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当雪松树保持满树青翠的时候,梧桐树叶却变黄纷纷落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B.梧桐树、雪松都适应寒冷环境
C.雪松比梧桐树更适应寒冷环境
D.这是梧桐树和雪松在进行竞争
2.(1分)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可以通过①调节亮度
B.欲使观察到的细胞面积更大,应选图乙中的③
C.图丙所示的操作是滴加碘液
D.图丁的结构⑥是起保护作用的细胞壁
3.(1分)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肌细胞都可以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产生,造成这些细胞差异的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衰老
4.(1分)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固定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5.(1分)如图曲线表示某密闭蔬菜大棚中光照强度与番茄对氧气的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证明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呼吸作用在逐渐减弱
B.B点氧气吸收值为0,说明该点番茄不进行呼吸作用
C.BC段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D.CD段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基本相等
6.(1分)“植物的叶片能进行呼吸作用吗?”某生物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须将瓶内抽成真空
B.要将装置放在光下进行实验
C.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绿叶产生了二氧化碳
D.如果将绿叶换成干枯的树叶,效果相同
7.(1分)“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森林里水气缭绕,增加了降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
A.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的表皮上有大量的气孔
B.蒸腾作用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C.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防止叶片细胞被阳光灼伤
D.绿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全部都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8.(1分)关于动物体结构与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利于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C.家鸽体内有气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家兔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9.(1分)“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由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C.关节囊内外的韧带,可以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
D.任何一个动作,只需要运动系统参与即可完成
10.(1分)微生物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有关图中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在科研上可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后高温灭菌制成培养基来培养
B.②和③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④是青霉,能从中提取抗生素
D.⑤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11.(1分)如图表示葫芦藓、苏铁、玉米的分类,其中甲、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
A.葫芦藓、玉米、苏铁 B.葫芦藓、苏铁、玉米
C.玉米、苏铁、葫芦藓 D.苏铁、玉米、葫芦藓
12.(1分)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13.(1分)在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
②AB段表示吸气过程
③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1分)如图为人体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A.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肺外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15.(1分)“切脉”是中医常用的诊疗手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脉”切的是动脉,其管壁厚,管腔小(与静脉相比),弹性大
B.动脉内壁的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
C.正常人脉搏的次数可以反映心跳的次数
D.动脉里流动的血液不一定都是动脉血
16.(1分)心脏是将血液泵至全身的器官。如图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①~④代表心脏的腔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左心房 B.心脏壁最厚的是④
C.体循环起始于③ D.与主动脉相连的是②
17.(1分)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图甲中,A中的液体流经B后形成原尿
C.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尿道
D.图乙中,①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中,人便立即产生尿意
18.(1分)为帮助大家理解反射的概念,老师设计了如下体验活动:
a.同学甲无意碰到很烫的水杯后,手迅速缩回
b.同学乙拿这只烫水杯去触碰甲,甲有意躲开
c.同学丙伸手拿水杯时,甲大喊“烫”,丙听到后缩手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中①是传出神经
B.a中甲“手迅速缩回”和b中甲“有意躲开”一样,属于条件反射
C.c中丙“没碰水杯”,这是包括语言中枢等多种神经中枢参与的结果
D.耳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听觉感受器位于鼓膜上
19.(1分)如图所示果实的形成示意图,图中①与④分别代表( )
A.受精卵、胚 B.胚乳、果皮 C.子房、果皮 D.子房、种子
20.(1分)下列实例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植物利用种子繁殖
②马铃薯用块茎生殖
③“克隆羊”的出现
④“试管婴儿”的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图1是甲、乙两种农作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图;图2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某种物质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由图1分析,当光照强度为a2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b2时,假设乙植物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有机物是e毫克,通过呼吸作用每小时单位叶面积分解的有机物是f毫克 毫克。
(2)图2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 。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前,对这株植物处理的方法是 。随后光照3小时,摘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叶片变蓝。
(3)当光照强度为b2时,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的同时,可采取 的措施提高乙的产量。
22.(6分)农业生产中,在保证水、肥等的条件下,要让农作物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一)表示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生理过程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1)若A表示二氧化碳,则C是 ,此过程表示植物的 生理过程。此时,物质B是通过 运输到其他器官的。
(2)若C表示水蒸气,此时图(一)表示叶片正进行 。
(3)叶面积指数为 时,对农作物的增产最有利。
(4)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种。
23.(6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1~9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与毛细血管相连的血管
