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寒假预习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一定不会受到力的作用 D.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就一定相同
2. 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最接近的是( )
A.一个乒乓球 B.一只小狗
C.一个鸡蛋 D.一张课桌
3.如图四幅图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力捏橡皮泥 B.用力拉弹簧
C.守门员接住球 D.运动员压弯踏板
4.弹力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下列描述中由于弹力产生的现象是( )
A.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B. “蹦极”运动中落到低处的人被绳拉起
C.水往低处流 D.空中飞行的足球最终落回地面
5.我们在关门时会经常发现,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的ABC三处地方,关门的难易程度会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作用点有关
C.力的方向有关 D.ABC都是
6.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不受重力的作用
B.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
C.地球表面附近某一位置的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7.如图所示,坐在右边小船上的同学用力推了一下左边的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推力维持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B.两船所受推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C.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两船所受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8.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1和水平向右的拉力F2的作用,F1、F2均为2N,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N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
9.伟大的物理学家 ,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物理学中以他的名字命名了 的单位。
10.清明节会船是我市民间传统习俗.王刚参加了在花都湖湿地公园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填“船桨”或“湖水” ,船员用船桨向后拨水,龙舟向前进利用了 的道理。
11.同学们利用铅垂线来检查教室里的奖状是否端正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原理。推门时施力的位置离门轴越远越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12.如图,木板上的同一个弹簧两次受力。从结果上石,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图甲中弹簧对手的弹力大小为 N。
13.物体在地球上重600N,它的质量为 kg若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那么该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为 N(g取10N/kg)
三、作图题
14.一小汽车停在斜坡上,请在图中画出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斜坡对小车支持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15.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们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与 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2)如图甲所示是同学们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N;
(3)同学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重力G(N) 1 3 4
(4)根据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6.小明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时,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钩码的拉力F/N 0 0.5 1 1.5 2 2.5 3
弹簧的长度L/cm 2 3 4 5 6 7 8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2甲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关系”的图像;
(2)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 ;
(3)小明又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2乙所示的图线。
①A弹簧的原长为 cm,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A的伸长量为 cm;
②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用弹簧A制成的测力计量程是 ,用弹簧 制成的测力计精确度高;
③若将本实验中弹簧A、B并联使用代替弹簧测力计(如图丙),能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N。
五、计算题
17.一辆自重为3×104 N的大卡车,车上装载着20包水泥,每包水泥质量为80kg.g=10N/kg
请问:
(1)车上水泥的总质量为多少kg?
(2)该卡车的总重为多少N?
(3)该卡车能否安全通过有如图标志牌的桥梁?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B
6.C
7.C
8.B
9.牛顿;力
10.湖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竖直向下;作用点
12.方向;5
13.60;100
14.
15.(1)弹簧的伸长量
(2)0.2;2
(3)
(4)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6.(1)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5;10;0-10N;A;22.5
17.解:
(1)车上水泥的总质量:m水泥=80kg×20=1600kg;
(2)水泥的总重力:G水泥=m水泥g=1600kg×10N/kg=1.6×104N,
该卡车的总重:G总=G水泥+G车=1.6×104N+3×104N=4.6×104N;
(3)如图,“5t”为限重标志牌,
而卡车的总质量:
m总===4.6×103kg=4.6t<5t,
所以该卡车能安全通过有如图标志牌的桥梁。
答:(1)车上水泥的总质量为1600kg;
(2)该卡车的总重为4.6×104N;
(3)该卡车能安全通过有如图标志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