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课文备课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课文备课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9:5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方案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备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对汉字的兴趣。(重点)
3.初步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产生对祖国文字的自豪感;提高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重点)
4.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重点)
5.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备活动方案
1.由于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较多,因此,班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2.各小组在活动前应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认真学习“阅读材料”,然后讨论本组开展哪些活动,拟订好活动计划,做好人员分工。
3.根据实际情况,各小组可以采取“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开展活动。“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开展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具体采用哪种活动方式,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和当地教育资源的情况进行确定。
4.各小组可以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1)搜集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资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
(4)根据提供的阅读材料,再多搜集一些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
(5)搜集因为写错汉字、读错汉字而产生的笑话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
(6)围绕规范字的使用情况,开展一次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7)搜集一些书法作品,举办一个小型书法展览,欣赏汉字独特的艺术美。
5.每项活动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制订活动计划;展开社会调查或搜集活动;组内交流;整理与展示。
6.小组活动计划范例。
“汉字真有趣”小组活动计划
时间:5月4日~5日
地点:王可思家
活动内容:①猜字谜。②讲谐音笑话、搜集歇后语。③创办以“汉字真有趣”为主题的手抄报。
活动过程:①汇报个人搜集的内容。②以猜字谜、讲谐音笑话和搜集歇后语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③交流活动心得,创办手抄报。
组长:王可思
主持人:王可思
搜集资料与表演:王月 宋扬 张超 何流 杨明 朱雨梦
整理:刘明月 张松
抄写:王洪宇 任航
插图:朱雨梦 张浩
汉字真有趣
备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3.能搜集字谜,开展一次猜字谜活动;能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活动内容
1.搜集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
2.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资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备阅读材料
1 字谜七则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字谜,是谜语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有趣的益智游戏。《字谜七则》编排了“文字谜”“画谜”和“故事谜”。
①~④是文字谜,谜面像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
①谜底是“日”,谜面揭示了“日”的字形特点和意义特征。
②谜底是“坐”,谜面四句话均表现出“坐”的字形特点。
③谜面巧妙借用谜底“也”作为一个汉字部件,加上不同的部件,组成不同的汉字。
④谜面通过对比几个汉字的部件的异同,引出谜底“口”。
⑤⑥是“画谜”。⑤画了一个人靠在树上,从字形上看,左边“人”,右边“木”,合起来是“休”,从字义上看,人靠在树上是“休息”。⑥画中的钟面显示十二点整,“十”加“两个点”,正好是“斗”字。
⑦是“故事谜”。水墨画的内容是黑狗(黑犬),从字形上看,“黑”和“犬”合在一起是“默”,从字义上看,年轻人“笑而不答”正是“默”。
◆教你学方法
猜字谜的方法
1.组合法: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做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字谜②“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土”中间隔着竖,左右站两“人”,就是“坐”。还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字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
2.象形法: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干”字,加上河的边上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合起来成了“丛”。
3.会意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比如,“客满”,猜一个字。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
注意:猜字谜时,谜面有时提示我们字形,有时提示字的意思。只有字形和字义都符合,才是正确的谜底。
◆与你巧拓展
1.文字谜
(1)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磨)
(2)一个字,两张口,下面还有一条狗。(哭)
(3)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小子下边站,只盼幸福降。(享)
(4)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七)
(5)长巾相伴一口田,一张画儿在眼前。天下画儿何其多,张张用它来计算。(幅)
(6)三人若是同日见,百花齐放真好看。(春)
(7)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匹)
2.画谜
(1)  (2)
      (告)         (鲜)
3.故事谜
几位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立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谜底:林、杜、刘、孟。)
2 门内添“活”字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门内添“活”字》讲的是杨修猜谜的故事。曹操用在花园的门上写“活”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杨修心领神会,猜到了曹操的用意——嫌花园的门宽大。这个故事进一步表现了汉字在字形、字义方面的特点,反映了字谜游戏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字谜文化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猜字谜还要结合生活实际。
◆与你巧拓展
1.有一回,一个人给曹操送来一盒酥饼,曹操便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于台上。杨修看见后,竟拿出来与众人分着吃了。曹操问为何如此,杨修说:“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
2.四个谜同一个字
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是明朝著名的文人,他们是好朋友。
有一回,三个人聚在一起吃饭、饮酒,一边吃一边笑。祝枝山说:“今天高兴,我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哪位猜不出,哪位就请客。”接着他说出一个字谜:“古代有,现代无。商周有,秦汉无。唐朝有,宋朝无。”
唐伯虎才思敏捷,祝枝山话音刚落,他马上接口说:“我把你的谜底也编成一个字
谜——‘善人有,恶人无。智者有,愚者无。听者有,看者无。’”
文征明不甘落后,也编了一个字谜:“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中间有,外边无。”
酒店老板听三人说得热闹,也来凑趣:“高个有,矮个无。嘴上有,手上无。跳着有,走着无。”
三个人听了,和酒店老板一起大笑起来。
四个人的谜底其实说的是同一个字,究竟是个什么字,让他们这样高兴呢?