(1)图中1、2、3、9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过程1是通过 实现的。
(2)淀粉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 ,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营养丰富的 血。
(3)血液经过程7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然后经过程[ ] 作用,形成尿液。脑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过程中,随血液循环一定会流经心脏的 心室。
(4)由图可知组织细胞通过 (至少3个)等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24.(6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请依据图示
(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 ] 曲度过大且不不易恢复原大小,就会导致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过马路时,绿灯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在[ ] 上形成物像,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递给 (填结构名称),形成视觉。
(3)“红灯停,绿灯行”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4)每年有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意外伤害,严重的可能会变成植物人。植物人有呼吸、有心跳,但不能自主活动 ] 。
(5)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图中⑤是 。
25.(6分)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由此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含有氮、磷等元素的物质大量进入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最终导致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某科技小组为探究生态浮岛的净水效果
步骤1:设置边长为5米的相互隔离的正方形水池若干,注入取自同一河道的相同体积的污染河水。
步骤2:在A水池放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的生态浮岛,浮岛上种植美人蕉,B水池没有生态浮岛(如图所示)
步骤3:从放置生态浮岛开始,每隔4天取样做水样分析,检测水体中总氮(TN)(TP)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B水池起 作用。
(2)A、B两组各再设置3个重复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
(4)已知美人蕉、鸢尾两种植物均具有净水效果。为筛选出其中净水效果较好的一种,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
①增设C水池,在C水池放一个生态浮岛,浮岛上种植 。为控制单一变量,生态浮岛的面积应为 平方米。
②从放置生态浮岛开始,每隔4天取样做水样分析,检测水体中总氮(TN)(TP)的含量。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 的一组,则净化效果较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当雪松树保持满树青翠的时候,梧桐树叶却变黄纷纷落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B.梧桐树、雪松都适应寒冷环境
C.雪松比梧桐树更适应寒冷环境
D.这是梧桐树和雪松在进行竞争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梧桐树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减少水分的散失,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因此梧桐树纷纷落叶。雪松冬天不掉叶,叶的表面好像在上面抹了一层油一样,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1分)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可以通过①调节亮度
B.欲使观察到的细胞面积更大,应选图乙中的③
C.图丙所示的操作是滴加碘液
D.图丁的结构⑥是起保护作用的细胞壁
【分析】图甲中①反光镜。图丙表示染色。图丁④细胞质、⑤细胞核、⑥细胞膜。
【解答】解:A、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有的反光镜和遮光器;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应选图乙中的③;
C、图丙表示染色过程,将细胞核染成深色,正确;
D、图丁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⑥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选:D。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1分)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肌细胞都可以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产生,造成这些细胞差异的原因是(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衰老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答】解: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输导等功能,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脂肪细胞和肌细胞都可以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特点。
4.(1分)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固定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分析】藻类植物主要特征:
①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②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正是由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植物等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无根、茎,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大气中氧气的95%。
故选:A。
【点评】熟记掌握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5.(1分)如图曲线表示某密闭蔬菜大棚中光照强度与番茄对氧气的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证明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呼吸作用在逐渐减弱
B.B点氧气吸收值为0,说明该点番茄不进行呼吸作用
C.BC段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D.CD段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基本相等
【分析】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氧气吸收量,其中B点吸收和释放氧气为0,B点为零界点,从A开始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而BC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氧气逐渐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有机物开始积累。点CD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曲线由A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但是不能表示呼吸作用减弱;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点吸收的氧气为零,B错误;
C、BC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增多,光合作用增强,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D.在曲线CD段,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1分)“植物的叶片能进行呼吸作用吗?”某生物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须将瓶内抽成真空
B.要将装置放在光下进行实验
C.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绿叶产生了二氧化碳
D.如果将绿叶换成干枯的树叶,效果相同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解答】解:A、实验前,瓶内没有一起氧气。A错误。
