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7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2015年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7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2015年单元测试卷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8-05 22:1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7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2015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向酸碱溶液里滴加指示剂,改变颜色的是(  )
  A. 酸或碱 B. 指示剂 C. 溶液中的水 D. 其他物质
考点: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物质,遇到不同性质的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据此分析.
解答: 解;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检验溶液的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碱性的物质,遇到不同性质的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y因此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其它的物质,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属于基础性的考查,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在学习时的一个易错点,特别是语言的表达方面.
 
2.(2012 南充)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10mL量筒量取7.5mL的水
  B. 用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pH为5.2
  C.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
  D. 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0.5%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量筒的准确度考虑;B、根据pH试纸的准确度考虑;C、根据天平的准确度考虑;D、质量分数计算的数值可能性考虑.
解答: 解:A、由于10mL量筒的最小刻度值为0.1,所以用10mL量筒能量取7.5mL的水,故A合理;
B、pH试纸测得的值,只能准确到整数,故B不合理;
C、天平能准确到0.1g,所以用托盘天平能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6.7g,故C合理;
D、质量分数计算的数值小数点后可以有几位小数,因为是通过两种数值相除所得的值,故D合理.
故选B.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 分子中都有氢原子 B. 酸溶液中都含有H+
  C. 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酸都是化合物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是无色酚酞变色;都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和碱反应生成水等,都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解答: 解: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电离出的氢离子.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加深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
 
4.用无色酚酞书写的“信件”,最好的显影剂是(  )
  A. 石灰水 B. 食盐水 C. 稀盐酸 D. 碘酒
考点: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中性和酸性的溶液中不变色.
解答: 解: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中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酸性的溶液中不变色,用无色酚酞书写的“信件”,最好的显影剂应为碱性溶液,只有石灰水显碱性,稀盐酸为酸性,食盐水、碘酒呈中性.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5.把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石蕊试液显(  )
  A. 红色 B. 蓝色 C. 紫色 D. 无色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是哪一种溶液,再根据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稀硫酸,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反应中消耗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80
可知,98份质量的硫酸与80份质量的氢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等质量的NaOH和H2SO4混合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最终混合后的液体呈蓝色.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判断出反应后剩余的物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B. 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一定不变
  D. 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一定都是溶于水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只为盐和水.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为盐和水.分析时需要抓住这两点进行分析.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未必是中和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反应物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如CuO+2HCl=CuCl2+H2O.错误.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故对;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pH一定变,故错;
D、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都是溶于水,如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错.
答案:B
点评: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为盐和水.分析相关问题时要紧扣以上两点进行.
 
7.用等质量下列各物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CO2量最多的是(  )
  A. MgCO3 B. CaCO3 C. Na2CO3 D. K2CO3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我们可以先计算出要得到等质量的二氧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碳哪一种物质用的最少,则说明哪一种物质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强,那么等质量的上述物质中该物质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解答: 解:上述四种物质分别与盐酸反应,这四种物质与盐酸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MgCO3+2HCl=Mg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84 44 100 44
Na2CO3+2HCl=2NaCl+H2O+CO2↑ K2CO3+2HCl=2KCl+H2O+CO2↑
106 44 138 44
由上述计算可看出,要得到4 ( http: / / www.21cnjy.com )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镁84份,碳酸钙100份,碳酸钠106份,碳酸钾138份,需要的碳酸镁最少,说明碳酸镁产生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强,则相同质量的这些物质中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故选A
点评: 做本类型题时若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常规方法做的话将非常复杂,计算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可以从反方向进行分析,问用等质量下列各物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CO2量最多的是哪一种,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得到等质量的二氧化碳哪一种物质用的最少.
 
8.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分别滴入同一物质的溶液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
  B. 滴入石蕊试液不变色,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
  D. 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
考点: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说法正确;
B、滴入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为中性,中性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说法正确;
C、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溶液为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说法正确;
D、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溶液的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9.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如何判断溶液是否变质,两位同学从酸、碱中各选择了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都达到了目的.他们所选择的物质是: 稀盐酸 、 氢氧化钙溶液 ,现象分别是 有气泡逸出 、 有沉淀出现 .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碳酸钠,证明其变质,实质上就是证明含有碳酸钠,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解答: 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和二氧化碳反应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了碳酸钠,而碳酸钠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碳酸根离子上,它遇酸产生气体,遇到含可溶性钙离子或被离子的物质能产生沉淀,所以鉴别方案一:滴加几滴稀盐酸,有气泡逸出,说明变质.鉴别方案二:滴加几滴Ca(OH)2溶液,有沉淀出现,说明变质.
故填:2NaOH+CO2=Na2CO3+H2O;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有气泡逸出;有沉淀出现.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碳酸根的检验方法,注意检验碳酸根离子时,所用的试剂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且必须考虑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
 
