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一、社会主义建设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有哪些?
指导方针: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①内容(一化三改): 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②特点:③实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半殖半封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一、三大改造:1953-19564、方式: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和平改造,赎买政策(伟大创举)5、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6、评价:标志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合作化一、三大改造:
二、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
(2)逐步进行三大改造成就:(生产关系):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力):重要工业部门建成: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材料一: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材料二: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现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历史)重工业基础差
(外部)苏联经验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特点产业:重工业区域:东北三、中共八大(1956) (1)背景: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中共探索 初步成果。改造即将完成和 制度建立。(2)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社会制度的要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从落后 变为先进 。(3)意义: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20世纪50-70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58年后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发展又下降趋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化与农业生产合作化的不同点在于: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党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
四、“大跃进”(1958)指导思想:左: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 实质:“左”倾错误表现: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后果:在山西省故县“小土群”的一角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感悟历史】材料二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其本质是凭主观意志决策并领导,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经济计划指标。在工业方面是“以钢为纲”,要求用七年、五年以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
材料二 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受到严重削弱,生产大幅度下降。1960年比195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8%;农业不能为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粮食、油料、原料等农产品。
材料三 工业内部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由于片面追求“以钢为纲”,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使其它部门无法正常生产。1959年8、9月间,东三省减少轻工业用电2/3,1960年山东省的轻纺、化工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达3/4。破坏生产力;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乱砍乱伐,水土流失);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能急于求成材料四 最严重的是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尤其是高估产高收购,严重挫伤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全国出现大面积粮荒,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大跃进”的危害:“大跃进”的教训:
五、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含义: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一大二公”)
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后果: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A人民公社化运动危害: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破坏社会生产力 ,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困难。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化与农业生产合作化的不同点在于: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党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六、调整及成就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提出“八字方针”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1960年:1965年:恢复、发展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七、“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1、国民经济陷入混乱:①经济计划废置;②经济工作瘫痪;③交通运输阻塞;
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物质供应紧张;⑥人民生活下降2、1973、1975年经济复苏:(自主阅读)
3、“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①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
②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
其宝贵的发展机会,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十年“文革” (1966—1976年) 教训: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④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下图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第一阶段: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简述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共在经济
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又有哪些重大失误?成就:①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 “一五”计划的执行,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的主要任务,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的“文革”失误:总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6)抓住发展机遇。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你相信吗?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当时的“卫星田”能
承受得住一位小姑娘
你相信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口号特点: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据查:即使在今天,小麦、早稻亩产最多一千斤左右。
那么如此惊人的产量是怎么产生的呢? 什么是人民公社的特点?
1958年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
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
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
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这些实际上都是
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感悟历史】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生产合
作社公私
合营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化与农业生产合作化的不同点在于: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下图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第一阶段: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