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8-05 22: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一.选择题
1.(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金刚石 B. 空气 C. 矿泉水 D. 大理石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A、金刚石是由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1分)(2009 眉山)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 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首先分析题中给出的问题,回顾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性质,从分子的性质中找出符合问题的解释,本题中涉及到的分子的性质有: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有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解答: 解:A、酒精分子是运动,巷子内有酒,在巷子外就能闻到酒精的香味,A正确;
B、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增大,遇冷时间隔缩小,分子的大小没有改变,B错误;
C、通电分解水时,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C正确;
D、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不同种的分子,D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从分子的诸多性质中寻求符合题意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分子的性质.
 
3.(1分)(2013 德州校级模拟)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
  D.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由题目给出的微观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图和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也体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解答: 解:A、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正确;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正确;
C、参加反应的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微观粒子的模拟图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粒子的模型来判断物质的分类和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和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综合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1分)(2014 牡丹江一模)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B. C. D.
实验
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 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
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解答: 解:A、分子很小,需要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正确;
B、将 品红溶液加入到水中液体变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正确;
C、分子在常温和加热时都运动,在加热时运动速度加快,故C错误;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故不同的物质混合时体积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分子的知识进行.
 
5.(1分)下列说正确的是(  )
  A. 分子里一定有原子
  B.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C. 分子大,原子小
  D.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去分析;
B、从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没有改变去分析;
C、从铁原子的质量就比水分子质量大去分析;
D、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去分析.
解答: 解:A、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里一定有原子;故正确;
B、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没有改变;故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如铁原子的质量就比水分子质量大;故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及联系、原子构成等,难度不大.
 
6.(1分)(2011 湖北)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
  A. 吸附 B. 沉降 C. 电解 D. 消毒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过程中不需要电解水.
解答: 解: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净化水的过程中不需要电解水.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1分)(2009 徐州)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B. 自来水厂常用Cl02消毒,Cl0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 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考点: 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明矾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解答: 解: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因为明矾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正确;
B、Cl0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错误;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正确;
D、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净化水的方法、化合价的求法、微观粒子的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1分)(2009 扬州)“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是我市的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  )
  A. 混合物 B. 纯净物 C. 单质 D. 化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水的特点与物质的分类特点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 解:清澈的西湖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9.(1分)(2010春 巴州区校级月考)下列原子各1x1021个,总质量最大的是:(  )
  A. 氢原子 B. 铁原子 C. 氧原子 D. 氯原子
考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质量就越大;个数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总质量也就越大来分析即可.
解答: 解:氢、铁、氧、氯四种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质量就越大;又知各个原子的个数是相同的,故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总质量也就越大;即铁原子的总质量最大.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10.(1分)(2009 苏州)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A. 吸附 B. 沉降 C. 过滤 D. 蒸馏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
解答: 解: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沉降、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净化水的方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1分)(2009 苏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从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考虑,同种分子或原子的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或原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和原子都很小,都有间隔,都在不断运动.
解答: 解: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分子的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故此说法错误;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故此项说法正确;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间隔中;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此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A.
点评: 能利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12.(1分)(2010 聊城)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 B. 新鲜的空气 C. 不锈钢 D. 干冰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物质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的.它的里面有多种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如空气中有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氮分子,稀有气体原子等等.纯净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它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且纯净物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如氧气中只有氧分子,铁中只有铁原子.
解答: 解:A、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是混合物.故A错误;
B、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是混合物.故B错误;
C、不锈钢中有C、Fe等,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干冰的成分是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组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
 
13.(1分)某M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kg
考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某M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则M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是kg.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1分)(2012秋 平江区校级期末)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C. 11 D. 12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题目中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再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而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可知x的数值.
解答: 解:根据该图示可知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2+8=10,又因为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的数值可能为9;如果x为9时,会得电子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如果x为10时,只能为氖原子;x不会等于11、12,因为这两种原子只能是失掉电子形成阳离子.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1分)(2013 碑林区校级模拟)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 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 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 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滤液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D、由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 解:A、粗盐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造成过滤失败,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D、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氯化钠、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配制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1分)(2007 眉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粒子易失去电子
  B. 该粒子电子层结构属于稳定结构
  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信息.
解答: 解:A、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已达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故A错误;
B、该粒子电子层结构属于稳定结构,说法正确,故B正确;
C、该元素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则知为金属元素,故C错误;
D、该元素的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熟记规律: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7.(1分)下列各微粒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1分)(2006秋 宣武区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子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已知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其质子数为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22 B. 26 C. 48 D. 70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并能灵活运用.
 
