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技公司研发的“芯片”需要以高纯度的二氧化硅为原料
B.新冠病毒可用医用酒精或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
C.三星堆“祭祀坑”提取到丝绸制品残留物,其中丝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D.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含有,该物质属于硅酸盐
2.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DNA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水解的最终产物为磷酸、葡萄糖和碱基
B.DNA中含C、H、O、N等元素
C.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
D.DNA和RNA均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元,且RNA分子一般呈单链状结构
3.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处处可见,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很多鲜花和水果有香味可能是由于含有酯类混合物
B.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在人体内淀粉能水解成葡萄糖而纤维素不能
C.苯甲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应尽可能提高苯甲酸钠的用量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D.早期以动物油和草木灰为主要原料生产肥皂,其中利用了盐类水解和酯的水解
4.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都有甜味 B.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是糖类
C.糖类都可以水解 D.糖类都含有C,H和O元素
5.《后汉书》对蔡伦造纸术的记载有“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树肤”是指树皮,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麻头”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生成葡萄糖
C.“敝布”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鱼网”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动物的皮、毛、酶、木材、蚕丝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淀粉和纤维素通式相同,都是( C6H10O5)n,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7.纺织业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 其发展过程与化学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先秦时期就有人工育蚕的记载,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B.秦汉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区别真丝和麻布可用灼烧的方法
C.宋元时期推广棉花的种植,其主要成分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D.现代纺织工业多用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制得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含有苯酚等芳香烃
B.油脂完全水解的产物中一定含有甘油
C.以秸秆为原料可以得到乙醇等液态燃料
D.乙醛使溴水褪色的原因是乙醛与溴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9.阿斯巴甜(结构简式如图)具有清爽的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4H18N2O5
B.阿斯巴甜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C.阿斯巴甜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阿斯巴甜的水解产物中有两种氨基酸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医用酒精对物体表面消毒时,医用酒精的浓度是95%
B.《清明上河图》原作是在绢上作画,绢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四氯乙烯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干洗溶剂,在衣物上残留对人体无害
D.北京冬奥会采用银离子抗菌技术制作的速滑服,可有效防护细菌侵入
11.新冠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核酸检测就是检测新冠病毒的RNA,其包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RNA和DNA均具有酸性,分子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酯键连接
B.RNA和DNA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所含碱基不同
C.抗新冠病毒疫苗需要冷藏保存是防止其发生变性
D.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12.化学物质与人类生产活动、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卤水点豆腐的过程涉及蛋白质的变性
B.食盐、白糖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也可用作防腐剂
C.核苷酸聚合生成多聚核苷酸的过程中发生了酯化反应
D.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苯中滴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B 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 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饱和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淀粉未水解
A.A B.B C.C D.D
14.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NO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FeCl2溶液 若溶液变黄色且试管上部产生红棕色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NO
B 探究KI与FeCl3反应的限度 取5 mL 0.1 mol·L-1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判断某卤代烃中的卤素 取2 mL卤代烃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 mL 20% KOH水溶液混合后加热,再滴加AgNO3溶液 若产生的沉淀为白色,则该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D 探究蔗糖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取2mL20%的蔗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 H2SO4后水浴加热5 min;再加入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 若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 ,则蔗糖在酸性水溶液中稳定
A.A B.B C.C D.D
15.古往今来,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C.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
B.葡萄糖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C.蛋白质遇硫酸钠溶液变性
D.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7.化学无处不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古代常用竹简、丝帛记载文字,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
B.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消毒处理,该物质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C.生活中制作油条的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纯碱
D.“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 云是真硝石也”是利用物理方法鉴别钠盐和钾盐
18.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分子平均直径为60~140nm。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毒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新冠病毒在空气中可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C.过氧乙酸、75%的乙醇、“84”消毒液等均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
D.我国研制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应避光、冷藏保存
19.淀粉在人体内被转化成葡萄糖为机体提供能量,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B.③的反应为人体提供能量
C.④的反应是水解反应 D.麦芽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0.广东名酒“玉冰烧”始载于宋代赵珣的《熙宁酒课》,其独特的风味在于从醪液中得到浓度更高的初酒后,浸入猪膘肉“陈肉酝浸”而成。下图为“玉冰烧”的简要酿造流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糖化过程中,淀粉是分步水解为单糖的
B.酒化过程的反应原理为:
C.操作1为过滤
D.猪膘肉中溶出的酯类化合物可使酒的香气、口感更丰富
二、综合题
21.A是某天然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得到的产物之一。经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200,其中氧元素所占质量分数约为26.5%;等物质的量的A分别与NaOH、Na充分反应,消耗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经仪器分析A分子中含有苯环,不含-CH2-和-CH3基团。
(1)测定A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仪器是 ,A的摩尔质量为 。
(2)一定条件下A分子间发生反应生成聚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 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是二取代苯,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
② 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 分子中氨基与羧基的位置关系与A分子中的氨基与羧基的位置关系不同
22.
