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 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柴、冷”等 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 17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3.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4.深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并认识造成她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
1.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2.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难点: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插图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读过哪些童话?学生交流。
2.出示课文插图 1,教师: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这个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让我们一起到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释疑解难,梳理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
2.交流: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多方式认读。
(2)出示左右结构的 9个生字:
冷、旧、裙、怜、饿、焰、蜡、烛、诉。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重点指导“焰”右下部分的笔顺:撇、竖、横折、横、横、横。
②出示上下结构的 3个生字:柴、富、离。提醒学生注意上下部分中心对正,宽窄合适。重点指导“离”的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师巡视,评价。
(4)多音字:
①“擦燃”的“燃”是翘舌音,“rán”不要读成“lán”。
②“蜷着腿”的“蜷”读“quán”,不要读成“juǎn”。
③“几”“晃”“喷”是多音字。分别出示“几”“晃”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几”在“几乎、茶几”等词语中读 jī,在“几个、几何”等词语中读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词语中读 huǎng,在“摇晃、晃动”等词语中读 huàng。
强调“喷”在“喷香”中读 pèn,在其他词语中一般都读pēn。
3.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师生共同交流。
预设 1:哆哆嗦嗦、蜷着腿
出示句子“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请学生读句子,想象:小女孩很冷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表现,怎样的动作?通过动作表演
理解:“哆哆嗦嗦”的意思是“冻得直发抖”;“蜷着腿”的意思是“弯曲着腿”。
预设 2:“铜脚、铜把手”是什么?
出示铜火炉图片,请学生上台分别找到铜脚和铜把手,从而直观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梳理文章脉络。
(1)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火柴一灭,这些东西就不见了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是小女孩看到的种种幻象,现实中并不存在。
(2)引导学生交流: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小女孩看到的幻象?
(3)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让学生补充:课文先写(),再写(),最后写()。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 5-9自然段);第三部分(第 5-10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可怜”
1.默读第 1-4自然段,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的小女孩。 预设:可怜/美丽/又冷又饿/贫穷/痛苦
2.教师引导:再读课文,用上文中的词句具体描述你对这个小女孩的感觉。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自由读,思考: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 1: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是很干脆,毫不犹豫的。
生 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
③师:你们读得真仔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体会。
出示句子 1: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指名朗读;讨论小女孩犹豫不决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标点“!”“?”、语气词“啊”“吗”和关联词“哪怕......也”理解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 2:“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同身受,读出她语气的急切和内心的无助。
(2)出示表格,再读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学生独立填写后,小组交流,完善表格前三列。
(4)请学生看着表格复述: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现实又是怎样的?
2.品读幻象,说说感受。
①自由轻声读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你的感受。
②组内交流,全班分享。
③融入感受再次朗读。
3.借助表格,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幻象。
五、学习第三部分,理解“幸福”的意蕴
1.默读第 10-11自然段,说说小女孩的结局。
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
3.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预设 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预设 2:小女孩是冻死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提示:第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没有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六、出示课文内容网络,回顾全文。
七、拓展延伸,推荐课外阅读
1.教师小结: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痛苦,幻想是这样美好,而结局又是这样的悲惨。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说。
2.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3.推荐课外阅读。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深受各国儿童的喜爱。《格林童话》里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课后,大家可以找来好好读一读。
【板书设计】
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一、把画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j____ ____án y____
破 旧 点燃 火焰
j____ ____ù h____
卷发 富商 划船
二、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___________的一篇著名__________,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是这篇童话的特点。
2.《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___________,揭露了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三、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
幻想 渴望 现实
美丽的圣诞树 温暖 冻死
慈爱的奶奶 幸福 痛苦
喷香的烤鹅 食物 寒冷
美好的地方 爱抚 孤独
温暖的大火炉 欢乐 饥饿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多么()多么()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这是一道()的火光!
2.她俩在()和()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地方去了。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的东西,她曾经多么(),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中去。
五、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怎样理解这句话两个“幸福”?)
教学反思
1.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并交流,让他们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这样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根源。
2.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课本剧再现故事情节。这一课学生在学习上并没有什么困难,课后的拓展延伸,不仅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还能锻炼说话能力,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