(谜底是“口”字。)
3 有意思的谐音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有意思的谐音》编排了五组谐音歇后语。这类歇后语巧妙利用同音或音近的汉字(书上的五组是利用同音的汉字),变原来的字义为谐音字义,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括号里面的字是与谜面对应的原字,不能用于歇后语的谜底,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可以省略,比如可以写成“外甥打灯笼——照旧”。
◆与你巧拓展
谐音歇后语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精装茅台——好久(酒)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谐音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横批:缺衣(一)少食(十)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鼠)气。
下联: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蜂)来。
谐音古诗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4 “枇杷”和“琵琶”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枇杷”和“琵琶”》是个谐音笑话,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把水果“枇杷”错写成了乐器“琵琶”而闹出的笑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教你学方法
怎样区分同音字
1.由形入手,抓住特点,展开想象。例如:同音字“明”和“鸣”。“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同在,则“明”。“鸣”意为鸟张着嘴巴在叫。有些同音有相同的部件,我们可以先记住相同的部件,再通过不同部件来会意联想,从而进行区别。
2.由义入手,进行比较区别。
(1)通过组词区别字义。如,同音字“锋”和“蜂”。“锋”组词:刀锋、剑锋、锋利、锋芒。“蜂”组词:蜂蜜、蜜蜂、蜂箱。不难发现“锋”的组词大多指工具、武器的锐利,“蜂”的组词大多与昆虫有关。
(2)到具体的句子中去区别字义。如,“我坐在座位上做完了作业”。其中“坐”是坐着的意思;“座”指座位;“做”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的意思;“作”是指进行的某种工作或活动。
◆与你巧拓展
谐音笑话
清朝末年,有个不学无术的阔少爷赴京赶考。他自知大字不识几个,肯定考不上,便想利用关系走后门。他在考卷后写道:“我是李鸿章的亲妻(戚)!”表明自己有强硬的后台,让考官放他一马。但他把“亲戚”写成了“亲妻”。这个主考官为官清廉,秉公办事。他看了卷子后写道:“因为你是李鸿章的亲妻(戚),所以我不敢娶(取)你。”主考官将错就错,利用谐音,巧妙回绝了那位阔少爷借权势走后门的无理要求。
5 有趣的形声字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的字。教材通过典型例子,介绍了形声字的两种造字方法。第一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第二种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如“蜀”“祭”二字,“虫”“示”都是为了使原文字表意更明确,区分度更大而加上的。材料中介绍了形声字的一些来源,阐释了形声字的文化内涵,使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趣味,从而产生了解、探索更多汉字的愿望。
◆教你学方法
形声字造字的两种方法
形声字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旁”或“形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表明字的读音。
1.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声符”。人们为了明确读音使其符合当下的语音而添加声符;有的则是为了区别一形多用的情况,为了词义的引申、分化添加声符来加以区别;有的则是顺应形声相配造字法的趋势而添加声符。如“凤”字中“鸟”为形旁,“凡”为声旁。
2.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造字者在认识并掌握了声符功能之后,有意将表意字的部分形符用“形似音近”的声符来代替。如“蜀”和“祭”都是增加一个表义的部件作形旁,而原来的象形字则变为声符。
◆与你巧拓展
形声字
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而形成的形声字:
“斧”是象形字“斤”加声符“父”组成的形声字。
“蚕”是象形字“虫”加声符“天”组成的形声字。
2.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而形成的形声字:
“祥”是象形字“羊”加形符“礻”组成的形声字。
“神”是象形字“申”加形符“礻”组成的形声字。
象形字
“象形”就是用文字线条或笔画描摹实物形状或特征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象形字跟图画很相似,但经过逐步演变,改变了原字的形体。这种造字方法是最古老的。
指事字
“指事”就是用象征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指事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如“木”上加一横是“末”字,表树梢,而在下加一横是“本”字,表树根。二是用符号来指事,如用横画“一”表示数字一、二、三。指事字表示的多为抽象事物。汉字中用指事方法造出来的字最少,《说文解字》中指事字总共只有125个。
会意字
“会意”就是以部件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字义。如用“人”和“木”组成“休”字,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会意字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它的造字能力较强,《说文解字》中会意字总共有1167个。
备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浏览本板块的内容,了解活动任务。
先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本板块活动的主要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资料,开展猜字谜活动或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然后细读本板块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思考自己想选择的活动内容。
2.选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组成活动小组。
了解活动任务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猜字谜和趣味汉字交流会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活动内容,与同学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
3.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组建小组后,小组结合“阅读材料”、围绕“活动建议”,分步进行活动计划的制订。
