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中国近 代至当 代政治制度的演 变
3
中华民国成立,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1913年 1931年 1949年 1954年 1966—1976年1982年 2013年 2019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
中共十八届 三中全会
中共十九届
四中全会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文化大 革命”
1982年宪法
二次革命
重臣 列强 铁路
凋谢 威胁 国有
注定失败,引爆社会
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
革命的酝酿 王朝的覆灭
社会面貌的更新 精英阶层的觉醒 激进分子的活动
1901-1911年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从晚清到民国
预备 立宪
鼓励 工商
新式 教育
法制 改革
军制 改革
1911年10月10
日
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1月1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谈判破裂,孙中山提 议北伐,获得同意
1912年2月12日,清帝 退位
13日,孙中山辞职,15' 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
/ 六
从晚清到民国
1901-1911年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1911年末,清廷 与南方革命政府进 行“南北议和”
袁世凯同意民主共 和,作为条件,袁 世凯就任总统
(袁世凯亲信梁士诒)收买各方 细织名种请原团 如京师请原团一 共
*(中幽人)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
“(中国人)天研究政治之能力”
(产亥萃命)由专制 一 变面为共和此 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的结果…… 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宿”
● 古 德 诺 《 共 和 与 君 主论 见
统。
1913年11月4日,解 散国民党。1914年1
月10日,解散国会
1914年5月1日,废除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早期民国政府时期
1913年10月,袁任正式士总
1915年12月11日, 参议院开会,全部拥 护“君主制”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1916年6月6日,袁世
凯在唾骂中死去,中国
进入长达12年的军阀
割据混战中 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6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7年
一了中国 桂林
12月20日 一东北易帜”, 国司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广 州
澳 请
五原
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途
中修遭自本炸死。同年底,费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X 主线场
4-7月一一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9月 - “宁 ”
1 9 2 8 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 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主义也没有消停, 青合作,日本人
学良接班之后, 弟。至此,
传 芳
昌
江 ◎南
目
订
军阀盘踞地区界
北伐前国民政府控制地区
南 京
路线
下路线
汉口q贰
长沙o
东
“革命程序”论
军政(1914 — 1928):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 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 彻底打倒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训政(1928 — 1948):是指“军政”统一全国后,需在国民党的 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 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 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宪政(1948年改组为总统府后):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 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阶段。 “宪政”是制定宪法来统治“还政 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912年一1949年)
开始标志: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颁布《训政纲领》。
内容: 训政时期 以党
① 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 鲜明特色 治国
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
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 指景监督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 国民政府 总揽五项冶权
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实质: 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微 立法 司 法 考试
监雾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军权
统治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领导
国民大会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912年—1949年)
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
1.国民党“训政时期”
“行宪国大”……通过《动员戡乱时
期临时条款》,规定在“戡乱时期”,
总统“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 急处分”,而“动员戡乱时期之终止, 由总统宣告”。 ……“临时条款”的
通过,满足了蒋介石继续独揽大权、 个人独裁的愿望。
——《中国近代史》
“宪政”外衣下是-
规定“训政”时间为六年, 结束为1935年。
国民党中央寻找各种 借口一直拖延结束“训 政”时间。
在解放战争快接近尾
声,国民党提出“行宪”, 召开“国民大会”,选举 总统和副总统,建立
总统府,取代国民政 府。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 1949)
1928年
1935年后
1948年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 1 9 1 2 年 一 1 9 4 9 年 )
思考:结合时空坐标分析“共和之路”的特点
特点:①政府更替频繁;②长期实行专制独裁
南京临时政 《中华民国临 府正式成立,时约法》颁布 资产阶级共 第一部具有资 和制度诞生 产阶级宪法性 质的重要文件
“宋教仁”惨
案(3月)“二 次革命”(7— 9月)袁世凯就 任正式大总统 (10月)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 军政
1月1日 1912年3月
● 曲折反复的民主斗争
北洋军阀政府
1913年春 1915年
国民党统
治通过
《训政纲 领》,进 入训政时
期
召开国民 大会,建 立总统府 推行“宪 政”
袁世凯复辟 帝制,后取 消, 军阀陷 入混战
训政
1928年
宪政
1948年
南京国民政府
1.经济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不
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政治因素: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3.思想因素: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4.外部环境: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知识拓展:中国宪政为何如此艰难 p21同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人民政权的三个阶段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土地革命时期 全民族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1927 各级苏维埃政权 1937 边区政府 1945 行政区1949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 o 延安 河 南 部 u 东 黄 准 北 准 南苏 差中 浙
海
东
院 湘 邦 西武 上 海
办 讲 湖 ◎
杭州
长沙 耶 昌阅浙赣
湘 馨 央
并 风山 ☆瑞金
南
赣◎
◎
湘
◎
京
豫皖
南
昌
哪
I
台湾岛
大反攻前夕的抗日根据地 各抗日根据地分界线
国界 省级界 地区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9-1932年)
澳乃◎(查英 )
南 海
革命根据地及名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时中央改府所在地
游击区
◎ 澳 门
海中。3
◎
南京然 ○上海 做 南
能南
广州
哈 尔
酱
0 陆丰 香 港
球 熊海南岛
热
冀 热
北平 (北京)
村 白
o 北平 (北京
所 东
鸟
(蓄占 ) (英占)
(衢占
海 南岛
河 辽
.苏北
南
阅西
案
察
远
阳
缨
河
海
★
宁
过
共产党的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人民革命政权(1927-1937)
时代背景: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摸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爆发,中
国共产党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
1927年10月,毛泽东建
立井冈山根据地
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
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在革命根据 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1927年9月,毛 泽东领导的湘赣边 界秋收起义爆发
