回缩,气体出肺,是呼气状态
D. 乙图表示膈肌收缩,肺扩张,气体进肺,是呼气状态
40. 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 该处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扩散
C. 经过气体交换血液中会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计2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41. 显微镜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图 1为显微镜示意图,图2 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不同物像,请据图回答。
(1) 图1中, a是目镜, b是 ▲ 。
(2) 图2中, 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 应将装片向 ▲ 方移动。
(3) 图2中,从视野①变为清晰的视野②, 应调节显微镜的 ▲ (填图1中标号)。
(4) 图2中,①~④是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观察到的物像,根据显微镜的正常操作,合理排序是 ▲ 。
(5) 如果要使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
A. 5×和10× B. 10×和 10× C. 10×和40× D. 5×和40×
42. 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场所和呼吸作用产物,以银边天竺葵(图1) 为材料开展了相关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请回答问题。
(1) 该实验中, 选择银边天竺葵的理由主要是 ▲ 。
(2) 将暗处理后的装置移到阳光下2~3小时后,取下一片银边天竺葵叶片,将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发现叶片绿色部位变成黄白色,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七年级生物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3)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然后放在培养皿中, 向叶片滴加 ▲ 色的碘液, 再用清水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4) 将该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塑料袋,一段时间后瓶中的变化是 ▲ , 这是因为植物产生了 ▲ 这 种物质。
43.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键。图1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中的膳食金字塔,图2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请根据回答下列问题。
(1) 青少年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应该摄入图1中较多C、D层食物,这类食物富含 ▲ ,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2) 日三餐中摄入的食物,暂时储存在 ▲ (填图2中标号) 中, 这个器官也能初步分解蛋白质。
(3) 图2中, ▲ (填图2 中标号) 能分泌胆汁,进入小肠后参与脂肪的消化。
(4) 某同学早餐吃了一个馒头,发现馒头在口腔内会越嚼越甜,是因为图2中器官①能分泌 ▲ ,其中所含的消化酶能使淀粉初步消化。
(5) 用餐期间“细嚼慢咽”是 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解释是 ▲ 。
44.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植物园时,发现墙角潮湿的废弃花盆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花盆时,鼠妇会迅速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据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鼠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某些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将他们的探究过程填写完整。
(1) 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 作出假设: ▲ 。
(3) 制订和实施计划:利用图 1 所示装置,在纸盒中放置适量湿土,一半用黑纸板遮盖,另一半用玻璃板遮盖,营造阴暗潮湿和 ▲ 两个不同的环境。
(4)实验结果: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图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
(5)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略) 。
(6) 继续探究:利用图1这1 套装置,该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土壤湿度和光照的复合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