第一步:讨论确定组员的分工。首先明确每个活动都需要哪些材料,然后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擅长的内容领取任务。如:选择猜字谜的小组,可以先参考《字谜七则》《门内添“活”字》等材料,按照文字谜、画谜、故事谜等类别对字谜进行大致分类,明确要搜集字谜的大致范围,然后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类或几类字谜进行搜集和编写。选择趣味汉字交流会的小组,可以结合《有意思的谐音》《有趣的形声字》等材料,搜集一些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如藏头诗、谐音诗)、歇后语、对联(如回文联、叠字联)、故事等。可以整个小组只搜集一类资料,也可以每个小组搜集多种类别的资料,每个组员承担其中一类。
第二步:讨论确定其他事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流程及展示方式等。
第三步:撰写活动计划。一般来说,活动计划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哪个小组、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参与人员及分工等,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备注承担任务人员的名字。
第一小组“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参考范例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分工安排 完成情况
4月15日 教室 制订计划 小组讨论
4月16日~ 4月18日 计算机房、教室 搜集字谜、形近字的资料 王玲
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古诗 刘新
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对联 刘波
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故事 李珊珊
4月19日 教室 整理资料 全体成员
4月22日 教室 “汉字真有趣”展示交流会 全体成员
负责和微机老师沟通:王玲  展示:李珊珊
二、搜集、整理资料阶段
1.在实践中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查找图书。查找图书可以获得更为全面、权威的资料。首先,思考哪些地方可能会有与自己要找的内容相关的图书,然后,在学校阅览室、书店或图书馆进行查找。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架上去找,也可以在工作人员帮助下进行电脑检索,找到相关图书的准确位置。最后,根据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初步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如果书名中有“汉字故事”“趣味汉字”之类的字眼,或是书名中有“汉字”“文字”等而目录中有“汉字故事”“趣味汉字”等条目,以及内容简介中有“本书重点介绍了一些汉字的趣味故事”之类的内容,则从这本书里搜集到活动所需材料的可能性就很大。
网络搜索。网络搜索的限制条件较少,方便快捷。首先,提炼“汉字故事”“趣味汉字”等关键词,在网络检索栏里输入。接着,观察搜索到的条目内容,一般会显示完整标题、文章发布日期、内容摘选等内容。然后,浏览这些内容,大致判断该条目下可能包含哪些资料,从而找到合适的条目点击查阅。比如,完整标题中有“汉字故事大会”“趣味汉字大观”等字样,或是内容摘选中就有汉字故事的开头,则该条目中能找到汉字故事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请教别人。请教别人能在交流互动中获得专业指导,提高搜集资料的成功率。请教别人前,要想好哪些人可以为自己提供帮助,谁对汉字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从而有目的地请教。请教别人时,要想好问题、注意倾听,并及时做好记录。如果别人讲得不太详细,可以及时追问,丰富故事的细节。
2.整理资料,为展示交流作准备。
完成资料搜集之后,对资料进行适度整理,为展示交流作准备。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按照展示交流的需要,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梳理。开展猜字谜活动的小组,可根据活动的时长,确定字谜的数量,然后结合字谜的类别、难易程度进行分组,以便在展示交流时更好地和其他同学互动。开展趣味汉字交流会的小组,在整理时要考虑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以便在展示时更好地体现小组的特色。比如,可以将资料整理成展板、手抄报、电子演示文稿等,也可以用毛笔书写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对联等。
三、展示交流阶段
1.开展猜字谜活动或举办趣味汉字交流会。
整理好资料之后,进行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感受汉字的趣味。交流过程中每个人分工要明确,流程要清楚,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猜字谜活动展示交流的形式有很多,如制作灯谜、举行猜字谜游园会、举办字谜擂台、举办猜字谜接力赛。猜出字谜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猜的,分享思考的过程。
★猜字谜活动展示样例
字谜擂台
星期二放学后,我们第三活动小组在组长孙博家里举行了一次有趣的猜字谜活动。我们把搜集到的字谜写在小纸条上,然后由一个人出谜面,其他人来猜,最后统计看谁猜到的最多。
我出的谜面是:一点上了天,扁担两头弯,下面有人来,右腿伸得远。这个字谜让小组同学“煞费苦心”,最后被“机灵鬼”马明洋同学猜中了,谜底是“定”字……
本次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着,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猜了二十几条字谜,其中马明洋猜中了六条,是本次活动的冠军。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趣味性,也摸索到了一些猜字谜的方法。如部件组合法、字义分析法等。
下面是我们小组的活动记录:
谜面 谜底 猜中者 理由
①千人坐在太阳上。 香 孙博 千人组成“禾”,太阳是“日”,“禾”在“日”上就是“香”。
②一点上了天,扁担两头弯,下面有人来,右腿伸得远。 定 马明洋 一点上了天,扁担两头弯,组成“宀”,“下”“人”在“宀”的下面,就组成“定”。
③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明 王琳琳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日”在左,“月”在右,就是“明”。
④十五天。 胖 汪洋 十五天就是“半月”,组成“胖”。
⑤独生子。 兀 林辉 独生子就是“一儿”,组成“兀”。
…… …… …… ……
★趣味汉字交流会活动展示样例
有意思的谐音
在语文活动课上,我们第一学习小组开展了一次以“有意思的谐音”为主题的成果展示活动。同学们以讲谐音笑话、歇后语,朗诵谐音古诗和对对联等形式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谐音资料,整个展示活动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气氛。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并办了一期手抄报。