1. 土地革命时期——创建人民革命政权(1927-1937)
探索: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 主要内容:
制定宪法大纲: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宣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毛泽东当选临时政府主席;通过了 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
第一条: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无论 自己经营或出租, 一概无任何代价地实行没收。被没收来的土地 ,经过苏维 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 ……老弱残废以及孤寡,不能自己劳动,而且没 有家属可依靠的人,应由苏维埃政府实行社会救济,或分配土地后另行处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
思考:从大会内容来看,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是
政权性质:工农民主专政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建设抗日民主政权(边
区政府)
背景: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 扩大。
②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措施:( 1 ) 设 立边区政府 ,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2)设置各级参议会 ,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选举政府委员
(3)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 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 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思考:抗日根据地为何采取“三三制”的政权模式
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区 名 华北行政区 东北行政区 西北行政区 华东行政区 中南行政区
西南行政区
成立时间 949年2月20日 1949年4月21日 950年1月27日 950年1月27日 950年2月6日
950年7月26日
行政中心 北京 沈阳 西安 上海 建汉
重庆
管辖范国 题 F 天津市 程运省 图 车 江 “ 阳山章车 江 通 细 期组
题
方 月都地
陕
六大行政区设置沿革说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全 国先后设立华北、本北、西北、华本、中南、西南六大行政 区.华北由中夹直糖,东北设人民政府,其余各大区设军政 委黄会。管辖各省级单位,1950年9月5日设华北事务部。
1852年4月18日改设华北行政委员会。162年11月其他名大 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均改为行政委员会,为中央源出机 构。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次会议通过 《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 市建制:的》为决定》.撤销全国六大行政区,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地方。 地区改由中央直螺,
注。,内蒙古自治区与级选省人民政府在归线合署办会
华北、东北、华东、中南、 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区
(1949~1953)
比 例 尺 1 : 2 1 7 0 万
品, 原 同
区
政
西
或 客 区
通7
南
no
六大行政区政权机构成立时间 行政中心及管辖范围
华
票
势
代
20
南 海 诸 岛
114350万 130
望
0州
80 90
村
政
阳
益整
四
成 都
法
吨
古
P
海
●乌鲁木务
0
轿
青
西空。
通声 言之手
T5
西 地
街
安
西
20
20
海
海
南
西
宁
m
方
商
直
武
40
I
3.解放战争时期(1946- 1949)——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
材料: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级的有力 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 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 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中央和 地方的适当分工将有利而无害。
【史料阅读】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 一齐破了产。 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 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 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总结我们 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金豆豆,银豆豆,豆
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投在
好人碗里头。”
——陕甘宁地区歌谣
3.解放战争时期(1946- 1949)——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
《豆选》(黑白木刻版画)
( 1948年 ,彦涵)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
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D
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 的政权模式
(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阶 级矛盾; 抗日战争爆发, 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2)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由推翻国民政府变为团结一切力量,实现全 民族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
(3)中共理论认识的深化:中共斗争理论和政权建设理论不断深化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边区政府(民国地方政府)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 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根据三三制原则,团结党外人士,组成各级参议
会,边区政府委员由参议会选举产生
制度名称 地位
民主保障对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全体人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党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少数民族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
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梳理】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制度建设,这些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
度体系中分别处于怎样的地位 保障的对象分别是谁
知识拓展:中国不采用西方民主制度的原因
1.历史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行不
通。
2.国家性质: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体决定政体)。
3.阶级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经济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5.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比西方民主制度具有更大的优
越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特点
(1)发展历程曲折、艰难。受到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国内封建势
力、国民党反对派等政治力量的阻挠;经历由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2) 从盲目照搬、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到逐渐结合自身国
情,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和制。
(3)共和制具有中国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议行合一”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国民党一党专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边区政府、参议会、 “三三制”原则
行政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中国共产党在 根据地和解放 区的制度探索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识导图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政治制度
民国时期的 政治制度
史论要语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
党政治名存实亡。
3.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训政时期开始,但
国民党的所谓“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史论要语
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
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6.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