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导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课件(共6个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四清导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课件(共6个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8-05 20:52:38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页脚>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页脚>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变化中是否生成其他物质<页脚>物理变化
1.(3分)下列变化过程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药品变质 B.衣服晾干
C.食物腐烂 D.火药爆炸
2.(3分)下列食品或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牛奶变酸奶
B.用水果榨成果汁
C.粮食酿白酒
D.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BB<页脚>知识点整合训练
4.(5分)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污染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的雾霾天气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D.氢氯烃(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冷剂)是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的祸凶D<页脚>化学变化
3.(3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 )
①颜色改变 ②状态变化 ③发光 ④放热 ⑤其他物质生成  ⑥生成沉淀 ⑦放出气体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 ①⑤ D.⑤
4.(4分)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玩具机器人“变”形DB<页脚>知识点整合训练
5.(4分)诗句、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既隐含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白玉为床,金作马
D.伐薪烧炭南山中
6.(4分)加热某固体物质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DC<页脚>7.(6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A.电灯发亮 B.镁条燃烧 C.酒精燃烧 D.白糖熔化 E.白糖受热变成炭 F.铜铸成铜器 G.铜器生锈 H.酒精挥发ADFHBCEG<页脚>8.(13分)请根据课本实验的现象,填写下表:水蒸气液态水无蓝色粉末无蓝色沉淀变浅无色有气泡变小变浑浊有课件8张PPT。<页脚>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页脚>1.化学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可燃性酸碱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熔点<页脚>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分)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导电性
C.酸碱性 D.氧化性
2.(3分)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镁条易折断
B.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3.(4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 金属铜作导线
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
D. 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BDC<页脚>4.(4分)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
A.铁锈和氧化铜 B.面粉和熟石灰
C.食盐和白糖 D.白酒和白醋
5.(4分)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变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不支持燃烧 B.密度比空气大
C.容易燃烧 D.容易汽化BC<页脚>6.(6分)肖红同学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为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煤块的质量大;③点燃木炭,木炭燃烧;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浮于水面上。(1)上述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2)由此推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叙述,下同),化学性质有_________。
(3)由此可知木炭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④⑤③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硬度较小可燃性作燃料<页脚>7.(10分)根据物质的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白糖和食盐:_______。
(2)煤块和木炭:_______。
(3)胆矾和食盐:_______。
(4)冰和水:_________。
(5)酒精和汽油:________。味道密度颜色状态气味8.(6分)2014年4月2日~4日发生了清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百度百科上锁定“PX”为“低毒化合物”的准确描述,向国人揭示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PX是对二甲苯,相关性质如下: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②熔点13.2 ℃、沸点138.5 ℃ ③密度0.86 g/cm3 ④可燃 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 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 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页脚>(1)上表中属于PX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性质代号)
(2)根据PX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PX:_______________。①②③⑤密封、远离火源<页脚>8.(13分)请根据课本实验的现象,填写下表:水蒸气液态水无蓝色粉末无蓝色沉淀变浅无色有气泡变小变浑浊有课件7张PPT。<页脚>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页脚>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不仅可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而且能学会__________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用指甲在蜡烛表面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____。把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
3.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的温度最高。
4.化学学习的特点是:(1)关注物质的________;(2)关注物质的________;(3)关注物质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科学探究小小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性质变化变化的过程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页脚>化学学习的特点
1.(5分)李燕同学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认为生虾外壳上的青色物质遇到某些化学物质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就李燕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
2.(5分)有一瓶无色气体失去了标签,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你认为确定它是不是二氧化碳,下列最好的方法是( )
A.上网查询 B.讨论
C.调查 D.实验CD<页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5分)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 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 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D4.(3分)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反应现象 ②反应条件 ③结果或结论
点燃蜡烛______,从导管导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
知识点整合训练②①③<页脚>知识点整合训练
5.(5分)在实验的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得到较多的数据
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D.得出不同的结论
6.(5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B.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
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BB<页脚>7.(12分)
