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50分)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出的答案用2B铅笔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新冠肺炎新变异种“德尔塔毒株”与花草虫鱼都是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但“德尔塔毒株”也具有与花草虫鱼不同的特征( )
A.能生长繁殖 B.没有细胞结构
C.具有应激性 D.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2分)调查法是生物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下不是通过调查法得出结果的是( )
A.统计全班同学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
B.到公园观察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特点
C.为了解某地特大暴雨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上网查阅资料、走访相关人员
D.兴趣小组的同学到植物园了解月季栽培现状,实地考察种植环境
3.(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设计了如图装置,最科学的是( )
A. B.
C. D.
4.(2分)生态系统是我们研究各种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关系的重要阵地,你了解生态系统吗?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沂河湿地 B.茶山风景区
C.阳光沙滩上的向阳花 D.五洲湖公园
5.(2分)如图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中丙是最高级消费者
B.这四种生物和分解者可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和丙的数量都会增加
D.若纵坐标为“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则丙是生产者
6.(2分)以下位置不包含在生物圈内的是( )
A.珠穆朗玛峰 B.中国空间站
C.中国南极考察站 D.马里亚纳海沟
7.(2分)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C.用餐巾纸擦拭镜头
D.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视野亮度变暗
8.(2分)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
A.易于染色 B.质量小方便使用
C.能让光线透过 D.便于放在载物台上
9.(2分)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证明细胞失去活性的是( )
A.细胞正在进行分化
B.物质随意进出细胞
C.细胞质在不停地流动
D.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正在进行复制
10.(2分)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形态是( )
A. B.
C. D.
11.(2分)如图,甲、乙分别代表肌肉细胞和叶肉细胞,图中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2.(2分)如图分别表示根尖的四个区域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细胞所处区域,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
B.丙处的细胞细胞核较大,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其内的染色体开始复制
C.丁位于根尖最前端,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
D.甲处的细胞通过细胞生长不断的伸长
13.(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幼嫩的板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并设计了如图实验,将四个装置共同放在光下五个小时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内液体下降很少,说明幼嫩的植物茎不能进行蒸腾作用
B.乙内液体比丙内液体下降的多,说明该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C.甲与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叶片
D.四个装置内液体下降最多的是丁
14.(2分)结肠小袋毛虫是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其寄生于人体大肠,侵犯肠壁,下列有关结肠小袋毛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在食物泡内进行消化
B.自身不能运动
C.没有神经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15.(2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紫菜蛋花汤”中的紫菜是叶片部分
B.广泛用于城市街道绿化美化的银杏树有种子和果实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的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16.(2分)如图是植物体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④
B.图乙中的a和b是由图甲中的②发育而来
C.图丙中②将来可发育成图乙中b
D.图乙中c是由图丙中③发育而来
17.(2分)成语故事“揠苗助长”中,拔苗后导致幼苗死亡,原因是( )
A.破坏了幼苗的光合作用
B.破坏了幼苗的幼根和根苗
C.影响了幼苗的有机物运输
D.破坏幼苗的生殖器官
18.(2分)如图是水培的绿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夜间可以将绿萝放在卧室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B.用蒸馏水(不含矿物质)培养绿萝长势更好
C.应该定期给绿萝补充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D.绿萝可以通过根从水中吸收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19.(2分)某学习小组在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
B.乙和丙形成对照,可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C.甲和丙形成对照,变量是绿色植物
D.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
20.(2分)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放出氧气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21.(2分)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2.(2分)生产生活中,下列措施与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合理密植是为了保证作物充分利用光照
B.移栽幼苗时根部带一土坨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是为了停止呼吸作用
D.对丝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是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的不足
23.(2分)以下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的是( )
A.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C.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4.(2分)将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分别放入甲,乙瓶中。密封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瓶中( )
A.煮熟的种子也可以进行微弱的呼吸作用
B.萌发的种子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C.萌发的种子呼吸消耗氧气,使蜡烛熄灭
D.此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热量
25.(2分)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从合理和经济的角度考虑,下列不太符合的是( )
A.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要注意高低、大小和色彩搭配
B.要关注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
C.要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及室内外环境特点
D.要多选用一些名贵花木来提升学校外部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1分,共50分。