有意思的谐音 2022年5月11日 第一期 名著中的歇后语 宝玉的丫鬟——喜(袭)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草船借箭——有误(雾)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妙语连珠 檐下蜘蛛一腔丝(私)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疑)心。 奇诗绝唱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留), 何人不起故园情。 笑不笑由你 古时有一新上任的县令,他想让管家去买一根竹竿,由于县令是外地人,口音与当地人不同,管家将竹竿听成猪肝,于是到集市上买了猪肝,顺便敲诈了两个猪耳朵,放在自己兜里。回来后,县令一见大怒,说:“谁叫你买猪肝,你的两个耳朵哪儿去了?”管家一听,吓坏了,忙从兜里掏出两个猪耳朵献上,说:“两个耳朵在这里。”
2.对本板块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
通过梳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验,为下一板块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回顾、交流自己在活动中是怎样实施计划的,是怎样与组员合作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哪些收获,获取了哪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积累经验。
我爱你,汉字
备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了解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3.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活动内容
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2.围绕汉字的历史文化等搜集资料,开展简单的研究。如,汉字的起源、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书法艺术等,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3.调查学校里、社会上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等。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用多种方式展开综合性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备阅读材料
1 汉字字体的演变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汉字字体的演变》首先通过表格呈现了“日”“月”“车”“马”四个例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中的样貌,直观展现了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接着简要介绍了汉字五种典型字体的产生时间、字形特点和发展过程。该材料给我们提供了汉字演变的基本知识,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留出了空间。
◆与你巧拓展
“福”字字形变化研究
“福”字字形变化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就已经有不同结构的“福”字了。而后随着古籀(zhòu)、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出现,“福”字书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艺术化,后人集书的《百福图》《千福图》则集中了“福”字的各种写法,可谓美不胜收。《百福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篆体为基础的字异形图案,即民间流传已久的“福”字圆形图案,其字体造型稳重、均齐、端庄,极有意趣和韵味;一种是以真、草、隶、篆百种不同写法组成的矩形图案。“福”字不仅是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物品,而且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及各种变化。
“福”字艺术
剪纸:剪纸也是“福”字艺术化中的一族,现代的精品非常多,种类也很多,如“牡丹捧福”“金鱼多福”等,都非常具有艺术性。
“福”字倒贴:“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人们看见倒贴的“福”字,都会说“福到(倒)了”,用来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2 甲骨文的发现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甲骨文的发现》讲述了甲骨文被发现的大致情形。十九世纪,河南安阳出土了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偶然看到了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并进行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文字,后称甲骨文。文后还有“秉”“北”“并”“册”四个字的甲骨文图示,形象地反映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该材料呈现了汉字研究领域的趣味故事,激发了我们研究汉字历史的兴趣。
◆与你巧拓展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也叫“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甲骨文最早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出土,1899年才被学者发现,1928年后做了多次发掘,先后出土达十余万片。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大都是商王朝占卜吉凶时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3 书法欣赏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书法欣赏》展示了三幅书法作品,内容均为《千字文》开篇部分的节选,由三位书法家用不同的字体书写。该材料意在让我们通过对比,直观地感受多种字体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充分体会汉字字体的多样性及汉字书法艺术的魅力,产生研究汉字书法艺术的愿望。
作品 作者 字体 特点
第一幅 南朝书法家智永 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端庄雄伟。
第二幅 唐代书法家怀素 草书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飞动自然。
第三幅 明代书法家文征明 行草 行云流水、舒展有形、挥洒自如。
◆教你学方法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1.看整体。远远地看一幅书法作品,它其实就是白纸上横竖线条的分割,这些粗细线条分割出大小的留白,它们之间和谐匀称,疏密有致,整体布局合理,就是美的。
2.看神采。欣赏一幅作品不仅看它的整体气势,还要看它的神采,看作品的精神面貌。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书法作品也是如此。
3.看细节。看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横竖撇捺点是否书写得当,功力十足。书法的“法”字,其实就是笔法。我们写字也要遵循笔法,遵循法则,才能把字写得美观。
