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方案
6 景阳冈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本文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2.结构特点
课文篇幅较长,共八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武松进店饮酒,连饮许多碗烈酒后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讲武松上了景阳冈,见到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本想返回,又怕人耻笑,最终决定继续上冈。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讲武松与猛虎一番恶斗,终于打死了老虎。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讲武松打虎后精疲力竭,一步步挨下冈来。课文的前两部分交代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必要条件,鲜明地勾勒出武松的性格,为后文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详细描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场面惊险刺激,扣人心弦。面对猛虎的来势汹汹,武松先是机智避让,接着看准机会出手,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描写,让一个力大无穷、武艺高强的打虎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3.写作特色
课文在语言上体现出古代白话小说的鲜明特点。有些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区别,如“这酒好生有气力”“却把大虫吓我”。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如“梢棒”“筛酒”“印信”“榜文”。此外,文中所用动词十分丰富,把老虎和武松的动作描写得极为生动。比如,写老虎时用了“一扑”“一掀”“一剪”,三个动作就让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展露无遗;写到“梢棒”的地方有多处,每处所用的动词都不一样,有“倚”“绰”“提”“拖”“绾”“拿”“轮”等,可见作者下笔的准确;写武松打虎时,“劈”“揪”“按”“踢”“打”等一系列动作,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充分展现出武松打虎的气势。
4.插图说明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画的是景阳冈的大致环境,能把读者带入故事情境之中。另一幅画的是武松举起“梢棒”向猛虎劈去,“梢棒”却打在树上断成两截,生动地展现了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紧张、危急的形势,能帮助学生想象“武松打虎”的场景,感受人物形象。
5.习题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文中有不少带有古代白话文色彩的语句,可能会对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造成一定障碍。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不好理解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语句的意思,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篇幅较长,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提炼出关键词,再借助关键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时,可先以教材中给出的关键词“喝酒”为例,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是谁喝酒,继而找出有关“武松喝酒”的段落。然后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接下来武松又做了哪些事情,并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简单的句式“武松做了什么”说一说,如“武松走上景阳冈”“武松打死猛虎”“武松一步步挨下景阳冈”。教师要指导学生筛选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整个故事凝聚在四句话里,中间的细节可以略过。概括出句子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把句子浓缩为关键词,如“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并填写在图表中。最后,引导学生借助填好的图表,回忆相关的故事情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并提示学生把主要内容说完整。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按照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识记。“锤”是敲打东西的器具。“箸”就是筷子。“肋”是胸部的两旁。这三个字可以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识记。容易混淆的字可以通过组词辨析识记,如“踉”和“狼”、“跄”和“抢”、“勿”和“匆”。“霹”和“雳”两个字可以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识记。另外,要注意读准字音。如“肋”读lèi,不要读成lè。“踉”读liànɡ,不要读成niànɡ。“箸”“绰”“锤”都是翘舌音。本课有三个必会多音字:绰、呵、泊。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读准文中的多音字:“绰”字作动词时读chāo,是“抓取”的意思,作形容词时读chuò,有“宽绰”“(体态)柔美”等意思;“呵”字在文中读ā,“呵呀”就是“啊呀”;“泊”字作动词,表示“停泊”时读bó,当它作名词,表示“湖”时读pō,“血泊”指的是“一摊血”。
“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提示学生先写“土”,再写“隹”,最后写斜钩、撇、点;左下部分的“隹”共有四横,写的时候不要漏掉。“饥、榜、碟、俺、杖、拖、膛”都是左右结构,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占位,以及笔画的穿插、避让。
文中“梢棒、筛酒、客官、请勿自误”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借助书中图画、换词理解、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猜一猜等方法来解决。
2.阅读理解
本文在语言上具有古代白话小说的鲜明特点。有些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区别,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全文以主人公武松打死老虎为主线,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顺序谋篇布局。其中,“打虎”部分描写细腻,是教学的重点。“喝酒”和“上冈”两个部分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还表现出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猛打虎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下冈”部分则一笔带过,但一个“挨”字意味无穷。
文中所用动词十分丰富。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而武松的“三闪”,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凸显了武松的机警敏捷。而“倚、提、拖、绰、拿、轮、劈、丢”这些动词更突出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时代在发展,当我们重温经典时,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课后习题中,编者安排学生评价武松,其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辩证的眼光去评价英雄人物,在思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积累运用
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后,把有新鲜感的词语、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还可以拓展积累出自《水浒传》的成语,与《水浒传》有关的歇后语,以及阅读《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故事。
备教学资源
1.《水浒传》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作家。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他们树起“替天行道”大旗,斗贪官、除恶霸,保一方百姓,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但最终接受朝廷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2.主要人物简介
《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有: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等。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
之后,武松替哥哥武大郎报仇,他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张都监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归依梁山。在梁山接受朝廷招安后,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八十岁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