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
丽江,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今天,让我们跟随阿来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01
知识备查
02
字词清单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教学目录
07 拓展延伸
06 课堂小结
1.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2.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难点)
3.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素养)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知识备查
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但如何着手,阿来心下茫然,他说:“丽江很好,写丽江的文章也很多,但我总觉得很多文章并没有写出丽江的精髓。丽江的精髓是水!从玉龙雪山上的冰雪,到黑龙潭这些水体,乃至古城中淙淙流淌的河水,水是丽江之美的载体和精魄。”最终,阿来匠心独运,以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写成了这篇美文。
背景资料
读读写写
字词清单
闸( ) 砚( ) 蘸( )
喧哗 奔流 矗立( ) 映照( )
苍劲( ) 翡翠( ) 眺望( )擦拭( ) 硕大( ) 喧腾
亭台楼阁 目眩神迷( )
zhá
yàn
zhàn
chù
yìnɡ
jìnɡ
fěi
tiào
shì
shuò
xuàn
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
“眩”意为眼花看不清楚,故左边为“目”。
建议识记字词补充归纳
驿道( )
照壁
草甸( )
流淌
坊( )
diàn
yì
fānɡ
多音字
( )喧哗
( )哗啦
哗
huá
( )苍劲( )干劲
劲
huā
jìn
jìnɡ
意为“坚强有力”时读jìnɡ,如“劲敌”。
意为“力气、作用、精神”时读jìn,如“药劲” 。
形近字
眩( )目眩神迷
炫( )炫目
xuān
xuān
xuàn
xuàn
xuàn
【形旁辨字法】依次开口( )不喧( )哗,几日( )不见道寒暄( ),水(氵)墨渲( )染画面佳。
词语集注
近义词:喧闹。反义词:安静。
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亭台楼阁
矗立
高耸地立着。
泛指园林中各种供休息、游览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
头昏眼花,神志迷惑。形容被极富吸引力的事物吸引而不清醒。
五彩斑斓
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矗立:着眼于直,一般用于物。
耸立:着眼于高,一般用于物。
屹立:着眼于稳固,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
五彩斑斓:侧重指颜色的错杂而繁多耀眼。
五颜六色:侧重指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可引申为各色各样。
喧哗
认真阅读课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
(1-5)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见证丽江古城历史的故事。
(6-16)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现在经历许多波折,流过丽江古城,见证丽江古城当下的美景的故事。
第一部分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1.题目《一滴水经过丽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一滴水”指文中的“我”;“经过”,是文中的主要内容,包含时空的含义。“丽江”是文章描写的对象。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新颖巧妙。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
3.“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小桥
店铺
纳西人院子
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
开门见山,点出“我是一片雪”。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从峰顶俯瞰的效果。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1.第1段有什么作用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味第一部分
2.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我”这“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
“我”是一片雪,然后变成了坚硬的冰,成为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后来被阳光融化成一滴水。而在成为雾气化为雪之前,“我”是一滴水。
◎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开满鲜花的树。
◎马帮来往的驿道。
◎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3.“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体现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古城历史悠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4.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
品味第二部分
“我又睡去了”
“我”再次醒来的所见所闻
承上
启下
1.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点明“我”沉睡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2.第6段写“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有什么作用?“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看见了潭水映照雪山。
3.“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见了哪些景象?
第3段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第10段“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的评述做铺垫。
延续
发展
照应
铺垫
4.第7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5.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经过了银器小店、玉器店、一座院子、字画店、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看到了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闲适的游客、悠然的主人。
◎看到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6.“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城是怎样的?
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浇花时平
和、悠然
闲话中恬
静、和谐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交谈中热情、融洽
7.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因为四方街“名扬世界”,可以作为丽江当地文化的代表。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8.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和视角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表现了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
9.“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雪”“冰”“水”是同一种物质在“雪山”“冰川”“河流”三种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形态,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均不能完成对丽江全景的游历,而写“雪”在玉龙雪山顶上变成“冰”,变成“冰
10.第16段强调“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而开头说“我是一片雪”,第2段写“我”“变成了坚硬的冰”,为什么?
