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核舟记》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1:35: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0张PPT)
11.核舟记
魏学洢
作者简介
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其父魏大中,因弹劾奸党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可惜一生短暂,著有《茅檐集》。
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张潮(1650-约1709),字山来,号心斋居士,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屡试不第,只好“杜门著书”。
《虞初新志》载文一百五十篇左右,所收皆出自明末清初时人之手,体裁包括传奇、志怪和志人各类。该书创立了一种独具品格的小说体类,标志着“虞初”体小说的正式诞生。
艺术追求而论,张潮崇尚的是“任诞矜奇,率皆实事;搜神拈异,绝不雷同”。其艺术喜好是:形象的放诞孤高,皆有现实基础;题材的神奇怪异,力避类似前人。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
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桃花源记》人事杂记
《小石潭记》山水游记(台阁名胜记)---
《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是杂物书画记。

读准下列字的音。
罔( ) 贻( )
八分有奇( ) 黍( )
糁( ) 髯( )
褶( ) 膝( )
楫( ) 篆( )
狭( ) 属( )
壬戌( ) 篛( )
椎髻( ) 诎( )
wǎng


shǔ
sǎn
rán
zhě


zhuàn
xiá
rén xū
zhǔ
ruò
chuí jì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④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
⑤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小”中见“大”的艺术
——八下《核舟记》
说明文要掌握的六个知识点:
1、说明文的分类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的方法
4、说明的顺序
5、说明文的结构
6、说明文的语言
自学要求:
1.请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2.找出文言现象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做好批注。
3.划分文章结构,理清线索。
4.本文的文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活动一 诵奇文、知词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明朝有个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雕刻
手艺奇妙精巧,奇,形容词,特殊
树木
无、没有
根据
模拟、仿照
具有
曾经
赠送
原来是,
表推测语气
语末助词,无义
(木头的)样子
原指古代一种前顶
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
这里是高起。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译:核舟首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厘米高,中间高起而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它,代指船舱
开,打开
相向,相对
助词,可不译

代词,窗户
涂抹
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
字迹

零数
大约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的人

位于
三个人
名作动,戴着高高的帽子
译: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

轻按
好像
说什么
露出
他们的
靠近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极,很
相似,像
类似

译: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同“屈”,弯曲
支撑
竖起的左膝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舟尾横放着一只船桨。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锥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船桨
撑船的人
名作动,梳着锥形发髻
同“横”
好像
大声呼叫
形状,样子
……的人
通“扳”扳着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抚摸

这里指眼神、眼光
脸上的神情、气色,神色
安详、静寂
……的样子
译: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译: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的。

船底

写、刻
为、是
清清楚楚

敬辞,这里指“刻”
王叔远的别号
为、是
通“父”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蓬、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和,连同
然而,可是
它的
尚、还

挑选
长而窄
相当于“了啊”
数量词的用法。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 )手卷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篆章一( ) 一( )舟
为人五( ) 为窗八( )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
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文曰:初平山人

写的是

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副词,大约
助动词,可以

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名,一头
形,端正
同义词
约——可
历历——了了
状——然
大约
清清楚楚
……的样子
文言积累
说明文要掌握的六个知识点:
1、说明文的分类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的方法
4、说明的顺序
5、说明文的结构
6、说明文的语言
本文的文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活动二 观核舟,赏奇物
说明顺序 说明内容 写作结构
( 1 )
( 2 )
( 3 )
( 4 )
( 5 )
(6)
有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活动二 观核舟,赏奇物
分说
总说
事物性说明文
总说
船舱
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技术,引出核舟
空间顺序
船头
船尾
船背
总结核舟容量
作者为什么要首先介绍船舱,而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中间部分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体”,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
中部的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点明核舟主题,且直接承接第一段总起的“大苏泛赤壁”。船舱是背景,先介绍,引人入胜,使读者初步感受环境氛围。接着引出船头三个人物。苏、黄、佛印是主要人物,故此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
好处:一.为了表达方便,二.为了遵循事物内在的逻辑。
空间顺序为主
逻辑顺序为辅
《核舟记》是一篇以说明为主的状物散文,说明对象有何特点?统领全文的词是 。
“奇巧”的意思是 。
你从哪里读出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请通读全文,联系文本具体地谈。
奇巧
奇妙精巧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嘻,技亦灵怪矣哉!
活动二 观核舟,赏奇物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小中见大,雕刻内容种类丰富,内容繁多
展现广阔的题材。
聚焦品读“奇巧”——核舟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船头坐三人,中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绝类弥勒。 船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展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聚焦品读“奇巧”——核舟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珠可历历数也。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构思巧妙,雕刻入微,注重细节。
聚焦品读“奇巧”——核舟
《核舟记》一文记载了核舟诸多内容,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繁冗,作者魏学洢是怎样做到的呢?
聚焦品读“奇巧”——写作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聚焦品读“奇巧”——写作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语言简洁、准确,数词多变,物件罗列句式参差。
聚焦品读“奇巧”——写作
齐读第三四段,感受语言之美。
聚焦品读“奇巧”——写作
聚焦品读“奇巧”——写作
聚焦品读“奇巧”——写作
描写细致入微
人物各具情态
书写虚实相生
写虚实相生
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动静相宜。一舟子“若啸呼状”,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面部,后举止,重点在举止。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呈现静态之美,先举止,后面容,重点在面容。显得从容自若。一动一静,动静相宜,次序井然,神态毕现。
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聚焦品读“奇巧”——写作
活动三 悟主旨,感奇情
1625年秋日因丧父忧愤而亡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中华手艺人对中华文人敬仰的表达,是对朋友的勉励个人的悲惨际遇与国家的江河日下中,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及对“清风明月”的适意生活的向往。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 度赞扬。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苏州刺绣
山西剪纸
天津泥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