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学习“首、踪”等1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首、无”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积累。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浮萍、泉眼、树阴、细流”等词语的意思。
4.能通过想象画面、图文对照等方法,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能在语境中学习“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通过想象画面、图文对照等方法,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PPT、音频资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语境中识记“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和“采”。
2.能用做做动作、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的方法了解“撑小艇、偷采、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熟读成诵。
4.能通过想象画面、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背诵已学古诗,揭示课题——《12 古诗二首》。
2.学习生字“首”。
(1)字音:翘舌音
(2)首是量词,积累:一首歌、一首曲子、一首古诗……
过渡: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找一找。
3.明确本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板书“池上”,齐读课题。
4.理解题意:池上指的是哪里?想一想池塘上有什么?
5.介绍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要求:
(1)听录音,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同桌互读,齐读。
2.读出节奏。
(1)师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感受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2)小结:五言诗一般在两个字后面停一停,会让诗句读起来更通顺,更有节奏感。
3.了解诗的大意。
三、体会诗意
(一)学习第一句
1.(出示第一句)自己读读这句诗,再看看图片,猜猜写了什么?
2.指名朗读,读中体会意思。
3.做动作理解撑小艇。
(1)小艇就是指——小船。
(2)做“撑小艇”动作。
(3)展开想象:你们撑着小船行驶在荷花池上,仿佛看到了什么?
(4)介绍莲子。
(5)指导朗读,读出小娃高兴的心情。
4.品读:偷
(1)理解“偷”:想一想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小娃偷偷地采白莲,猜想一下,这时候小娃的心情是怎么样?
(3)一个“偷”字,写出了小娃的调皮可爱,多有趣啊!
(4)指导朗读,读出小娃既紧张又高兴的心情。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结合图片,做做动作,展开想象,大致了解了诗句的意思。
6.配上动作,有感情读诗句。
(二)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自己读读这句诗,边读边想:小娃偷了白莲,会不会被发现呢?
2.交流出示:浮萍一道开。
(1)出示图片认识“浮萍”。
(2)播放视频理解“一道开”。
(3)指导朗读。
3.出示:不解藏踪迹。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谁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 是 留下的踪迹。
(2)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4.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体会小娃的天真可爱。
四、诵读积累
1.背诵古诗。
(1)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 ,
偷采 回。
不解藏 ,
浮萍 开。
(2)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
池上
【唐】白居易
撑 ,
采 回。
藏 ,
开。
2.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3.配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采:爪字头第一笔撇是横撇,注意横撇下面笔画的方向。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池上》。
【板书设计】
12 古诗二首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头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语境中识记“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正确书写“无、树、爱、尖、角”5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的方法了解“泉眼、树阴、细流”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惜、爱、露、立”的用词精准。
3.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4.能在反复朗读中展开想象,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体会古诗意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物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2.小朋友们背诵的都不错,《池上》描写了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偷采白莲的情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欣赏一下夏天池塘中的美景。(贴:小池 宋 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 了解大意
1.初读要求。
(1)听录音,听清每个字音。
(2)边听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
(1)指名读,读出节奏。
(2)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描写的是小池夏季的美景。
3.再听古诗,边听边欣赏插图,找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4.交流:
(1)泉眼:板书:泉眼
①学习生字“泉”:三拼音,前鼻音。
②视频观看“泉”字书写,生书空。
(2)树阴、小荷:板书:树阴 小荷
①理解“荷”,指荷花。
②组词:荷花 荷叶。
(3)蜻蜓:板书:蜻蜓
5. 泉眼、树阴、小荷、蜻蜓,多美的画面呀,师范读第一句第二句。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一)学习第一句
1.读古诗,体会画面。
(1)读了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没有声音的泉眼缓缓流淌着细流,还有倒映在水面上的树阴。
(2)理解“细流”:细细的水流。
(3)学习生字“流”。
理解意思:流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4)视频观看:泉水在缓缓地流淌。
2.品读:惜。
(1)体会“惜”字的巧用。
①泉眼悄然无声,细细的水流一点一点地流淌,几乎听不到水流的声音,为什么呢?
预设:泉水是多么珍贵,泉眼舍不得珍贵的泉水,就一点一点地流出来,细细的水流自然就小得听不见了呀。
②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这种舍不得的情感呢?(惜)
(2)指导朗读:轻轻的、软软的感情。
3.品读:爱。
(1)出示:树阴照水爱晴柔。
①学习“爱”:
组词:爱心、关爱、喜爱
②理解意思:喜爱。
③学习“柔”:翘舌音。
④理解意思:初夏的风吹过来,轻轻的、柔柔的,很温暖很舒服,这就是轻柔。
(2)体会“爱”字巧用。
师:晴天、清风,多么让人喜爱,倒映在水面的上的树阴喜欢的就是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让我们轻柔地读读诗句。
4.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夏日里泉眼舍不得珍贵的泉水,就一点一点地流出来,细细的水流声音小得听不见了,晴朗的天空清风吹过,倒影在这水面上的树阴喜欢的就是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看到这样的画面是多么舒服惬意呀!
(二)学习第二句
1.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读一读,想一想:蜻蜓也被吸引过来了,它是被什么吸引过来的呢?
2.学习生字“露”。
①理解意思:“露”就是冒出来、显现出来的意思。
②加一加的方法记住“露”:雨字头加一个马路的路就是露,露珠的露。
3.学习生字“角”。
①形:上下结构。写的时候注意上小下大(视频:角)
②义:牛角、羊角、鹿角,他们都是尖尖的。
4.理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小荷叶刚刚在水面上露出了尖角,早有蜻蜓要迫不及待地立在上头啦。
四、诵读古诗,课后延伸
1.读古诗,读出画面的生机勃勃。
2.通过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 ,
树阴照水 。
小荷才露 ,
早有蜻蜓 。
3.看着画面,跟着音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树”“爱”“尖”,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六、小结
1.同学们,池上和小池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但不同的是第二首写的是偷采白莲的小娃,第二首写的是夏日池塘的美景。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小池》。
【板书设计】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