(1)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3SO4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 (填“盐析”或“变性”)。
②油脂被摄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 (填名称)。
③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其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官能团是氨基和 (填名称)。
④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单糖,部分葡萄糖在体内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写出二氧化碳的结构式: 。
(2)化学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合理使用材料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请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选项,用字母代号填空。
①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主要成分是 。
A.硅 B.二氧化硅 C.硅酸
②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是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我国航天服外层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 。
A.塑料 B.合成纤维 C.合成橡胶
③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其正极反应为 。
A.Fe-2e-=Fe2+
B.O2+2H2O+4e-=4OH-
C.2H++2e-= H2↑
(3)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
①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下列导致酸雨形成的气体是 (填字母代号,下同)。
A.CO2 B.CH4 C.SO2
②废塑料制品选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下列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焚烧废塑料 B.减少使用塑料 C.回收和再利用废塑料
③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B.提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限制使用电动车 D.提倡家庭购买大排量汽车
23.聚乳酸(PLA),是一种无毒性、可再生、可分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塑料,PLA早期是开发在医学上使用,作手术缝合线及骨钉等,现在则已较广泛的应用于一些常见的物品,如:包装袋、纺织纤维,PLA由植物中萃取出淀粉(玉米、甜菜、小麦、甘薯等)或用纤维素(玉米干草、麦杆、甘蔗渣等木质的农业废弃物)经过下列过程制造而成: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乳酸 聚乳酸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1mol葡萄糖 2mol乳酸,转化过程中无其它反应物、生成物,则乳酸的分子式为 ;
(3)某研究性小组为了研究乳酸(无色液体,与水混溶)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体积);
②另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体积)。
由实验数据推知乳酸分子含有 (填官能团名称),从以上条件推知乳酸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4)经现代化学仪器分析,测定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请写出乳酸分子之间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六元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24.纤维素是重要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以其为原料可制备多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属于 (填“单糖”或“多糖”),其最终水解产物为 。
(2)纤维素经多步处理可得到乙醇,进而可制备乙烯、聚乙烯、乙醛、乙酸乙酯等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①写出乙醇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
②乙烯制备聚乙烯的反应类型为 。
③分子中含有“—COOH”结构的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包含本身)。
④中学化学实验制备乙酸乙酯常用下图装置。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 ;浓硫酸用量不能过多,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然后 。
25.一种用富含纤维素的木屑水解液浸取锰阳极泥(含、、、等)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锰的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如表。
锰的氧化物 部分性质
难溶于水、弱酸、弱碱、硝酸、冷硫酸
不溶于水,溶于无机酸
不溶于水、醋酸和氯化铵溶液,溶于其他无机酸;在酸溶液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和
(1)若“酸解”时使用了浓度为的稀硫酸,则配制稀硫酸需量取98%的浓(密度为)的体积为 mL。
(2)木屑“酸解”的最终产物X的化学式为 ;“浸出”时,被X还原为时生成,该反应中 ,利用“浸出”得到“滤渣1”利用了“滤渣1”不溶于的特性。
(3)“复分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熟石灰并加热,产生的气体电子式为 ,该气体用水吸收后,再加入 (填流程名称)循环利用。
(4)在空气中热解时,生成各氧化物的锰元素所占百分比与热解温度关系如图所示。欲使尽可能多地转化为,需采取的操作有热解、酸溶、过滤、洗涤、干燥,由图可知,“热解”宜在 ℃下进行,其中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的具体操作为 ;用硫酸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 科技公司研发的“芯片”需要以高纯度的硅为原料,故A不符合题意;
B. 新冠病毒可用医用酒精或双氧水消毒,其消毒原理不相同,双氧水消毒利用了强氧化性,酒精消毒是利用其具有渗透能力,可以进入细菌的细胞核内,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B不符合题意;
C. 三星堆“祭祀坑”提取到丝绸制品残留物,其中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含有,即:MgFeSiO4,该物质属于硅酸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芯片的原料为单质硅;