26.(9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毛乌素实现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绿洲”的逆转。兴趣小组绘制了毛乌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1)曾经水草丰美的毛乌素,由于不合理开垦逐渐沙漠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沙漠里的沙棘地下部分的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倍,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水土流失的治理与沙棘根的生长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根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区细胞分裂和 区细胞体积增大。
(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沙棘属于 。除了图中所示生物外,该生态系统中还应该具有的成分是 。
(4)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你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其中,春尺蠖与白眉天蛾之间的关系是 。
27.(9分)对沙棘结构特点和生命现象的研究也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沙棘果实的细胞结构,开展了下列实验。
(1)观察前先要调节好显微镜。对光是显微镜使用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转动[ ] ,选择 物镜,转动 ,选择大光圈后,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图一中的[ ] ,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
(2)还要将观察的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小明同学选取沙棘果实上部分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如图二),你认为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3)观察中出现了如图三视野中[11]所示现象,可能是图二中步骤 (填字母)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要使[11]在视野中消失并看到清晰的物像,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4)为进一步深入观察,保持目镜放大倍数不变的前提下,将物镜放大倍数由“10×”改为“40×” ,若视野还有些模糊,可以调节图一中的[ ] 。
28.(6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沙棘果实富含的生物活性成分黄酮,有降血脂
(1)图中可以表示沙棘细胞的是图 ,你判断的依据是 。
(2)沙棘中的黄酮类成分主要发挥抗氧化活性,此类有机物主要存在于沙棘果肉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中。
(3)研究发现,沙棘根毛细胞内无机盐的含量与周围盐碱化的土壤中并不相同,这与结构[ ] 的功能有关。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 ] 提供。
(4)沙棘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
29.(10分)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选择其作为治理毛乌素沙漠的主要植物,主要原因是耐旱、抗风沙,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干旱贫瘠土壤和轻度盐碱地上也能生长。
(1)沙棘花是单性花,雄花开放时,花粉随风散落在雌花柱头上 作用后,雌花结出果实,由此可知沙棘属于 植物。每颗沙棘果实中仅有一粒种子,由此推测沙棘雌花的子房中只有一枚 。沙棘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种子结构与菜豆一样,“油”主要来自种子中的 。
(2)为进一步了解沙棘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实验小组观察其叶片的结构,并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叶片横切结构模式图,气孔很少,这样的结构特点具有的优势是 ;结构B由排列紧密的圆柱状细胞构成,内含丰富的 ,能够制造大量有机物,通过C中的 运到沙棘果实。
(3)为了解决盐碱地区沙棘的种植问题,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①实验时每组选取50粒沙棘种子,比选取10粒种子要更好,理由是 。
②将每组种子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盐溶液中浸种,以蒸馏水为对照,除了水分 。
③对沙棘种子的萌发率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当使用浓度为 mmol/L的盐溶液处理时,沙棘种子萌发率最高;当盐浓度达60mmol/L后
30.(7分)沙棘喜光,年日照时长在2500小时以上时,生长良好,新疆也是沙棘的主要产地之一。如图1为沙棘进行光合作用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②表示叶片从空气中吸收 ,该物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④表示将 排放到大气中,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2)同一种沙棘,种植在其它地区,其果实的含糖量远低于新疆。有人对A和B两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调查,你认为代表新疆的应是 地。根据图3分析,新疆沙棘含糖高的原因是:白天温度高、日照充足较高,图中[ ] 作用强,产生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 ,图中[ ] 作用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从而积累的有机物更多。
31.(9分)天竺葵同沙棘一样,对干旱盐碱地也有一定的抗性,为进一步探究此类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过程
第一步:将整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
第二步:如图1所示,用黑卡纸对叶片乙做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处理。
第三步:将图1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1)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 。
(2)图2中,步骤a分别把甲、乙、丙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 ,该步骤完成后,叶片会变成 色。
(3)经过步骤c后,实验结果显示叶片颜色的变化是:甲叶片 ;乙叶片见光部分 ,乙叶片不见光部分 ;丙叶片 。
(4)叶片甲和叶片丙的对照结果可知: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叶片乙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对照结果可知: 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0分)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出的答案用2B铅笔涂到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新冠肺炎新变异种“德尔塔毒株”与花草虫鱼都是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但“德尔塔毒株”也具有与花草虫鱼不同的特征( )
A.能生长繁殖 B.没有细胞结构
C.具有应激性 D.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新冠肺炎新变异种“德尔塔毒株”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德尔塔毒株”也具有与花草虫鱼不同的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调查法是生物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下不是通过调查法得出结果的是( )
A.统计全班同学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
B.到公园观察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特点
C.为了解某地特大暴雨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上网查阅资料、走访相关人员
D.兴趣小组的同学到植物园了解月季栽培现状,实地考察种植环境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解答】解:ACD、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测验等手段,广泛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都属于调查法。
B、到公园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特点属于观察法。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骤以及特点。
3.(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设计了如图装置,最科学的是( )
