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7.一个粗瓷大碗
一、走近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
回顾默读方法:
1.不出声、不指读。
2.带着问题默读。
3.提示要点——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设法了解意思。
一、走近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
(一)走近主人公,了解故事背景
1.介绍赵一曼:赵一曼(1905—1936),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不幸被捕,在日寇的酷刑下坚贞不屈,保守党的秘密,于1936年8月英勇就义,年仅31岁。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它在1931年至1945年间持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敌战斗。
(二)默读课文,概括大意
出示本课学习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小结故事脉络:把搪瓷缸子送给新战士——收到粗瓷大碗——倒掉高粱米饭盛半碗野菜粥——把粗瓷大碗送给七班当菜盆。
二、交流感人之处,感受人物品质
(一)小组合作,画出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赵一曼有着怎样的品质。
二、交流感人之处,感受人物品质
搪瓷缸子
草根
生活艰苦
1.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语言描写)
抗日时期战士们物资奇缺,但赵一曼坚定的语气,体现了她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品质。
二、交流感人之处,感受人物品质
2.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语言描写)
碗是真的丢了吗?
碗并不是真的丢了。体现了赵一曼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具备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交流感人之处,感受人物品质
3.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动作描写)
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走进”“倒”“盛”等动词写出了赵一曼把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的过程。对比之下,感受赵一曼舍己为人、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二、交流感人之处,感受人物品质
4.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神态描写)
老李为什么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老李“没有吭声”是因为他知道赵一曼并不想让别人特别是小通讯员发现自己将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而着急,“眼里却含着泪花”是因为他被赵一曼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关心伤病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
二、交流感人之处,感受人物品质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星级评价
能找出1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说出其感人之处。
能找出2处及以上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说出其感人之处。
二、交流感人之处,感受人物品质
你还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比较感人?同桌分享交流。
二、交流感人之处,感受人物品质
从赵一曼的语言、动作中,我们感受到赵一曼舍己为人、关心战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拓展延伸,分享事迹
分享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
同学们,读了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后,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今天能生活在这样的和平幸福的年代,是无数英雄流血牺牲才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建设祖国。
四、朗诵诗歌,总结全文
让我们一起朗诵这《五月的鲜花》,向这些英雄的人们致敬!
无数烈士的牺牲才换来了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应当铭记在心!
鲜花像烈士血染的旗帜,
哗啦啦和着战场的拼杀......
现如今又是春风五月,
又是遍野绚丽鲜花。
再没有鬼子的号叫
把婴儿吓哭;
再没有血红的江水
把村庄冲刷。
鲜花像烈士年轻的面庞,
美丽、俊俏,雄姿英发;
鲜花像烈士温馨的微笑,
多情、动人,如虹如霞。
鲜花像烈士的眼睛,
和经过碑前的少年对话: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正像你不知道我的老家。
我知道你正直勇敢,
才能来到我的碑下。
希望你永远不会忘记
小小的墓碑和五月的鲜花......。”
祖国的英雄们,我们永不忘!
随堂检测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2)“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这句话的语气是( )
A.责备 B.惋惜 C.无可奈何 D.敬佩
2.下列对课文中赵一曼“丢”碗原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赵一曼把碗送给了更有需要的人,如新战士、缺少菜盆的七班。
B.赵一曼老是丢三落四的,管不好自己的东西。
C.赵一曼关心同志胜于关心自己,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作业设计
1.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提示:可查找赵一曼成长、求学的情况,她和东北抗日联军将士一起与日伪斗争的经历以及她牺牲时的情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一讲关于粗瓷大碗的故事。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