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1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2015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
一、选择题(1---8题每小题2分,9---16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2011 百色)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铝合金 B. 铜钱 C. 雨衣 D. 不锈钢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可根据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抓住概念的实质进行解答.有机合成材料首先必须是有机物.
解答: 解:A、铝合金是金属材料.
B、铜线是金属材料.
C、雨衣成分是塑料,塑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D、不锈钢是金属材料.
故选C
点评: 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类.
2.(2分)(2011 海南)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
A. 看颜色 B. 闻气味
C. 用手摸 D. 用火烧并闻产生的气味
考点: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羊毛主要是蛋白质,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制得的合成纤维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羊毛和合成纤维颜色都是相近的,看颜色没法鉴别,故A错误,
B、羊毛和合成纤维颜色都是无味的,闻气味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羊毛和合成纤维颜色都是光滑的,从手感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基本是无味的,合成纤维燃烧一般会缩成小球或者融化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对物质进行鉴别时,所选的试剂和方法必须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3.(2分)(2008 河南)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洗洁精或纯碱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B.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以防止腐烂
C. 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含铅物质的排放
D. 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缓能源危机
考点: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分析: 利用化学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的常识对各个选项进行探讨,其中的甲醛是有刺激性物质,是致癌物不可应用于食物中让人使用.
解答: 解:A、用洗洁精或纯碱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是日常生活常用的方法是安全的,故此选项错误.
B、甲醛属有毒物质,食用后对人有较大的危害,故此答案正确.
C、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含铅物质的排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此答案错误.
D、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缓能源危机到来的有效途径,故此答案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日常生活知识的练习,是对学生相关生活问题的渗透,属基础性识记题.
4.(2分)(2008 宁德)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 煤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煤的形成和能源分类判断.
B、根据石油的形成和能源分类判断.
C、根据太阳能的特点和使用现状判断.
D、根据天然气的形成和能源分类判断.
解答: 解:A、煤是古代植物的遗体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常规化石能源,所以错误.
B、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的遗体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常规化石能源,所以错误.
C、太阳能是新能源,正在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前景,所以正确.
D、天然气与石油伴生,也是古代海洋生物的遗体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常规化石能源,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 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
5.(2分)(2009 昆山市二模)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 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 B. 家庭烧煤取暖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D. 利用海洋潮汐发电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分析: 能量存在多种形式,如声音、光、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磁场等形式,分析一种变化过程存在哪些能量变化形式,关键是分析该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形式的能量变化.解答此题要注意要求仅找出“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
解答: 解:A、干电池的原理是一层金属锌片和里面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流(碱性电池原理和这也差不多),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家庭烧煤取暖,通过煤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不符合要求.
D、利用海洋潮汐发电,潮汐能,海水在潮涨潮落时水推动发电机发电,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型时,在掌握能量来源和利用的基础的同时,可以借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6.(2分)(2008 青岛)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中存在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
A. 汽车轮胎 B. 不锈钢 C. 棉花 D. 木头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合成材料是指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可根据定义的实质进行判断.
解答: 解:A、汽车轮胎是合成橡胶,属合成材料;
B、不锈钢是金属合金,属金属材料;
C、棉花是纤维素,属天然有机高分子,不属于合成材料.
D、木头是天然高分子物质,不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合成材料的概念的理解,平时要对生活中接触的材料进行分析,进行物质类别划分.
7.(2分)(2008 泰安)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羊绒衫﹣天然纤维 B. 汽车轮胎﹣塑料
C. 食品袋﹣塑料 D. 不锈钢餐具﹣铁合金
考点: 合成橡胶及其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塑料及其应用.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根据已有的材料知识和生活经验可以轻松的解决本题.
解答: 解:A.羊绒衫选用的材料是羊毛,属天然纤维;
B.汽车轮胎选用的材料是合成橡胶,不是塑料;
C.食品袋选用的是塑料;
D.铁的合金包括不锈钢和生铁等.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材料问题,考查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关系,侧重基础和材料这一重点知识的考查.