4.了解作者及作品。真正地欣赏一幅作品,需要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作者的生平、经历、当时的处境、当时的心情一定可以影响其书写。我们要多去研读相关的史书、资料,才能对一幅作品有更好的诠释。同时也要关注作品内容,例如我们熟知的颜真卿《祭侄文稿》,这是一份手稿,上面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这与我们正式的书法作品不同,但足以看出作者极度悲愤、伤心不已的情绪波动,让读帖者也感同身受,不禁黯然泪下。
◆与你巧拓展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4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选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草案)〉的说明》,明确指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解释了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意义,能让我们从法律层面认识到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明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情况的价值。
5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原文略)
◆帮你解材料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部分内容,体现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结论的思维过程,示范了如何开展简单的研究,形成正确、客观的结论。标题和正文旁配有批注,结合具体内容,提示了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尾的泡泡提示我们从范例中获得启发,自己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此外,材料语言平实、严谨,体现了研究报告的语言特点。
◆教你学方法
怎样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一般包括“标题”“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几部分。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如《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读标题,就知道该研究报告探究的是哪方面的问题,研究报告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眼,要定准、定合适。
2.问题的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动力,明确提出探究的问题是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每篇研究报告的侧重点可以不同,有的阐明研究问题的意义,有的主要讲研究问题的缘起。
3.研究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是要说明使用的研究方法,如“阅读报刊”“上网浏览”“走访别人”“观察记录”等。
4.资料整理。主要体现在研究的过程或情况,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如在《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作者以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展示。
5.研究结论。这是研究报告不可缺少的部分。结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作者分别从李姓的来源、历史上的李姓名人、目前李姓人口的数量方面总结出三点看法。
注意:“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结论”两部分是紧密关联的,“研究结论”是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应带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
◆伴你做练习
这份研究报告给了我许多启发……
答案供参考 这份研究报告给了我许多启发,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李”姓名人,更让我了解了“李”姓的来源和截至2018年我国的“李”姓户籍人口数量排名第二。
备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明确活动任务,选择研究内容。
首先,回顾上一板块的活动过程,明确综合性学习要围绕活动任务展开。接着,阅读“活动建议”,知道本板块活动要求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二是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然后,细读本板块的“阅读材料”,了解可以研究的内容,打开研究的思路。
选择第一项活动的学生,可以就上一板块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不明白的问题继续开展研究,如形声字的演变过程、字谜的由来;也可以从插图、“阅读材料”延伸出去,围绕汉字篆刻艺术、汉字剪纸艺术、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汉字书法艺术、汉字与姓氏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还可以围绕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展开研究,如汉字造字的规律、汉字简化的历史、汉字与色彩的关系、汉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选择第二项活动的学生,可以结合“活动建议”,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或是调查校园公告栏,街头的各类电子屏,乡村的横幅、标语或宣传栏。确定研究内容后,自由组成四人小组,合作开展研究。
2.学习开展研究的基本方法,制订活动计划。
选定研究内容、分好小组之后,自由讨论应该如何开展研究,并借助《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学习开展研究的方法。首先要确定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搜集资料或作调查,然后要对搜集到的资料或调查到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最后要形成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利用上一板块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制订一份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参与人员及分工等要点。另外,要提前想好整个过程中操作的细节。
活动计划参考范例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内容 分工安排 完成情况
4月19日~ 4月20日 图书室、社区 搜集、查找相关资料:①汉字的历史;②书法艺术 ①于奥
②刘晶
4月21日 教室 开展“汉字文化之旅”活动 陈亮
4月22日 校园、街道、社区、超市 规范汉字,我们在行动! 全体小组 成员合作
4月23日 教室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组长:王红  组员:陈亮、王红、于奥、刘晶
二、搜集、调查阶段