A. B.
C. D.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如果要探究“土壤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设计实验时。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应选择A装置,C装置中缺少自然条件下温度的影响。
故选:A。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4.(2分)生态系统是我们研究各种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关系的重要阵地,你了解生态系统吗?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沂河湿地 B.茶山风景区
C.阳光沙滩上的向阳花 D.五洲湖公园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解答即可。
【解答】解:ABD.沂河湿地、五洲湖公园,均属于生态系统。
C.阳光沙滩上的向阳花,没有环境部分和其他生物成分,B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2分)如图为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中丙是最高级消费者
B.这四种生物和分解者可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和丙的数量都会增加
D.若纵坐标为“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则丙是生产者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
【解答】解: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根据数量关系,甲是最高级消费者。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这四种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和分解者不能构成完整生态系统,B错误。
C、图中食物链为:丙→丁→乙→甲,甲捕食乙;乙捕食丁,丁捕食丙。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
6.(2分)以下位置不包含在生物圈内的是( )
A.珠穆朗玛峰 B.中国空间站
C.中国南极考察站 D.马里亚纳海沟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包括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珠穆朗玛峰、马里亚纳海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7.(2分)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C.用餐巾纸擦拭镜头
D.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视野亮度变暗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纳。
【解答】解:A、反光镜有两面,其中凹面镜能聚光反射的光线更强,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C、擦拭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D、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故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其原因是( )
A.易于染色 B.质量小方便使用
C.能让光线透过 D.便于放在载物台上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厚薄均匀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所以,其原因是能让光线透过观察材料。
故选:C。
【点评】解此题关键是理解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9.(2分)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证明细胞失去活性的是( )
A.细胞正在进行分化
B.物质随意进出细胞
C.细胞质在不停地流动
D.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正在进行复制
【分析】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解答】解:A、只有活细胞才进行分化,A不符合题意。
B、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证明细胞失去活性。
C、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加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正在进行复制不能够证明细胞失去活性。
故选:B。
【点评】本考点一般直接考查细胞的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0.(2分)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形态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态,结合图形分析作答。
【解答】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状像一个个长方形的格子;A是血细胞、D是叶表皮细胞。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状。
11.(2分)如图,甲、乙分别代表肌肉细胞和叶肉细胞,图中B区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肌肉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
【解答】解: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线粒体、细胞质。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和叶绿体,则B区所表示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12.(2分)如图分别表示根尖的四个区域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细胞所处区域,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
B.丙处的细胞细胞核较大,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其内的染色体开始复制
C.丁位于根尖最前端,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
D.甲处的细胞通过细胞生长不断的伸长
【分析】图中的甲伸长区细胞、乙根毛(成熟区细胞)、丙分生区细胞、丁根冠细胞。
【解答】解:A、乙根毛所处区域为成熟区。A正确。
B、丙处的细胞细胞核较大,其内的染色体开始复制。
C、丁根冠细胞位于根尖最前端。C错误。
D、甲伸长区细胞通过细胞生长不断的伸长。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根尖的结构与功能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
13.(2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幼嫩的板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并设计了如图实验,将四个装置共同放在光下五个小时后,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内液体下降很少,说明幼嫩的植物茎不能进行蒸腾作用
B.乙内液体比丙内液体下降的多,说明该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C.甲与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叶片
D.四个装置内液体下降最多的是丁
【分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解答】解:A、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错误。
B、乙是上表皮涂凡士林,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说明该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C、甲与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都相同,变量是叶片;
D、甲装置无叶,液面下降最少,乙是上表皮涂凡士林,液面下降较多,水分无法从下表皮散失水分,上表皮气孔少;丁装置没有进行处理,液面下降最快。
故选:A。
【点评】掌握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是解题的关键。
14.(2分)结肠小袋毛虫是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其寄生于人体大肠,侵犯肠壁,下列有关结肠小袋毛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在食物泡内进行消化
B.自身不能运动
C.没有神经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自然界中还生存着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结肠小袋毛虫属于单细胞生物。
【解答】解:A.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则食物在食物泡内进行消化。
B.结肠小袋毛虫能依靠纤毛运动,B错误。
C.结肠小袋毛虫虽然没有神经,C错误。
