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变迁》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变迁》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5 08: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导语:
19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先进、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古老、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和呆板。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成果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20世纪末以来,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民众的社会生活。
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清晰的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衣食住风俗习惯长袍马褂 变化: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结。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中山装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旗袍变化趋势?1、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鸦片战争以后:民国成立后:2、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后,传统旗袍在改进创新后流行起来长袍马褂西装传入西装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礼服之一孙中山设计出中西结合的中山装特征: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变化趋势: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拉吉(连衣裙)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3、现代服饰的变化:(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2)文革时期:(3)改革开放以后:列宁装和连衣裙等苏式服饰中山装和军装流行,颜色单调逐渐与世界接轨,从封闭走向开放衣食住行中餐四大菜系鲁 菜粤 菜川 菜淮扬菜济南 胶东广州 潮州 东江四川 重庆扬州 南京 镇江糖醋黄河鲤鱼 、九转大肠鱼香肉丝 、 麻婆豆腐五蛇羹 、烤乳猪、冬瓜盅符离集烧鸡 、清蒸狮子头鲁菜:咸、鲜、脆嫩,风味独特,用料广泛、选料讲究,刀工精细,注重用汤,精于制汤,尤其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拔丝珍珠苹果脱骨扒鸡粤菜的特色: ⒈选料广泛,广博奇异,善用生猛海鲜。
⒉刀工干练,以生猛海鲜类的活杀活宰为见长。
⒊清淡爽口。
⒋烹饪方法、调味方式自成体系,广东菜的烹调方法许多源于北方或西洋。东江盐焗鸡烤乳猪川菜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名菜有:鱼香肉丝、怪味鸡块、麻婆豆腐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  淮扬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春有刀鲸夏有
鳃,秋有肥鸭冬有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联潮上
空,这些富饶的物产为淮扬菜系的形成提供了优越
的物质条件。 清炖狮子头三、居室建筑的演进2)演进过程: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公寓)1)原因:住主要是外国人增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俗古代:近代:新中国后:3、社交礼仪礼仪:称谓:跪拜、作揖 点头、鞠躬、握手转变“老爷”、“大人” “先生”、“同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俗繁琐反对包办,主张婚姻自由;婚俗也删繁就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2、丧葬:删繁就简; 土葬 火葬4、其他风尚的变化民国成立后,“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反对迷信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 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学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断发:章炳麟邹容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传统社交礼仪跪拜作揖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鞠躬、握手习俗风尚的变化 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改变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
特征:移风易俗、删繁就简。思考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探究: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我的观点影响 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其实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我的观点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我的观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