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1. 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课后第二题)
”
任务一:走进幻想,找出愿望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面前,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用横线画出相关词句,想想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3.小女孩之后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试着填写下面表格吧!
学习导航
读:大声朗读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幻象。
勾:勾画幻象中的关键词句,品悟幻象的美。
说: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任务二:研读幻想,体会愿望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双手。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前面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活动三:深情朗读,体会现实
这时候,火柴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为什么在结尾安徒生却用了“微笑”“幸福”等词语?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两个“幸福”分别什么意思?
前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后一个“幸福”: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人,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主要作品:《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野天鹅》等。
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应当学会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拥有一颗面对苦难的隐忍之心,并不放弃对梦想的渴望,获得属于自己幸福!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
立足文本特点、关注单元整体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重点是:小女孩通过擦燃的五次火柴产生的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与她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的同情和残酷社会的不满与憎恨,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童话”主题编写,所以,这一单元的读与写都要牢牢把握童话这一文体的特性:想象力、象征性、童趣,其中想象力是核心。读中感受、领悟、梳理,写中尝试、化用、体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编写,儿童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
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一种既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童话也是儿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遵循认知规律 把握儿童心理逻辑
带着目标上路,时时呼应,优化设计。
1.通过小组合作,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五次幻象,体会小女孩的愿望。
2.能通过关键句、关键词等各种方式的朗读,体会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3.了解两个“两个幸福”的含义,来引起学生共情从而增强学生体悟幸福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有人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师动情的语言叙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采用“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时,我设置了三个“读”的环节: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小女孩一共几次擦燃火柴,在每次擦燃火柴中分别看到了什么?
2.再次精读课文,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标画出来,全班讨论。读完后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读,读给同桌听。
通过“读”,让学生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在感情朗读中深化孩子的认识,勾起情感深处的同情,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
三、现实和幻想对比,把握童话的特点,拓展阅读,课内课外联动,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并能初步感受童话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