B.双氧水利用氧化性消毒,酒精消毒是利用其具有渗透能力,可以进入细菌的细胞核内,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2.【答案】A
【解析】【解答】A、DNA水解的最终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故A错误;
B、DNA由C、H、O、N、P组成,因此DNA中含C、H、O、N等元素,故B正确;
C、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实现碱基互补配对,故C正确;
D、DNA和RNA均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元,DNA是由双链螺旋结构组成的,而RNA是由单链结构组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DNA完全水解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B、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
C、DNA分子中两条链上作用力主要为氢键;
D、DNA是由双链螺旋结构组成的,而RNA是由单链结构组成的。
3.【答案】C
【解析】【解答】A.很多鲜花和水果有香味是由于含有酯类混合物,低级酯有香味,A符合题意;
B.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B符合题意;
C.食品防腐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控制用量,不能加入过多,C不符合题意;
D.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溶液中水解显碱性,动物油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D符合题意。
【分析】A.酯是易挥发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机物;
B.人体中没有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
C.食品添加剂必须按照要求加入,而不能过量使用;
D.草木灰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性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4.【答案】D
【解析】【解答】A.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多糖中的淀粉和纤维素没有甜味,故A不符合题意;
B.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故B不符合题意;
C.二糖和多糖能水解,单糖不能水解,故C不符合题意;
D.糖类都含有C、H、O三种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单糖不能水解,二糖和多糖可以水解。
5.【答案】D
【解析】【解答】A.造纸所用的“树肤”“麻头”“散布”“鱼网”的主要成分为均纤维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不符合题意;
C.纤维素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项不符合题意;
D.“鱼网”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不是蛋白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树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
C.“敝布”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鱼网”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6.【答案】A
【解析】【解答】A. 乙醇、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A符合题意;
B.皮、毛、酶和蚕丝属于蛋白质,但木材属于纤维素,B不符合题意;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不能除杂,应利用溴水来除杂,C不符合题意;
D.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通式表示(C6H10O5)n,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但是n值不同,水解的条件有所不同,纤维素需要在较浓硫酸条件下水解,所以化学性质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乙醇、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B.木材属于纤维素;
C.乙烯能被KMnO4溶液氧化成CO2;
D.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7.【答案】C
【解析】【解答】A.蚕丝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A不符合题意;
B.真丝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区别真丝和麻布可用灼烧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与淀粉都是混合物,不是同分异构体,C符合题意;
D.合成纤维是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棉花的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的分子式和淀粉的分子式都用(C6H10O5)n表示,但是n值不确定,故不能说互为同分异构体
8.【答案】A
【解析】【解答】A.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含有苯、苯酚等,苯酚不属于芳香经,选项A符合题意;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其完全水解的产物中一定含有甘油,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秸秆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水解可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醇等液态燃料,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乙醛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与溴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煤干馏是化学变化得到的主要芳香族化合物,并不一定都得是芳香烃,其他均正确
9.【答案】B
【解析】【解答】A.1个分子中含H原子个数为18,阿斯巴甜的分子式为C14H18N2O5,选项A符合题意;
B. 阿斯巴甜分子中有氨基、羧基、酰胺键和酯基共4种官能团,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由该有机物的官能团-COOH、-NH2可知,阿斯巴甜一定条件下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选项C符合题意;
D.由含-COOH、-CONH-、-NH2可知,水解产物中有两种氨基酸,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结构中官能团有:氨基,肽键,羧基,酯基,需要注意的是苯环不是官能团。
10.【答案】D
【解析】【解答】A.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故A不符合题意;
