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0 10: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春秋时,鲁昭公从吴国娶回夫人,由于鲁国是周公封地姬姓,吴国也是姬姓,时人指责鲁昭公“君而知礼,孰不知礼”,甚至该夫人过世后也不能执行夫人一级葬礼。这说明当时( )
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宗法分封互为表里
C.宗法观念影响较大 D.诸侯争霸连年不断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推行了一些土地变革措施。如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鲁国实行了“初税亩”;秦国商鞅推行“废井田,开阡陌”。这些举措( )
A.根源在于井田制的逐渐崩溃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全面普及
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旨在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3.《史记·儒林列传》中指出:“(汉)高祖任用儒生重订礼乐。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帝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这可用于说明( )
A.汉初治国思想多元的特征 B.汉承秦制特征日渐凸显
C.统治思想影响了国家兴衰 D.君主专制决定思想建树
4.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 )
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5.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6.下面是新疆阿斯塔那48号墓出土的“贵”字孔雀纹锦(左图)、92号墓出土的联珠对鸭纹锦(右图)。两者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这种新织法、新花纹的斜纹纬锦在盛唐时期,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风行一时的新产品。这反映出当时( )
A.文明交流利于纺织技术的创新 B.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C.政治稳定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 D.中西审美趋于一致
7.据北宋初年乐史所纂《太平寰宇记》记所载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的户数占到全国的59.1%,以北仅有40.9%。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北方有2处,南方却有3处。这可以用于说明北宋( )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业经济活跃 C.土地兼并严重 D.政治中心变化
8.分析《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导致唐朝到两宋节妇变化原因是( )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倍数
唐朝 289 32 29 61 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4.49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受理学观念影响
C.各民族政权战争 D.统治者支持节妇
9.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己。”“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日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练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10.《明史·职官志》将内阁的核心职权概括为:“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票拟的对象是诸司的章奏,表达的是内阁对章奏的处理意见。这反映了明朝内阁( )
A.参与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 B.统领诸司,成为行政中枢
C.地位提升,但仍须服从君权 D.名存实亡,不能牵制相权
11.“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12.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 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3.乾隆五十八年(1797年),清廷颁布《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达赖、班禅及各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亲临监视下,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一章程的颁布( )
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C.说明驻藏大臣地位最高 D.消除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矛盾
14.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勇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
15.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16.洋务派在新政期间,不仅创办企业、建立近代海军,还举办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科技、翻译西方书刊等。所有这些表明洋务派( )
A.认清了当时中西差距根源 B.开始放弃自大虚骄的心态
C.自觉地担负起近代化重任 D.已摆脱了洋人的钳制和阻挠
17.有学者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到修理街道等琐事。新政上谕纷至沓来,急而乱,多而杂,前渝方下,后谕又催,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令人眼花缭乱。这可用于说明( )
A.光绪帝比较勤政爱民 B.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C.光绪帝对政务不谙熟 D.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其原因包括(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 )
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
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 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
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既有背靠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割据混战,又同时维持着民主政体,且以“以工代战”的方式参与一战,收回部分权益;既有尊孔复古的逆流,又有民主共和观念的不断传播。这说明此时期( )
A.体现了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军阀混战促使了社会变革
C.现代化过程存在矛盾交织 D.面临民族危机的艰难抉择
21.1927年6月中旬,毛泽东指出:长沙站不住,城市站不住,就到农村去,下乡组织农民,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人上山,滨湖的人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毛泽东的这一言论( )
A.得到中共中央的一致认可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火
C.蕴含对新式革命道路的探索 D.是对苏联革命道路的系统反思
22.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创作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此漫画意在( )
A.反映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
B.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揭露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的政治诱降
D.揭露美国独霸中国的企图
23.1948年6月,新华社社论《爱国运动的新高涨》写道:谁都知道,今天蒋管区学生处境之险恶,然而他们的奋斗,就其觉悟性、组织性、勇敢、机智和坚持性来看( )
A.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B.形成了广泛爱国统一战线
C.主要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D.有效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24.1947年12月14日,陈毅发表诗作《反攻形势》,其中一句是“从来能兵观远略,迄今筹划赖雄才。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以下与“土改狂潮”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实行打倒土豪分田地的举措 B.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
C.开展自己动手的大生产运动 D.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
25.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6.1954年,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提倡“求同存异”方针
27.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其第二步的重大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推翻国民政府 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28.中共八大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这反映出党和政府( )
A.侧重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导 B.旨在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
