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图2.1)!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思考: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的发展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2.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运用综合思维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通过对区域自然环境的了解,能初步认识如何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生产活动。
4.人地协调:理解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一)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
位置
土地
气候
资源
自然
条件
区域发展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思考:读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在区域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共同点:
北温带,大河中下游平原(位置、气候、地形)
原因:
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对比日本与孟加拉国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差异,思考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孟加拉国 · 达卡
日本 · 东京
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吗?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很好。
(一)但自然条件并不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
(二)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1.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材料: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
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
材料: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
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
A.都江堰附近区域年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B.位于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河流在山区流速快,进入平原流速变慢;
易发生旱涝灾害;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
材料: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
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2)思考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飞沙堰”的作用。
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使水资源自动分配,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飞沙堰”使江水形成环流,防治泥沙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引水
分水、分沙
材料: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
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3)思考都江堰工程的“深淘滩”、“低作堰”为什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问题?
“深淘滩”:按一定深度清理内江河道的泥沙,可以拓宽和加深河道,保证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适中,以此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
“低作堰”:当流入内江的水量较大时,低作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以及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从而起到排沙和泄洪的作用。
泄洪、排沙、排水
(5)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古代与今天的主要功能差异。
(4)请你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
①该工程是顺应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典范;
②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岷江水可以自流进入成都平原;
③防洪抗旱,减少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
④为成都平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
⑤不存在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在古代为水利工程,具有水利功能(防洪、灌溉);
在今天它既有水利功能,又具有旅游观赏功能。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 月内尘暴天数长达25天,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图2.3 )。
1.影响1949年前洋溪村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改革开放后,洋溪村开始“下山”。到21世纪初,原来的洋溪村彻底遭废弃,是因为山下
A.灾害更为稀少 B.交通日益便利 C.水源更为充足 D.耕地日益肥沃
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下图示意该省1949年前洋溪村(今已废弃)和现在洋溪村位置。据此完成1~2题。
B
B
课堂检测
3.“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下面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分布:河流凸岸处。
原因: 由于水流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
3.“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下面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沿河谷分布。
意义: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3.“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下面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6分)
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太阳能资源
金属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煤炭资源
水资源
自然资源概念: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能源概念:是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水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下图中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自然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C
(二)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农业社会:
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工业社会:
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三)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1.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沙特的昨天
沙特的今天
沙特阿拉伯原来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地广人稀,以游牧经济为主。自 1933年发现石油后,依靠出口石油和对石油的开发利用,发展海水淡化、石油冶炼、农业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图瓦卢等众多小岛国,矿产资源极度缺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
(四)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在世界银行对人均财富的计算中,澳大利亚因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大幅度提高了人均财富量。
(五)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尽管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其它的途径,并未阻碍其经济的发展。
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海拔较高,位于大河上游,缺少矿产资源和耕地。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海拔较高,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和耕地缺乏,利用其技术、金融等社会资源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成为全球最富裕、社会最安定、经济最发达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国家之一,全球创新指数位列第一 。
1.分析瑞士钟表产业的发展条件
A.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B.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
C.旅游业、会展业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分析瑞士钟表产业的发展条件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2)山地多,矿产资源、能源贫乏,
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达;作为中立国,政局稳定。
(4)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材料: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右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电力工业;
河湖众多,风景优美,经济发达,可发展旅游产业。
材料:一方面瑞士利用先进科技和强大创新力,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以生产专业化学制品、药品及医疗产品、精密仪器及钟表、乐器为主。另一方面,瑞士以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其拥有发达的金融服务业。此外瑞士自由的贸易政策,成为雀巢等多个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为什么瑞士资源贫乏却经济发达?
①正确的产业方向与先进发达的科技:
瑞士选择了精密机械、钟表、精密光学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作为产业方向;
②开放的金融管制,这使得瑞士成了银行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③自由的贸易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大力发展旅游业等。
总之,资源贫乏,但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本,也能达到区域发展的目的。
产业
农业
工业
金融
旅游
其他
产值比重
4%
50%
15%
6%
25%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改造
自然
地理
位置
自然
要素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物质基础
支撑作用
开发利用方式
本节小结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图2.7)。1949年以来,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314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1/3的水平。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高时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3, 2015年占15%。近些年,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较大,为山西省煤炭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促进了山西省煤炭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山西省经济发展。
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煤炭产量增加,经济增速快;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缓慢,山西省的经济增速与煤炭资源开发量呈正相关。
课堂活动
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5%。
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善西气东输三、四、五线,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提高调峰储备能力。
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上升,与相邻省、自治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开采比较优势下降。
山西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7%。
2.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山西省的煤炭市场面临巨大挑战,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
减少矿物燃料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煤炭消费量有所下降;
国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了能源的消费;
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对煤炭市场的冲击,将大大减少煤炭用量;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和完善,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山西省煤炭开采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山西省水资源缺乏,不能满足煤炭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煤炭工业的发展。
瑙鲁位于赤道附近,是太平洋中一个远离大陆的美丽珊瑚岛,素有“天堂岛”之称。全岛长6千米,宽4千米,没有河流。岛上大部分区域被鸟粪及石灰岩覆盖,并形成优质磷酸盐矿。在长期密集的开采之下,目前该国磷酸盐矿已近耗竭,急需对以磷酸盐矿开采和出口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据此完成1~2题。
1.瑙鲁没有河流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稀少B.蒸发强烈C.地表水渗透严重 D.植被覆盖率低
2.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国应着力发展
A.耕作业 B.海洋化工 C.装备制造 D.观光旅游
C
D
课堂检测
3.四大资源丰度都多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A.黑龙江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
4.上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能源资源 D.森林资源
5.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表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成3~5题。
B
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资源类型
主要分布省区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耕地资源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0.56
66.24
矿产资源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0.02
4
能源资源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
0.11
5.68
森林资源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0.27
1 496.59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