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化学键与物质构成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化学键与物质构成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19 19: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化学键与物质构成同步练习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有一种天然硅酸盐的主要成分为。已知、、、、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为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原子的最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为金属元素,单质制造的槽车能储存、运输浓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C.、与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和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
2.用化学用语表示中的相关微粒,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的电离方程式:
D.的摩尔质量为
3.向一铝质易拉罐中充满,然后往罐中注入足量的浓溶液,立即用胶布封严罐口。一会儿听到罐内发出“咔、咔”的响声,且易拉罐变瘪;再过一会儿又鼓起来恢复原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结构模型为:
B.易拉罐“变瘪”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鼓起”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D.上述反应中,每消耗,同时生成
4.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
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
C.小苏打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5.常温下,是一种橙黄色液体,常用作橡胶的硫化剂。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与水极易发生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硫元素化合价:+1
B.的结构式为Cl S S Cl
C.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大量白雾
D.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中含有
6.一定条件下,氨与氟气发生反应:。其中NF 结构与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当有生成时,共转移6mol电子
B.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NF 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D.NH 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7.侯氏制碱法主要反应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结构示意图:
B.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3种
C.中子数为8的C原子
D.的电离方程式:
8.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金属元素,A与D同主族,B与C同周期且相邻,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甲、乙分别为E、A的单质且A的单质为气体,丙、丁为A、E分别与B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丁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漂白性
B.三种元素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B>C>D
C.B、D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D.丁为黑色固体,且1mol甲与足量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
9.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dB.d与e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C.x、z、d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h、g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h10.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物质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⑤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⑥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改变
⑦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发生反应之一:。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分子的结构式:
B.的电离方程式为:
C.属于酸性氧化物
D.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
12.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8、中子数为22的氩原子:
B.的分子结构模型:
C.的结构式:H—O—Cl
D.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3.过氧化钙在食品加工方面可用作面粉处理剂、氧化剂,能与水缓慢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结构式:
B.还原剂为
C.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可表示为
D.过氧化钙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14.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形纯碳分子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C.和为新型共价化合物 D.燃烧生成的电子式为
1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所含质子数为
B.常温常压下,所含的分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共价键数为
D.常温常压下,溶液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二、填空题
16.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完成下列表格
微粒名称 微粒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
硫离子
氩原子
镁离子
(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①当x=10+y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正离子”或“负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 。
②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则x= ,该微粒的离子符号为 。
③当y=5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R,其质量数为31,则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
17.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Sn的最高正价为: ,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2)根据元素周期律等有关知识,推断:
①阴影部分元素的氢化物沸点最高的是 (填化学式)。
②O2-、Al3+、S2-四种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用离子符号排序)。
(3)已知某主族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y=12,此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4)卤素互化物(如IBr)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已知IBr能与水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写出IBr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Br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填“离子键”、“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三、解答题
18.不仅是调味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多种物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部分物质:①②③④⑤石灰乳⑥漂白粉⑦⑧,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2)溶液通电后,发生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一定量在中充分燃烧,所得混合物用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
(5)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的性质后,进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
取粉末加入到100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忽略液体体积变化),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Ⅰ Ⅱ Ⅲ Ⅳ
操作
现象 溶液变红色,20秒后褪色 i.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ii.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褪色 i.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 ii.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①溶液A中 。
②由Ⅱ中现象i可知,与水反应有 (填化学式)生成。
③由Ⅲ、Ⅳ可知,Ⅱ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
④由Ⅱ、Ⅲ、Ⅳ可知,Ⅰ中溶液褪色的主要原因是 。
19.1869年,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化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结合元素周期表和下表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实线补全现行长式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
(2)上表元素①~⑨中属于短周期但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元素⑨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 周期第 族。
(3)元素②形成单质的电子式为 ;下列各组元素中,单质都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①③⑥ b.②⑥⑨ c.④⑤⑧ d.⑤⑥⑨
