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 2.4光和颜色培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 2.4光和颜色培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0 09:0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对环境的察觉2.4光和颜色(一)(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烛焰 C.粗糙的电影银幕 D.波光粼粼的湖面
2.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是(  )
A.日食、月食形成 B.小孔成像 C.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D.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3.2004年6月8日下午13时左右在南通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如右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夜视仪 D.验钞机
5.2022年有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6.如图是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小孔成像现象的装置,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是实像
C.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D.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7.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科学”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发现你看到的(  )
A.纸是蓝色的,字是黑色的 B.纸是蓝色的,字是红色的
C.纸是蓝色的,字是蓝色的 D.纸是白色的,字是红色的
8.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B.木板上的小孔要圆形的
C.若物体顺时针转动,则墙壁上的像也顺时针转动
D.物体离小孔越远,墙壁上像越大
9.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图中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10.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B.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黑色,香蕉呈红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1.将甲筒套在乙筒的外面(如丙)就是一个自制针孔照相机,用它观察烛焰时有以下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的长度,薄膜上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蜡烛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bc C.ab D.cd
二、填空题
12.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1)紫外线在色带的    (填“上方”或“下方”),肉眼    看到紫外线。(填“能”或“不能”)。
(2)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    色。
A.红色 B.红色和黑色 C.黑色 D.彩色
1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为了使半透明薄纸上的像更清晰,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的亮度将    (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14.如图所示,小新找一个空的易拉罐,制成如图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    传播的。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
(4)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    。
15.2020年2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如图是一张健康码示意图。
(1)光的传播速度为    m/s,图中的健康码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它只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
(2)为防交叉感染,许多店面会在顾客进店前用测温枪进行体温监测,这是因为测温枪会吸收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的能量从而显示温度数值。
16.小科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将罐的顶部有拉环的这一个圆面剪去,用硬纸板制作了一个直径略小于易拉罐的圆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圆筒的一端包上如图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纸(格子与LED发光单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
(1)小科应该将半透明的方格纸包在圆筒的    端(选填“A”或“B”),采用了半透明并带有方格的纸来做光屏的优点是    。
(2)小科将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光屏的位置,记录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表所示,则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得到的结论是    。
像距s/cm 4.0 6.0 8.0
像的高度h/cm 2.0 3.0 4.0
(3)相比较于烛焰,小科选用“F”形光源的好处是    。
A.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
C.选用“H”形光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17.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1)短木条的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
(2)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
(3)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答案
1.解:烛焰本身能发光,这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电影银幕是反射光,湖面也是反射光,这些不是光源,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解:日食、月食形成、小孔成像、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而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C。
3.解:“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如图,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图金星的位置在丁处。
故选:D。
4.解: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
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
C、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
D、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
故选:D。
5.解: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像,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即上下左右颠倒,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解: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没强调同种,故A错误;
B、小孔成的是倒立实像,故B正确;
CD、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与物体形状有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D。
7.解:蓝色玻璃只能透过白纸反射的各种色光中的蓝光,所以纸是蓝色的;
红字只能反射红光,红字反射的红光被蓝玻璃吸收,所以看到的字是黑色的。
故选:A。
8.解:A.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故B错误;
C.若物体顺时针转动,则墙壁上的像也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
D.小孔所成的像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9.解: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
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CD不符合要求。
故选:A。
10.解: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①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②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
③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小孔成像的特点,观察烛焰时有以下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的长度,薄膜上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蜡烛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以上四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解:(1)太阳光照在三棱镜上就会发生色散,这是折射现象,从上到下形成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谱;紫外线在紫光以外,故紫外线大致在白屏的下方,人眼看不到紫外线;
(2)红纸只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各种色光,所以我们看到光屏上红光照射的地方是红色的,其余的地方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1)下方;不能;(2)B。
13.解: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
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因为通过小孔的光不变,所以屏上的像将变暗。
故答案为:A;变暗。
14.解:(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D;
(3)由题意可知用易拉罐制成的针孔照相机的原理就是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蜡烛靠近小孔或光屏远离小孔,所成的像将变大,但图中光屏无法远离小孔。
(4)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太阳到小孔的距离差不多,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不同,而像的大小与像距有关,故地面上的像大小不同。
故答案为:(1)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2)D;(3)蜡烛靠近小孔;(4)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15.解:(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健康码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它只反射绿光;
(2)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体温的。
故答案为:(1)3×108;反射(2)红外线。
16.解:(1)实验中,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使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B端周围环境太亮,看不清像;
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2)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即物距一定,研究像的高度h和像距s的关系,要物高一定,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
(3)A、蜡烛换成LED灯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故A正确;
B、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故B正确;
C、选用“H”形光源不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不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故C错误。
故选:AB。
故答案为:(1)A;便于比较像的大小;(2)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h和像距s成正比;(3)AB。
17.解:(1)短木条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短木条而形成的;
(2)光源的高度从20cm增加到60cm时,影子的长度从30cm变成了6cm,故要验证的假设是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
(3)光源每增加10cm后的影子的变形量分别为15cm;5cm;2.5cm;1.5cm,所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
(4)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知,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
故本题答案为:(1)光沿直线传播;(2)影子的长度与点光源的高度的关系;(3)减小;(4)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