C.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状态 D.意在使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9.在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会议后,有代表说:“首先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经济发展要更快一些,需要我们的观念更新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我们的观念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想方式解放出来,真正认识到市场机制在优化和配置资源上的作用。”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3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二、材料题
31.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二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32.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顺利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1)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我们党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新的革命”在经济体制方面实现了哪些根本性变革。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受到西周“同姓不婚”观念的影响,而这种观念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春秋时期鲁昭公从吴国娶回夫人,有违同姓不婚的原则,被指责为“君而知礼,殊不知礼”,这说明当时宗法观念影响较大,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分封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和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逐渐走向崩溃,大量“公田”被抛荒,同时部分“私田”渐趋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随着该现象的日益普遍,各诸侯国先后进行税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如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秦国的“废井田,开阡陌”,这些举措反映出土地私有制渐趋确立,C项正确;春秋晚期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井田制的崩溃是其直接原因,排除A项;“全面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在该时期各诸侯国所推行税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任用儒生重订礼乐”“皆武力有功之臣”“颇征用好刑名之言”“好黄老之术”等可知,材料反映出汉初统治者推崇的思想文化差异较大,具有多元化的特征,A项正确;秦朝推崇的是法家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各种思想文化,无法体现汉承秦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统治思想影响了国家兴衰”这一结论,排除C项;“君主专制决定思想建树”夸大了君主专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西南地区在蜀国的治理下得到开发,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的信息,故B项错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以后(中国)。据材料,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余杭从边境前哨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城市等,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大运河对全国经济格局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开通大运河是在隋朝统一之后,排除C项;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意可知,在新疆出土的孔雀纹锦和联珠对鸭纹锦是出现在盛唐时期,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这表明盛唐时期纺织技术吸收了波斯风格(外来技术),A项正确:材料所述是丝织技法,不是绘画艺术,排除B项;材料内容述及的是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国的纺织技法,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范畴,不属于民族文化传承,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而不是中西审美趋于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方的户数多于北方,而且南方10万户以上的州和府也多于北方,户数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即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北宋商业经济活跃不能解释南方户数多于北方,排除B项;南方的户数多于北方可以用于说明北宋经济重心南移,与土地兼并严重无关,排除C项;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北宋经济重心南移,D项不是户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与唐朝相比,两宋时期节妇数量明显增多,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强调伦理纲常,倡导忠孝节义,因此两宋时期节妇数量明显增多,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妇女守节无关,排除A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练”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可得出内阁的权力和地位有所提高,但其是皇权加强的产物,仍然要服从皇权,C项正确;其并没有参与决策,排除A项;内阁不是法定机构,不能统百司,排除B项;当时没有丞相,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可得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根据所学,当时正值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所以明朝海洋政策的调整,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开辟,故C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终结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因列强经济侵略,使得小农经济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可知,《钦定西藏章程》规定清政府派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并实行“金瓶挚签”制度,这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无法体现民族平等的原则,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排除C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焚毒冲云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虎门销烟,B项正确;邓世昌是甲午海战时期人物,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排除C项;陈独秀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既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又是中西文明碰撞的产物,说明该运动与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特征相符,故D正确;A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阶级矛盾,故B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王朝,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故C错误。
1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不仅创办企业、建立近代海军,还举办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科技、翻译西方书刊等”可知,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教育以及科技和文化,这说明洋务派开始放弃了自大虚骄心态,承认中国在某些方面不及西方,B项正确;洋务派只是认识到中国的坚船利炮技术不如西方,并未认识到中西差距根源是制度问题,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洋务派在晚清面临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被动地开启近代化历程,而非主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洋务派是否摆脱了洋人的钳制和阻挠,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到修理街道等琐事”“新政上谕纷至沓来”“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令人眼花缭乱”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百日维新急功近利,这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操之过急,不能体现勤政爱民,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能体现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没有涉及光绪皇帝是否谙熟政务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D
解析:
19.答案:D
解析:当时的背景之下确实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由于受到个人的视野、思想观念与野心等影响,袁世凯把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帝制两件事划上了等号,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从侧面体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民主共和是当时的发展潮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袁世凯时期中央集权式微,其恢复帝制,有强化中央权威的目的。但恢复帝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中央政府缺乏对南方各省的实际支配力,不能体现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C
