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4: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情景导入
欣赏歌曲:《北京欢迎你》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
复兴25周年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01
知识备查
02
字词清单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教学目录
07 拓展延伸
06 课堂小结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重点)
2.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把握演讲的语气特点。
(难点)
3.深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在全世界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塑造力,热爱体育运动。(素养)
学习目标
本文选自《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刘汉全、邹丽等译。有改动。现代奥运会计划每四年举办一届,1916年本应在德国柏林举行第六届奥运会,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1919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5个月,顾拜旦出席了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演讲,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顾拜旦(1863—1937),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883年首次提出举行世界性体育比赛的设想。1892年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发表著名的“复兴奥林匹克”演说。1894年6月在巴黎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被选为秘书长,并促成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1896—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起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著有《体育颂》《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
作者介绍
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一届,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之一。古代奥运会自公元前776年于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以来,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它最早是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体育活动。奥林匹克的复兴始自1896年,在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的努力下,当时在希腊的雅典举办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有来自14个国家的245名运动员参加。1924年举办了首届冬奥会,1960年举办了首届残奥会,2010年举办了首届青奥会。奥运会中,各个国家用运动交流各国文化,切磋体育技能,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不断进行体育运动。
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环,奥林匹克标志。由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前一个环套进后一个环。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依次为蓝、黄、黑、绿、红。系顾拜旦以其能概括各会员国国旗的颜色而选定。奥林匹克旗和五个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浩劫 指摘 襁褓( ) 萦绕( ) 绚丽( ) 枷锁( ) 拙劣( ) 肤浅 目睹( ) 奠定( ) 挚爱( ) 钟爱 分崩离析( ) 暴风骤雨( ) 担惊受怕 行将就木( ) 相辅相成( ) 自圆其说
qiǎnɡ bǎo
yínɡ
xuàn
jiā
zhuō
注意读音为一声。

diàn
zhì
bēnɡ
zhòu
xínɡ

读读写写
字词清单
崩溃 姊妹( ) 阐述( )
歧途( ) 气氛( ) 湛蓝( )
沉甸甸( ) 含苞欲放( )

chǎn

fēn
zhàn
diàn
bāo
【串句记忆法】
父亲负担( )着一家人的生活开销,肩上的担( )子很重。
多音字
dàn
dān
( )挣脱
( )挣扎
zhènɡ
zhēnɡ