B.《清明上河图》是在生丝织成的绢上作画,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四氯乙烯是具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残留在衣服上的四氯乙烯也会对人造成伤害,故C不符合题意;
D.北京冬奥会采用银离子抗菌技术制作的速滑服,可有效防护细菌侵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B.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四氯乙烯是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
D.银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
11.【答案】B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RNA和DNA的组成单元中均有磷酸,因此具有酸性,且均含有磷酸二酯键,A不符合题意;
B.DNA和RNA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五碳糖的不同,DNA中为脱氧核糖,RNA中为核糖,B符合题意;
C.抗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冷藏可以防止蛋白质变性,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属于生物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RNA和DNA的组成单元中均有磷酸,均具有酸性,分子中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酯键连接;
C.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
D.蛋白质、核酸均属于生物大分子。
12.【答案】A
【解析】【解答】 A.卤水是电解质溶液,豆浆是胶体,卤水点豆腐的过程涉及胶体的聚沉,是物质变化,A符合题意;
B.食盐、白糖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也可用作防腐剂,B不符合题意确;
C.核苷酸含有羟基和羧基,可以聚合生成多聚核苷酸的过程中发生了酯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依据胶体的性质分析;
B.依据食盐、白糖的性质判断用途;
C.核苷酸含有羟基和羧基,可以发生了酯化反应;
D.依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分析。
13.【答案】A
【解析】【解答】A.苯与高锰酸钾不反应,苯不含碳碳双键,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故A符合题意;
B.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构成原电池,Cu为正极,负极上Zn失去电子,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B不符合题意;
C.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发生盐析,不是蛋白质的变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淀粉水解后生成葡萄糖,检验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没有在碱性条件下加银氨溶液,不出现银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双键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苯不能使其褪色说明不含有双键
B.铜的金属性活动顺序排在氢之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盐析是是可逆的,稀释之后又会溶解,而变性是化学变化
D.醛基的检验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14.【答案】B
【解析】【解答】A.原溶液中存在硝酸根可以和Fe2+反应生成Fe3+,故不能验证原溶液中含有亚硝酸根,A不符合题意;
B.向KI溶液中滴加FeCl3,若FeCl3没有剩余说明反应是完全的,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反应是有限度的,B符合题意;
C.溶液中加入KOH后体系中剩余大量的OH-,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后OH-也可以使Ag+生产白色沉淀,C不符合题意;
D.蔗糖为二糖,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产单糖,验证单糖中是否存在醛基,应向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体系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二价亚铁离子变为三价铁离子,主要说明含有氧化性的离子,但是不一定是亚硝酸根还有可能是硝酸根离子
B.碘离子的量是过量的,若不是可逆反应,不存在三价铁离子,但是最终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有三价铁离子因此说明反应有限度
C.检验氯离子时需要进行加入硝酸酸化
D.检验醛基时需要碱性环境,水解后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为碱性
15.【答案】C
【解析】【解答】A. 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A不符合题意;
B.“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B不符合题意;
C. 豆浆煮沸发生变性,而水解生成氨基酸,C符合题意;
D. 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过程中发生反应为:Fe+CuSO4=FeSO4+Cu;
B、“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的制作过程;
C、豆浆煮沸过程中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
D、油脂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16.【答案】A
【解析】【解答】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高分子合成材料,故A符合题意;
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遇硫酸钠溶液发生盐析,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三大有机合成有机材料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但是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蛋白质遇到硫酸钠发生的可逆的盐析,不能发生变性,一般是重金属离子可以使其变性
D.植物油中含有可以和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的和不饱和键
17.【答案】A
【解析】【解答】A.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丝帛的主要成分是为蛋白质,A项符合题意;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B项不符合题意;
C.生活中制作油条的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纯碱,和明矾中的Al3+发生双水解产生CO2,使油条疏松,C项不符合题意;