【发现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查阅资料】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页脚>【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刚刚熄灭蜡烛时尚有残留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课件7张PPT。<页脚>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2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页脚>1.二氧化碳既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又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
2.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进行比较发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______,但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低。浑浊熄灭复燃高二氧化碳水蒸气<页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5分)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5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所含成分的比较正确的是:①氧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③水蒸气的含量: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AA<页脚>3.(5分)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三瓶无色气体的是( )
A.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闻气体的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
D.以上方法都不行
4.(8分)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C二氧化碳越多复燃氧气越多熄灭<页脚>5.(6分)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使用。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一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了一会儿,盖上了玻璃片。
(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___________。
(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
(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瓶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你的方法是:
。不正确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后将水倒出,放置一会儿,盖上玻璃片即可用矿泉水瓶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者用注射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合理即可)<页脚>6.(11分)小李同学和王老师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小李同学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口处移开玻璃片,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王老师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尽,然后向袋内吹气,收集一定体积的呼出的气体,利用仪器侧定气体成分(见表1)。表1:室内空气与正常呼吸方式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体积分数)比较<页脚>(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________。氮气(2)小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4)由表1可知,室内气体与正常呼出的气体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变化较大,且变化量基本相等。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合理即可)课件12张PPT。<页脚>课题2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连接<页脚>1.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原则: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把鼻孔凑到___________(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
(2)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________取用,液体取___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_即可。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更不能___________,要放入________________。用手接触药品容器口闻药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最少量1~2 mL盖满试管底部放回原瓶随意丢弃拿出实验室指定的容器内<页脚> 化学实验室规则
1.(6分)化学实验室药品是按什么存放的( )
A.类别     B.颜色    C.状态    D.气味
2.(6分)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AB3.(7分)在实验中,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用手拿铁钉 ②尝氯化钠(食盐)的味道 ③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④不说明用量时,固体取1~2 g ⑤用剩的药品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⑤D<页脚>4.(7分)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时用( )
A.镊子 B.玻璃棒
C.药匙或纸槽送入 D.用试剂瓶倒
5.(7分)量取25 mL液体,最好选用( )
A.10 mL量筒  B.50 mL量筒
C.20 mL量筒  D.100 mL量筒
6.(7分)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正确的操作是( )
A.吸取液体后滴管倒置  
B.吸取液体后滴管平放
C.滴瓶中的滴管不能吸取其他液体,只能用来吸取该滴瓶中的液体
D.用一支滴管吸取一种液体后不经洗涤,就用来吸取另一种液体药品的取用CBC<页脚>【例】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思路点拨】A.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B.用纸槽取用粉末状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C.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D.块状固体取用: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竖起。【答案】D
【方法归纳】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使用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D<页脚>下列四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D7.(3分)下列仪器在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C<页脚>8.(3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B9.(3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药品时,将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C.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D.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C <页脚>10.(3分)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 g的砝码称取19.5 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②将20 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 g砝码放在右盘 ④将游码拨至0.5 g刻度处 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D 11.(3分)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3.2 g食盐 ②用10 mL量取6.23 mL水 ③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2 ℃ ④用10 mL量筒量取7.5 mL酒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页脚>12.(3分)张强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 mL  B.大于6 mL  
C.等于6 mL  D.无法确定范围B 13.(8分)现有仪器:①集气瓶;②铁架台(带铁夹);③量筒;④烧杯。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所需仪器的序号:
(1)用于测量液体体积:______。
(2)用于收集、贮存少量气体:______。
(3)用于配制液体:______。
(4)用于固定或夹持各种仪器:_______。③①④②<页脚>14.(10分)实验中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粉末及仪器药匙、滴管按右图所示在试管中进行实验。试回答有关问题:
