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2.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一组气体是:①氮气;②氧气;③空气;④二氧化碳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由不同的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CO2溶于水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CO和CO2都会导致动物死亡是因为它们具有毒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组成元素不同
4.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后固定加热
C.CO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CO
D.制备气体时,先向装置中加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如图,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趁热伸入装有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里的X气体是
A.H2 B.O2
C.CO2 D.CO
6.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厨房中用NaOH除油污
C.用沾有酒精的毛巾擦去书桌上的油渍
D.夏天车胎爆胎
7.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图乙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图丙实验塑料瓶变瘪是由于CO2能溶于水
D.图丁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可燃性
8.下列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
A.碳酸钠 NaCO3 B.氢氧化钙 Ca(OH)2
C.银 Ag D.干冰 CO2
9.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体现了我国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碳单质化学性质不相似
B.二氧化碳可当作气体肥料
C.可以在家中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D.焦炭、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10.“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水循环”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氧循环”“碳循环”主要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B.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在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二、判断题
11.一氧化碳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
12.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
1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条件是高温。( )
14.二氧化碳有毒,含量过高会致人死亡( )
15.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三、综合应用题
16.(1)C60的模型如图A所示,每个碳原子和相邻的 个碳原子以小棍结合.若要搭建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代表碳原子的小球 个;连接小球的小棍表示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小棍 根.
(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
(3)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图B,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②如图C,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实验现象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 (填序号)
A 打开窗户跳出 B 成站立姿势跑出 C 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D 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用如图装置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 ,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如图装置,观察到试纸Ⅰ不变色而试纸Ⅱ变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玻璃管中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 。
(3)乙小组的同学利用甲小组组装的发生装置制得了二氧化碳气体。并将气体从图a端通入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1、4为湿润的石蕊棉球,2、3为干燥的石蕊棉球。同学们观察到2、3棉球不变色,1、4棉球变红,且4棉球先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
(4)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
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 ,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18.实验室常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②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
(3)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弹簧夹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从导管c选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弹簧夹a,打开话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选取上述装置,收集氨气只能选用装置 (填字母),其原因是 。
(5)某石灰厂需要测定产品生石灰中杂质(杂质只有CaCO3)的质量分数。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计算:
①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
②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要求过程)。[提示:CaO+H2O=Ca(OH)2、Ca(OH)2+2HCl=CaCl2+2H2O]
参考答案:
1.A
【详解】A、PM2.5是空气污染物,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硫和水、氧气反应可生成硫酸,随降水落下形成酸雨,二氧化硫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A
【详解】①由于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燃着的小木条插入氮气中会熄灭;②氧气具有助燃性,燃着的小木条插入到氧气中会燃烧的更旺;③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空气中会正常燃烧;④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燃着的小木条插入二氧化碳中会熄灭;故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一组气体是①④,故选A。
3.A
【详解】A、CO 和CO2 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由于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2溶于水的过程中,不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发生了二氧化碳能与水生成碳酸的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后固定加热,以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CO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CO,防止新生成的铜被氧化,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铜在空气中加热变为氧化铜,趁热伸入装有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瓶内气体具有还原性且能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为一氧化碳,故答案选择D
考点:一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转化
6.B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厨房中用NaOH除油污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用沾有酒精的毛巾擦去书桌上的油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夏天车胎爆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7.D
【详解】A、图甲实验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图乙实验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图丙实验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故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不符合题意;
D、图丁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Na2CO3,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不相符,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其化学式为:Ca(OH)2,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相符,故选项错误。
C、银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Ag,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相符,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由于不同的碳单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故B正确,符合题意;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所以在家中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焦炭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水循环过程中只有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氧循环与碳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氧循环过程中均有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葡萄糖与氧气,其中C、O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氧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氧气可以相互转化,则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发生变化,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错误
【详解】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故错误。
12.正确
【详解】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说法正确。
13.错误
【详解】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二氧化碳,故填:错误。
14.×
【详解】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接触,造成生物体缺氧,二氧化碳无毒,故填:×。
15.正确
【详解】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可做还原剂,可以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故此说法正确。
16. 3 60 90 吸附 水墨书画作品使用墨汁的 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既不燃烧也不支 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CD
【详解】(1)由图中可以看出,在C60的模型中每一个碳原子和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相结合,从化学式C60可以看出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而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所以小球的个数应为60个,每个小球与三个小棍连接,而每个小棍都计算两次,故小棍的数目应为:(60×3)/2=90;
(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水墨书画作品使用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①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我们看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②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这就要求我们在火灾现场时,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同时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说明失火现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及烟尘等,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17.(1)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点滴板
(2) 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盐酸有挥发性等)
(3)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 +水→ 碳酸
(4) 隔绝氧气 瓶子变瘪(或“变扁”) 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详解】(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用装置F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点滴板。
(2)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图二装置,观察到试纸Ⅰ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条不变色,而试纸Ⅱ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纸条变红,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试管中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但饱和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或盐酸有挥发性等)。
(3)1、4棉球变红,下方的4棉球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让干燥棉球变色,而湿润棉球变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棉球变色,故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 +水→ 碳酸。
(4)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烧杯倒扣,隔绝氧气导致的,故填隔绝氧气。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故填瓶子变瘪(或“变扁”);B瓶,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故B瓶无明显变化,故填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18.(1)长颈漏斗
(2)BE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CO2
(4) D NH3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5) 0.22g 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解得:x=0.5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
答: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
【详解】(1)仪器②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含有碳酸钙)与稀盐酸,该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
(3)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和碳酸钙白色沉淀的缘故,一氧化碳不和石灰水反应,因此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4)氨气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选D,因为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5)①所以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10g+500g+100g-609.78g=0.22g;
②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