D.钠盐和钾盐焰色反应的颜色不同,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C.“碱”是纯碱,即Na2CO3;
D.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18.【答案】A
【解析】【解答】A.病毒疫苗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A符合题意;
B.新冠病毒大小为纳米级,在空气中会形成“气溶胶”,B不符合题意;
C.过氧乙酸、75%的乙醇、“84”消毒液均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C不符合题意;
D.病毒疫苗含有蛋白质,温度太高会发生变性,所以我国研制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应避光、冷藏保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单链核酸组成,遗传物质和蛋白质除了C,H,O之外均含有氮元素,分子的直径在60~140nm 在空气中可以形成气溶胶,具有胶体的性质,通常情况下可用75%的酒精溶液或具有氧化性的过氧乙酸和84消毒液进行杀毒,因为蛋白质在高温下不稳定因此需要冷藏
19.【答案】C
【解析】【解答】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分子量很大,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 2CH3CH2OH + 2CO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符合题意;
D. 麦芽糖和蔗糖有相同分子式但二者的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淀粉在自然界存在是天然有机高分子
B.葡萄糖是retire主要供能物质主要发生的是呼吸作用达到水和二氧化碳
C.葡萄糖经过发酵得到乙醇不是水解,葡萄糖是单糖不水解
D.麦芽糖和蔗糖均是二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20.【答案】C
【解析】【解答】A.糖化过程中,淀粉首先水解成二糖,再水解为单糖,故A不符合题意;
B.酒化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符合题意,故B不符合题意;
C.操作1是从醪液中得到浓度更高的初酒,从溶液中得到乙醇,应采用蒸馏,故C符合题意;
D.猪膘肉中的油脂类酯溶于乙醇中,可改善酒的香气和口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淀粉首先水解成二糖,再水解为单糖;
B.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互溶但是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分离用蒸馏法;
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析。
21.【答案】(1)质谱仪;181g·mol-1
(2)
(3)
【解析】【解答】(1)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仪器是质谱仪。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200,其中氧元素所占质量分数约为26.5%,由可知,A中最多可有3个氧原子,A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则A为α-氨基酸,分子中含有-NH2、-COOH,由等物质的量的A分别与NaOH、Na充分反应,消耗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可知分子中还含有-OH,-COOH与-OH个数之比为1:1,即分子中含有1个-COOH和1个-OH,则A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A的摩尔质量为。
(2)根据上述分析,A分子中含有苯环、-NH2、-COOH、-OH,不含-CH2-和-CH3,可推得A的结构简式为;A分子中含-OH和-COOH,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
(3)满足条件:①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是二取代苯,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说明含有-NH2、-OH、-COOH,两取代基在苯环上是对位位置关系;②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CH2OH结构;③分子中氨基与羧基的位置关系与A分子中的氨基与羧基的位置关系不同,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分析】
(1)根据氧元素所占质量分数和A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算出氧原子在分子中最多个数,根据氨基酸的结构可知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个羟基,也就是至少有两个氧原子,又因为能够与Na充分反应,所以分子中还有-OH,根据消耗氢氧化钠和钠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求出氧原子个数,进而得出A的摩尔质量。
(2)聚酯反应实际就是-COOH和-OH反应的过程,根据这一点便可写出化学反应式。
(3)根据同分异构体概念和规则要求即可写出。
22.【答案】(1)盐析;甘油或丙三醇;羧基;O=C=O
(2)A;B;B
(3)C;A;CD
【解析】【解答】(1)①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氨,蛋白质会析出,属于盐析,如果向蛋白质中加入硫酸铜等重金属离子,那么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本题答案为盐析;②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形成的酯类,所以油脂水解会产生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本题答案为甘油或丙三醇;③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为氨基酸,氨基酸分子都有氨基和羧基,本题答案为羧基;④二氧化碳的结构中碳和氧形成双键,所以结构式为O=C=O;(2)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为硅单质,二氧化硅是光纤的主要成分,硅酸盐是陶瓷的主要成分,本题答案为A;②合成纤维品类繁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合成纤维种类有锦纶、维尼纶、腈纶、氨纶、涤纶、氯纶、丙纶等;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本题
故答案为:B,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正极反应要得到电子,氧气得电子,本题答案为B;(3)①酸雨包括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与二氧化碳和甲烷无关,所以本题答案为C;②白色污染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塑料的使用以及回收利用来减少, BC不正确,焚烧废弃塑料,不仅会污染大气,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本题