D.结肠小袋毛虫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特点。
15.(2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紫菜蛋花汤”中的紫菜是叶片部分
B.广泛用于城市街道绿化美化的银杏树有种子和果实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述的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2)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解答】解:A.紫菜属于藻类植物、茎、叶的分化。
B.银杏树属于裸子植物,有种子,B错误。
C.梅能够产生种子,能形成果实,C正确。
D.“青苔满阶梯”描述的是苔藓植物、叶的分化,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植物所属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16.(2分)如图是植物体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④
B.图乙中的a和b是由图甲中的②发育而来
C.图丙中②将来可发育成图乙中b
D.图乙中c是由图丙中③发育而来
【分析】(1)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2)叶芽的结构中,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
(3)图甲是菜豆种子的结构:①胚根、②胚轴、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图乙是一个枝条:a叶、b茎、c芽;图丙是枝芽的结构:①幼叶、②芽轴、③芽原基。
【解答】解:A、图甲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A正确;
B、图乙中的a叶和b茎是由图甲中的③胚芽发育而来;
C、图丙中②芽轴将来可发育成图乙中b茎;
D、图乙中的c芽是由图丁中的③芽原基发育来的。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胚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发育和叶芽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17.(2分)成语故事“揠苗助长”中,拔苗后导致幼苗死亡,原因是( )
A.破坏了幼苗的光合作用
B.破坏了幼苗的幼根和根苗
C.影响了幼苗的有机物运输
D.破坏幼苗的生殖器官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包括成熟区、分生区和根冠,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揠苗助长”会使幼苗死亡,幼苗的幼根,所以损伤了幼根及根毛影响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功能。
故选:B。
【点评】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8.(2分)如图是水培的绿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夜间可以将绿萝放在卧室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B.用蒸馏水(不含矿物质)培养绿萝长势更好
C.应该定期给绿萝补充生长所需的无机盐
D.绿萝可以通过根从水中吸收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分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
【解答】解:A、在夜晚,造成居室内氧气减少,A错误。
B、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B错误。
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C正确。
D、绿萝可以通过根从水中吸收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9.(2分)某学习小组在验证“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氧气”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
B.乙和丙形成对照,可验证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C.甲和丙形成对照,变量是绿色植物
D.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解:A.甲和乙除甲有光照,乙没有光照外,因此甲乙形成对照,A正确。
B.乙有植物,没有光照,有光照,不能形成对照。
C.甲有植物和光照,丙有光照,因此甲和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绿色植物。
D.甲组植物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光合作用的含义。
20.(2分)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放出氧气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相等
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分析】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氧气。从A开始都有光,光越来越强,B点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而BC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氧气逐渐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有机物开始积累。点C以后表示光合作用趋。
【解答】解:A、曲线AB表示光照较弱时2大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A错误。
B、BC段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B点表示呼吸作用释放CO5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相等,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曲线从A到C表明,光合作用增强,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的区别和联系。
21.(2分)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以,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2.(2分)生产生活中,下列措施与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合理密植是为了保证作物充分利用光照
B.移栽幼苗时根部带一土坨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是为了停止呼吸作用
D.对丝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是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的不足
【分析】(1)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根毛,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增强幼苗的吸水能力,提高成活率。
【解答】解:A、合理密植,提高光合效率。
B、移栽幼苗时根部带一土坨能防止根毛受损,因此提高成活率,B错误。
C、呼吸作用会分解有机物;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可以抑制呼吸作用,不是为了停止呼吸作用。
D、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而丝瓜属于雌雄同株植物,只能进行异花传粉,D错误。
故选:A。
【点评】能够灵活运用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3.(2分)以下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的是( )
A.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C.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分析】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
【解答】解: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符合题意。
B、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染液,证明胚乳富含淀粉,不符合题意。
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装置内是否还有淀粉,不符合题意。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试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碘液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24.(2分)将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分别放入甲,乙瓶中。密封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瓶中( )
A.煮熟的种子也可以进行微弱的呼吸作用
B.萌发的种子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C.萌发的种子呼吸消耗氧气,使蜡烛熄灭
