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5年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5年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8-05 22:0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5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4秋 都江堰市校级期中)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子大,而原子小
  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则不是
  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则不能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和原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错误.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都能转变成离子
  B. 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 阴离子都带负电
  D.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考点: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带负电荷的离子是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不是原子都能转变成离子,如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性质稳定,不能转变成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带负电荷的离子是阴离子,阴离子都带负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如氢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常见的带电的粒子、常见原子的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分)(2004 河北)我国已启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 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 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 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 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由题意已知“C﹣1 ( http: / / www.21cnjy.com )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可推出13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所以“He﹣3”,中的3也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解答: 解:有分析已推出“He﹣3”,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3也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氦的原子序数是2即质子数为2,所以中子数=3﹣2=1,所以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这类题目中的数字是指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4.(1分)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且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互相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是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有人对其观点做了如下修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一切物质”应改为“有的物质”;
②“变化”只指“化学变化”而不是其它任何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据此分析题目.
解答: 解:①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所以一切物质应改为“有些物质”;
②只能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将原子重新组合起来,是指的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也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所以该变化限定为化学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化学变化的方法产生新原子,所以说法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5.(1分)(2004 云南)十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你所学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⑤ C. ④⑤⑥ D. ③⑤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所学的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解答: 解: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①不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②正确;金属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原子可以独立存在,故③不正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④正确;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故⑤正确;分子是不停的运动着的,故⑥正确;故存在明显不足的是①③.
故选A.
点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6.(1分)(2005 南通)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 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 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其构成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碘具有能使淀粉变蓝的性质.
解答: 解:固态碘和碘蒸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含有相同的碘分子,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说明相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也相同,与分子的质量、体积、运动速度无关.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相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也相同,让学生明确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7.(1分)(2004 ( http: / / www.21cnjy.com )潍坊)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4年4月下旬,在我国东海海域又发生了数百平方公里的赤潮.赤潮是海洋中一种红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的生物现象,这种现象对海洋的危害越来越大.为减少赤潮的发生,善待我们的家园,就需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你认为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田中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 ②工业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使用含磷洗衣粉 ④过度进行海水养殖 ⑤海洋中的潮汐现象 ⑥海岸绿化.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考点: 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引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解答: 解: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引发赤 ( http: / / www.21cnjy.com )潮的因素之一.可分为自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海水的生态平衡、生物资源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人为富营养化.造成人为富营养化的因素主要有:
1、海洋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不断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入海洋,污染了海洋,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海水积累了太多的营养物质,就成为赤潮藻生长的雄厚物质基础.这是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过度的海产养殖:我国是水产养殖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由于许多地方片面追求效益,违反生态环境规律,致使养殖业自身污染日趋严重.过度投放的饵料和养殖对象排出的大量排泄物,富含营养物质,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养殖区成为赤潮生物的理想栖息地.
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含磷洗衣粉的使用都直接或间接污染了水体;过度进行海水养殖破坏了海水的生态平衡.而海洋中的潮汐是自然现象,沿岸绿化能净化环境,与赤潮无关.
故选D
点评: 了解赤潮发生的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健,主要抓住人为因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途径即可.
 
