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2015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
1.(3分)(2011 淄博)化学科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 物质的运动状态 B.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 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解答: 解:A、物质的运动状态是物理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符合化学定义中涉及的内容,所以正确.
C、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研究领域,所以正确.
D、物质的制取涉及变化的规律和性质,研究的目的是应用,所以正确.
故选A.
点评: 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
2.(3分)(2010 厦门)将“跳跳糖”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 收集气体并观察
B.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D. 查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考点: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专题: 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 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所学知识无色气体有多种并结合实际来回答.
解答: 解:根据所学化学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中无色气体有多种,所以要研究此气体的成分,难度大,只有通过捷径如: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询问生产厂家工程师等方法来达到目的,而收集气体并观察,只能获取表面物理现象,对是什么气体根本无法作出判断.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3.(3分)(2013 资阳)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蜡烛燃烧,葡萄酒化 B. 汽车爆胎、米饭煮糊
C. 水果腐烂、蔗糖溶解 D. 玻璃破碎、鲜肉冷冻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蜡烛燃烧时能生成水、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葡萄酿酒的过程中,葡萄糖转化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汽车爆胎时,只是轮胎的形状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米饭煮糊的过程中,米饭中的淀粉发生了碳化,生成了新物质﹣﹣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果腐烂的过程中,水果发生了缓 ( http: / / www.21cnjy.com )慢氧化,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蔗糖溶解的过程中,只是蔗糖和水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了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鲜肉冷冻的过程中,因为降温,鲜肉由软变硬,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4.(3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易升华 B. 浓盐酸易挥发 C. 氢气可燃烧 D. 酒精易挥发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物质的性质.
解答: 解:A、干冰易升华,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易挥发,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可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酒精易挥发,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5.(3分)(2013 苏州)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
B. 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
C. 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 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
解答: 解:A、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以防加热时炸裂,故说法错误;
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应及时盖好瓶塞,以防试剂被污染或变质,故说法错误;
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说法正确;
D、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不用清洗,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实验操作是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难度不大.
6.(3分)(2013 眉山)下列对数据的几种描述中,合理的是( )
A. 用pH试纸测得盐酸pH=3.20
B. 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5.85g
C. 用10mL量筒量取98%浓H2SO43.68mL
D. 用“pH计”测得某血浆pH=7.40
考点: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
C、根据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
D、pH计可以精确到0.1甚至0.01,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用pH试纸测得盐酸pH不可能精确为3.20,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故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5.85g,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C、用10mL量筒量取98%浓H2SO43.68mL,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无法量取,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D、pH计可以精确到0.1甚至0.01,用“pH计”测得某血浆pH=7.40,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酸碱度的测定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7.(3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天平指针如甲图所示开始称量,左物右码,称量完毕后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为(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大于62.4 g B. 小于62.4 g C. 大于57.6 g D. 小于57.6 g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要放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只有调平衡的天平才能用来进行称量.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左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左边已经重了.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当指针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度盘中央而偏左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左边已经重了.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60.0g+2.4g=62.4g.所以物体实际质量小于62.4g.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8.(3分)(2011 淄博)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即化学反应;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生成新物质;物质的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解答: 解:A、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故对
B、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中石蜡熔化又是物理变化;故对
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新物质,并不是化学变化都会有沉淀生成;故错
D、物质的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同时物质的变化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故对
故选C
点评: 掌握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本质及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就容易解决此题.
9.(3分)(2013 梧州模拟)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同学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 小于6 mL B. 大于6 mL C. 等于6 mL D. 无法确定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 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小红同学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则实际体积等于15mL;该学生倾倒液体后俯视液面,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9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6mL.
故选B.
点评: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0.(3分)(2013 湛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B.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D.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立即用水扑灭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玻璃仪器的洗涤.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的限制考虑;B、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考虑;C、根据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考虑;D、根据酒精灯引起火灾的灭火方法考虑.
解答: 解:A、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A错;
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放回原瓶,否则污染试剂,故B错;
C、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C正确;
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用湿抹布扑灭,或用沙子盖灭,故D错.
故选C.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1.(3分)(2015 江西模拟)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研究分子的运动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研究燃烧的条件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根据对比实验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符合题意;
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 ( http: / / www.21cnjy.com )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变量是着火点不同,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C符合题意;
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了解通过对比实验能验证出什么结论.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17分)
12.(4分)碘化银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有一定的毒性,③加热到146℃时转化为橙色晶体,④熔点为558℃,沸点为1 506℃,⑤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⑥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上述材料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 ①④ ;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 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③ ;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 ⑤⑥ .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 解: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④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有一定的毒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加热到146℃时转化为橙色晶体;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⑤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⑥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故答案为:①④;②;③;⑤⑥;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6分)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填字母).
(2)指出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 A,会引起火灾 ;
② B,会使人中毒 ;
③ D,会损坏试管 .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探究在平时实验中,因不正确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任举两例,上面的图示错误示例除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取用固体的正确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1)A、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否则易引起火灾,故A错误;
B、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应为“用手轻轻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而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瓶口直接闻,这样易吸入过多气体,可能会使人中毒,故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应关注:①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②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③试管与水平面成45°,④用外焰加热等,故C正确;
D、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应为“一横二放三慢立”,让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这样做不易打破试管底,故D错误.
(2)通过分析可知,图中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是:①A、会引起火灾;②B,会使人中毒;③D、会损坏试管.
(3)①给烧杯加热时不垫石棉网,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烧杯炸裂;②给试管内固体加热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会使试管炸裂.(除上述示例外,实验中还有多种因不正确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故答案是:(1)C
(2)①A,会引起火灾 ②B,会使人中毒 ③D,会损坏试管.
点评: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危害和误差.
14.(3分)(2012 哈尔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A组 B组 实验C
碱式碳酸铜性质的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甲烷性质的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燃烧条件的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C归为(1) B 组(填“A”或“B'’),理由是(2) B组和实验C均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或对比实验的方法;或比较实验的方法)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分析C的实验设计及目的并对比A、B实验的研究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实验C是利用不同的物质红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白磷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和空气)两者是否发生燃烧来探究燃烧的条件,从而得到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因此属于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探究;
A组无对比实验设计,因此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的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探究;B组的两个实验均设计了对比实验验证了铁的生锈的条件以及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所以C组实验应归与B组,两者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B;(2)B组和实验C均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或对比实验的方法;或比较实验的方法);
点评: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15.(4分)(2013 邵阳)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小 (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蜡烛熔化 .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外焰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
(4)轻轻一吹即可使蜡烛熄灭,原因是 C (填序号).
A.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B.隔绝了空气 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根据实验现象为石蜡浮于水面来判断蜡烛的性质,可解答说明的问题;
(2)根据物理变化的特征和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解答;
(3)根据火柴梗易被炭化的程度来分析蜡烛的火焰温度;
(4)燃烧的三要素之一就是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吹蜡烛的过程中会带走蜡烛上的大量热量,使其温度急剧降低,达到着火点以下,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1)根据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蜡烛后蜡烛会熔化,即由固态变为液态,但组成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根据火柴梗的两端部分最先变黑,可以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4)吹蜡烛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加快,燃烧放出的热量迅速散失而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即C选项合理.
故选C.
故答案为:(1)小;(2)蜡烛熔化;(3)外焰;(4)C.
点评: 本题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解答时注意联系题中信息正确分析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