8.(2分)(2010 清远)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棉花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塑料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成橡胶,棉花是植物生长的,蛋白质可以存在于动植物中,维生素大量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塑料是由化工生产合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解答: 解:A、棉花是大自然的产物,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B、蛋白质存在与动植物中,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C、维生素大量存在与天然植物中,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D、塑料是由化工生产合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要正确识别.如天然纤维、天然橡胶就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非常大.如:炒菜锅的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合成橡胶可用于生产汽车、火车轮胎.
9.(3分)(2013 广西)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 硫酸钾 B. 硝酸铵 C. 磷矿粉 D. 氯化钾
考点: 化肥的简易鉴别.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从外观看主要是对它们的物理性质中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 解: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或无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色或褐色粉末,故与其它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不同,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化肥外观进行的考查,通过对各种化肥颜色状态的分析,知道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
10.(3分)(2007 江西)福娃是2008 奥运吉祥物.制作它的外部材料为纯羊毛绒,内充物为无毒的合成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制作福娃的内充物是引起“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B. 纯羊毛和合成纤维可用燃烧法区别
C. 制作福娃的外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 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比纯羊毛好
考点: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白色污染与防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本题以奥运吉祥物为信息,主要考查天然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区别,了解灼烧法是区别人造与天然纤维的主要方式.
解答: 解:A、塑料是引起“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而这里用的内充物是无毒的合成纤维,故A为错项.
B、纯羊毛属于天然纤维,它燃烧时会产生燃烧蛋白质的焦毛臭味,而合成纤维燃烧时冒黑烟,无特殊气味,且灰烬形成硬快,不易碎,故B为正确选项.
C、制作福娃的外部材料是天然的纯羊毛绒,不是合成材料,故C为错项.
D、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性,但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差,纯羊毛属于天然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故D为错项.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纤维的一些性质进行的考查,主要涉及到纤维的分类、区分等知识,属识记型基础考查题
11.(3分)(2009 兰州)小明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菜地里许多植物出现了倒伏现象,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急需施肥.请你帮他从下列化肥中选出一种复合肥料( )
A. NH4Cl B. CO(NH2)2 C. KNO3 D. KCl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根据植物出现了倒伏现象是因缺钾元素,根据植物出现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是缺乏氮元素判断.
解答: 解:植物出现了倒伏现象是因缺钾元素,根据植物出现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是缺乏氮元素,所以要选择同时含有钾和氮两种元素的复合肥.
A、NH4Cl中只含有氮元素,仅为氮肥,所以错误.
B、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仅为氮肥,所以错误.
C、KNO3是含有氮、钾两种元素的复合肥,所以正确.
D、KCl中只含有钾元素,仅为钾肥,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最有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施,但不合理使用会带来环境问题,对这一热点的考查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化肥的分类、鉴别、生理作用、缺乏症状、施用的注意事项、合理施肥的原则等.
12.(3分)(2013 邳州市校级模拟)下列几种作物无土栽培营养液中的成分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Ca(NO3)2 B. KCl C. KNO3 D. MgSO4 7H2O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A、Ca(NO3)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D、MgSO4 7H2O中不含氮、磷、钾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13.(3分)(2008 无锡)硝酸铵是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铵态氮肥,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贮存或使用硝酸铵时正确的是( )
A. 露天敞口贮存 B. 在阴凉处密封贮存
C. 结块时用铁锤砸碎 D. 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可以根据硝酸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碱性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A、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所以不能露天敞口贮存.
B、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所以应该在阴凉处密封贮存.
C、因为硝酸铵在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结块时不能用铁锤砸碎.
D、硝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的物质混合时能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硝酸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3分)(2009 宝鸡)以下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 氢气燃烧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C. 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放热多、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D. 大量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A、B应根据能源的相互转化解答,C应根据氢能的特点解答,D应从废旧电池的回收这方面考虑.
解答: 解:A、化学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故正确;
B、氢气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故错误;
C、氢的燃烧值高,且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故正确;
D、废旧电池中含有金属汞,它是重金属,有毒,所以不能随意丢弃,要回收,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原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供给使用.
