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共37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共37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0 17: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14至16世纪,欧洲处于“人 和世 界被发现”的时代
---布克哈特
新航路开辟 (孤立-联系)
新课导入:
人的发现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射向教会的四把箭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
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
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 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 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
初步实现。
授课人:刘涛
2
近代科学
科技层面


宗教改
宗教本
启蒙运动
世俗人权
文艺复兴
思想层面
欧测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为“人”的主人:文艺复兴
二 、去“人”的枷锁:宗教改革
三、做“人”的 解释:科学革命
四、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T
N
E
T
N
O
C
3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 、为“人”的主人: 文艺复兴
4

夏” 古布腊岁马文艺
“兴” 资本主义时代文明
( 一 )含义:
——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
欧洲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 符合
为“人”的主人:文艺复兴
米开朗基
佛罗伦萨
科西嘉岛 罗马。大
思考:
汉堡
德意志
科星岗
西
托莱多


文艺复兴的中心
文艺复兴发源地

形 式


撒丁岛

英 国
伦敦o
那不勒 利

0
北 海
○ 文艺复兴活动中心
西西里岛
里斯本
波 兰

莎士比亚

5
3、 文化:
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4、人才: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 坚力量。
5、直接: 黑死病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6、技术: 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和教材P45,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
1、经济(根本):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大利最早出 现 ) 。
2 、政治: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逐渐成 长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为“人”的主人:文艺复兴 (二)背景:
材料一 :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
个级开
卫们需
青神就
军说词 优 越
白人吸
5史》 ·从
考察》
6

宗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背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禁欲苦行
及特禁欲注艾,避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来世观念
主积发挥人的才智与创造为
带尚理性、探索人每自然的央秘 蒙昧主义
( 三 ) 核 心 :
人文主义
含义:广义指始于古希腊的 一种文化传统,狭义指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 核心思想为:
①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 的追求;
②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③超越性:主张灵肉和谐、 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 神追求。
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我仍以为
自己是宇宙之王。
——莎士比亚
为“人”的主人:文艺复兴
7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 大 利 14C 文 学 三 杰 但丁 《神曲》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
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15C 美 术 三 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
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摩西》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欧洲 15C 后期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 理想和道德观念。
为“人”的主人:文艺复兴 (四)成就:
8
为“人”的主人:文艺复兴
母性的光辉
呆板僵硬
真情实感
虚伪造作
冷漠无情
力量之美
9
为“人”的主人:文艺复兴 (五)影响:
材料一: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界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 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
1.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有利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2.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3.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促进了思想解放。
4.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
发展创造了条件。
5.仅局限于上层和知识界;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造成后期个人私欲膨 胀和社会混乱。
10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去“人”的枷锁: 宗教改革
11
天主教会势力强大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干涉各 国政治权力。
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 主,占有各国土地的三分之一。
生活: 人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国 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教徒,深受 教会的束缚。
思想: 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 学是主修科目文学艺术也蒙上浓 厚的宗教色彩。
去“人”的枷锁:宗教改革
回顾:欧洲基督教发展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第一次分裂1054年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第二次分裂16世纪
席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 教
12
材料: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 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 流入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 志 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 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 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 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 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1)经济(根本):天主教会的神 权统治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
(2)政治:德国四分五裂,没有形 成强大的王权;
(3)思想: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 推动;
(4)导火线: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
宗教改革: 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统 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也是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
去“人”的枷锁:宗教改革 ( 一 ) 含 义 :
(二)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1.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 志宗教改革的背景。
4
去“人”的枷锁:宗教改革
(二)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揭开序幕:
天主教会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 张贴到了维滕贝格宫殿的北门上,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
去“人”的枷锁:宗教改革 (二)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材3.思想主张:
(1)核心: “因信称义” (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否定
教皇和教会人员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
材(2) 简化宗教仪式(灵魂获救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适应资本原
平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将(3)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 否定天主 是 教会神学说教思想体系的垫断地位) ;
(4)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5 4.结果:德国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1555年),
路德派新教,在德国取得合法地位。
根据材料开结合所字知识,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单的王张。
因 行 称 义 一 → 因 信 称 义
经 族

16
德国马丁路德改革
瑞出
法国“南特敕令”
英 国 国教改革
去“人”的枷锁:宗教改革 (三)宗教改革的扩展:
9赋
胡新
布拉格
神聖耀馬帝国
奥格斯堡雉 匈 d项士 牙
- 利
義大利


