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0 09: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
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包造力,同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家下的道理
北朝:
南朝:
西魏
东魏
北魏
北周
北齐





581年
589年
隋文帝杨坚
1、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杨坚
长安
581年
3、意义:
一、隋的统一
2、统一
589年
589年
隋灭陈
统一全国
时间:
隋文帝像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统一后,隋文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国家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一、隋的统一
材料一:据《通典》记载,隋受周禅,得户360万,灭陈以后又得户50万,总计全国户数410余万。经过20多年的生息与检括,至大业二年 (606) ,全国户数增到890余万.
——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据《通典》记载,开皇九年 (589年),全国的垦田数19404267顷。至大业年间,增至55854040顷。20年来增长了两倍多。
——朱绍侯等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三 “开皇十三年,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
——《资治通鉴》卷一七八
粮食布帛储藏丰盈
这一系列措施, 促进了隋朝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一、隋的统一
成效:
含嘉仓示意图
相关史事: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 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一、隋的统一
二、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下令开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大家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位于哪里。大运河的中心位于哪里
最北端:涿郡
最南端:余杭
中心:洛阳
二、开通大运河
(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二、开通大运河
材料二: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唐]杜佑《通典》
材料一:北通泳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 皮日休《汴河铭》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加重的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动摇了隋朝的统治。
归纳开通大运河的影响:
二、开通大运河
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申请由中国政府提出,并经过充分的调研、整理和评估程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组织的一致认可和支持。
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大记可是现在“北煤南运”于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开创科举制度
夏商周:世袭制
血缘等级
西汉:察举制
品德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门第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王沉传》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
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不利于国家的管理。
古代选官制度:
初步建立起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三、开创科举制度
隋文帝时期
隋文帝时期
创立进士科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标准:
家世
才能
权力:
地方
中央
材料一: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摘编自[英]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
阅读史料,分析科举制的创立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开创科举制度
材料二: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选拔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原因: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四、隋朝的灭亡
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哪里爆发?繁盛一时的隋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四、隋朝的灭亡
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哪里爆发?繁盛一时的隋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营建东都洛阳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四、隋朝的灭亡
时间 项目 人数
605年 营建洛阳 每月征发民夫200万人(一年建成)
605年 开通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05年 开邗沟 征发民夫10余万
608年 开永济渠 征发民夫100余万
610年 开江南河 征发民夫10余万
611年 准备征高句丽 征调民夫200余万
612-614年 三次征高句丽 共征发兵卒、役夫达300多万人
605-616年 三下江都、六巡北塞(造大型龙舟及几千艘船)
——据《通典》《隋书》整理
暴政
四、隋朝的灭亡
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哪里爆发?繁盛一时的隋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征发)丁二百万人。导(疏导)洛至河及准,又引沁水达河,北通逐郡……丁男不充(成年男子不够),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不恤民力的史实?据此分析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四、隋朝的灭亡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
秦朝
四、隋朝的灭亡
从秦朝、隋炀帝亡国的教训中,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爱惜民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的基本史实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王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是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频繁且有多个政权并存的时期。最终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A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此话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D.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B
3、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B
4、隋朝于 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昊花综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一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灭掉陈朝花
B.科举制的创设
C.“文景之治”
D.大运河的开凿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