8.(1分)(2014秋 建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校级期中)居里夫妇1898年从几吨铀盐废料中提炼出0.3g镭.镭具有放射性,镭原子会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2个中子、2个电子的氦原子,并放出放射能.试推测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
  A. 88、138 B. 86、140 C. 88、226 D. 84、168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利用分裂前后质子数与中子数分裂前后不会改变的知识解决.
解答: 解:氦原子有2个电子,根据质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氦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2;原子核分裂前后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会改变,所以镭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86+2=88,中子数=136+2=138;相对原子质量=(86+2)+(136+2)=226.
故选:C.
点评: 因为镭原子分裂为了氡和氦,所以氡和氦原子里的粒子和与镭原子里面的粒子一样,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9.(1分)(2013秋 即墨市校级期中)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粒子(  )
  A. 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 一定是阳离子
  C. 一定是阴离子 D. 以上三种都可能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 ( http: / / www.21cnjy.com )=10;若x=10,则为稀有气体原子;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 http: / / www.21cnjy.com )8=10;若x=10,则为稀有气体原子;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10;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x=10,则为稀有气体原子;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10;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x=10,则为稀有气体原子;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1分)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用扑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 6mL(见下表).则服用(  )毫升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mL的糖浆.
名称:扑热息痛滴剂
每0.5mL滴剂含扑热息痛250mg
安全用量:
1~6岁 0.3mL
7~12岁 0.6 mL
13~24岁 0.9 mL
每天最多不超过用量的3倍
名称:扑热息痛糖浆
每5mL糖浆含扑热息痛125mg
安全用量:
2~4岁 6mL
5~6岁 8 mL
7~8岁 10 mL
每天最多不超过用量的3倍
  A. 0.3mL B. 0.6mL C. 0.9mL D. 1.2mL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专题: 标签图示型.
分析: 根据题意,补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滴剂的作用相同),由标签可知,每5mL的糖浆中含扑热息痛125mg,而每0.5mL的滴剂中含扑热息痛250mg,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由标签可知,每5mL的糖 ( http: / / www.21cnjy.com )浆中含扑热息痛125mg,而每0.5mL的滴剂中含扑热息痛250mg,即每0.5mL的滴剂含有的扑热息痛是5mL糖浆的2倍,则服用糖浆6毫升等于服用了0.3毫升的滴剂.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标签上所标示的物质成分、扑热息痛的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1.(10分)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分子、原子、离子 ;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 分子、原子 ;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 分子、原子、中子 ;
(4)带正电的粒子有 质子、原子核 ;
(5)带负电的粒子有 电子 ;
(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电子 ;
(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 分子 ;
(8)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质子和电子 ;
(9)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 质子 ;
(10)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质子和中子 .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粒子构成;显电中性的粒子就是指整体不显电性或不带电的粒子;粒子带什么电要看该微粒的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哪种粒子发生变化要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看.
解答: 解:(1)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是由分子构成,铁、锌、硫、镁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等是由离子构成,所以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
(3)中子不带电所以显电中性,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又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也不显电性,所以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分子、原子、中子;
(4)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5)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6)一个质子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质量都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质量最小的是电子;
(7)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也就有新分子生成,即分子一定变;
(8)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9)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所以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质子;
(10)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
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离子;
(2)分子、原子;
(3)分子、原子、中子;
(4)质子、原子核;
(5)电子;
(6)电子;
(7)分子;
(8)质子和电子;
(9)质子;
(10)质子和中子.
点评: 熟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子、离子;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质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
 
12.(3分)(2010秋 安居区校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中)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则在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共有 3 个原子核,有 22 个质子.已知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3.25倍,则钾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9 .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质子总数等于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且每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核;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解答: 解: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质子总数等于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且每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核,则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核;1个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1个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6+8×2=22个质子.
已知一个钾原子质量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3.25倍,设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m,则钾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
故答案为:3;22;39.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2010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 通江县校级期中)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 
(2)苯的化学性质有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苯的性质.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苯是一种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以上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2)由题意可知,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以上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2)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4.(4分)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
(1)该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1 g.
(2)现欲用5800g清水对这件湿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方法一:用5800g清水一次性漂洗,“拧干”后残留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  g.(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g);方法二:将清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分两次漂洗,“拧干”后残留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  g.
(3)由以上计算分析,两种漂洗的方法,哪一种效果好? 方法二 .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以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时要依据加水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进行.
解答: 解:(1)“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的溶液为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100g×1%=1g.
故答案是:1;
(2)方法一:用5800g 清水一次漂洗,衣服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溶液的质量为100g,“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100g××100%=g;
方法二:第1次,用1900g 清水漂洗,衣服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溶液的质量为100g,“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100g××100%=g,
第2次,再用1900g 清水漂洗,衣服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溶液的质量为100g,“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100g×=g,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分2次清洗后留在衣服上洗涤剂量少,故分2次漂洗效果好.
故答案是:;;方法二.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在计算时要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15.(9分)在农业生产中,常常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来选种.
(1)为什么用16%的食盐溶液而不用水 该浓度的溶液可以使瘪种子浮起,成熟种子下沉,而水密度较它小,起不到选择作用 .
(2)实验室要配制80g这种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12.8 g,水 67.2 g.
(3)实验室有以下仪器:①药匙 ②集气瓶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烧杯 ④试管 ⑤玻璃棒 ⑥量筒 ⑦胶头滴管 ⑧铁架台 ⑨酒精灯 ⑩托盘天平,配制此溶液所需的仪器有(填编号) ①③⑤⑥⑦⑩ .
(4)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有以下操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加水溶解食盐固体 ②称量食盐固体 ③搅拌加速溶解 ④计算 ⑤用量筒量取水,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填编号)是 ④②⑤①③ .
(5)若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经检验小于16%,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至少写三条)
 左物右码放反了 、 纸上留下一定量氯化钠 、 烧杯中有水 、 仰视量筒读数 .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液体的密度来分析;
(2)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来分析;
(3)根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进行分析;
(4)根据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来进行分析;
(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减少或溶剂增加的缘故进行分析.
解答: 解:(1)该浓度的溶液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使瘪种子浮起,成熟种子下沉,而水密度较它小,起不到选择作用;故填:该浓度的溶液可以使瘪种子浮起,成熟种子下沉,而水密度较它小,起不到选择作用;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实验室要配制80g这种食盐溶液,需食盐的质量=80g×16%=12.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80g﹣12.8g=67.2g.故填:12.8;67.2;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所以配制此溶液所需的仪器有:①③⑤⑥⑦⑩;故填:①③⑤⑥⑦⑩;
(4)配制过程为:计算、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溶解搅拌,所以顺序为:④②⑤①③;故填:④②⑤①③;
(5)①溶质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左物右码放反了、纸上留下一定量氯化钠、氯化钠含有杂质等.
②水偏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量水时仰视读数、烧杯中有水等.
故填:左物右码放反了,纸上留下一定量氯化钠,烧杯中有水,仰视量筒读数.
点评: 该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了溶质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分数的计算、药品的称量及质量分数出现偏差的探究,解答时要根据不同小题考查的不同知识点灵活运用,对症下药.
 