B、如果将装置放在光下,实验效果不明显。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如果将绿叶换成干枯的树叶是由死细胞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7.(1分)“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森林里水气缭绕,增加了降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
A.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的表皮上有大量的气孔
B.蒸腾作用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C.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防止叶片细胞被阳光灼伤
D.绿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全部都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完成。
B、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也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
C、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正确。
D、植物根吸收的水分99%用于蒸腾作用,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1分)关于动物体结构与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利于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C.家鸽体内有气囊,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D.家兔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解答】解:A.鱼类用鳃呼吸、鳃弓和鳃耙组成的,鳃丝又多又细,鳃丝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鳃丝的这些特点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B.蜥蜴是爬行动物,具有保护作用,适应陆地生活。
C.家鸽属于鸟类,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C错误。
D.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故选:C。
【点评】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关键。
9.(1分)“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由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C.关节囊内外的韧带,可以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
D.任何一个动作,只需要运动系统参与即可完成
【分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
【解答】解:A、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临近的不同骨上。
B、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C、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灵活自如,使关节牢固。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呼吸系统,D错误。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的完成和运动系统的组成。
10.(1分)微生物一般“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有关图中微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在科研上可用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后高温灭菌制成培养基来培养
B.②和③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②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④是青霉,能从中提取抗生素
D.⑤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分析】(1)细菌都是形体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只有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真菌有单细胞的个体,也有多细胞的个体。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多细胞的真菌由细胞形成菌丝。有些菌丝位于营养物质的上面,称为直立菌丝;有些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称为营养菌丝。
(3)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4)图中①噬菌体、②大肠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解答】解:A、①噬菌体(细菌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A错误。
B、②大肠杆菌、细胞膜、DNA等部分构成;③酵母菌、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B正确。
C、④青霉的直立菌丝顶端的孢子呈扫帚状是青霉,C正确。
D、⑤是蘑菇,有真正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活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1分)如图表示葫芦藓、苏铁、玉米的分类,其中甲、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
A.葫芦藓、玉米、苏铁 B.葫芦藓、苏铁、玉米
C.玉米、苏铁、葫芦藓 D.苏铁、玉米、葫芦藓
【分析】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
【解答】解: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种子,属于孢子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因此甲是葫芦藓、丙是玉米。
故选:B。
【点评】掌握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2.(1分)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解:A、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A错误。
B、①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B错误。
C、馒头块表示没有经过牙齿的咀嚼,其中的淀粉通常没有完全消化,实验效果不如用馒头碎屑。
D、①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3.(1分)在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
②AB段表示吸气过程
③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当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人体既不呼气也不吸气。
【解答】解:①在测定的范围内(0~15秒),F点的数值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最大值可能出现在15秒之后。
②AB段肺容量变大,肺内气压变小。②正确。
③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③错误。
④D点在曲线最下端,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4.(1分)如图为人体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A.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肺外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解答】解: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即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15.(1分)“切脉”是中医常用的诊疗手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脉”切的是动脉,其管壁厚,管腔小(与静脉相比),弹性大
B.动脉内壁的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
C.正常人脉搏的次数可以反映心跳的次数
D.动脉里流动的血液不一定都是动脉血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解答】解:A、“切脉”切的是动脉,管腔小(与静脉相比),血液速度最快;
B、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错误;
C、心脏收缩,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就形成了脉搏,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正确;