(4)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列可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单质的状态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d.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5)元素⑧的单质与元素③的简单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X、Y、Z、W、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为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X为H元素;Y原子的最内层为2个电子,最外层为6个电子,则Y为O元素;单质Z制造的槽车能储存运输浓硫酸,M、Z为金属元素,Z为Al元素,且MZ2(ZW3Y10)(YX)2为天然硅酸盐的主要成分,可知W为Si元素,再由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M为K元素;X、Y、Z、W、M依次为元素H、O、Al、Si、K。
【详解】A.Z、W即Al、Si位于同周期,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Al>Si;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Al>Si>(S)>O,A项正确;
B.Y为O,W为Si,由于非金属性:O>(S)>Si,故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O>SiH4,B项正确;
C.W、Z与Cl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SiCl4和AlCl3,在SiCl4中硅、氯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在AlCl3中铝不满足8电子结构,C项错误;
D.Z和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Al(OH)3和KOH,二者可以发生反应Al(OH)3+KOH=K[Al(OH)4],D项正确;
答案选C。
2.C
【详解】A.中K为+1价,O为-2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A正确;
B.氯为17号元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正确;
C.电离生成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错误;
D.的相对分子量为71,则其摩尔质量为,D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碳原子半径比氧原子半径大,的分子结构模型为,A错误;
B.与足量溶液反应,离子反方程式为,B错误;
C.铝质易拉罐中铝与溶液反应放出,罐内气压增大,使易拉罐鼓起来恢复原样,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气体未指明标况,体积无法计算,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的结构式为,故A错误;
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形成的过氧根离子:,故B错误;
C.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应为,故C错误;
D.硫化钾形成过程中钾失去电子,硫得到电子,故D正确。
答案为:D。
5.D
【详解】A.中氯化合价为 1价,则硫元素化合价:+1,故A正确;
B.根据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每个硫原子需要共用两对电子,每个氯原子需要共用一对电子,则的结构式为Cl S S Cl,故B正确;
C.与水极易发生反应:,因此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大量白雾,故C正确;
D.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有白色沉淀产生,是由于与水极易发生反应:,HCl溶于水后有氯离子生成,因此不能证明中含有,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B
【分析】反应中,F元素由0价变为-1价,N元素由-3价变为+3价,转移电子数为6;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有生成时,共转移6mol电子,选项A正确;
B.由三氟化氮的空间结构与氨分子相似可知,三氟化氮中氮原子和氟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SOCl2中形成S=O键和S-Cl键,S原子达10电子稳定结构,选项B错误;
C.由三氟化氮的空间结构与氨分子相似可知,三氟化氮是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选项C正确;
D.氟化铵为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7.B
【详解】A.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A正确;
B.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氯化钠、水、碳酸氢钠、氯化铵4种,B错误;
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质量数=8+6=14,原子表示为,C正确;
D.碳酸氢钠溶于水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D正确;
故选B。
8.C
【分析】已知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E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过渡金属元素,则E为Fe;A与D同主族,B与C同周期且相邻,可知A、B、C、D分属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则A为H,D为Na,由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可知C为F;甲、乙分别为元素E、A的单质, 丙、丁为A、E分别与B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结合图示转化关系,由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可知可知丙为H2O,丁为Fe3O4,则B为O元素,以此解答该题。综上:A为H,B为O,C为F,D为Na,E为Fe元素;甲为Fe,乙为H2,丙为H2O,丁为Fe3O4。
【详解】A.H、O两元素组成的H2O2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故A正确;
B.B为O,C为F,D为Na,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B>C>D,故B正确;
C.O和Na组成的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
D.丁为Fe3O4,是黑色固体,由3Fe+4H2OFe3O4+4H2可知,1molFe与足量H2O反应移电子NA,小于,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9.D
【分析】从图中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大小及原子序数,可知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f是Al元素,g是S元素,h是Cl元素,结合对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
【详解】A.d为O、e为Na,f为Al,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排布,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大小:d>e>f,故A错误;
B.d为O、e为Na,组成的化合物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x(H)、z(N)和d(O)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硝酸铵,故C错误;
D.g是S元素,h是Cl元素,非金属性S故选D。
10.A
【详解】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故错误;
②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可能形成共价键,如HCl等,故错误;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错误;
④物质中可能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故错误;
⑤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导致其密度小于水,故正确;
⑥CO2溶于水时会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干冰升华只是改变状态,只改变分子间作用力,故错误;
⑦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都是离子键,故正确;
故选:A。
11.B
【详解】A.NH3中N原子通过3个共价键与3和H原子形成分子,结构式为,故A正确;
B.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D正确;
故选B。
12.A
【详解】A.核素的表示方法为: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质子数为18、中子数为22的氩原子:,A错误;
B.水分子为V形的,分子结构模型:,B正确;
C.HClO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H—O—Cl,C正确;
D.和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正确;
故选A。
13.D
【详解】A.中O与O原子共用2对电子对,结构式是O=O,A项错误;
B.过氧化钙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同时降低至-2价,还原剂、氧化剂都是CaO2,B项错误;
C.过氧化钙中氧元素发生歧化反应,转移2mol电子,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C项错误;
D.过氧化钙中钙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过氧根内氧与氧原子含有共价键,D项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和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分子,不可能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原子符号为,故B正确;
C.和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不是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A.物质的量为0.2mol,所含质子数为,A正确;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22.4L水的物质的量及分子数,B错误;
C.每分子甲烷含有4个共价键,标准状况下,所含的共价键数为,C错误;
D.水也含有氢原子,溶液中氢原子的数目远大于,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6.(1) Mg2+
(2) 原子 负离子 17 Cl- 48
【详解】(1)①②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电子式为;
③④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为;
⑤⑥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电子式为Mg2+;
(2)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可以是原子或者离子,据此回答:
①当x=10+y时,该粒子原子;
②当x<10+y时,该粒子为负离子;
③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为氯离子,则x=17;④离子符号为Cl-;
⑤当y=5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P,其质量数为31,中子数为16,则微粒的中子数,48.