D.此实验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释放热量
【分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瓶中,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5.(2分)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从合理和经济的角度考虑,下列不太符合的是( )
A.绿化树种在形态选择和空间安排上要注意高低、大小和色彩搭配
B.要关注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
C.要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及室内外环境特点
D.要多选用一些名贵花木来提升学校外部环境
【分析】绿化是指栽植花草树木以美化环境的活动,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
【解答】解:A、校园绿化要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协调自然,A不符合题意。
B、栽培植物时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四季绿满园。
C、绿化要综合考虑盆花和观叶植物的生活习性,保证植物健壮的成长。
D、校园绿化要有实用性,在节省经费,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获最大的效益,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绿化校园,应本着经济、环保、不改变校园原有规划的原则进行。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1分,共50分。
26.(9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毛乌素实现从“生命禁区”到“塞上绿洲”的逆转。兴趣小组绘制了毛乌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1)曾经水草丰美的毛乌素,由于不合理开垦逐渐沙漠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能力是有限的。
(2)沙漠里的沙棘地下部分的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倍,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生物适应环境 ,水土流失的治理与沙棘根的生长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根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分生 区细胞分裂和 伸长 区细胞体积增大。
(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沙棘属于 生产者 。除了图中所示生物外,该生态系统中还应该具有的成分是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
(4)图中共有 5 条食物链,请你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沙棘→沙鼠→沙蟒→草原雕 。其中,春尺蠖与白眉天蛾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 。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3、根尖是指从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4、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曾经水草丰美的毛乌素,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沙漠里的沙棘地下部分的长度是地上部分的十多倍。植物根尖的最前端是根冠,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很小,细胞核大,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沙棘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3)该生态系统中,沙棘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属于生产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等、消费者和分解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4)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沙棘→沙鼠→沙蟒→草原雕,沙棘→兔→草原雕,沙棘→春尺蠖→喜鹊,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沙棘→沙鼠→沙蟒→草原雕。
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故答案为:
(1)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2)生物适应环境;分生
(3)生产者;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4)5;沙棘→沙鼠→沙蟒→草原雕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7.(9分)对沙棘结构特点和生命现象的研究也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沙棘果实的细胞结构,开展了下列实验。
(1)观察前先要调节好显微镜。对光是显微镜使用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转动[ 4 ] 转换器 ,选择 低倍 物镜,转动 遮光器 ,选择大光圈后,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图一中的[ 7 ] 反光镜 ,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
(2)还要将观察的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小明同学选取沙棘果实上部分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如图二),你认为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CADB (用图中字母表示)。
(3)观察中出现了如图三视野中[11]所示现象,可能是图二中步骤 D (填字母)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要使[11]在视野中消失并看到清晰的物像,应将载玻片向 左上方 移动。
(4)为进一步深入观察,保持目镜放大倍数不变的前提下,将物镜放大倍数由“10×”改为“40×” 少 ,若视野还有些模糊,可以调节图一中的[ 3 ] 细准焦螺旋 。
【分析】图中1目镜、2粗准焦螺旋、3细准焦螺旋、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8细胞壁、9细胞核、10液泡、11气泡。A展、B染和吸、C滴、D盖。
【解答】解:(1)对光时,首先转动4转换器,转动遮光器,左眼注视目镜,直到出现明亮的视野。
(2)制作沙棘果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C滴、撕、D盖、吸。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CADB。
(3)图三视野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二中步骤D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显微镜成倒立的像。11气泡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应将载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为进一步深入观察,将物镜放大倍数由“10×”改为“40×”,若视野还有些模糊。
故答案为:(1)4转换器;低倍;7反光镜;
(2)CADB;
(3)D;左上方;
(4)少;3细准焦螺旋。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8.(6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沙棘果实富含的生物活性成分黄酮,有降血脂
(1)图中可以表示沙棘细胞的是图 A ,你判断的依据是 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
(2)沙棘中的黄酮类成分主要发挥抗氧化活性,此类有机物主要存在于沙棘果肉细胞的 液泡 (填结构名称)中。
(3)研究发现,沙棘根毛细胞内无机盐的含量与周围盐碱化的土壤中并不相同,这与结构[ ④ ] 细胞膜 的功能有关。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 ③ ] 线粒体 提供。
(4)沙棘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② ] 细胞核 。
【分析】观图可知:①液泡、②细胞核、③线粒体、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叶绿体。
【解答】解:(1)沙棘是植物,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图A具有细胞壁,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2)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此类有机物主要存在于沙棘果肉细胞的液泡中。
(3)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研究发现,这与结构④细胞膜的功能有关,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即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③线粒体提供。
