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开元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等一系列史实。
2.认知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加深对唐朝农业工具革新的理解。
3.赏析和认知唐朝丝织品、陶瓷工艺品、城市布局,激发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4.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5.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6.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的结果,是各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7.掌握隋唐时期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艺术的独具特色。
8. 认识到隋唐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文成公主入藏;唐诗的繁荣
难点:分析唐朝前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
类别 表现
农业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 和筒车)重视兴修水利。
手 工 业 丝织业 纺织业品种繁多, 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 陶瓷器生产水平高,以越窑的 、邢窑的白瓷和
其他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商业 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 频繁;唐朝都城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知识点二: 民族交往与交融
民族政策 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 ”
主要方式 西北 击败东西突厥,先后设立 和 。封回纥首领为
东北 封渤海国首领为
云南 封南诏首领为
西藏 人物 、松赞干布(唐蕃和亲)
时间 时期
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民族交融 的表现 少数民族人士担任重要官职 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 (3)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知识点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 盛行一时。
知识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1)地位: 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代表
诗人 生活时代 诗歌特点 美誉
李白 盛唐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 ”
杜甫 唐朝由 盛转衰 诗风 ,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 “ ”
白居易 中唐 直面社会现实;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2.书法和绘画
类别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特点
书法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玄秘塔碑》 方折俊丽,笔力劲健
绘画 阎立本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3.音乐和舞蹈
唐朝的音乐和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归纳提高】
1、唐朝前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唐朝前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政治稳定,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2)唐朝前期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相处,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注意吸收国外的科技文化,如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在民间广为流传。
(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交往频繁,这些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主要采取了哪些方式?
(1)战争:唐太宗发兵反击突厥的骚扰。
(2)联姻: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
(3)任职: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4)册封: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5)设置管理机构;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基础巩固】
1.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
A.手工业生产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3.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器生产水平的高超。该现象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辽朝
4.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对外关系 B.民族关系 C.文化科技 D.社会经济
5.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属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了汉藏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6.《旧唐书》记载:“贞观十五年……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持子婿之礼甚恭。”材料中的“弄赞”是
A.赤德祖赞 B.怀仁可汗 C.松赞干布 D.渤海郡王
7.元稹《法曲》讲:“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这首诗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气是
A.政治和经济上出现改革潮流 B.社会生活及文化上兼容并包
C.重文轻武政策使士人受到普遍尊重 D.社会生活及文化上重视传统节日
8.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其诗有“诗史”之称,这位诗人是( )
A.韩愈 B.白居易 C.李白 D.杜甫
【培优提升】
1.如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曲辕犁,有关曲辕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农田面积扩大 B.促进了农耕效率提高
C.开启了铁犁牛耕时代 D.壁画可知发明于敦煌
2.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图中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①手工业水平高 ②音乐舞蹈多姿多彩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读右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A.布局严整对称 B.街道宽阔整齐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
4.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6.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
7.网上恶搞“杜甫很忙”,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亵读,是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的反映。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则是以诗词形式弘扬文化自信。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
【为政之道】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材料一反映了出现“贞观之治”的哪一原因?
【和同一家】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公主是指谁?
【技术创新】
材料三: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3)列举唐朝历史上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中最典型的两例。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C 2.C 3.B 4.D 5.A 6.C 7.B 8.D
【培优提升】
B 2.A 3.D 4.C 5.B 6.C 7.B
8.(1)唐太宗;虚心纳谏。
(2)藏族;文成公主
(3)曲辕犁、筒车
(4)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广纳贤才;对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融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