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背诵清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背诵清单与思维导图】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内容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
1.概况: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史实: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
(1)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过程
(1)开赴前线: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主要战果: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结束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1.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概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 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思维导图
【单元复习设计】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2.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百余年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有着巨大的世界意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土地改革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得解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接下来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课时 1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阶段特征 总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并巩固经济:在新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法、重难点点拨法、归纳整理法
教学准备 教材、相关教辅书、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背诵清单 提前布置主要知识点任务 自主学习:完成复习提纲核心知识点的填写 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的时间独立完成知识清单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导入新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筹建的吗 她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以前知识并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任务一:阅读图片,结合教材,梳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知识点概况:内容:意义:任务二:下面三幅图是1949年10月1日新闻记者从开国大典现场发回的新闻图片。请你根据这三幅图片,写一则短文,向你的家人或同学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并谈谈感想。 师提示:首先从图中获取信息,结合已学相关知识,叙述史实经过。注意信息点之间的关系,就本题而言,三幅图所含信息是并列关系,放在一起较完整地叙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还有一类识图题,图中所含信息是前后延续关系,体现某段历史的发展进程。 学生梳理:概况: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②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增强民族自豪感构建历史脉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任务一:西藏和平解放阅读《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势图》,下列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还没有解放的是 ( )任务二:抗美援朝材料1 如下图: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材料2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上述材料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野心狼”指的是谁?(3)跨过鸭绿江的这支军队被誉为什么?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你举出两位。他们身上体现的崇高的品质有哪些?(4)“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试分析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任务三:土地改革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 基地。——材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 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材料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材料三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个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么高兴啊!......我们为自己所得了。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辽宁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土地政策?(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央人民政府采取这项措施的意义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家乡的土地已留不住他们外出挣钱的步伐。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新发展建言献策?拓展: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历史时期土地政策目的国共对立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解放战争时期耕者有其田激发农民参加解放战争的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巩固新生政权;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任务1:本题通过地图的呈现, 学生阅读地图并结合教材内容提炼有效信息,知道西藏和平解放巩固新政权。任务2:抗美援朝;原因:①朝鲜爆发内战,美国政府做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②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其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美帝国主义。(3)“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4)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胜利原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等。任务3: (1)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2) 意义: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 和发展。(3) 实行制度创新,实行土地流转 (或实现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 实行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其他言之有 理亦可) 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学会论从史出。理解史料,提炼信息,分析史料,从中得到结论或结合史料论证某一观点,这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突破中考当中的对比题型,突破知识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解读好历史材料,不仅要求学 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文字阅读能力还需要具备历史知识整合能力。本题对学生 进行了多维度考查,有对同类历史知识考查,也有对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的考察” ,明确学生的认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 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破难点】(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难点突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 月21 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 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 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 改革海关制度。 ”
(1) 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 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参考答案】
(1)文件:《共同纲领》。
(2) 标志: 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含义: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材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本题第一小题及第二小题第一问属于识记层面,第二小题第二问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的运用, 只有深刻理解《共同纲领》的性质与作用,才能真正理解 其为何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理解新中国与旧中国本质区别,从而“中国人从此 站起来”的真正含义。材料二所及史料直观反映了新中国与旧中国在对外关系的变化,从民族独立、国家主权角度,映证了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的含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图一 图二
(1)图一会议召开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图一事件与图二事件的关系。
材料二 经过三个月筹备和认真协商,1949年10 月1日下午 3 点,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它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行了必要的准备。
(2)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②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③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走群众路线等。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材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运用,第一题以图片为载体,考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意义。第二题考察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旨在培养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提炼相关内容的能力。第三题从发展的角度考察学生归纳能力。)
难点突破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1.【缅怀先烈 砥砺前行】阅读下列图片资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1) 简述上图中两位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2)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1)图一:邱少云 的事迹:严守潜伏纪律,为了保护战友不被敌人发现,被大火吞噬也保证身体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图二:黄继光的事迹:1952年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其负责爆破任务,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为掩护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机枪 射口,壮烈牺牲。
(2) 学习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忠诚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历史图片的解读,除了需要 学生具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史”、“图”结合 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区分二人的事迹,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火烧云 (邱少云) --- 联想记忆法;黄继光,堵机枪---顺口溜) 本题作业以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人物邱 少云、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图片,考察抗美援朝精神。不仅着力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 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还教给他们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目的。
材料二 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 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摘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精准扶贫”的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1) 背景:人民革命战争胜利,新生人民政权建立。目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2) 基本内容: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策制定要从国情出发。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 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意义。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 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对历史事 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培养理解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课后感悟(谈感想) 通过本单元的主题复习,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起点。随后,在第二、第三单元,我们将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探索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道路,让“中国梦”的实现最终成为可能。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单元复习的课堂实践,进一步理解上好一节高效的复习课的内涵。一节好的历史复习课,最关键的让学生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依据材料得出结论后,没有及时追问,回扣材料,会导致学生在理解上的偏差而老师未关注到。在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继续思考、提升。关注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有效思考,已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单元大事年表】
1949年9月 一届政协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
1952年底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3年7月 抗美援朝结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