D、动脉里流动的血液不一定都是动脉血,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血管的结构特点及脉搏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6.(1分)心脏是将血液泵至全身的器官。如图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①~④代表心脏的腔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左心房 B.心脏壁最厚的是④
C.体循环起始于③ D.与主动脉相连的是②
【分析】该题考查心脏的结构,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
【解答】解:A、①是右心房,里面流动的都是静脉血,④是左心室,A错误。
B、④是左心室,连接主动脉,B正确。
C、体循环起始于④是左心室,C错误。
D、④是左心室,D错误。
故选:B。
【点评】要求同学们对心脏的腔室、所连接的血管掌握清楚。
17.(1分)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图甲中,A中的液体流经B后形成原尿
C.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尿道
D.图乙中,①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中,人便立即产生尿意
【分析】1、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图乙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甲中,A肾小囊腔、B肾小管。
【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小囊。图甲中、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B、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重要过程,A肾小囊腔中的液体原尿流经B肾小管时被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C、图乙中、②输尿管,其中②输尿管。
D、图乙中,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的量人便会产生尿意。
故选:A。
【点评】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1分)为帮助大家理解反射的概念,老师设计了如下体验活动:
a.同学甲无意碰到很烫的水杯后,手迅速缩回
b.同学乙拿这只烫水杯去触碰甲,甲有意躲开
c.同学丙伸手拿水杯时,甲大喊“烫”,丙听到后缩手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中①是传出神经
B.a中甲“手迅速缩回”和b中甲“有意躲开”一样,属于条件反射
C.c中丙“没碰水杯”,这是包括语言中枢等多种神经中枢参与的结果
D.耳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听觉感受器位于鼓膜上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2)图中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
【解答】解:A、图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A错误。
B、a中甲“手迅速缩回”的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是人出生后产生的,属于条件反射。
C、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丙听到甲大喊“烫”后,这一反射的建立不仅有语言中枢参与、躯体运动中枢等参与。
D、是人体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D错误。
故选:C。
【点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反射的类型。
19.(1分)如图所示果实的形成示意图,图中①与④分别代表( )
A.受精卵、胚 B.胚乳、果皮 C.子房、果皮 D.子房、种子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解:子房的发育情况可用图示为:
由此看出,①代表子房,④代表种子,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子房各部分的发育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20.(1分)下列实例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植物利用种子繁殖
②马铃薯用块茎生殖
③“克隆羊”的出现
④“试管婴儿”的诞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解:①植物利用种子繁殖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②马铃薯用块茎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
③“克隆羊”的出现,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④“试管婴儿”的诞生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使卵子受精,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其原理是有性生殖。
所以属于有性生殖的是①植物利用种子繁殖和 ④“试管婴儿”的诞生。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区别。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6分)图1是甲、乙两种农作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曲线图;图2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某种物质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由图1分析,当光照强度为a2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b2时,假设乙植物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有机物是e毫克,通过呼吸作用每小时单位叶面积分解的有机物是f毫克 e+f 毫克。
(2)图2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前,对这株植物处理的方法是 放置黑暗处一昼夜 。随后光照3小时,摘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B 叶片变蓝。
(3)当光照强度为b2时,在合理灌溉、合理密植的同时,可采取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的措施提高乙的产量。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解答】解:(1)分析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a2时,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释放量,即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故光照强度为b7时,假设乙植物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有机物是e毫克,则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单位叶面积合成的有机物是e+f毫克。
(2)浓的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叶片A和叶片B的变量为二氧化碳。为了避免实验植物以含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的结果的干扰,对这株植物处理的方法是放置黑暗处一昼夜,摘下叶片A和B。A叶片没有二氧化碳,滴加碘液不变蓝,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
(3)依据图2可知,当光照强度为b2时,乙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因此在合理灌溉,可采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措施提高乙的产量。
故答案为:
( 7 )大于;e+f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放置黑暗处一昼夜;B
(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其相关实验。
22.(6分)农业生产中,在保证水、肥等的条件下,要让农作物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一)表示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生理过程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
(1)若A表示二氧化碳,则C是 氧气 ,此过程表示植物的 光合作用 生理过程。此时,物质B是通过 筛管 运输到其他器官的。
(2)若C表示水蒸气,此时图(一)表示叶片正进行 蒸腾作用 。
(3)叶面积指数为 40 时,对农作物的增产最有利。
(4)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三 种。
【分析】1、图一中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C是氧气。
2、由图二可知,叶面积指数小于80,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叶面积指数大于80,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
