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2:31: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7张PPT)
本文的作者闻一多先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七年级下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关于他的一篇文章,同学们还记得吗?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巨人心中的巨人,大师笔下的大师。
——臧克家
闻一多
13 最后一次讲演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01
知识备查
02
字词清单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教学目录
07 拓展延伸
06 课堂小结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重点)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品味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难点)
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素养)
学习目标
文体知识
演讲词 在大会上或其他公众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知识备查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这是篇即兴演讲词。
背景资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致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新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作者介绍
认真阅读课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晓得( ) 卑劣( ) 无耻( )
毒手 诬蔑( ) 屠杀( ) 悲愤
捶击( ) 恐怖 势力 毁灭
卑鄙( ) 蛮横( ) 赋予
光明正大 挑( )拨离间
xiǎo de
liè
chǐ
wū miè
注意同“污蔑”区分。

注意与“兴奋”的“奋”区分。
chuí

hènɡ
读读写写
字词学习
tiǎo
多音字

( )挑拨离间
( )中间
jiàn
jiān

( )蛮横
( )横竖
hènɡ
hénɡ
意为“粗暴”和“不吉利的,意外的”时读hènɡ。

( )吓倒
( )恐吓
xià


( )一针见血
( )流血
xiě
xuè
形近字
捶( )捶击
锤( )锤子
陲( )边陲
chuí
chuí
chuí
跨( )跨出
垮( )垮塌
挎( )挎包
kuà
kuǎ
kuà
词语集注
晓得:知道。
光明正大:指正式或公开地,理直气壮地。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大批残杀。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不和睦。
晓得:带方言色彩,多用于文艺作品。
知道: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
知悉:带庄重色彩,多用于公文。
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也说“正大光明”,含褒义。
诬蔑:着重于捏造事实、无中生有。
污蔑:不限于捏造事实,有时着重于弄脏,
用污辱性的事情或言语污辱人或事物。
含贬义。
挑拨离间:多用于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矛盾,破坏团结。
搬弄是非:除制造矛盾,引起纠纷,还有背后议论或
传别人坏话的意思。
第二部分
(1-3)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和昆明学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4-5)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6-12)鼓舞群众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斗争,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决心。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行文脉络
1
首先痛斥反动派罪恶行径
2
3
接着剖析反动派虚伪本质
最后号召争取民主和平
1.文章开头写“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为什么“最卑劣最无耻”?
品味第一部分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开门见山,点出讲演的原因,渲染了悲愤的氛围,奠定了全文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最卑劣最无耻”反映了作者愤怒的情绪,表明其支持革命的立场和态度,表现了这一事件的性质之恶劣。
2.第二段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个“光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三个“无耻”:从斥责到控诉,强烈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
对比
反衬
3.第三段为什么要强调“一二·一”事件?
①追述“一二·一”事件,谴责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赞扬昆明学生反对内战的英勇献身精神,并自然引出李公朴先生被害之事;②突出李公朴先生被暗杀这一事件的意外和令人痛心疾首,从而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卑劣和无耻,表达作者的无比愤懑之情。
1.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用“你们”“他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三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品味第二部分
他们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流露出演讲者的愤怒和蔑视。
对敌人进行正面责问,显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你们
我们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表现了演讲者与群众亲密无间的革命感情。
鲜明情感
立场坚定
2.闻一多先生预言反动派“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①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的含意,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的巨大,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爱国人士站起来斗争。表达出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批判和蔑视,以及对人民终将胜利充满了信心。
4.“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这里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
黑暗
指全国的解放
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
5.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作用是什么?
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是世界历史上独裁专制残暴的统治者,最终都被人民的力量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也会和他们一样很快被人民推翻。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和对人民终将胜利的信心。
1.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闻一多先生坚信进步青年决不会让敌人蛮横下去,正义杀不完,真理永远存在,历史赋予青年争取民主和平的使命,青年必须完成也一定会完成!他热情地号召青年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品味第三部分
2.“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文章结尾这一句应如何理解?
以号令的形式向敌人发出奋战到底的挑战,也向世人宣告,不仅他闻一多,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将会站起来,与反动派决一死战。表现了作者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升华了主题。
1.闻先生在给臧克家的信中说:“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结合本文内容,说明闻一多是从哪几个方面“讲个痛快”的?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谴责反动派制造的暗杀行径;
揭露反动派色厉内荏的本质;
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继续斗争。
表达自己随时准备以身殉志的斗争决心。
2.这篇演讲词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
在用语上,褒贬分明,将作者的爱憎鲜明地表现出来。对人民,对李先生,作者使用了不少褒义词,如“光荣”“最宝贵的生命”“无限
的光荣”“强得很”等;对于敌人,则使用一系列贬义词,如“卑劣”“无耻”“偷偷摸摸”“屠杀”等。
在句式上,使用大量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排比句,增强了
感染力,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今天,这里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等。这些问句和感叹句比陈述句更能表达愤怒和斥责的情感。
在手法上,敌我的对比,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不断变换人称,特别是“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更突显演讲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极具号召力。
3.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共同为祖国的灿烂明天奋斗着。同学们,我们现代青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今天,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肩负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准备着,把青春献给祖国;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概括主题
本文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表达对实现民主和平未来的坚定信心,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和平民主的目标而斗争到底。
课堂小结
巧用对比手法。
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写作特色
大量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设问句主要用来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反问句主要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劣的行径,如“这成什么话?”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感叹句是这篇讲演中用得最多的,如“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把讲演者义正词严的指斥、反动派尴尬龟缩的情态表现得很充分。
运用褒贬词语,富有感情。
本文写什么人,用什么词,褒贬分明。在写国民党反动派时用了“最卑劣最无耻”“毒手”“偷偷摸摸”等贬义词,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怒、憎恨之情。写进步力量时用了“光荣”“光明”等褒义词,表达了对进步力量的赞美之情,有力地表达了感情。
痛斥反动派的卑劣行径——暗杀李公朴
剖析反动派的虚弱本质
号召昆明青年争取民主和平
最后一次讲演
反动派必败
人民、真理必胜
爱憎分明坚持真理
勇于献身
结构梳理
表现大无畏的爱国精神的诗句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就义诗》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李清照《上韩公枢密、胡尚书诗》
拓展延伸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
朱彦夫,1933年生,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曾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
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当时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与敌军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被截去四肢,失去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颁奖词: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将生死置之度外,不顾劝阻,      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并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演讲中他提出,反动派      ,卑鄙无耻,用卑liè的手段暗杀李先生后还要wū miè他!真是无耻啊!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反动派这样蛮横下去的!要知道,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当天,闻一多惨遭暗杀,国内国际舆论纷纷      国民党政府。
课堂演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
追悼.会( dào ) 卑liè( 劣 )
wū miè( 诬蔑 ) 无耻.( chǐ )
蛮横.( hèng )
dào

