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8-05 22:1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2009 青岛)化学与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
  A. 原子 B. 元素 C. 分子 D. 单质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 元素与化合物;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
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
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2分)(2014秋 墨江县校级期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 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C. 热胀冷缩﹣﹣分子间隔改变
  D.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食物变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B、汽油挥发,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2分)(2012 浠水县模拟)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能传热 B.
硬度最大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常温下呈气态 D.
会生锈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A、铝块能传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金刚石硬度最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氧气常温下呈气态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铁钉会生锈,必须在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4.(2分)(2008秋 东城区期末)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可以形成阴阳离子;
D、原子是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答: 解:A、原子按一定方式结合在一块构成分子,故A正确;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错误;
C、原子中质子带的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当原子得去电子时正电荷多余负电荷,形成阳离子,故C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微观概念.
 
5.(2分)(2006秋 大兴区期末)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B.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 分子、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考点: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同种元素和原子和离子质子数相同
B、根据原子与离子的关系分析
C、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解答: 解:A、镁原子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易失去成为镁离子,但质子数不变,A错误;
B、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成原子,C错误;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明确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关键.
 
6.(2分)(2010 柳州)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生活中要使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煮沸 B. 搅拌 C. 吸附 D. 过滤
考点: 硬水与软水.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空气与水.
分析: 过滤只能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吸附只会除去色素和异味,搅拌会使溶解的物质更加均匀,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通过分析可以解答.
解答: 解:A、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解,而降低水的硬度,故A正确.
B、搅拌只会使溶解的物质更加均匀,不能改变水硬度,故B错误.
C、吸附只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改变水的硬度,故C错误.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物质,不能改变水的硬度,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可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比较简单,便于解答.
 
7.(2分)(2010 上海模拟)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 解: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水分子的质量比铁原子的质量小.故A不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不正确.
C、微观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C不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2分)(2011秋 广州月考)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结冰 铁熔化 B. 铁生锈 冰融化
  C. 汽油挥发 汽油燃烧 D. 食物腐烂 牛奶煮沸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水结冰、铁熔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B、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汽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食物腐烂、牛奶煮沸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 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
  C. 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D. 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
考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煤气或液化气泄漏,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要谨慎处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可能发生爆炸,只有达到爆炸极限才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燃烧和爆炸知识是化学考查的热点,掌握爆炸的条件、防止爆炸的措施、燃气灶漏气时的处理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液氧 C. 冰水混合物 D. 河水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液氧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且是由氢、氧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河水中含有水、泥沙、可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的特征(同种元素、纯净物)、常见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 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 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 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 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考点: 电解水实验.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解答: 解: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管内气体为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内气体为氧气,两气体体积比为2:1,故正确;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管内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管内气体为氢气,两气体体积比为1:2,但是生成气体是什么并看不出来,故错误;
C、由电解水的结论可知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D、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和质量守恒定律,要掌握有关的知识点.要注意实验现象的叙述方法.
 
12.(2分)(2009 长沙)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D. 雨水是纯净物
考点: 水资源状况;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但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明确硬水是含钙、镁化合物多的水,软水是含钙、镁化合物少的水,可用肥皂水进行区分;了解雨水和蒸馏水的有关知识.
解答: 解:A、地球上谁的储量很多,但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故A错误;
B、肥皂水加入硬水会出现白色沉淀,所以可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故B正确;
C、长期饮用蒸馏水,人身缺少微量元素,对健康不利.故C错误;
D、雨水中含有水、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合理、节约使用淡水,保护水资源;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13.(2分)(2009 长沙)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
  B. 经过食堂附近,闻到饭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熄灭,说明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 解: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A不正确;
B、经过食堂附近能闻到饭菜香味是因为分子运动到了我的鼻子中,故B正确;
C、由于构成酒精和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混合后的体积将小于总体积,故C正确;
D、由于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即构成他们的分子种类不同,其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所以D也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14.(2分)(2010 荆州)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
  A. 质子数和中子数
  B.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C.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D. 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并根据概念进行分析解题,学以致用.
 
15.(2分)如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镁原子结构图中X=8
  B.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 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 镁原子和氯原子都易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每格包含的内容有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所以可直观的得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代表的是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代表的是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所以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也可以判断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2)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名称的偏旁部首可判断该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判断该原子的得失电子情况,从而判断其化合价以及与其它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答: 解: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直观的看出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2,因为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12=2+x+2,x=8,故正确;
B、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到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正确;
C、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由镁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另外镁是金字旁,氯是气字头,所以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2,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2价的阳离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价的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 该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只要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灵活运用就可以了,是基础题.
 
16.(2分)(2012 淮北模拟)1 ( http: / / www.21cnjy.com )998年,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企鹅死亡,经解剖检验发现其体内含有超量的氰化物和其它大量有毒物质,下列不可能造成此后果的原因的是(  )
  A. 冶金工业的废水排放 B. 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C.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 全球天气变暖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造成水污染饿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上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解答: 解:A、冶金工业的废水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的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全球天气变暖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2分)(2011 娄底)201 ( http: / / www.21cnjy.com )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88 B. 核外电子数为53
  C. 核电荷数为131 D. 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
解答: 解:A、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B正确;
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C不正确;
D、由题意知1个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较大,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
 
18.(2分)(2010 南昌)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微粒都很小,微粒间有间隔,微粒在不断运动;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解答: 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警犬能闻到气味.说法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是因为原子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没变.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离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9.(2分)(2013 大埔县校级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 5.3克 B. 5.1克 C. 5.0克 D. 4.9克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天平的称量原理等臂杠杆原理放反了砝码减去游码就是所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分析解答.
解答: 解:天平的称量原理等臂杠杆原理放反了砝码减去游码就是所称量的物质的质量,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5.0g﹣0.1g=4.9g,
故答案选:D.
点评: 天平称量时一定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若放反了物质的实际质量就是砝码减游码.
 