【解答】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因此若A表示二氧化碳,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理过程,因此物质B是有机物。
(2)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因此若C表示水蒸气。
(3)由图二可知,叶面积指数大约为40时,即农作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
(4)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是光,因此绿色植物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氧气;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
(3)40
(4)三
【点评】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6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1~9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与毛细血管相连的血管
(1)图中1、2、3、9表示人体的呼吸过程,过程1是通过 呼吸运动 实现的。
(2)淀粉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 葡萄糖 ,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营养丰富的 静脉 血。
(3)血液经过程7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然后经过程[ 8 ] 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形成尿液。脑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过程中,随血液循环一定会流经心脏的 右 心室。
(4)由图可知组织细胞通过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至少3个)等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分析】图中:1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3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4表示消化,5胰腺分泌胰液,6是胰岛分泌胰岛素,7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8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9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1)过程1表示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气体b是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淀粉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为葡萄糖,由于小肠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变成营养丰富的静脉血。
(3)血液经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7滤过作用,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形成尿液,随血液循环的途径: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呼气排出体外。
(4)由图可知组织细胞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从而保证细胞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故答案为:
(1)呼吸运动。
(2)葡萄糖;静脉。
(3)5肾小管的重吸收;右。
(4)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点评】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
24.(6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请依据图示
(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 ① ] 晶状体 曲度过大且不不易恢复原大小,就会导致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过马路时,绿灯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在[ ② ] 视网膜 上形成物像,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递给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填结构名称),形成视觉。
(3)“红灯停,绿灯行”属于 条件反射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4)每年有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意外伤害,严重的可能会变成植物人。植物人有呼吸、有心跳,但不能自主活动 ④ ] 脑干 。
(5)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图中⑤是 传入神经 。
【分析】观图可知:①晶状体、②视网膜、③大脑、④脑干、⑤传入神经、⑥神经中枢、⑦传出神经。
【解答】解:(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①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落在图中的②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红灯停,绿灯行”的反应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4)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病人。
(5)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⑥神经中枢、效应器。
故答案为:
(1)①晶状体
(2)②视网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3)条件反射
(4)④脑干
(5)传入神经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25.(6分)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由此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含有氮、磷等元素的物质大量进入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最终导致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某科技小组为探究生态浮岛的净水效果
步骤1:设置边长为5米的相互隔离的正方形水池若干,注入取自同一河道的相同体积的污染河水。
步骤2:在A水池放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的生态浮岛,浮岛上种植美人蕉,B水池没有生态浮岛(如图所示)
步骤3:从放置生态浮岛开始,每隔4天取样做水样分析,检测水体中总氮(TN)(TP)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本实验中,B水池起 对照 作用。
(2)A、B两组各再设置3个重复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3)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 生态浮岛具有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的作用 。
(4)已知美人蕉、鸢尾两种植物均具有净水效果。为筛选出其中净水效果较好的一种,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
①增设C水池,在C水池放一个生态浮岛,浮岛上种植 鸢尾 。为控制单一变量,生态浮岛的面积应为 4 平方米。
②从放置生态浮岛开始,每隔4天取样做水样分析,检测水体中总氮(TN)(TP)的含量。水体中总氮、总磷含量 较低 的一组,则净化效果较好。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该实验中,在A水池放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的生态浮岛,B水池没有生态浮岛。
(2)对照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还要遵循重复实验的原则、B两组各再设置3个重复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由图可知,实验结果为A组水样中的总氮(TN),因此可得出结论:生态浮岛具有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4)为选出美人蕉、鸢尾两种植物谁的净水效果较好
①增设C水池,在C水池放一个生态浮岛。为控制单一变量。
②从放置生态浮岛开始,每隔3天取样做水样分析、总磷(TP)的含量、总磷含量低的一组。
故答案为:(1)对照;
(2)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生态浮岛具有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的作用;
(4)①鸢尾;4;②较低。
【点评】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