(4)②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故答案为:
(1)A;具有细胞壁。
(2)液泡。
(3)④细胞膜;③线粒体。
(4)②细胞核。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9.(10分)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选择其作为治理毛乌素沙漠的主要植物,主要原因是耐旱、抗风沙,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干旱贫瘠土壤和轻度盐碱地上也能生长。
(1)沙棘花是单性花,雄花开放时,花粉随风散落在雌花柱头上 受精 作用后,雌花结出果实,由此可知沙棘属于 被子 植物。每颗沙棘果实中仅有一粒种子,由此推测沙棘雌花的子房中只有一枚 胚珠 。沙棘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种子结构与菜豆一样,“油”主要来自种子中的 子叶 。
(2)为进一步了解沙棘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实验小组观察其叶片的结构,并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叶片横切结构模式图,气孔很少,这样的结构特点具有的优势是 防止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结构B由排列紧密的圆柱状细胞构成,内含丰富的 叶绿体 ,能够制造大量有机物,通过C中的 筛管 运到沙棘果实。
(3)为了解决盐碱地区沙棘的种植问题,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①实验时每组选取50粒沙棘种子,比选取10粒种子要更好,理由是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
②将每组种子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盐溶液中浸种,以蒸馏水为对照,除了水分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
③对沙棘种子的萌发率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当使用浓度为 20 mmol/L的盐溶液处理时,沙棘种子萌发率最高;当盐浓度达60mmol/L后
【分析】图中A上表皮、B叶肉、C叶脉
【解答】解:(1)沙棘花是单性花,雄花开放时,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管穿过花柱。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伸长而向下移动,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纷纷凋落。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由此可知沙棘属于被子植物,由此推测沙棘雌花的子房中只有一枚胚珠,其种子结构与菜豆一样,因此。
(2)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沙棘叶片A上有一层很厚的角质层,这样的结构特点具有的优势是防止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能直接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能够制造大量有机物。通过C叶脉中的筛管向下运到沙棘果实。
(3)①为了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而不选取10粒种子。
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并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以蒸馏水为对照,沙棘种子萌发还需要的外界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③观图2可知,当使用浓度为20mmol/L的盐溶液处理时;当盐浓度达60mmol/L后。
故答案为:(1)受精;被子;子叶;
(2)防止植物体内水分散失;叶绿体;
(3)①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②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③20。
【点评】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0.(7分)沙棘喜光,年日照时长在2500小时以上时,生长良好,新疆也是沙棘的主要产地之一。如图1为沙棘进行光合作用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②表示叶片从空气中吸收 二氧化碳 ,该物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④表示将 氧气 排放到大气中,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2)同一种沙棘,种植在其它地区,其果实的含糖量远低于新疆。有人对A和B两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调查,你认为代表新疆的应是 A 地。根据图3分析,新疆沙棘含糖高的原因是:白天温度高、日照充足较高,图中[ Ⅰ ] 光合 作用强,产生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 低 ,图中[ Ⅱ ] 呼吸 作用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从而积累的有机物更多。
【分析】1、图1中: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有机物,④氧气。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能进行。可见,图3中:曲线Ⅰ只在白天进行,因此该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该曲线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即碳—氧平衡,图1中,该物质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夜晚温度越低,分解的有机物少,在一定范围内,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我国新疆地区,日照充足,生成的有机物多,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题图2中,代表新疆的应是A地(夜晚温度低),新疆沙棘含糖高的原因是:白天温度高,图中Ⅰ光合作用强;夜晚温度低,消耗的有机物少。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氧气
(2)A;Ⅰ光合;低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1.(9分)天竺葵同沙棘一样,对干旱盐碱地也有一定的抗性,为进一步探究此类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过程
第一步:将整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
第二步:如图1所示,用黑卡纸对叶片乙做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处理。
第三步:将图1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1)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
(2)图2中,步骤a分别把甲、乙、丙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 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该步骤完成后,叶片会变成 黄白 色。
(3)经过步骤c后,实验结果显示叶片颜色的变化是:甲叶片 变蓝 ;乙叶片见光部分 变蓝 ,乙叶片不见光部分 不变蓝 ;丙叶片 不变蓝 。
(4)叶片甲和叶片丙的对照结果可知: 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叶片乙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对照结果可知: 光 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此实验将生长旺盛的整株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该步骤完成后。叶绿素为绿色,如不脱色。
(3)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则甲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甲叶片变蓝色,则乙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乙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则乙叶片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乙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色,则丙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丙叶片不变色。
(4)由(3)可知,有二氧化碳的甲叶片变蓝色,则由叶片甲和叶片丙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为:(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黄白
(3)变蓝;变蓝;不变蓝
(4)二氧化碳;光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