20.(2分)(2015 石家庄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肯定大于15mL B. 肯定小于15mL
  C. 肯定等于15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 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5 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15mL.
故选A.
点评: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8分)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物质所属类别的横线内
①空气 ②海水 ③液态氧 ④二氧化碳 ⑤高锰酸钾 ⑥冰水共存物 ⑦红磷
⑧氯化钾 ⑨水 ⑩四氧化三铁
(1)混合物 ①② (2)纯净物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单质 ③⑦  (4)化合物 ④⑤⑥⑧⑨⑩ .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1)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②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①②;
(2)液态氧、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冰水共存物、红磷、氯化钾、水、四氧化三铁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填: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液态氧、红磷等物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③⑦;
(4)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冰水共存物、氯化钾、水、四氧化三铁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④⑤⑥⑧⑨⑩.
故答案为:
(1)①②;(2)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③⑦;(4)④⑤⑥⑧⑨⑩.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4分)(2014秋 新源县校级期中)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Y= 6 ,X= 16 ,离子符号 S2﹣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题意,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则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即Y=6;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X=2+8+6=16;核内质子数为16,
写出的离子为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故答案为:6;16;S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8分)(2014秋 许昌校级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查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Na (填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
(4)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例如:
①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非金属元素过渡;
②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③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任写一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从表中可查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
(2)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为钠元素;
(3)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其原子的质子数不同解答本题;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进行解答.
解答: 解:(1)从表中可查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8.09;
(2)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出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为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其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4)元素周期表可知,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答案:(1)20.89;(2)Na
(3)质子数不同;(4)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24.(10分)(2014秋 涪城区校级期中)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0 ;
(2)x= 8 ;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
(4)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A (填序号).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意义进行解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故填:19.00,20;
(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10+x=18,x=8,故填:8;
(3)B和C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故填:BC;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B和A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5.(6分)(2014秋 子洲县校级月考)如图是分子变化前后的示意图.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中分子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 反应;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反应型类微观粒子图的解读,需要将无关的干扰部分剔除,这样分析会更直观,效果明显.
解答: 解:通过将没有实际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反应的微粒去除掉,可以明显看出,是两分子的水生成了两分子的氢气和一分子的氧气,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化合物是一种,而生成物是两种物质,所以为分解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故答案为:2H2O 2H2↑+O2↑; 分解;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点评: 排除干扰也是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方面,在排除干扰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性,防止处理不当.
 
26.(10分)(2007 烟台)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4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3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Mg2+ (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Cl﹣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同种元素形成的粒子,质子数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子呈电中性,对阳离子而言,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何找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可以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关系、粒子的带电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表示该元素所处的周期.
解答: 解:(1)A与E核内质子数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同一种元素,所以共有4种元素.A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其表示的元素在第3周期.所以答案为:4;3.
(2)A、C和D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原子,B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失去2个电子,表示阳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2价,质子数为12,所以该粒子表示镁离子,E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得到1个电子,表示阴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1价,质子数为17,所以该粒子表示氯离子,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所以答案为:Mg2+;Cl﹣;MgCl2.
点评: 本题注重基础,考查知识点较多,并且题目难度不很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帮助,多注重一些规律的记忆和积累.
 
27.(6分)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试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 正 极.
(2)气体8以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的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支持燃烧 .
(3)实验室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和氧气?这是根据气体的什么性质? 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
(4)4分钟后,甲、乙试管排出水的体积比为多少? 2:1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电解水实验.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
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根据氧气、氢气的物理性质﹣﹣水溶性,可以判断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甲、乙试管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是多少,排出水的体积比就是多少.
解答: 解:(1)甲管生成的气体比乙管中的气体多,说明甲管中的气体是氢气,乙管中的气体是氧气,产生氧气的试管与正极相连,则b应接电源正极.
故填:正.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
(3)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用排水法.
故填: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4)由图中信息可知,4分钟后,甲、乙试管排出水的体积比为2:1.
故填:2:1.
点评: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可知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2:1.
 
28.(8分)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请你参与下列问题的讨论.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通常包括沉降、 过滤 、杀菌等几个净化步骤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含钙镁离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少,区别硬水与软水的试剂是 肥皂水 , 泡沫较多  的为软水.家庭中用 煮沸 的方法即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3)请写出一条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工业“三废”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
(4)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示意图.这种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5)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需的玻璃仪器 有:烧杯和 玻璃棒 、 漏斗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自来水中的固体小颗粒通过加入絮凝剂沉降后,通过过滤使固体杂质一起除去,然后再经活性炭吸附水中有色、有味等杂质后消毒解答;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根据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解答;
(5)根据过滤所用的仪器解答.
解答: 解:
(1)通过沉降使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过滤使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除去,通过吸附除去水中有色、有异味杂质,通过消毒杀灭水中病菌;其中活性性在吸附水中有色有味杂质时还可过滤掉部分固体不溶物.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 ( http: / / www.21cnjy.com )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
对水加热煮沸时,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沉淀,同时能杀死病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因此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3)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防止水污染;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等;故填:工业“三废”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4)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能吸附一些燃料、色素、异味等,故填: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需的玻璃仪器 有:烧杯和玻璃棒、漏斗.
答案:
(1)过滤
(2)肥皂水 泡沫较多 煮沸
(3)工业“三废”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4)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玻璃棒、漏斗.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与转化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考查了硬水的软化、保护水资源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