川”的一部分,再融化为“水”流过丽江古城,流过黑龙潭,流入金沙江,可以写出丽江漫长的历史以及古城的变迁,更符合实际情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以玉龙雪山为背景,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风景美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在哪里?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这里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这里的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建筑美
建筑、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等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民俗美
2.丽江不但风景美、建筑美,而且民俗美。为了很好地表现丽江的美,作者匠心独运,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更易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以亲身阅历者的身份去观察并叙述,不仅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3.作者以“一滴水”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②“一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匆匆一瞥,能全面而灵动地展示观察对象的特点。
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4.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主次分明,行文灵活而不紊乱。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文章先从玉龙雪山的冰川写起,交代丽江的起源;接着写“我”奔流到丽江沿途的所见所闻,其中既有山峦、瀑布、树木、鲜花,更有千百年来建设美丽丽江的纳西族人,由“丽江坝”到“丽江城”称谓的变化,则反
映出丽江由封闭的古老城镇变为开放的旅游城市这一历史变迁;最后作者抓住重点,对丽江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四方街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那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无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丽江古城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5.作者在文中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还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介绍风景。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知识性、背景性的内容时,作者
往往不单纯使用说明性的介绍,而是将其转
化为叙事性的讲述甚至适当的描写。
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
例如第14段作者从多个感官角度进行描写, “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从视觉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欢笑与歌唱”从听觉角度描绘了人们的闲适与怡然自乐;“夜凉如水”从触觉角度写出了夜的凉等,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例如关于丽江古城的建设和出名,作者采用的是讲述小故事的写法;关于丽江城的选址缘由、四方街前水闸的作用,则以简要的描写来表现。这样就让知识性、背景性的内容自然和谐地融入了全文如水流动的叙事中,文章的表达也显得更加圆融,更有整体感。
①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美丽”形容词用作动词,写出了因古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使自然更美丽的特点。
“依止”写出了古城的建筑倚靠自然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点。
6.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②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排比
③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一滴水”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巴东文字的喜爱与赞美,希望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下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
拟人
④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云南各民族都有使用银饰的习惯,把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画面感强,富有地方特色,极具民族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比喻
概括主题
本文用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和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
课堂小结
灵活的视角和观察方式。
本文作者简单交代“一滴水”的流动就完成了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过渡,文章轻灵而生动。另一方面,对一些作者想“点到”却不愿详细描写的景物、事件(如东巴文字、主人与客人的对话、游客在晚间的活动等),作者常常利用“水滴”的流动或跳跃,点到即止,“理由充分”地不做详细描写。这样的写法虽然“不细”,不能穷形尽相,却能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引发联想与想
象,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与思考。
写作特色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把描写对象表现得既有形象性,又富于情感和知识。例如,关于丽江古城的建设和出名,作者采用的是讲述小故事的写法;关于丽江城的选址缘由、四方街前水闸的作用,则以简要的描写来表现。这样就让知识性、背景性的内容自然和谐地融入了全文如水流动的叙事中,文章的表达也显得更加圆润,更有整体感。
线索清晰,借物抒情。
文章以“小水滴”为线索,通过“雪花——冰川——小水滴——跌入、跌出落水洞——经玉河流入四方街——经中河流经丽江古城并流出古城进入金沙江”,完成了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历程。作者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小水滴”经过丽江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对丽江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一滴水经过丽江
结构梳理
空间顺序
玉龙雪山
丽江坝
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金沙江
大海
时间顺序
丽江古城美 无限热爱情
自述往事(由高到低)
旅途记事(白天→黄昏→夜晚→黎明)
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摧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试一只shuò大的银盘。
课堂演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淌.( tǎng ) 掠.过( lüè )
shuò大( 硕 )
(2)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 摧 ”改为“ 催 ”
“ 试 ”改为“ 拭 ”
tǎng
lüè
硕
摧
催
试
拭
2.学校八年级家委组织学生参加凤凰山绿道徒步活动,安安 同学在活动后写了两段话。
凤凰山海拔约380米左右,被誉为“宝安第一山”。 她像一弯新月镶嵌在西海之滨,高悬在南国沃土上,西眺 伶仃洋,南瞰深圳湾。峰峦蜿蜒叠翠,树木四季葱茂;A 鸟语花香,山泉浅唱,溪水潺潺,奇石多姿,古庙生辉。 自然风景绮丽,人文景观丰富,素有“凤山福水福盈地” 的美誉。
凤凰山绿道远离城市的喧嚣,绿道一旁是葱绿的植被,另一旁是高大笔直的柠檬桉。一走进绿道,便被无边的绿意包裹,继续深入森林,空气愈发清新,并带着泥土和芳草的气息,B沁人心脾,令人C目眩神迷。
(1)语段ABC三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 C )
A.鸟语花香 B.沁人心脾 C.目眩神迷
点拨:“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与语境不 符,可改为“神清气爽”。
(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删去“约”或“左右”。
C
【甲】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而青竹湖是这逆旅中最重要的一站。【乙】桃樱梅兰,花中婵娟;樟竹枫杏,木中雅士。一花一木,斑驳不了三年的奋斗时光。【丙】一砖一瓦,见证了一千多次的星月相伴。【丁】我与青竹湖,早已在这相互陪伴中,对彼此产生了深深依恋。
3.[2023·长沙一模]“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红绿青蓝,交 相辉映。”一句是从下面的语段中抽取出来的,若还原的 话,放在哪一处最恰当?( C )
C
A.【甲】 B.【乙】
C.【丙】 D.【丁】
点拨:“桃樱梅兰,花中婵娟;樟竹枫杏,木中雅士”与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红绿青蓝,交相辉映”结构相 似,构成并列关系,而“亭台楼阁”又与“一砖一瓦”对 应,所以放在【丙】处最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