19.(1分)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原子小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没有 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⑥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①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
②根据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进行分析;
③根据分子、原子之间都有间隔进行分析;
④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⑤根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进行分析;
⑥根据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进行分析.
解答: 解: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①正确;
②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有的原子就比分子大,故②错误;
③分子、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故③错误;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④正确;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⑤正确;
⑥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⑥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0.(1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 分子中一定含有原子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从原子的定义去分析;
B、从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去分析;
C、从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去分析;
D、从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去分析.
解答: 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的定义;故正确;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中一定含有原子;故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分子、原子的定义,分子、原子的构成等,准确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
  B. 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过程
  C.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
考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不会发生变化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 解:A、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不会发生变化,故A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旧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故B说法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与掌握.
 
22.(1分)(2014 大冶市校级模拟)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B. 钠为非金属元素
  C. 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 g
  D. 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比较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正确识别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A正确;
B、钠为“钅”,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C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该示意图中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一个,所以此示意图是钠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23.(1分)(2009 防城港)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
  A. 蔗糖 B. 面粉 C. 植物油 D. 钡餐
考点: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B、根据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C、根据植物油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D、根据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解答: 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A、蔗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B、面粉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C、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所以错误.
D、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硫酸钡不能溶于水,把硫酸钡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形成,在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物质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其中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
 
24.(1分)(2009 烟台)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 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
  D.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专题: 生活实际型.
分析: 乳化是指在乳化剂作用下把不溶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的油脂类液体与水形成稳定混合物的过程,此过程不能形成均一稳定地的溶液,所以不同物形成溶液的溶解过程.在使用“乳化”和“溶解”两个字时要注意区分,不能混用.
解答: 解:A、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经剂,通过乳化作用去除餐具的油污.此洗涤说法正确,故不选;
B、不溶于水的油渍却可以溶解于汽油,通过溶解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此洗涤说法正确,故不选;
C、瓷砖上的水锈是由附着瓷砖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蒸发后形成的,主要为碳酸钙等,这些物质不能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发生反应,所以,用酒精能洗去水锈的说法没科学道理,说法错误,故选;
D、血渍属于蛋白质,可以被某些专用酶分解.衣服上的血渍用加酶洗衣粉除去即是利用洗衣粉中的酶把血渍分解而除去.去污说法正确,故不选.
故选C
点评: 洗涤问题,其中涉及乳化、溶解的应用,血渍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水锈碳酸钙的性质.
 
25.(1分)(2014 思明区校级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如图是某同学绘制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 解:A、其中的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B、其中的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其中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其中的物质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AB.
点评: 稀有气体分子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A中的物质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稀有气体分子.
 
二、填空题
26.(3分)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①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④ ,由原子构成的是 ③⑤⑥ ,由离子构成的是 ⑦ (填序号①水②二氧化碳③碳④氧气⑤铁⑥氦气⑦氯化钠.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③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⑤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⑥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
⑦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①②④;③⑤⑥;⑦.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5分)(2014 合肥模拟)如图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 ,元素符号为 Li .
(2)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 (填字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3)锂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Li2O .
(4)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C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2)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最多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最多容纳8个电子.
(3)根据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锂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学式的写法写出氧化物化学式即可.
(4)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特点.对此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锂元素的核外有3个电子,又因为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该元素的符号是Li;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是:圆圈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子数带上正号,核外是电子,第一层排满了是2个电子,第二层排满了是8,最外层不能超过8,排满第一层才能排第二层,而锂元素只有3个电子,第一层排满了,还剩1个电子,所以答案为D;
(3)因为锂元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显+1价,而氧显﹣2价,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化学式为:Li2O;
(4)由图示情况可知原子核不是个实心球体,它还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且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直径和原子核的直径关系可知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电子的质量很小,约是质子和中子质量的,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答案为:(1)3;Li;(2)D;(3)Li2O;(4)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对原子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28.(1分)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C 
A、冰水混合物、干冰、氮气 B、石油、煤、天然气
C、洁净的空气、氯化氢、液态氧 D、纯碱、酒精、水银.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因此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
解答: 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因此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氯化氢属于化合物,液态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判别,要加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9.(4分)医疗上常用生理盐水给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补充体液,现在需要配制0.9%生理盐水500g,需要溶质氯化钠 4.5 g,水 495.5 毫升.量取水时若俯视,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 大 .也可由10%的氯化钠溶液 45  g稀释得到.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水的质量.
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分数,配制0.9%的医用生理盐水50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0g×0.9%=4.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0g﹣4.5g=495.5g(合495.5mL).
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设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x=4.5g x=45g.
故答案为:4.5;495.5;大;4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5分)某同学要将200g 4 ( http: / / www.21cnjy.com )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多少?若他想将该溶液蒸发水分得到50%的溶液,则他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多少?
考点: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根据溶液稀释、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200g×40%=(200g+x)×10% x=600g.
设他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y,根据溶液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200g×40%=(200g﹣x)×50% x=40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600g;他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40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与浓缩问题,掌握溶液稀释、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