(1)往试管中放药品时,应先装________药品,后加________(以上两空均填药品状态)药品。向试管中加碳酸钠粉末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小心地将粉末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时,滴管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该实验的药品换成石灰水和酚酞溶液,那么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药匙(或纸槽)倾斜或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壁等液体由无色变成红色<页脚>15.(12分)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1)用手拿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块状药品垂直投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支滴管取不同的药液:____________。
(4)取用液体试剂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
(6)用量筒量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腐蚀手或污染试剂砸破试管底部污染试剂腐蚀实验桌或污染试剂腐蚀标签读数偏小(或读数偏大)<页脚>16.(12分)某校因仪器不足,老师发动学生想办法。
(1)有一位同学想用如图所列物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如用A 来代替试管,你认为B可代替________,C可代替_________。导管滴管(2)你认为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代替实验室中的哪种仪器?把物品名称和对应的可代替仪器名称写在下表里:课件16张PPT。<页脚>课题2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连接<页脚>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熄灭酒精灯时应用___________。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___角,加热时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_____。
3.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置于水中,并用手捂住容器外壁,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_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4.洗净玻璃仪器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___。外焰内焰焰心外焰2/3灯帽盖灭1/345°有人的方向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液柱聚成水滴成股流下<页脚>物质的加热
1.(6分)下列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    D.燃烧匙
2.(6分)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C.使用前先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AD3.(7分)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B<页脚>4.(7分)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时用( )
A.镊子 B.玻璃棒
C.药匙或纸槽送入 D.用试剂瓶倒
5.(7分)量取25 mL液体,最好选用( )
A.10 mL量筒  B.50 mL量筒
C.20 mL量筒  D.100 mL量筒
6.(7分)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正确的操作是( )
A.吸取液体后滴管倒置  
B.吸取液体后滴管平放
C.滴瓶中的滴管不能吸取其他液体,只能用来吸取该滴瓶中的液体
D.用一支滴管吸取一种液体后不经洗涤,就用来吸取另一种液体BCC<页脚>【例】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思路点拨】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答案】CC<页脚>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7.(4分)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页脚>8.(5分)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9.(5分)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忌将试管底部接触灯芯的原因是( )
A.易使试管底部熔化
B.会使酒精燃烧不充分
C.会使酒精灯熄灭
D.灯芯处温度低,易使热的试管骤冷而破裂DD <页脚>10.(5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11.(5分)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下图中的(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页脚>12.(10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用酒精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要先________,再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2)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
(3)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先把________放入水中,后用手握住_____________。预热石棉网导管用水润湿容器外壁13.(10分)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说明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大拇指压在试管夹的短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挥发,下次不易点燃试管夹松动使试管滑落打破<页脚>(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_____________。
(4)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人:_________________。
(5)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_____________。使试管破裂液体溅出伤人胀破试管14.(8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进行填空。(1)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在过滤操作中用于引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量筒取用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管、蒸发皿凹液面的最低处<页脚>(1)通过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兵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挤出的液体不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④中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再点,为什么能复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8分)一次实验结束后,小兵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兵想探个究竟,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②将灯内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③将从灯头灯芯处挤出的液体,用燃着的火柴去点,发现挤出的液体不能燃烧;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不是灯内酒精过少的原因检验灯内酒精是否能燃烧灯芯上酒精挥发后,挤出液体中水的比例大,不能正常燃烧盖上灯帽后,通过灯芯的毛细作用,酒精又被吸到灯芯聚集,
所以又可以燃烧<页脚>易错点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1.能说明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据是( )
A.发光放热 B.蜡烛变短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吹灭后有白烟C2.佛山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是( )D<页脚>易错点二: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
4.最新研究显示:婴儿塑料奶瓶中含有的双酚A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或副作用,对发育、内分泌等产生危害。下列属于双酚A化学性质的是( )
A.白色棱形或针形晶体或片状、粉末
B.高温下不稳定,易分解
C.微带苯酚气味
D.几乎不溶于水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CB<页脚>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易错点三: 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
6.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椎形瓶 B.胶头滴管
C.铁夹台 D.封液漏斗
易错点四: 基本实验操作CB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B<页脚>易错点五: 量筒的使用与读数
8.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D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④<页脚>9.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45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35 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确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