15.(3分)(2009 ( http: / / www.21cnjy.com )杭州)化肥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已知氨气通入水中后,其溶液呈碱性.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
A. 铵盐和碱的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
B. 氨气比空气轻
C.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D. 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考点: 证明铵盐;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硫酸铵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但是通过该实验现象不能证明;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但是通过该实验现象不能证明;
C、显碱性的物质都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解答: 解:A、铵盐和碱的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但是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证明.故选项错误;
B、氨气比空气轻,但是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证明.故选项错误;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氨气,因为其它显碱性的物质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根据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要全面分析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不能以偏概全.
16.(3分)(2009 潍坊)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吃水果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更能增强体质
B. 购物时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是为了减少“白色污染”
C. 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 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考点: 均衡营养与健康;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人体中需要的六大营养素,以及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方面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虽然可以补充蛋白质,但是维生素在调节人的新陈代谢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要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B、目前塑料袋大多都是不可以降解的,是造成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
C、电池中的汞等重金属进入土壤会污染土壤,而使人体受到伤害.
D、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些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
故选:A.
点评: 本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日常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批评矫正,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二、填空题(共30分)
17.(6分)小小塑料袋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保大问题.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暑假中的某一天,小明和妈妈到某大型超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购物.发现超市提供的新塑料包装袋与以前的有所不同:①新塑料袋上印有塑料种类和回收标志;②新塑料袋更厚也更结实;③新塑料袋有偿提供.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变化,小刚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了塑料袋的废弃,减轻了“白色污染”:①便于分类回收;②不容易破损,可重复使用;③从节约开支的角度,促使人们少用塑料袋;你认为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 (用序号填空).在生活中可用 布袋和竹筐等 _来代替塑料包装袋盛装物品.、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即可.
解答: 解:新塑料袋上印有塑料种类和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标志,便于分类回收;新塑料袋更厚也更结实,不容易破损,可重复使用;新塑料袋有偿提供,从节约开支的角度,促使人们少用塑料袋;在生活中可以用布袋和竹筐等来代替塑料包装袋盛装物品.
故答案为:①②③;布袋和竹筐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8.(12分)随着汽车数量的剧增,解决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汽车行业研究一项课题
(1)调查发现有的汽车已经开始用天然气
①调查中提到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
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②汽车如果改用天然气作燃料,优点是 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或改善空气质量 .
(2)2008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中有我国自行研制的氢动力概念跑车
①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原因是 氢气在贮存、运输等方面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答一点)
②为了普及氢动力汽车,科学家仍在不懈努力.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车用制氢装置,装置中制氢气的原理:硼(B)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6H2O2B(OH)3+3H2↑ .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燃料的类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解:
(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CH4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CO2+2H2O
②汽车如果改用天然气作燃料,能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故填: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或改善空气质量;
(2)
①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且密度小,所以氢气在贮存、运输等方面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②硼(化学式为B)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化学式为B(OH)3]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6H2O2B(OH)3+3H2↑.
答案:
(1)①CH4;CH4+2O2CO2+2H2O; ②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或改善空气质量;
(2)①2H2O+O2点燃2H2O;氢气在贮存、运输等方面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②2B+6H2O2B(OH)3+3H2↑.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图中的信息,并且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9.(12分)化学电池是一类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源,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例如干电池)和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例如铅酸蓄电池).请简要回答下列各空
(1)铅酸蓄电池放电时能量转变是 化学 能转变成 电 能.
(2)宿迁经济开发区某铅酸电池厂生产电池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是28%的稀硫酸,将浓硫酸稀释配制成该稀硫酸时,一定将 浓硫酸 沿器壁缓慢注入 水 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液体飞溅.
(3)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车与使用汽油燃料的轻便摩托车相比,电动车不会产生 CO 等有害气体,但电池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废旧干电池中许多物质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某种型号干电池的剖面如图所示.
现对干电池内的填充物(MnO2、C、可溶性糊状物和水)进行探究,请填空:
取填充物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不溶物.再经过 灼烧 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MnO2;
取①中过滤得到的滤液,分为两份,一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入烧碱溶液,加热 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的水溶液pH>7,且常用作化肥,则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NH3 ;另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可推知糊状物的化学式为 NH4Cl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1)铅酸蓄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汽油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物质;
(4)铵盐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银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解答: 解:(1)铅酸蓄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故填:化学;电.