17.(1) +4 HIO4
(2) HF S2->O2->Al3+
(3)第四周期第ⅡA族
(4) IBr+H2O=HBr+HIO 极性键
【详解】(1)Sn与C同主族,是ⅣA族元素,最高正价为+4,I是ⅦA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IO4。
(2)①阴影部分元素的氢化物,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沸点最高的是HF。
②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O2-、Al3+、S2-四种离子半径大小顺序:S2->O2->Al3+。
(3)某主族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y=8,其中x-y=12,则X=20,该元素为C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ⅡA族。
(4)IBr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IBr能与水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则IBr与水反应生成HIO、H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Br+H2O=HBr+HIO;IBr的结构式为I-Br,含有的化学键是极性键。
18.(1)②⑦
(2)
(3)
(4)或3
(5) 溶液浓度大 生成的有氧化性,将红色溶液氧化成无色溶液
【详解】(1)①氯化钠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
②水分子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③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④氯气是含有共价键的非金属单质;
⑤石灰乳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属于混合物;
⑥漂白粉是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
⑦氯化氢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⑧过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则②⑦属于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②⑦;
(2)由图可知,反应①为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由图可知,反应②为氯气与冷的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由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得到的混合物与150mL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成0.01mol次氯酸钠,说明氢气与氯气反应时氯气过量,过量的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反应生成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由钠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L×0.15L—0.01mol=0.02mol,由氯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0.01mol=0.005mo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所以=3:1,故答案为:3:1;
(5)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由题意可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mol/L,故答案为:1mol/L;
②Ⅱ中步骤i的现象可知,溶液A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说明溶液中含过氧化氢,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过氧化氢生成,故答案为:;
③由Ⅲ、Ⅳ可知,在碱溶液中酚酞变红色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有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先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向褪色后再滴入5滴盐酸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变红色,说明Ⅱ中溶液红色褪去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故答案为:溶液浓度大;
④由Ⅲ中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需要10分钟,而Ⅰ中溶液变红色20秒后褪色可知,溶液红色褪去不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而是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将红色溶液氧化成无色溶液,故答案为:生成的有氧化性,将红色溶液氧化成无色溶液。
19.(1)
(2) 四 ⅣB
(3) d
(4) bc
(5)
【分析】元素①~⑨分别为He、N、O、F、Na、Al、S、Cl、Ti;
【详解】(1)现行长式元素周期表分七个横行、十八个纵行,前三行是短周期,后四行是长周期,边界为;
(2)元素①~⑨中属于短周期即在前三行但不属于主族元素即是稀有气体,该元素是①He,元素⑨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ⅣB族;
(3)元素②是N元素,形成单质N2共用三对电子对,电子式为;金属元素单质是电的良导体,选项中只有d中全部为金属元素,故选d;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元素⑦为S与元素⑧为Cl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Cl,a. 常温下单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非金属性属于化学性质,则不能作为比较依据,故a不选;
b. 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对应非金属性越强,则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可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b选;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对应的单质越易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故c选;
d. 未说明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无法通过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不选;
故选bc;
(5)元素⑧的单质即氯气与元素③的简单氢化物即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