10.超市中有一种称之为“一拉热”的方便加热食品,加热剂是分开包装的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绳子一拉,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加热食品.
(1)在保持生石灰的水的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使反应的温度最高,则生石灰和水的质量比是 28:9 ;
(2)如果要测定“一定量的氧化钙和足量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放出的热量(Q),现有以下仪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酒精灯、托盘天平,其中不需要的是 酒精灯 ;
(3)在测定过程中已测定的数据是: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质量m1、反应前水的温度t1、水中加入氧化钙后悬浊液的最高温度t2,你认为除了以上数据外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用文字叙述,再用符号表示): 氧化钙的质量m1 ,列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的计算式 Q=c(m+m1)×(t2﹣t1) .
考点: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1)保持生石灰和水的总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反应后的温度最高,应使生石灰和水恰好完全反应,然后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质量之比;
(2)实验测定一定质量的氧化钙和足量的水反应放出的热量,则需要物质的质量和测定温度变化,结合实验来选择仪器;
(3)根据比热公式来分析解答,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有关;利用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来书写一定量的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式.
解答: 解:(1)根据CaO+ ( http: / / www.21cnjy.com )H2O=Ca(OH)2,可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放热最多,由方程式可知56份质量的生石灰和18份质量的水恰好完全反应,则生石灰和水得质量比为56:18=28:9,故答案为28:9;
(2)因用托盘天平可称量物质的质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杯中反应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反应的进行,用温度计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则给出的仪器用不到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3)根据比热公式Q=Cm△T可知,C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查得,△T可由t1、t2来求得,在该实验测定中物质的质量为氧化钙和水的质量和,水的质量是已知的,则缺少氧化钙的质量,故答案为:氧化钙的质量m1;
因测定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没有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反应的容器不吸热;加入的氧化钙和反应前的水的温度相同;生成的氢氧化钙悬浊液的比热容为“c”,反应前水的温度t1、水中加入氧化钙后悬浊液的最高温度t2,水的质量m、氧化钙的质量m1,故答案为:Q=c(m+m1)×(t2﹣t1);
答案:
(1)28:9
(2)酒精灯
(3)氧化钙的质量m1; Q=c(m+m1)×(t2﹣t1);
点评: 本题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化学反应的热量的测定,学生应注重与物理知识的结合,明确化学反应的放热多少与反应的关系.
 
三、计算题:
11.一定质量的锌和50mL、密度为1 ( http: / / www.21cnjy.com ).19g/cm3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求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该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由生成氢气的质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该稀硫酸溶液中含纯硫酸的质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设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为x,该稀硫酸溶液中含纯硫酸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x y 0.2g
=
x=6.5g
=
y=9.8g
50mL=50cm3
该稀硫酸溶液中含纯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16.5%.
答: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为6.5g;该稀硫酸溶液中含纯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6.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12.把5g不纯的镁(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入100g稀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14g.求:
(1)纯镁的质量分数.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根据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氢气,由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设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z,
Mg+2HCl═MgCl2+H2↑
24 73 95 2
x y z 0.14g
===
x=1.68g
y=5.11g
z=6.65g
所以纯镁的质量分数为:×100%=33.6%;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11%;
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55%.
故答案为:(1)33.6%;
(2)5.11%;
(3)6.5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13.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同学们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测定某氢氧化钙试样中Ca(OH)2的含量(含有的杂质为CaCO3),共做了3次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试样分别与同一种稀盐酸反应,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试液质量/g 17.4 17.4 17.4
所取稀盐酸的质量/g 80 100 120
生成CO2的质量/g 2.64 4.4 4.4
(1)在第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
(2)原试样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42.5% .
(3)以测知,第二次实验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通过计算求出实验所取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样品质量相同时酸量不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等,可确定第一次白色固体一定有剩余;
(2)有第二次与第三次的二氧化碳产生量可知,17.4g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钙只能生成4.4g二氧化碳,利用这一数值可解决此题;
(3)只有一种溶质即为氯化钙,也就是盐酸恰好能与碳酸钙与氢氧化钙反应.
解答: 解:(1)通过分析可知,第1次实验中有白色固体剩余;
(2)设样品含碳酸钙质量为x,与之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y,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 +H2O+CO2↑
100 73 44
x y 4.4g
==
y=7.3g
x=10g
样品中Ca(OH)2的质量是:17.4g﹣10g=7.4g
其质量分数为:×100%=42.5%;
(3)设与氢氧化钙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z
Ca(OH)2+2HCl=CaCl2+2H2O
74 73
7.4g z
z=7.3g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答:求原试样中Ca(OH)2的质量分数是42.5%,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
故答案为:(1)1;
(2)42.5%;
(3)14.6%.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表中数据的分析,能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有较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