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2: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诗经》二首
《诗经》地位
《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一、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二、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
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四、反映劳动生活
五、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
揭露他们的残暴
开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按所配曲调不同或体系不同分为:
风 :
雅 :
颂 :
“风土之音曰风”,是春秋时国的土乐民歌。
“朝庭之音曰雅”,是朝庭里的乐歌,分“大雅”和 “小雅”。
“宗庙之音曰颂”,是宗庙演唱的祭歌,有 “周颂” “鲁颂” “商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铺陈直叙、刻画描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重章叠句: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 美感,逐渐把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人物内心浓烈的思想感情。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蒹葭
《诗经·秦风》
活动一
初读诗歌 感知韵味
初读诗歌 同中知韵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章叠句(唱)
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变换几个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章叠句
表现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深化意境——、渲染气氛——、逐渐把——情感推向高潮,突出主题——,产生委婉悠长或澎湃激昂的艺术效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言为主,兼有五言。四字一顿,五言的以“二三”形式进行停顿。韵脚自由。词语多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音韵和谐动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活动二
初读诗歌 感知韵味
再读诗歌 变中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触景生情,由景到人)
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渲染了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从听觉、视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兴起了主人公对淑女的深切思念和倾慕之情!
起兴:“兴”,有利于渲染诗歌气氛、创造意境,使诗歌产生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后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意中人的坚定信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前两句是诗的起兴,既交代了时令、环境,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晚秋图,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萧索凄凉气氛,烘托了人物空虚、惆怅的心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 了这位君子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情状。
诗歌以眼前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挑选、采摘荇菜的动作,突出女子的勤劳。隐喻淑女难以追求,接着虚写这位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结婚)的情景。体现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古老的爱情观
以礼节情
小伙子虽然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能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理的制约。这正如孔子所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出健康明朗,朴实清新的风格。
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思念那位姑娘并想象结婚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环境描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颜色在变,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写出了时光流逝,说明诗人等待的时间之长,暗写伊人难以追求。表现了他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心情的焦急与惆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伊人位置变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写伊人行踪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及,难以追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地点变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动作描写,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也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怅惘之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道路艰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锲而不舍、坚贞不移、执着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时间推移
飘忽不定
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对理想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爱情说
招贤说
理想说
全诗三章 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
二、反复咏叹,层层深入,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表现了可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蒹葭》结构内容
《蒹葭》通过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诗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