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军神》课文备课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军神》课文备课方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20:4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方案
11 军 神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军神》是一篇小说,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疼痛接受了手术,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2.结构特点
全文共26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第1~11自然段写刘伯承来到诊所,沃克医生询问刘伯承的情况并检查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其实是个军人;第12~15自然段写手术前,刘伯承为了避免麻醉对脑神经产生的影响,不顾沃克医生的劝说,坚持拒绝使用麻醉剂;第16、17自然段写手术过程中,刘伯承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却一声不吭,这让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忍不住直冒汗;第18~26自然段写手术后沃克医生由衷地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在知晓刘伯承的真实身份后,更是对他充满了钦佩和敬意。
3.写作特色
课文着力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刘伯承被沃克医生识破军人身份时的神态、语言描写,说明刘伯承默认了沃克医生的判断,暗含着他对沃克医生从医经验的肯定;刘伯承手术过程中忍受剧痛时的动作描写,以及手术后他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表现出他顽强坚持、乐观无畏的惊人毅力和强大内心。
4.插图说明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中刘伯承端坐在椅子上,沃克医生正打开他右眼上的绷带检查伤势。沃克医生神情凝重,眉头紧锁,目光中流露出惊讶和震撼,可见刘伯承伤势十分严重。插图生动再现了故事中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伤势的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5.习题运用
课后第二题,可以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读课文,并将自己对这两个问题的大致理解串起来,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脉络时,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大致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即可。
6.阅读链接
课后的“阅读链接”安排了《丰碑》一文,供学生拓展阅读。原作最早在《解放军报》发表。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负责发放棉衣的军需处长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冻死在严寒之中的故事,赞扬了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沃”“匪”“绷”可以结合形声字的特点进行识记;“衷”可以结合词语理解,“由衷”指发自内心,“衷”就是内心的意思;“堪”可以联系“堪称”来理解记忆,“堪称”的意思是可以称得上,“堪”就是可以的意思。另外,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如“衷”是翘舌音。
“庆”“诊”“沃”字形相对简单,可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书写。“崭”“慈”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每一部分的占比,“崭”字上面的“山”要写得扁一些,写“慈”时不要漏写了“兹”下面的两点,心字底要写的扁而宽;“衷”中间的“中”,竖要写得短一些,以免和下面的部件交叉,下面的部件中,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一些,使整个字结构稳定。
文中“诊所、绷带、麻醉剂、土匪、由衷、堪称”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片、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语境、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2.朗读指导
朗读课文时,要把人物的对话读好。在理解人物内心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问诊时”部分的对话中,沃克医生一开始是“冷冷地问”,发现伤势的严重程度后语气变了:“你是军人!”“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连用两个感叹号,表现出沃克医生的惊讶与震撼。要关注标点,读好沃克医生语气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沃克医生内心的变化。又如,描写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语句。提示语“平静地回答”和答话末尾的感叹号看似矛盾,其实恰恰表现出刘伯承平和而又坚定的态度。引导学生读出刘伯承话语中的笃定,并在反复朗读中增进对刘伯承心理活动的理解。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读好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语气,读出自己对人物内心的体会,丰富阅读体验。
3.阅读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本课落实这一要素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多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使人物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学习正面描写的方法,聚焦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他和医生对话时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和平静,显示了作为军人的刘伯承的镇定、沉着、坚毅。在描写刘伯承不使用麻醉剂开刀的情景时,引导学生抓住他“双手紧紧抓住”“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越来越使劲”等强忍痛苦的神态、动作,体会他坚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
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感受沃克医生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的词语和句子:一开始沃克医生是“冷冷”的,察看病人的伤情后,他的眼睛里闪现出“一丝惊疑”。待得知病人是军人后,他的“目光柔和下来”。当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时,“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表示不理解。听了病人一番话后,他“再一次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准确说出刀数的时候,沃克医生先是“惊呆了,大声嚷道”,继而“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最后得知病人是刘伯承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从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侧面烘托出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4.积累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刘伯承刚毅果敢的“军神”形象。积累本课词语,拓展诵读其他有关意志的名言,丰富感受。
5.类文迁移
在“拓展阅读”环节中,指导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阅读类文《丰碑》,体会人物的内心,并进一步感受革命先烈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贵品质。
备教学资源
人物简介
刘伯承(1892—1986),原名明昭。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3年任四川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曾被誉为“川中名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任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后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