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0 09: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
2.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心态变化和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玄宗前后期不同的政策造成的不同结果,认识君主专制下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对黄巢起义的学习,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学习,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的灭亡。
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一、安史之乱
背景: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________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爆发:________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
影响:对________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________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________衰微,逐渐形成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1)唐朝后期,________,宦官专权,________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________,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________,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________,无以为生。
黄巢起义:起义军在________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朝灭亡:907年,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_____局面的延续。
概况
(1)含义:北方____________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_____”。
(2)局势:________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________地区政局________________,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趋势: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归纳提高】
1、唐朝的兴衰过程
2.唐朝灭亡的原因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起义
【基础巩固】
1.读下图,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的《无家别》描绘了下列哪个历史事件造成的灾难(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隋末农民起义
3.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重用奸臣,朝政腐败②北方突厥族的侵扰③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④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安史之乱使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城镇沦为废墟。发动安史之乱的节度使是( )
①史思明②杨国忠③李林甫④安禄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二卷中写到:“(公元762年)回纥入东京(洛阳),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文中记录了外国雇佣军追随唐朝中央军和藩镇军队在击退安史叛军,收复洛阳之后的暴行。由此可见,安史之乱令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灵涂炭,社会经济遭遇重创 B.利用藩镇平定藩镇令军纪崩坏
C.沦陷区人民支持叛贼对抗官军 D.外国雇佣军协助平叛顺手劫掠
6.唐朝中后期,朝政黑暗。唐懿宗在位时,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指出:“民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九破”是指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和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大将不朝”被史学界公认为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指向的问题是( )
A.皇权腐朽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7.黄巢起义结束后,韦庄创作了描写战后长安民生百态的《秦妇吟》,其中写到:“出门惟见乱枭鸣,更欲东奔何处所?仍闻汴路舟车绝,又道彭门自相杀。野宿徒销战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由此可见,黄巢起义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
A.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 B.导致唐朝灭亡
C.摧毁了唐都城长安的经济 D.刺激唐朝振兴
8.907年投降唐朝的原农民将领朱温控制了唐的朝政,他建立了哪一政权,使唐朝灭亡
A.后梁 B.吴越 C.北汉 D.南唐
9.下列对五代十国这一阶段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这一时期的开国之君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③南方相对安定 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的政府自然远比汉朝时更加富庶了。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汉唐之间的数百年里,长江流域的人口有了飞速的发展。尽管国都定在西安,政权也把持在关中军事集团手中,但唐时全国经济重心已从生产小麦、小米的渭河流域和华北平原转移到了产稻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转移即是隋朝兴建大运河的原因。
材料二: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 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材料三:唐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这一切都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第一,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一个标志。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第二,除了京都及地方州县治所的市场设置外,农村集市贸易也有了发展。这种集市贸易在当时称为草市、虚市、野市等,多分布在水陆交通的要冲。第三,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队伍越来越庞大。商人中既有贩卖各种物品的大小行商,也有经营客舍、行铺、车坊的坐贾。
材料四:安史集团发动叛乱是不得人心的。叛军十分残暴,到处烧杀抢掠,激起了人民的无比愤怒。河北民众“所指屯结,多至二万人,少者万人,各为营以拒贼”。关中人民“往往杀贼官吏,诛而复起,相继不绝”。广大人民的坚决抵抗,是促使安史集团失败的重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兴建大运河的原因?指出大运河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城市?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郑公”的姓名?指出同一时期朝廷中两个著名的宰相?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商业繁荣的标志?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安史集团失败的原因?这一场战乱带来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隋唐时期的繁盛与衰亡对今天中国建设的启示?
【培优提升】
1.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3.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4.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晚年拒绝纳谏,武则天耗费巨大财力建造佛教器物,唐玄宗在位后期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我们从中获得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
A.三位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B.他们“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封建帝王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D.武则天时朝政迅速走向腐败
5.下图是哪一历史时期形势图
A.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后周时期) D.金南宋西夏并立时期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新政措施表
用人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政治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根据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编制材料二 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成殿亲自主持对贡生的考试,由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殿试制度。最高统治者亲临殿试,毫无疑问,科举制是唐朝实现集权的基本制度之一,对唐王朝几度辉煌,达到鼎盛起过重要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材料一体现了哪位君主的统治措施?列举该君主在用人方面的一项事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殿试的创立者。并归纳殿试这一新创举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写出开元盛世时期的君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史之乱对唐朝国势的影响。
(4)根据上述唐朝历史发展的史实,简要说明君主与王朝的兴衰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B
2.B
3.C
4.D
5.A
6.B
7.A
8.A
9.A
10.(1)原因:政治上巩固政权,控制江南;经济上加强南北经济交流;北端:涿郡(今北京);南端:余杭(今杭州)
(2)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3)城市的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有了发展;商人队伍越来越庞大
(4)安史集团发动叛乱是不得人心的;叛军十分残暴,到处烧杀抢掠,激起了人民的无比愤怒;广大人民的坚决抵抗;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5)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善用人才;注重经济的发展等。
【培优提升】
1.B
2.C
3.D
4.C
5.C
6.(1)唐太宗;魏征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
(2)武则天;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进行区别、选拔官员等。
(3)唐玄宗;社会混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藩镇割据;剥削加重,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朝在西域的势力大大衰退,由高峰跌入了低谷;佛教复兴。
(4)君主明则国盛;君主暗则国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