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2氨和铵盐(共34张ppt) | ![]() | |
格式 | pptx | ||
文件大小 | 26.0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2019)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4-02-20 09:21:58 |
②捂住烧瓶(用热毛巾),
气体逸出溶解,松手后,P内
③锥形瓶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气体,P下>P上
Cl2、NO2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一水合氨,是一种可溶性一元弱碱。
注:
① 氨水属于混合物,一水合氨属于纯净物;
② 氨气属于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电解质。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NH3·H2O不稳定,易分解。
NH3·H2O==== NH3↑+H2O
△
【思考】氨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
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
使用棕色试剂瓶,避光密封
试剂特点:
保存方法:
氨水:“三分子”【 NH3·H2O、NH3、H2O 】
“三离子”【 OH-、H+、NH4+ 】
液态氨:“一分子” NH3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2、与酸反应
NH3 + HCl ==== NH4Cl
烟是一种固体小颗粒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
原因:NH3 与 HCl 相遇迅速反应生成 NH4Cl 固体小颗粒
NH3 + HNO3 ==== NH4NO3(白烟)
与挥发性的酸反应才有白烟
2NH3 + H2SO4 ==== (NH4)2SO4(无白烟)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3、还原性
②与氯气等强氧化性物质的反应
①氨的催化氧化
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_________的基础。
制硝酸
催化剂
4NH3 + 5O2 4NO + 6H2O
8NH3 + 3Cl2 ==== N2 + 6NH4Cl (氨气过量,现象:白烟)
2NH3 + 3Cl2 ==== N2 + 6HCl (氨气少量,现象:白雾)
此反应为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的原理。
三、铵盐
1、概念:由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如:NH4Cl、(NH4)2SO4、 NH4NO3
2、物理性质:一般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且易溶于水
三、铵盐
NH4HCO3 NH3↑+ H2O + CO2 ↑
NH4Cl NH3↑+HCl ↑
2NH4NO3======== 2N2↑+O2↑+4H2O
或高温
猛烈撞击
(可用作炸药)
铵盐在农业上常用作化肥,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
1.不稳定性
并不是所有铵盐受热都生成NH3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2.与碱反应
NH4NO3 N2O↑ +2H2O
三、铵盐
三、铵盐
三、铵盐
实验现象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实验分析
产生了碱性气体,即 NH3
实验结论
铵盐与强碱反应产生 NH3
实验启发
NH4+ + OH- NH3↑ + H2O
问:如何检验 NH4+
四、铵根离子的检验
①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碱后共热,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
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含有 NH4+
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碱后共热,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
若有白烟产生,则证明含有 NH4+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装置类型:
(2) 实验试剂:
(3) 收集方法:
(4) 棉花作用:
固固加热型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防止空气对流
NH4Cl 与 Ca(OH)2
(5) 实验原理:
2NH4Cl + Ca(OH)2 CaCl2 + NH3↑ + H2O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6) 集满验证: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接近试管口变蓝
b. 蘸有浓HCl的玻璃棒
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8) 环保措施:
浓硫酸(或水)吸收多余的氨气
(7) 干燥装置:
防倒吸
用碱石灰干燥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方法一:
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浓氨水滴入生石灰(或NaOH)中制氨气
2. 快速简易制法
3. 工业制法
方法二:
CaO或NaOH
浓氨水
人工合成氨
N2 + 3H2 2NH3
催化剂
NH3·H2O NH3↑ + H2O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某同学根据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认为可以采用加热NH4Cl分
解的方法来制取氨( )
(2)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3)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多余的氨可以用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进行吸收( )
(4)氨可以用浓硫酸来进行干燥( )
(5)为加快产生NH3的速率,实验室可以用NaOH固体和NH4Cl固体反应制NH3( )
×
√
×
×
×
提示 不能用NaOH代替,原因是Na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在加热条件下还会严重的腐蚀试管。
实验室制氨气注意事项
(1)制取氨时,不能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
硝酸铵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爆炸,危险!
(2)制取氨时,不能用氢氧化钠代替熟石灰。
氢氧化钠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且在加热条件下易腐蚀试管。【高温强碱,报废试管】
(3)氨是碱性气体,常用碱石灰干燥。
酸性干燥剂(浓硫酸等)、无水CaCl2均能与氨发生反应。
课堂小结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NH3+H2O +OH-( )
(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3为电解质( )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
(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
(6)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
×
×
×
√
×
课堂小练:
课堂小练:
2.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时有6 mol 电子转移
√
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为复分解反应
NH3+HCl === NH4Cl (白烟)
Cl:0价→﹣1价,Cl2作氧化剂
N:﹣3价→0价
课堂小练:
3.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溶液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石蕊溶液
√
课堂小练:
A.若向图1烧瓶中充满HI(与HCl水溶性相似)气体,烧 杯和胶头滴管中加入AgNO3
溶液,则挤压胶头滴管 可以产生黄色喷泉
B.若向图2锥形瓶中加水,烧瓶中充满NH3,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捂热上方的圆底烧瓶
C.向图3装置的水槽中加入冰块或慢慢滴入浓硫酸都可以形成喷泉
D.图4所示的装置,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 其操作方法可以是关闭活
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当产生大量的白烟时,再打开活塞c
√
AgI
4.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四个不同的喷泉装置,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视角(分析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