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本课
重点
壹
重点内容
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五代十国
贰
课程标准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一、安史之乱
背景
材料
上(唐玄宗)晚年自恃承平, 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
“妒贤嫉能,举无比者”
——《旧唐书·李林甫传》
材料
身兼41职,他不仅任意处理政务,更对正直有才能之人,百般打击排挤……杨国忠还广收贿赂,集缣多至3000万匹。
——明秀丽《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宠幸杨贵妃
重用李林甫
重用外戚杨国忠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一、安史之乱
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755年11月
材料
从 713—755 年,唐对吐蕃用兵 26 次,对突厥用兵 12 次,对契丹用兵9 次,对奚用兵 2 次,对南诏用兵 6 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669年唐朝疆域图
741年唐朝疆域图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和民族),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一、安史之乱
背景
唐中期十大节度使
节度使制度
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随着边疆形势的发展,唐睿宗时期始设。唐玄宗年间,在北方的平卢、范阳、河东等十边镇设立节度使或经略使,他们掌握地方财政、军事以及行政大权。节度使盘踞一方,在当时被称为藩镇。
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边镇驻军49万,中央守军9万
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对地方权力削弱,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一、安史之乱
背景
(安禄山)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旧唐书·安禄山传》
安禄山
今辽宁人,粟特族。因其平定奚、契丹的叛乱而获唐玄宗赏识,称赞他为“万里长城”。其精通升官诀窍,贿赂李林甫,巴结杨贵妃,博得唐玄宗的信任。后身兼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兵力超过20万。
史思明(703—761)
今辽宁人,突厥族。
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禄山上。
——王世贞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1.时间:
755——763年
2.人物:
安禄山、史思明
3.经过:
一、安史之乱
背景
(1)河北南下-占洛阳-攻潼关-逼长安
⑵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为帝(唐肃宗)
(3)763年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被平定。
一、安史之乱
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
材料
东至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县一带),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
——《新唐书·卷五十》
父死子握其兵。
—赵翼《唐节度使之祸》
材料 全国人口统计表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材料
自唐末农民战争开始,藩镇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或在农民战争中保存实力,或借农民战争之机脱离唐廷自立,做为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藩镇已不复存在,变成了瓦解李唐统治的因素,肢解了大唐帝国,使唐廷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
——程志:《晚唐藩镇与唐朝灭亡》新唐书·卷五十》
一、安史之乱
影响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
知识拓展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为了安抚安史降将,唐政府在安史旧地依然设置节度使,让他们管辖;而参加叛乱有功的内地诸将也纷纷请赏,唐政府在内地也相继设置节度使。
这些节度使拥有地方的军事、行政大权,不向朝廷缴纳贡赋,“虽称籓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李怀仙传》),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割据,贻害无穷加速了唐朝灭亡
一、安史之乱
影响
知识拓展
唐后期的宦官专权
唐朝后期,统治极端腐朽的表现是宦官专权。玄宗后期高力士受宠,四方奏章都要先经过高力士审阅,小事就由高力士处理,大事才送皇帝裁决。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当政),宦官李辅国开始掌握禁军。唐德宗时,宦官掌握禁军成为定例。后来,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连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他们决定。其中,唐宪宗和唐敬宗被宦官杀害。唐宪宗以后的穆、文、武、宣、懿、僖、昭七个皇帝都是宦官所立,皇帝成为宦官手中的傀儡。宦官集团对于政事管理并不专业,朝廷政治混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剧了唐朝的衰落,唐王朝已面临崩溃的境地。
唐文宗语:“赧(东周赧王)、献(东汉献帝)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
——摘编自《资治通鉴》
宦官专权,加剧唐朝衰落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的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人民赋役繁重,连年灾荒,生活困苦。
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起义
等待时机,改天换地
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黄巢起义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唐朝灭亡
朱温(852—912)
朱温的传奇人生
参加起义军
875年
同州防御使
882年
投降唐军
882年
篡位
建后梁
907年
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
释义
自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中原地区之外,先后出现吴越、南唐、成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形势图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
朝代 开国皇帝 身份
五代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
十国 吴越 钱缪 镇海镇东军节度使
南汉 岭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威武军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楚 马殷 武安节度使
前蜀 王建 剑南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西川节度使
南唐 徐知诰 升州刺史
北汉 刘旻 河东节度使
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实质: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1、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特点2、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裂,
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趋势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隋
唐
五代十国
短
盛
乱
一、安史之乱
隋唐兴继
唐朝灭亡的原因。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农民起义
本课思维导图
当堂测评
1.“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C
B
当堂测评
3.“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中后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 )
A.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A
A
D
中国历史具有连续性,“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的,留下的是一条螺旋形上升的轨迹。” 隋唐开放进取的政策造就了隋唐盛世,成就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座高峰。这充分说明了只有开放进取,才能实现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五代十国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