16.(12分)为了探究明矾的净水水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明矾在溶液中能全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明矾的净水原理是什么?是什么起作用?
(2)猜想与假设: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与铝离子有关,即明矾净水是铝离子的作用.
(3)探究实验: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分析与论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在蒸馏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 明矾_________
②在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少量明矾,搅拌静置 有_______生成,天然水_______
③在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少量硫酸铝,搅拌静置 有______生成,天然水______
④在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少量硫酸钾,搅拌静置 天然水_________
⑤在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少量氯化铝,静置沉淀 有______生成,天然水变______
(4)结论:有以上实验可知:明矾的净水作用与 铝离子 有关.
考点: 水的净化;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 生活实际型.
分析: 通过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得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明矾吸附是把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以利于沉降;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与铝离子有关,即明矾净水是铝离子的作用.已知明矾在溶液中能全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铝离子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解答: 解:已知明矾在溶 ( http: / / www.21cnjy.com )液中能全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钾离子、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铝离子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故答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在蒸馏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 明矾溶解 明矾能溶解
②在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少量明矾,搅拌静置 有沉淀生成,天然水变浑浊 明矾吸附水中小颗粒泥尘聚集成大的,沉降
③在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少量硫酸铝,搅拌静置 有沉淀生成,天然水变浑浊 硫酸铝有明矾的吸附作用
④在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少量硫酸钾,搅拌静置 天然水不变 硫酸钾无明矾的吸附作用
⑤在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少量氯化铝,静置沉淀 有沉淀生成,天然水变浑浊 氯化铝有明矾的吸附作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净水方法的理解,解答时需要搞清楚每一步骤的作用
 
17.(2014秋 邹平县校级月考)某研究学习小组进行电解水实验,测定两极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请写出下列空白:
(1)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填名称)
(2)电解开始阶段两极产生的气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积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 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H2和O2溶解在水中且未达到饱和;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H2的大 .
(3)自第几分钟起,每分钟内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理论比值? 第4分钟 .
电解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mL 8 16 25 34 44 54 64 74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mL 2 4 7 11 16 21 26 31
考点: 电解水实验.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正氧负氢来分析.
(2)从氢气和氧气的溶解性不同考虑两管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值.
(3)从实验记录看什么时间溶液达到饱和,体积比就接近理论体积比.
解答: 解:(1)根据“正氧负氢”可知,阳极上产生的氧气.故填:氧气;
(2)因为氢气和氧气在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溶解性不同,氧气的溶解性稍强一些,故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H2和O2溶解在水中且未达到饱和,因此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故填: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H2和O2溶解在水中且未达到饱和;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H2的大;
(3)从实验记录来看,从第4分钟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就达到饱和,气体不再溶解,管(A)和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就非常接近理论比值了,原因是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都达到饱和.故填:第4分钟.
点评: 本题考查到了容易忽略的一种实验现象,就是开始气体体积比不符合理论值,是由气体的溶解性不同造成的.
 
三、简答与计算(10分)
18.(10分)水蒸发和水电解有何不同(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中的变化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化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解答: 解: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气态,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解为氢、氧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故答为:水的蒸发是指水由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变为气态,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水分子分解为氢、氧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构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点评: 从宏观上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在于分子是不是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