X
西班牙




巴黎
0
法 国
法因内我


X



波关班市
布雷斯特
0
波立聯合王固
瑞典
挪 威
熔圃文溪
英测属教
束正数
伊斯德费
X 尔教辑节
那不勒斯 教皇愿
鄂圆曼土耳其
尼德葭
蘇格菌
俄 羅 斯
耀思d
17
属公数
(四)宗教改革的影响:
L
影响:
1.实 质 :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统治 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2.积极:
( 1 ) 经 济 :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2 ) 政 治 :抨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 3 ) 思 想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 了人文主义,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 4 ) 文 化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消 极 :导致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现象严重;本质上依然具有浓厚的反科学、 反理性色彩 ( 路德等人用信仰的权威取代罗马教会的权威) 。
去“人”的枷锁:宗教改革
局 天 去。
波 以
18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做“人”的解释: 科学革命
19
做“人”的 解释: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16—17 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
称为“科学革命”。
人物 成就
影响
哥白尼 (波兰) 提出“日 心说 ”
建立起一种新宇宙观
牛顿 (英国) 发现万有 引力定律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1.背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 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成就:
(1)天文、物理:
哥白尼
牛顿
20
3.意义: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 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促进了社会进步。
做“人”的 解释:科学革命
2.成就:
(2)其它领域:
伽利略(意)
观 测 天 文 学 之 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开 普 勒 ( 德 )
发 现 行 星 运 动
三 大 定 理
维 萨 留 斯 ( 比 )
血 液 循 环 论
达 尔 文 ( 英 ) 生 物 进 化 论
21
思想解改推动科学进步,
科学进步再促进思想进一步的解放
做“人”的解释:科学革命
14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 17世纪
14 C-17C 初
宗 教 改 革
科 学 革 命
启蒙运动
18世纪 19世纪
17C-18C 后半期
22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 、享“人”的权利: 启蒙运动
23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一)含义:
启蒙意为明亮、照耀、光明。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由欧洲资 产阶级展开的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的反封建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的政 治和思想解放运动。
(二)背景:
1.经 济 :17C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
的压迫;
3.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4.科技: 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24
全面理解理性主义
(三)概况: 运动 核心 理性(指独立思考、科学判断)
25
人的思考、判断 指导 思想 理性主义(指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本质上是资产 阶级的民主与科学) 含义 保障人的 自然权利 发展 过程 兴起:17世纪起源于英国 高 潮 : 1 8 世 纪 中 期 在 法 国 达 到 高 潮 , 指 导 了 法 国 大 革命 扩展: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德意志等国家 目的 本质 资产阶级 民主、科学 启蒙运动的旗帜 基本 内容 理 论 观 点 天赋人权、社会契 约论、“人民主权” 批判专制主义 、 教权主义和封建 特权;崇尚理性、科学;追求政治 民主 、 权力平等 、 个人自由和法 治;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理 性王国(理性、科学、民主、平等, 自由、法治) 地位 记忆思路:人的思考一 怎样思考(科学)—思考 什么(人的权利) 关系:理性是核心、科学是依据、自由是基础、民主 是核心、法治是保障、平等是表现形式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时 期 国家 人物及著作 主要观点 兴起时期 (17世纪) 英国 霍在 洛克 国 富 论 国富论 人型专器系的区大的 学 亚当·斯密著
<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有神,但又支
三权分立说(行政、立法、外交)
高潮时期 (18世纪) 法国 伏分 十匹
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
孟德
充提出三权分立原则(行政、立法
卢梭 对护H版社灭础地假 捐量型成/0万册! 3015年轴5r版 第5次8州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私
狄德 文化伟人代表作田释书系
调人民主权论
于人民;要自由也要自律,反对暴力
公民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等
扩展(18 世纪后期) 德意 志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经 济 学 著 作 ! 康德 为 了 更 好 地 指 导 我 们 现 世 的 生 活 !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四)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伏尔泰: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孟德斯鸠:分权与制衡;君主立宪
卢梭:构建民主共和制国家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知识深化:感悟启蒙的智慧
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三权分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用人权否定神权
民主反对专制
平等反对特权
* P *L 总统内阁 行政 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
最高
可以
总住统命宣总布统
联邦法 令
法官 违宪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
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
法律不合宪法
最高法院 司法
教权主义
专制主义
等级特权
总统
可以/ 国会
否决/ 以2i3
国 会 /多数
通过/通村
的法/总统
律/ 否快
法案

