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二《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二《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5 07:4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苏 联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可概括为三个实验阶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追求理想的实验,按马克思的设想进行实验;
(2)新经济政策:是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探索;
(3)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实验,重新照搬马克思的传统模式。知识预览1924年1月,列宁病逝,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25-1953年(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它有哪些特征?
(2)斯大林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其作用及经验教训?
(3)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A.定义:
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
B.特点:
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1)社会主义工业化
A.1925年,联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注意原因及结果)
B.1928年起连续实行三个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
(2)农业全盘集体化
(3)最终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一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指标完成情况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出现的问题 材料三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为14.1%,农业则为1.5%。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
材料四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3、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与经验教训
(1)积极作用
A.适应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水平;
B.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并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C.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消极影响
A.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B.长期指令性计划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
C.高度集中的体制成为后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3)经验教训
A.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均衡发展;
C.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斯大林模式的理论贡献
(1)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2)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国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1、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 式”创建
B、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C随堂训练2、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 “二五”计划完成后
C、 “三五”计划完成后
D、“四五”计划完成后B3、苏联工业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AC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