故答案为:A;③A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减少重金属的排放,A不正确;B提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B不正确;C电动车比汽油车更加环保,所以应该推广使用电动车,C正确,D购买家用汽车的时候应该要使用小排量的汽车,D正确;本题
故答案为:CD。
【分析】该类型的题目基本为常识题,或者是识记内容的题目,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23.【答案】(1)(C6H10O5)n+nH2O nC6H12O6
(2)C3H6O3
(3)羟基、羧基;CH3CH(OH)COOH、CH2(OH)CH2COOH
(4)
【解析】【解答】(1)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C6H12O6 ,化学方程式为: (C6H10O5)n+nH2O nC6H12O6 ;正确答案: (C6H10O5)n+nH2O n C6H12O6。
(2)1mol葡萄糖 2mol乳酸,转化过程中无其它反应物、生成物,1mol葡萄糖(C6H12O6)含6molC、12molH、6molO,转化为2mol乳酸,所以1mol乳酸中含3molC,6molH,3molO,则乳酸的分子式为C3H6O3;正确答案:C3H6O3。
(3)1.8g乳酸的物质的量1.8/90=0.02mol,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448mL (标准状况下),说明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 =0.02mol,说明1个乳酸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另取1.8g乳酸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0.02mol;0.02mol乳酸含有0.02mol 羧基与金属钠反应生成0.01mol氢气,则乳酸分子中另一个官能团是醇羟基, 0.02mol乳酸含有0.02mol醇羟基,与金属钠反应生成0.01mol氢气;所以乳酸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OH)COOH、CH2(OH)CH2COOH;正确答案:羟基、羧基;CH3CH(OH)COOH、CH2(OH)CH2COOH。
(4)乳酸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OH)COOH、CH2(OH)CH2COOH,经现代化学仪器分析,测定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甲基,说明醇羟基位于中间碳原子上,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2个乳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结构简式为 ;正确答案: 。
【分析】
(1)根据水解产物进行书写、注意条件。
(2)根据原子守恒进行判断。
(3)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的官能团是羧基。能与金属钠反应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羧基。
(4)根据苯环结构类比书写乳酸酯化的结构。
24.【答案】(1)多糖;葡萄糖
(2)CH3CH2OH CH2=CH2+H2O;加聚反应;2;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分液
【解析】【解答】(1)纤维素属于多糖,其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2)①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2O;②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③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其同分异构体中含有“—COOH”结构的有CH3CH2CH2COOH、CH(CH3)2COOH共2种;④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由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所以浓硫酸用量不能过多;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此反应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然后分液即可。
【分析】(2)纤维素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产生乙醇;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再被氧化生成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25.【答案】(1)200.0
(2);1∶2
(3);;中和
(4)440;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但液面不超过滤纸边缘,待液体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解析】【解答】(1)98%的浓(密度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配制稀硫酸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200.0mL,故填200.0;
(2)木屑水解后得产物为葡萄糖,化学式为;被还原为时生成的反应中,1mol被还原生成1mol得到2mol电子,1mol被氧化得到6mol失去24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故填;1:2;
(3)加入碳酸铵沉锰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铵,加入足量熟石灰共热生成氨气,其电子式为,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溶液,可用于流程中的中和步骤,故填;;中和;
(4)如图,热解温度在440℃时,生成的锰元素所占百分比最大;洗涤时的操作为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但液面不超过滤纸边缘,待液体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由题意,在硫酸溶液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为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440;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但液面不超过滤纸边缘,待液体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分析】(1)依据稀释定律和换算公式计算;
(2)纤维素水解后得产物为葡萄糖;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产物; 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氧化产物;
(3)根据题中反应物和产物,利用电荷守恒、原子守恒书写;氨气是共价化合物;循环使用的物质反应前是反应物,反应后是产物或未完全反应的物质 ;
(4)依据图中曲线分析;洗涤时的操作为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但液面不超过滤纸边缘,待液体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利用原子守恒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