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8-05 22: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燃烧与燃料》2014年单元测试卷(山东省聊城市东昌中学)
一、选择题(1-8题每小题2分,9-16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2015 鄂州)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汽油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氢气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结合生成水,不会造成污染,而且放出的热量是燃烧汽油放出热量的2.8倍.
解答: 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A正确;
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错误;
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
D、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能源.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
 
2.(2分)(2013 庆阳)当前,南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氢气 B.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氧气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常见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答: 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氢气,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项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能源问题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本题很简单,了解常见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2分)(2012 衡阳)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分)(2013 赤峰)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 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
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分析判断;
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
D、依据嘴吹蜡烛时带走蜡烛火焰的热量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用嘴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D、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周围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故选D.
点评: 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
 
5.(2分)(2012 广元)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 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 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考点: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使人触电;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卡开所有门窗,会使火势更猛;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引起爆炸.
解答: 解: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使人触电,造成伤亡事故,故B错误;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大开所有门窗,因为有了充足的氧气会使火势更猛,故C错误;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引起爆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结合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6.(2分)(2012 兰州)“低碳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  )
  A. 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B. 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C. 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 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焚烧落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解答: 解: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减少了木材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故A正确;
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是减少能量耗用,符合“低碳生活”,故B正确;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号“低碳生活”,故C正确;
D、焚烧落叶加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号“低碳生活”,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低碳生活理念的落实,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一些具体体现,为倡导积极环保的新生活提供了思路.
 
7.(2分)(2012 淮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解答: 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环境温度降低,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降低,故A错误;
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B正确;
C、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故C正确;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2分)(2015 惠州模拟)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3分)(2012 黄冈)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 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A、根据乙醇的制取方法考虑;B、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考虑;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
解答: 解:A、乙醇可通过粮食发酵制得,所以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故C说法正确;
D、可燃冰储量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空气,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乙醇的制取方法,促进燃烧的方法,可燃冰燃烧的产物.
 
10.(3分)(2012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照)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B.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 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给试管内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酒精灯的用法考虑;C、根据厂内具有可燃物考虑;D、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考虑.
解答: 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否则会因为液滴飞溅出来而伤人,故A说法正确;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由于酒精具有可燃性,容易发生火灾,故B说法正确;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含有易燃的微粒,所以应该严禁烟火,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故C说法正确;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用电,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两查、两禁一不可;掌握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
 
11.(3分)(2012 兰州)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
解答: 解: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
 
12.(3分)(2012 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 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二氧化碳的用途有:①二氧化碳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正确;
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正确;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3.(3分)(2013春 哈尔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级月考)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 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 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 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根据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就不在溶解了分析;
B、根据当二氧化碳从b进入集气瓶,无法将水排出,二氧化碳又从c逸出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d排出进行分析;
D、根据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分析.
解答: 解:
A、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如达到饱和就不会再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集到一瓶CO2,当二氧化碳从b进入集气瓶,无法将水排出,二氧化碳又从c逸出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B错误;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因为二氧化碳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而收集到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了超常规的收集方法,找出图中装置的不足或连接的不当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3分)(2012 杭州)常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 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 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 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 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分析: A、实验中反应的条件并没有改变,A中的结论与实验无关;
B、由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看出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根据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区别在于颗粒大小不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判断;
解答: 解:A、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在题中的实验没有得出,故A错误;
B、由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看出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的进行,故B正确;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区别在于颗粒大小不同,故C错误;
D、硫酸钡和盐酸,硫酸钡不能溶解于水也不能和盐酸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5.(3分)(2011 苏州)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专题: 实验操作型.
分析: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装置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如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起液封的作用;②导气管不能太长,以刚露出橡皮塞为宜等.
解答: 解:A、导气管太长,不宜于气体的导出,故A不正确;
B、选择的漏斗为一般的漏斗,应该用长颈漏斗,并且漏斗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故B不正确;
C、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入锥形瓶太短,无法起到液封的作用,故C不正确;
D、分液漏斗关闭活塞时就能起到不漏气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主要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验满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注意事项.
 
