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2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2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0 09: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集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杭州亚运运会上,来自中国天才选手全红婵频频上演“水花消失术”,10米台决赛第二轮的第二跳,7名裁判全部给出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水过程全红婵的重心一直都在自己身上且重心位置相对自己是不变的
B.跳台受到的压力就是运动员的重力
C.研究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的姿态.全红婵可看作质点
D.全红婵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跳台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关于物理课本中的四幅插图,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甲: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 乙:奔跑的运动员 丙:下落的石子在照片上的痕迹 丁:物体的重心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图乙中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定义了速度,运用了比值定义法
C.图丙中用极短曝光时间内石子的平均速度来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运用了极限思想
D.图丁中把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作用于重心,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3.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当车速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在上述条件下,若该车在某种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为,则该车应设计的安全距离最接近( )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表演抖空竹时的动作,假设空竹是光滑的,不考虑空竹的转动,某时刻表演者两手水平,则表演者在缓慢完成以下动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手不动,右手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绳子拉力大小不变
B.左手不动,右手水平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绳子拉力大小变大
C.在同一水平面内,两手之间距离越大,绳子拉力越小
D.在同一水平面内,两手之间距离变大或者越小,绳子拉力都会增大
5.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小石子,让其自由落下,下落过程中经过A、B、C三点,记录下石子自A到B所用的时间为,自B到C所用的时间为,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d,忽略砖缝之间距离,小石子大小不计,则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以速率匀速向右运动,在绳与轨道成角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与物体A的速度之比为( )
A. B. C. D.2
7.在一次杂技表演中.表演者顶着一竖直杆沿水平地面运动,其位移一时间图像(图像)如图甲所示。与此同时猴子沿竖直杆向上运动,如图乙所示,其沿竖直方向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图像)如图丙所示.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
A.猴子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B.时猴子的速度大小为
C.猴子在前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D.猴子在前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二、多选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物体甲的图像和物体乙的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 )
甲 乙
A.甲在整个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B.甲在整个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0
C.乙在整个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D.乙在整个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0
9.如图所示,停在某建筑工地上的两辆吊车共同吊起一重物。质量不计的钢丝牵引绳绕过定滑轮和重物上的动滑轮吊起重物缓慢上升,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滑轮与绳索、轴承之间的摩擦。在重物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B.牵引绳中的作用力逐渐变大
C.地面对吊车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D.吊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10.如图甲所示,倾斜传送带以速度(大小未知)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煤块以初速度从传送带底端A点冲上传送带,经历恰好到达传送带顶端B点,煤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A、B点间的距离为
B.内煤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C.内煤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D.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
三、非选择题:共54分。
11.(6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中,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如图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甲 乙
(1)图乙中的F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中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伸即可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12.(10分)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的大小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
(1)本实验主要应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类比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D.控制变量法
(2)下图是实验时补偿阻力的情形,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B. C.
(3)在一次实验操作中,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A、B、C、D、E为计数点,其中相邻两计数点间均有四个点未画出,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另一实验小组在探究“在质量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其合外力关系”实验中,未补偿阻力,将砂和砂桶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合外力F,得到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图像中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13.(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物体甲、人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g取。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14.(13分)最近很多城市推广一种高楼逃生神器,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顺势滑下,便可逃生。某逃生神器如图所示.这种装置类似于“滑梯”,紧急情况中放下,逃生者倚躺在滑梯内,即可顺势滑到底楼。假设每层间的高度,滑梯坡度处处相同,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忽略转角处的距离及带来的变化,重力加速度。
(1)经测试,逃生者从3楼(对应地面是二层的高度)滑到地面需用时,求逃生者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
(2)处于高层的逃生者都备有智能躺椅,躺椅配有控速系统和刹车系统,控速系统可以限制下滑过程中速度不超过,刹车系统可以使减速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不超过,为了安全,滑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要求不超过。求从25楼下滑到地面的最短时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15分)一个学生用如下所示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用一个大塑料袋,装满一袋子水挂起来,旁边放上一个三角尺.模型简化如图,他用牙签在塑料袋的靠近底部的位置扎一个小孔.用杯子接住流出来的水,他记录的杯口到桌面的高度,孔口到桌面的高度是.杯口中心到孔口的水平距离是。(,忽略该研究过程中水面高度变化)
(1)根据他记录的数据求此孔口的水流速度多大?
(2)在他观察的时候.调皮的弟弟也用牙签在上方扎了一个小孔,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两股水流恰好都射入到杯口的中心。他读出了上孔口到桌面的高度,但是测不到水面到桌面的高度。后来他查阅资料得知此情况下的孔口水流速度,其中是一个小于1的常数.H是孔口到水面的高度。求水面到桌面的高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D 2.D 3.B 4.A 5.A 6.A 7.C
二、多选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8.AD 9.BD 10.AC
三、非选择题:共54分。
11.(6分)(2分) C(2分) D(2分)
12.(10分)D(2分) B(2分) 0.80(2分)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2分) 小车质量的倒数(2分)
13.(10分)(1);
(2),水平向左
(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
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分解,由平衡条件有
(2分)
解得 (1分)
由 (2分)
联立解得 (1分)
(2)人水平方向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受力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2分)
方向水平向左。 (2分)
14.(13分)(1)0.725; (2)
(1)由匀加速直线运动得 (2分)
解得 (1分)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2分)
解得 (1分)
(2)物体做先匀加速后匀速再匀减速运动,加速阶段
(1分)
(1分)
减速阶段 (1分)
(1分)
匀速阶段 (1分)
(1分)
所以总时间 (1分)
15.(15分)(1) (2)
(1)下孔口水做平抛运动,有 (2分)
(2分)
得下孔口的水流速度为 (2分)
(2)由可知下孔口满足
(3分)
同理,上孔口满足
(3分)
联合解得 (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