拙( )拙劣
绌( )相形见绌
咄( )咄咄逼人
zhuō
chù
duō
【口诀记忆法】
“丝”带飘扬,绚( )丽多彩;“山”石峻峭,高耸嶙峋( );广开“言”路,征询( )意见。
形近字
xuàn
xún
xún
词语集注
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暴风骤雨: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害怕遭受祸害。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萦绕:回旋往复,曲折环绕。
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
含贬义
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灭亡。
分崩离析:偏重在“分裂”,强调人心涣散,人员分散离开。
土崩瓦解:偏重在“崩溃”,强调彻底垮台,机构崩溃。是比喻性的,更形象,
语义更重。
含褒义。
可形容水流、云雾、乐声等。
反义词:自相矛盾。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第二部分
(1)简要回顾5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情况,展望奥林匹克精神的前景。
(2-7)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新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8-10)表达对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信心与美好祝愿。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行文脉络
1
引出话题
2
3
阐述新内涵
表达期望与祝愿
1.文章中说的“5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 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这一年有什么重大事件
品味第一部分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914年。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文写于1919年4月,五年来,世界分崩离析,作者发表演讲纪念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2.为什么说“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在特殊历史时期,奥林匹克主义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在动荡的时局下依然顽强发展。
3.“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崭新角色”指奥林匹克主义被赋予的新任务,引出下文对新任务的叙述。
1.阅读3、4段,说说奥林匹克主义同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以及作者阐述这些区别的原因。
区别:①平和与自信的精神特质使得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②一般的体育运动强调竞
品味第二部分
技,主要给运动员个人带来乐趣与胜利感,奥林匹克主义除了追求胜利,还强调愉悦和美。
原因:通过对比,突出了奥林匹克主义的特点,让人们对奥林匹克主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第⑤段中作者从哪个角度阐释了“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
改革教育的角度。作者不满青少年为呆板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
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
3.从第⑤段来看,顾拜旦为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做了什么?
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让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
4.从第6、7段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是一种什么运动?
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不是少数几个人的运动,而是一种大众性的运动。这也是今天能够让全世界人民都关注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
5.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
践行“大众”参与的理念。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
1.作者为什么说“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
只是贵族的活动,大众被排除在外
人们渴望进步,但往往被引入歧途
青少年因落后的教育失去平衡
形势严峻
品味第三部分
2.结尾段作者借助“破晓的黎明”“湛蓝的天空”“沉甸甸的金黄的麦穗”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寄托?
作者借“破晓的黎明”“湛蓝的天空”“沉甸甸的金黄的麦穗”等自然界的美好景象,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给世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充满诗意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待,对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美好祝愿。
你还记得本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引出奥林匹克精神这一话题。
阐述奥林匹克精神新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表达对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信心与美好祝愿。
1.顾拜旦的一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一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的这篇演讲词站位高远,格局宽广,情感深沉充沛,语言庄重典雅,比喻形象贴切。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①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奥林匹克主义以人的特性,形象地表现出奥林匹克主义在动荡的时局下顽强发展,使演讲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②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支撑”“支柱”表明“平和与自信”对“古文明”和“新生文明”的重要性。“暴风骤雨”象征世界范围内的革命风暴,从侧面表现了“平和与自信”的顽强与坚毅。
③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狂风骤雨”比喻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黎明”比喻战后的世界形势,“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比喻奥林匹克运动的丰硕成果,形象地表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给世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充满诗意地表达了作者对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美好祝愿,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待。
2.下面这两个反问句能否改为陈述句?为什么?
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不能。反问句语气更强烈,作者连用两个反问句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运动之外,有力地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必须要面向大众”的观点。改为陈述句后,表达效果会减弱。
3.顾拜旦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何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体现的大众参与意识、顽强激越的意志力、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发奋学习、克难奋进、砥砺前行、拥抱成功!
这篇演讲词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阐明了全新的奥林匹克理念和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内涵,表达了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站位高,格局广。
在演讲中,演讲者一方面从人类文明的立场出发,阐述奥林匹克平和与自信的精神内涵,“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另一方面还将奥林匹克运动与美和教育结合起来,赋予了奥林匹克崇高的使命和独特的价值。这些都集中反映出演讲者宏大的视野,以及对奥林匹克精神深刻的认知。
写作特色
语言庄重、典雅。
在阐述奥林匹克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的不同时,演讲者用“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这样典雅的语言来说明。在演讲结尾部分,演讲者对大会来宾表示敬意的语句,体现出一种庄重和仪式感。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总:奥林匹克主义的新角色
分:奥林匹克主义的新内涵
及其教育意义
平和与自信
教育意义
总:表达对奥林匹克主义的美好祝愿
大众参与
结构梳理
拓展延伸
一百多年前,奥运会因战争而停办,顾拜旦向我们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一百多年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疫情下举办,全世界的运动健儿们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向我们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也已变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守望相助的信念和共克时艰的决心。奥林匹克精神需要接力传承,也需要被赋予新的认识与理解。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
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女排精神
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于1981—1986年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女排精神被纳入。定义为“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我国近代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始人张伯苓先生,是中国最早了解、关注和宣传奥林匹克运动的人,被誉为“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20世纪初,他了解了这个世界顶级体育盛会,此后花了很多精力关注奥林匹克,并把奥运与中国体育现状联系起来,做了深入的思考。1908年,他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
张伯苓——“奥运三问”
什么时候中国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获得奥运会金牌?什么时候中国能举办奥运会?
爱国体育人士刘长春,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自用震人心魄的方式完美回答了“奥运三问”。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D )
A.萦.绕(yíng) 襁.褓(qiáng)
阐述   祈踌
B.枷.锁(jiā) 拙劣.(lüè)
歧途  目赌
C.湛.蓝(zhàn) 沉甸.甸(diān)
严峻   姊妹
D
D.气氛.(fēn) 召.唤(zhào)
秩序   挚爱
点拨:A项,“襁”应读qiǎng,“踌”应为“祷”;B 项,“劣”应读liè,“赌”应为“睹”;C项,“甸” 应读diàn。
课堂演练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中,王林同学首.当.其.冲.,率先 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B.在科幻迷看来,作者能否在小说中自.圆.其.说.,是影响小 说成败的因素之一,而这,比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难。
C.他虽已行.将.就.木.,但还是心心念念着祖国的建设事业。
D.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任何企图使世界 分.崩.离.析.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A
点拨:“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 这里不恰当。
3.[2023·池州一模]某校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综合实践 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小亮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有关运动的重要性的知 识,下面是他搜集的资料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 修改、补充。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甲】抵抗疾病不再入侵,延长寿命的积极手段。根据相关研究资料,经常运动的健康人,【乙】  无论(或“不论”)  是细胞免疫功能,还是体液免疫功能都优于一般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运动是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要素,是生命的需要。
无论(或“不
论”)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去掉“不再”。
②请在【乙】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该校对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做了一 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内容,写 出一两条调查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 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3次 以上 2-3次 0-1次 60分钟以上 20-60分钟 20分钟以下
男生 42% 50% 8% 14% 24% 62%
女生 38% 45% 17% 10% 20% 70%
答案:示例:该校女生每周平均锻炼2次以上的人数比男生 少,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普遍比男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