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开展的研究,主要活动方式是搜集资料。要运用在上一板块活动中学到的方法,搜集更多的资料,增进对所研究内容的了解。对涉及一些汉字的专业知识,搜集资料可能有一定难度,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查阅相关著作、查找相关数据。围绕汉字的规范使用进行研究,主要活动方式是实践调查。可通过学习范例,了解哪些属于不规范用字,然后进行合理安排和布置。针对在校外调查街头招牌、标语公告等活动,要先详细了解调查环境,做好时间安排、路线设计、记录方式等。
三、撰写报告阶段
经过前面的搜集、调查,我们已具备写简单调查报告的基础,可以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学习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般包括“标题”“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几部分,其中,“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资料整理”部分不一定每篇研究报告都有,可视情况而定。
“问题的提出”部分要描述清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意义等;“研究方法”部分要写自己研究中用到的方法;“资料整理”部分呈现经过筛选、梳理后的资料;“研究结论”部分要把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呈现出来。
研究报告一般使用说明性文字来陈述,语言比较平实。写的时候对资料要加以分析和概括,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结论”两部分紧密相连;“研究结论”是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应带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文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表格、图示等,让读者一目了然。
四、展示交流阶段
1.展示交流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完成以后,大家进行展示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研究的问题、开展的活动,学习其他同学研究报告的写法。展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布置一个展览,展出研究报告,以及重要的文献资料、调查记录、活动期间的一些照片等。展示完成后,可以先从研究报告的内容、格式、语言等方面展开自评、互评,并继续完善研究报告,再推选出优秀的研究报告,张贴在班级宣传栏。
2.活动总结、评价。
活动结束之后,回顾整个开展活动的过程,从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力、汉字研究两方面梳理自己学习所得,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汉字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价值,从而树立从自身做起认真书写汉字、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第一项活动研究报告范例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那汉字是怎么来的呢?它又是怎么演变成我们现在的汉字的呢?所以我们小组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阅读书籍和报刊。
2.借助网络查找资料。
3.询问身边的人。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类别 内容
汉字的起源   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记录占卜之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甲骨卜辞”“契文”。
金 文   商周时期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后期与小篆相近。
小 篆   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战国时期,中国各地文字异形;秦朝统一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大篆”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
隶 书   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隶书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楷 书   魏晋时期有了楷书,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
四、研究结论
1.汉字的发展历史悠久,它由记事符号和记事图画演变而成。
2.汉字的发展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3.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第二项活动研究报告范例
关于广告中谐音成语使用情况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前几日,表弟写作文把依依不舍的“依”写成了“衣”,却坚持认为自己没错。责问起来,他振振有词地说:“没错,我们家附近的服装店牌子上就是这么写的啊。哪儿错了?”弄得家长哭笑不得。是的,如今走在大街小巷或者在家打开电视机,人们很容易看到诸如“有口皆杯”(酒类广告)、“洗出望外”(洗衣广告)、“默默无蚊”(杀蚊剂广告)之类的谐音成语广告。所以,我想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搜集广告中谐音成语的使用情况。
二、研究方法
1.阅读书籍和报刊。
2.借助网络查找资料。
3.询问身边的人。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简要介绍 举例
“谐音成语”是用同音或近音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的,其形式、音节与某个耳熟能详的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谐音成语”主要用于广告或讽刺与幽默。 棉被广告:“有被无患”(仿“有备无患”)
礼品店广告:“百礼挑一”(仿“百里挑一”)
灭蚊产品广告:“默默无蚊”(仿“默默无闻”)
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仿“百依百顺”)
饭店广告:“食全食美”(仿“十全十美”)
四、研究结论
1.谐音成语言简意赅、轻松幽默,往往能迎合顾客的心理,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恰当地活用成语,能起到积极宣传商品的效果。
2.滥用汉字的情况,已在相当程度上产生了社会危害,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混淆视听,对青少年产生了误导。
3.规范使用文字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应当认识到文字规范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一些广告用词、用语混乱的问题,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注定了它极其丰富的内涵,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而不应以谬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