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五节——机械效率
课 题 第一课时:机械效率 课 型: 新授
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使用机械的历史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具学具 滑轮组、斜面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栏
一、复习提问:小明利用动滑轮将木料运上楼,对木料做功了吗?这个功的大小与用绳子将木料直接提上楼相等吗?(引导学生从实际考虑)师: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机械效率。(板书课题)探究新知再次探究动滑轮(1)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着一个重物测出它的重力和移动的距离。记下数值。(2)使用动滑轮将这个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记下拉力和高度的数值。(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步骤。比较使用动滑轮和不使用动滑轮做功数值的大小。引导学生探究: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 象刚才直接用手将钩码提到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有用功。记作W有用。 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集体讨论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象刚才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需克服摩 ( http: / / www.21cnjy.com )擦力做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虽然这些功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的,我们把它叫做额外。记作W额外。 如果把手的拉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总功,记作W总。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用+W额外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效率出示:下面有几种衡量机械好坏的方法你认为那种好?1.做功越多的机械越好2.做功越快的机械越好3.做有用功比例越多的机械越好指导学生讨论后板书: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100%即:η=W有用/W总×100%讨论:W有用与W总谁大?所以η的值应是多少?板书:W有用W<总,所以η<1。一般情况下: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40%——5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80%。3.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问: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探讨,给予必要的帮助。板书: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下列因素有关摩擦力 动滑轮的自重 重物的重量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主要有;在滑轮的转动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减小动滑轮的自重使机械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的比例。4.练习:完成WWW第1.2题5.拓展延伸:完成练习册第8.9.10.题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深化理解集体讨论理解记忆理解小组交流或集体讨论深化理解独立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作业设计 练习册第1、3、4、6题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数NO:
教学内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五节——机械效率(二)
课 题 第二课时: 机械效率(二) 课 型: 新授
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使用机械的历史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1.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2.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具学具 滑轮组、斜面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订栏
一、复习提问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 计算功的公式?二、引入新课通过课文第一段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1)杠杆(图14-4)。 (2)动滑轮(图14-5),省力但没有省功。(3)学生把数据填入表格(P209)。2.师生共同分析.结论: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3.功的原理(P210)黑字体,学生朗读2遍。 学生思考回答观察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介绍斜面。(1) 做功的原理:FL=G h F=Gh/L (2)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3) 利用斜面知识解释盘山路。5.想想议议。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 理解小组内讨论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作业设计 练习册第2、5、6题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L
h
F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