解析:材料描述了北洋军阀的两面性,这种情形的出现是因为当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矛盾交织的情况,C项正确;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A项;北洋军阀的混战不利于社会发展,排除B项;材料已经给出了北洋军阀的抉择,排除D项。故选C项。
2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长沙站不住,城市站不住,就到农村去,下乡组织农民,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人上山,滨湖的人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可知,此时毛泽东提出到农村组织农民进行武装斗争,体现了对新式革命道路的探索,C项正确;此时中共中央依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革命,排除A项;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B项;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对苏联革命道路进行了系统反思,排除D项。故选C项。
2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方面打着“和平建国”旗号,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却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此漫画意在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B项正确;此漫画未涉及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美国独霸中国的企图,AD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D项;此漫画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作品,排除C项。故选B项。
2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根据材料“今天蒋管区学生处境之险恶,然而他们的奋斗,就其觉悟性、组织性、勇敢、机智和坚持性来看”并所学知识可知,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以广大青年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其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D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爱国统一战线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青年学生斗争的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2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其废除了封建半封建性质的剥削制度,故选D项;打土豪分田地是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材料中的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是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和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材料中的时间、内容不符,抗战1945年已经结束,排除C项。
25.答案:D
解析: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念、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D项。
26.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可知,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消除了周边国家的恐惧,故选B项;21世纪以来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A项;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周边国家对中国恐惧的原因,排除C项;1955年中国提倡“求同存异”方针,排除D项。
27.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基础上,中共和人民政府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一一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A项;推翻国民政府是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是革命的第一步,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不是中国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
28.答案:D解析:据材料“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可知党的八大报告强调经济建设需要建立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与重点建设相结合,体现了综合平衡发展的要求,故选D项;“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说明当时党和政府注重全面建设,反对过度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三大改造后,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B项;我国目前依然在为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进行探索,这一问题广泛涉及产业结构、工农业经济和经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排除C项。
29.答案:C解析:材料中我们的观念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想方式解放出来”,真正认识到“市场机制在优化和配置资源上的作用”,与纲要上册第28课所学一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合,故选C项;中共八大时期正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想方式解放出来”相悖,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还不能达到“真正认识到市场机制在优化和配置资源上的作用”,排除B项;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题意不合,排除D项。
30.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信息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信息没有明确只是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改革的主张,排除D项。
31.答案:(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2)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影响: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
解析:(1)根据“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知识可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根据“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2)根据材料“……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得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融的主要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民族政策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
32.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进步之处: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客观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1)材料一严复早期经历的大背景是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伴随着西学东渐,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严复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与洋务运动创办兴办新式教育有关,他在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的经历与洋务运动创建海军有关。
(2)严复主张“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治标”即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强军事实力,“治本”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治标”是他与洋务派的相同点,“治本”是他与洋务派的不同点。
(3)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从以下方面分析: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清政府的腐朽和固执成为改革的阻力,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改革者实力不足。
33.答案:(1)恢复发展经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一五计划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城市: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顺利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措施有恢复发展经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一五计划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可以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进行作答,从农村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城市体制上,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与经营权等角度看。从所有制看,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经营上,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市场经济上,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