二、填空题(共22分)
17.(6分)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与氧气接触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煤粉与氧气(或空气)有更大的接触面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是因为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解答: 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除需要氧气外,还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是因为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煤粉与氧气(或空气)有更大的接触面.
点评: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8.(6分)(2013 息县模拟)南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4H10+13O28CO2+10H2O ;小明家欲将石油液气灶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灶具,他应将空气管口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CH4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意配平和条件;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微观粒子个数比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分析.
解答: 解:C4H10燃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frac{\underline{\;点燃\;}}{\;}8CO2+10H2O;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由化学方程式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可知,燃烧相同体积的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时,天然气消耗的氧气少,因此燃烧石油液化气的灶具改为燃天然气灶具,灶具的改进方法是减小空气的进入量;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故答案为:2C4H10+13O2\frac{\underline{\;点燃\;}}{\;}8CO2+10H2O;减小;有机物.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燃料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9.(10分)(2014秋 桂东县校级期中)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反应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2N2 .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回答;
(2)①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②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3)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
解答: 解:(1)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①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一个易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①氨气(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3)=14:3;.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氮原子,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并且氮气的化学计量数是2故答案为:(1)天然气;(2)①置换反应;②1:1;(3)①14:3;②2N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煤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利用,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
20.(6分)(2012 嘉兴)如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但小组的另外三位同学对此装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同学:此装置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B同学:此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但需要太多的稀盐酸,浪费很大;
C同学:此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但是在漏斗下端套上一支小试管(如图乙).
你认为A同学说此装置不能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是 生成的二氧化碳跑到空气中去了 .C同学改进的装置能解决A、B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 能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 解:A装置中的长颈漏斗的底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伸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二氧化碳长颈漏斗的底端跑到空气中去了;C同学改进的装置相当于把长颈漏斗的底端伸入到液面里,所以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都跑到空气中去了;能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题.
 
21.(14分)(2012 广州)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收集一瓶C02进行性质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是 长颈漏斗 ,B是 集气瓶 .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 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 ,说明气密性良好.
(3)检验C0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 ,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Na、Mg等活泼金属可以在CO2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烧.某同学收集到一瓶CO2后,通过实验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 ①③④ .
①酒精灯 ②铁架台 ③坩埚钳 ④砂纸 ⑤试管夹 ⑥蒸发皿.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长颈漏斗和集气瓶是实验室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仪器,本题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要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坩埚钳、砂纸.
解答: 解:(1)长颈漏斗和集气瓶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故答案为:A:长颈漏斗 B:集气瓶
(2)本题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一段时间水柱液面不下降
(3)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故答案为:集气瓶口
(4)要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坩埚钳、砂纸,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法和收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同时也考查了仪器的名称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等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的性质等都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本题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8分)(2015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潍坊月考)某石灰厂需要测定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刚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来完成实验(杂质不与酸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锥形瓶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2)c装置应当选择图2,I、Ⅱ中的 I (填“I”或“Ⅱ”),其作用是 充分吸收生成的CO2 .
(3)小华提出,要使测定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更准确,应把A装置改成图3所示装置,并在反应前、后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排除空气中CO2的干扰;使生成的CO2能被充分吸收 .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2)根据吸收二氧化碳应当伸入液面以下,这样可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3)根据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 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 http: / / www.21cnjy.com )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吸收二氧化碳应当伸入液面以下,这样可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故选Ⅰ装置;
(3)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在反应前、后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充分吸收.
故答案为:(1)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2)I;充分吸收生成的CO2;
(3)排除空气中CO2的干扰;使生成的CO2能被充分吸收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综合而全面,解题时分析探究过程中各装置的作用,理清探究思路,并根据探究思路逐步进行分析,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计算题(共10分)
23.(10分)(2013 甘州区校级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X 3.52 3.52
(1)表中X的值为 2.64 ;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44.48 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X的值;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碳酸钙的质量、稀盐酸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答: 解:(1)由烧杯④中可知,药品中的碳 ( http: / / www.21cnjy.com )酸钙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则烧杯③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3=2.64g,即X=2.64;
故填:2.64;
(2)解:设1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52g
=,
x=8g,
此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此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g+40g﹣3.52g=44.48g.
故填:44.48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