诬蔑
chǐ
hèng
(2)下面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A.执意 开宗明义 责问
B.执意 挑拨离间 谴责
C.特意 挑拨离间 责问
D.特意 开宗明义 谴责
B
2.[2023·六安模拟改编]某校文学社举办征文比赛,请你阅 读小文同学投稿内容的片段后,完成相关任务。
时代造就青年,青年也定不会辜负时代。【甲】 “90后”皖北青年王恒奎,在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做出了不平凡的杰出贡献。黄山市首位“00 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杜俊杰为白血病女童送去“生 命的种子”,彰显了新生代青年的无疆大爱。【乙】 岁月的华章,总是在青年披荆斩棘的前行中书写;青 年总是在斗志昂扬的奋进中敲响历史的鼓点。
(1)【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示例:删去“不平凡的”。
(2)小文打算调整【乙】处画线句后一分句的语序,使前 后两个分句结构更工整,语意更连贯,请你帮忙修 改。(不改变句子原意)
答案:历史的鼓点,总是在青年斗志昂扬的奋进中敲响。
3.[2023·淄博一模改编]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的一项是( C )
A.某诗词节目曾经以“花开四季”为主题,用一季10集的 体量,展现我们“时间延续文明”的独特气质。
B.邮票图案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如自然风光、文化艺术、 历史地理等,而生肖作为邮票主题是从1980年开始的。
C.贴对联本身不是件技术活,却也有讲究,首先必须分清 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这就涉及对联的平仄问题。
D.科学家拍下了人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 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
C
精段品读
阅读本文,回答问题。
4.文章第①段中,演讲者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是如何 传达出来的?
答案:作者运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短促而有力,是 对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 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身上的爱国主义的高度 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
【变式问·不同问法相同答案】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①段中演讲者是如何传达出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情绪的。
答案:答案参考第4题。
5.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答案:“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两个词语,一褒一 贬,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行 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憎恶之情。
6.“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 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这 几句话中的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请说说这两种 不同的人称的表达效果。
答案: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 “他们”,流露出演讲者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 度;对敌人进行正面指斥、揭露时,用“你们”,显 示出演讲者毫无畏惧的态度,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 人发起攻击。
7.如果请你在演讲比赛中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你认为应 该表现出这篇演讲词的什么特色?
答案:示例:语言简短犀利,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 号召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