(2)将浓硫酸稀释配制成该稀硫酸时,一定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液体飞溅.故填:浓硫酸;水.
(3)电动车与使用汽油燃料的轻便摩托车相比,电动车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故填:CO (答案中含有CO即可);
(4)①灼烧可以除去二氧化锰中的碳.故填:灼烧.
②铵盐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银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故填:NH3;NH4Cl.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能量的转化关系,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充分理解铵盐的检验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探究题(共22分)
20.(12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
(1)下表是一些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的问题,请再举出一例填在下表中.
物 质 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对人类发展带来的问题 化学界的解决办法
塑 料 解决包装等材料问题,有效地减少了木材和金属等资源的消耗
产生了白色污染
研究新型可降解塑料
(2)对于废弃的塑料制品(包含可降解塑料)宜采取 回收利用 的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3)化学家从前人不合理使用化学物质造成的危害中得到启示,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的
课题有 ①②③④ (请填写序号).
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 ②研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效无磷洗衣粉; 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 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
(4)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新陈代谢,有益于幼儿身体发育.最近,某品
牌奶粉的含碘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你认为此批奶粉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理由是 因为过量的碘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可以根据含磷洗衣粉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的问题分析回答.
(2)废弃的塑料制品宜采取回收利用的措施,能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3)根据绿色化学的含义、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分析判断;
(4)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解答: 解:(1)洗衣粉的使用即有对人类的贡献又带来的问题,填表如下:
物 质 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对人类发展带来的问题 化学界的解决办法
含磷洗衣粉 使人们能很容易地洗去衣服上沾有的油污等污物 水质富营养化,造成赤潮 研制出无磷洗衣粉
(2)根据题干中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物质的利用率,宜采取回收利用的措施;
(3)①研制高效低毒农药可降低对环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染;②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能够防止形成赤潮或水华现象,不污染水源;③研究无污染、高原子利用率的绿色化学物质的合成方法不污染环境;④寻求合成可快速降解的塑料和橡胶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4)含碘量高或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不可以食用.
故答为:(1)见上表;(2)回收利用,(3)①②③④;(4)不可以,因为过量的碘也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点评: 要学会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看问题,有利就有弊,要利用好它的有利的一面,了解一些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
21.(10分)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是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氮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和氨气.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下表中对两种氧化物的猜想:
(1)填下表空白.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一种是水蒸气 取适量碳铵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分解,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无水硫酸铜变蓝 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水
一种是二氧化碳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
(2)写出碳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NH3↑+H2O+CO2↑ .
(3)由此实验你得到些什么启示? 碳酸氢铵应该密闭存放在低温阴凉处 .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过采用此方法检验气体为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实验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物质性质选择贮存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答: 解:(1)把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 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
(2)碳铵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氨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
(3)因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故应密封,放置在阴凉处;故答案为:碳酸氢铵应该密闭存放在低温阴凉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检验物质及判断物质的性质及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内容,难度不大,依据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四、计算题(8分)
22.(2分)(2013 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岛)科学施肥是实现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1:12 .若要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铵溶液,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 10 g,需要水的质量为 190 g.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求得蒸馏水的质量.
解答: 解: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16×3)=7:1:12.
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铵溶液,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200g×5%=10g;需要水的质量为为:200g﹣10g=190g.
故答案为:7:1:12;10;190.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6分)(2013 聊城)某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假定杂质只有氯化钠)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纯碱固体,将其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使气体全部放出,得到氯化钠溶液56.7g.请你计算:
(1)反应中产生的CO2的质量;
(2)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向混有氯化钠的纯碱中滴加盐酸,氯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钠不与盐酸反应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中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0g+50g﹣56.7g=3.3g;
(2)设纯碱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3.3g
x=7.95g
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00%=79.5%
答:(1)产生CO2的质量3.3 g;
(2)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79.5%.
点评: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意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