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优选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 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2、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B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C 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观察颜色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A.A B.B C.C D.D
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用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涤纶、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
B.各种塑料在自然界中都不能降解
C.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D.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封口
4、下列做法利于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施用
B.注意发展高效化肥和复合肥料的生产
C.逐年增加面积上硫铵的施用量
D.将草木灰、硝酸铵、过磷酸钙混合施用
5、下列做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 (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直接排放
C.积极植树造林,争取早日实现“碳中和”
D.无限制、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6、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煤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D.电解水的原理为人们开发清洁的氢能源提供了依据
8、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用发酵粉制作面包 B.用洗涤剂去油污
C.聚氯乙烯用于电线外皮 D.不锈钢用来制钢轨
9、下列化肥中既属于铵盐又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尿素 B.氯化铵 C.碳酸氢铵 D.磷酸二氢铵
10、2021年3月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
A.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
B.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加高工厂烟囱,能消除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11、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生石灰和碳酸钙 加适量水
B 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观察颜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加过量稀硫酸
A.A B.B C.C D.D
12、下列能源利用中不属于清洁能源的( )
A.太阳能路灯 B.氢能源公交车
C.燃煤发电 D.风力发电
13、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He、NO2、SO2是有害气体
B.氯化钠、纯碱、小苏打是盐类
C.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
D.金刚石、石墨、足球烯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14、(双选)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
A.NH 4 H 2 PO 4 B.O 2 C.H 2 O D.海水
15、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 B.倡导绿色出行
C.减少农药使用 D.发展露天烧烤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家用保鲜膜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B.用活性炭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农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钠来改良酸性土壤
二、填空题。
17、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
(2)天然气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
18、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现有氮气、干冰、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钾五种物质,请用化学式填空:
(1)俗称烧碱的是________。
(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4)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5)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________。
20、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二氧化碳、水、氧气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 _____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_____ 。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D 分子数目
(3)写出一个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4)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_____ (填字母)。
21、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被誉为“工业的粮食”)、______(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______,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三、实验与探究题。
22、在复习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方法以及气体性质。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气体性质。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乙同学认为在不改变Ⅰ、Ⅱ、Ⅲ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后可用于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他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 。
(3)丙同学打开K2、关闭K1,利用Ⅰ、Ⅲ装置来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此时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23、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某校“我与化学”兴趣小组对“污渍爆炸盐”(一种新型衣物助洗剂)化学成分进行探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1)阅读产品标签:“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重顽固污渍……,本产品不伤衣物,‘无磷’是它的一大优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查阅资料:过氧碳酸钠(Na2CO4),白色结晶颗粒,其溶于水会产生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3)合理猜想:①其化合物为NaOH;②其化合物为H2O2;③其化合物为NaOH 和H2O2;该小组同学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稀盐酸、BaCl2溶液、MgCl2溶液、MnO2、蒸馏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与试管中,再滴加________,振荡,静置 ________ 含有Na2CO3
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
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_________,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________ 含有H2O2
四、综合应用题。
24、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
A工业用水净化并重复使用 B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C大量超标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用喷灌、滴灌方法浇灌农田
(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将水进行净化。
①下图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若经过下图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3)“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下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Ⅰ、①中过滤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异色异味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Ⅱ、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在生活中常采取_______的方法。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优选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 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答案】A
2、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B 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C 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观察颜色
D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A.A B.B C.C D.D
【答案】B
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用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涤纶、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
B.各种塑料在自然界中都不能降解
C.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D.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封口
【答案】D
4、下列做法利于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是( )
A.将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施用
B.注意发展高效化肥和复合肥料的生产
C.逐年增加面积上硫铵的施用量
D.将草木灰、硝酸铵、过磷酸钙混合施用
【答案】AB
5、下列做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 (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B.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直接排放
C.积极植树造林,争取早日实现“碳中和”
D.无限制、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答案】C
6、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煤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答案】A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D.电解水的原理为人们开发清洁的氢能源提供了依据
【答案】D
8、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用发酵粉制作面包 B.用洗涤剂去油污
C.聚氯乙烯用于电线外皮 D.不锈钢用来制钢轨
【答案】D
9、下列化肥中既属于铵盐又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尿素 B.氯化铵 C.碳酸氢铵 D.磷酸二氢铵
【答案】D
10、2021年3月5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
A.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
B.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加高工厂烟囱,能消除有害废气对空气的污染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11、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生石灰和碳酸钙 加适量水
B 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观察颜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加过量稀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A
12、下列能源利用中不属于清洁能源的( )
A.太阳能路灯 B.氢能源公交车
C.燃煤发电 D.风力发电
【答案】C
13、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He、NO2、SO2是有害气体
B.氯化钠、纯碱、小苏打是盐类
C.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
D.金刚石、石墨、足球烯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答案】B
14、(双选)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 )
A.NH 4 H 2 PO 4 B.O 2 C.H 2 O D.海水
【答案】AC
15、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回收废旧电池 B.倡导绿色出行
C.减少农药使用 D.发展露天烧烤
【答案】D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家用保鲜膜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B.用活性炭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农业上可以用氢氧化钠来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二、填空题。
17、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1)太阳能和石油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
(2)天然气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
【答案】(1) 太阳能 (2) 石油 (3) 热
18、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答案】不锈钢玻璃 有机玻璃 玻璃钢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现有氮气、干冰、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钾五种物质,请用化学式填空:
(1)俗称烧碱的是________。
(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4)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5)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________。
【答案】NaOH KNO3 CO2 HCl N2
20、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二氧化碳、水、氧气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
(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 _____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2)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_____ 。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D 分子数目
(3)写出一个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4)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_____ (填字母)。
【答案】元素 C CH4+2O2CO2+2H2O A
21、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被誉为“工业的粮食”)、______(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______,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答案】煤 石油 天然气
三、实验与探究题。
22、在复习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方法以及气体性质。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气体性质。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乙同学认为在不改变Ⅰ、Ⅱ、Ⅲ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后可用于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他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 。
(3)丙同学打开K2、关闭K1,利用Ⅰ、Ⅲ装置来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此时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答案】(1) ② (2)
实验开始前,预先在装置Ⅱ内装满水
(3)无水硫酸铜粉末 硫酸铜粉末变蓝
23、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某校“我与化学”兴趣小组对“污渍爆炸盐”(一种新型衣物助洗剂)化学成分进行探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1)阅读产品标签:“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重顽固污渍……,本产品不伤衣物,‘无磷’是它的一大优点”。含磷洗涤剂对环境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查阅资料:过氧碳酸钠(Na2CO4),白色结晶颗粒,其溶于水会产生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3)合理猜想:①其化合物为NaOH;②其化合物为H2O2;③其化合物为NaOH 和H2O2;该小组同学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稀盐酸、BaCl2溶液、MgCl2溶液、MnO2、蒸馏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与试管中,再滴加________,振荡,静置 ________ 含有Na2CO3
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
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_________,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________ 含有H2O2
【答案】(1)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现象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4)过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不含NaOH 少量MnO2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四、综合应用题。
24、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
A工业用水净化并重复使用 B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C大量超标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用喷灌、滴灌方法浇灌农田
(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将水进行净化。
①下图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若经过下图操作后,所得液体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3)“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下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Ⅰ、①中过滤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异色异味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Ⅱ、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在生活中常采取_______的方法。
【答案】C 过滤 引流 AB C B 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