封〈
建[
议会
立法权
制约

平衡
国会(参众两院)
立法
行政权
君主
司法权
法庭
法院
享“人”的 权利:启蒙运动 (五)影响: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伏尔泰、卢
梭亡了法国!”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
材料一:启蒙运动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
换……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 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 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 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 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他们为什么这样说
和法国。”
-28
享“ 人 ”的 权 利:启蒙运动 (五)影响:
1778年,伏尔泰和卢梭相继离开人世
9年后(1787年),
美圆颁布联邦宪法
11年后(1789年) 法国大革命躁发。
100多年后,中国的严复翻 译介绍启蒙思想、 《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体现“三权分 立思想”、新文化运动以“ 民主”和“科学”为旗号。
材料二: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五)影响:
1.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4.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0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知识拓展1:人文主义运动的比较
智者学派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 紫 运 动
时间前 5 — 前 4 世 纪 14 — 16世纪 16—17世纪 17 — 18世纪 范围 从希腊到罗马 从意大利到西欧各国 从德意志到欧洲各国 以法国为中心,影响全世界 核 心 人文精神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和“先定论” 理性 领 城 政治与伦理 集中在文化领域 集中在宗教领城 集 中 在 政 治 领 域 矛头针对崇拜自然和神灵 针对封建神学,特别是教会 的 禁 欲 思 想 针对封建神学,特别是教会的贪 婪、专制 针对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和 等 级 制 度 方式 用 教 育 方 式 传 授 知 识 , 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 的尊严和权威 借助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 通过文艺形式,宣传资产阶 级 文 化 思 想 借助上帝与《圣经》,采取宗教 “异端”形式进行宗教改革,宣传 资产阶级宗教思想 借助理性与科学,抛弃宗教 外 衣 , 直 接 宣 传 资 产 阶 级 民 主思想 特 点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人人平等;它将人从崇 拜 自 然 和 神 灵 中 解 放 出来 批判封建神学,强调人性解 放、思想自由、发展个性;它 将 人 从 封 建 神 学 中 解 放 出来 反对罗马教会,强调《圣经》至 上、信仰得救;它将欧洲从罗马 教会的控制中解放出来 反对封建制度,强调理性、科 学、民主、自由、平等和法制; 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理 论准备 地 位 是 人 文 主 义 的 起 源 , 欧 洲 第 一 次 思 想 解 放 运动 是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第 二 次 思 想 解 放 运 动 是人文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宗 教的兴起 是人文主义的成熟,欧洲第 三 次 思 想 解 放 运 动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知识拓展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新发展。
材料一: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 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 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 “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 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
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 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 契约论》 (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 同 意 土 同 意 垃 受 这 共 同 意 土 的 盐 次 作 为 是 终 的 哉 边 。 。“行政权的受长人不是人民的之人 石是人 民的 新主张: 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的问
题,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新发展: 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
鱼史》
32
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变 为 批判 反 对 了 。
1、 论证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采取 选择性吸收到批判反对的态度。
论证:推崇中国实行开明君主专制、
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主要是针 对君主专制的强化;肯定中国提倡耕 织、兴修水利、以农为本,适应了新 兴资产阶级狂热追求财富的期望。启 蒙运动思想家并非完全肯定当时中国 制度的先进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 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随着西欧反封 建进程的推进,,中外社会的巨大反 差。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
材料 17世纪末叶以后, 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 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 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 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 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 依据。 ……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 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 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 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 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 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 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知识拓展3:启蒙运动和中国
33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
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用资产阶级的自由平 等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严复借用进化论 理论,阐明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2)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20世纪
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等学 说,翻译出版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3)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新文化运动前期,先进的知识分子
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宣传民主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享“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知识拓展3:启蒙运动和中国
2、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34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4-17世纪文艺复兴
从神学蔽遮
下解放人性
17-18世纪启蒙运动 04
崇尚科学理性
强调个人权利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文 艺 复 兴
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 命”链条, “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16-17世纪科学革命
从蒙昧主义
到近代科学
16世纪宗教改革
从教会垄断 中获得自由
01
本课 结构
03
02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根本原因)
确立资本 主义制度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
资产阶
级革命
英、法
美国 英国殖民统治
人文主义
(启蒙思想)
资产阶级 队伍壮大
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资本主 义扩展
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36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3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