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晶体结构与性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晶体结构与性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0 11: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港珠澳大桥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质谱法是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化学式的分析方法之一
C.“玉兔二号”月球车使用的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
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简单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
B.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分子晶体的熔点越高
3.甲烷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晶胞中的球只代表1个C原子
B.晶体中1个CH4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CH4分子
C.甲烷晶体熔化时需克服共价键
D.1个CH4晶胞中含有8个CH4分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受热熔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
B.原子晶体的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而分子晶体内只存在范德华力
C.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D.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共价键,金属元素的原子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
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杯酚”分离和体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
B.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并与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
C.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鲲龙”水陆两栖飞机实现海上首飞,其所用燃料航空煤油属于纯净物
6.青霉胺可以用于医学上误食铜盐的解毒,解毒原理:Cu2+形成环状配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该配合物无毒、易溶于水,可经尿液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共价键键角的大小关系为H2OB.电负性大小关系为O>N>H>Cu
C.该配合物易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与水可形成分子间氢键
D.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强弱的大小关系为H2S>NH3
7.前4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Y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各有两个未成对电子,Z与Y同族,W原子核内有29个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与Y形成的化合物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WY
B.原子半径:r(Z)>r(Y)>r(X)
C.元素第一电离能:I1(Z)>I1(Y)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
8.化合物是一种含能材料。W、X、Y、Z、Q分别位于短周期的三个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X、Y、Z位于同一周期,仅Y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奇数,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Y>Z>X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
C.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
D.由W、X、Y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9.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NaCl 晶体中,距Na 最近的Cl 形成正八面体
B.在 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 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2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10.我国科学家预言的碳已被合成。碳的晶体结构可看作将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用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所得,金刚石和碳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被12个最小环共用
B.碳中最小环由24个碳原子组成
C.碳属于分子晶体
D.碳中键角是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表述Ⅰ 表述Ⅱ
A 在水中,NaCl的溶解度比I2的溶解度大 NaCl晶体中Cl—与Na+间的作用力大于碘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
B 通常条件下,CH4分子比SiH4分子稳定性高 Si的原子半径比C的大,Si与H之间的键能比C与H间的小
C 在形成化合物时,同一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 P4O10、C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导电 P4O10、C6H12O6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A.A B.B C.C D.D
12.下表列出了有关晶体的说明,有错误的组合是(  )
选项 A B C D
晶体名称 碘化钾 干冰 氖 二氧化硅
组成晶体的微粒名称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晶体内存在的结合力 离子键 范德华力 共价键 共价键
A.A B.B C.C D.D
13.下面的排序错误的是(  )
A.沸点的高低:乙醇>丙烷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14.氨硼烷(NH3·BH3)是一种颇具潜力的固体储氢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下列关于氨硼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氨硼烷结构与乙烷相似,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
B.氨硼烷与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故易溶于水
C.分子中N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小于B原子
D.分子中由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B原子形成配位键
15.工业上常用“热空气法”将从海水中提取的粗溴精制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r2与SO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r2+ SO2+ 2H2O=4H++2Br- + SO
B.用CO2代替流程中的SO2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C.通入Cl2的目的是将Br-还原为Br2
D.向“Br2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会生成AgBr沉淀,1个AgBr晶胞(如图所示)中含有14个Br -
16.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存在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的是(  )
A.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硫酸四氨合铜[Cu(NH3)4]SO4、氢化钠
B.硝酸铵、氢化铵、氢氧化二氨合银[Ag(NH3)2]OH、硫酸铵
C.硫酸、氢氧化钠、氮化钙、氢氧化钡
D.氯化铵、氢氧化钠、双氧水、过氧化钙
17.下列结构属于晶胞且对应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图中:●— X,○— Y)(  )
A.XY B.XY2 C.XY3 D.X2Y
A.A B.B C.C D.D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英晶体都是原子晶体,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B.NaOH和MgCl2晶体中都含有共价键,但都属于离子晶体
C.氮化镁中每个离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D.NaCl溶液蒸发结晶过程中,有离子键的形成,但没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19.如图为和的晶胞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和都属于型离子晶体
B.和晶胞中所含阳离子数分别为4和1
C.和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不相同
D.和晶体中晶格能大小相同
20.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实验室通过以下流程从净化除氯后的含碘海水中提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后的溶液中主要含有和
B.用稀溶解“滤渣Y”得到的溶液可循环利用
C.“富集”得到含碘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距离每个最近的有4个
D.“氧化”时,理论上通入氯气的量至少控制为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的1.5倍
二、综合题
21.I.回答下列问题:
(1)Pt的电子排布式为[Xe]4f145d96s1,则P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基态A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基态Ga原子核外有   个未成对电子。
(3)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含硼阴离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该结构中共有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氧原子。
(4)四方晶系的CuFeS2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CuFeS2中各元素电负性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晶胞中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②晶胞中Cu和Fe的投影位置如图所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22.钛被视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和钛的化合物在航天、化工、建筑、医疗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已知;熔融状态不导电。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T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四氯化钛是生产金属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可通过反应制取。
①的沸点为136.4℃,而的沸点为2900℃,其主要原因是   。
②中含有   (填“极性”或“非极性”,下同)共价键,其属于   分子。
③O、Cl、C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是Ti的一种配合物,其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   ,配体的VSEPR模型名称为   ;的沸点高于H2S,其原因是   。
(4)一种氮化钛掺杂Al后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a pm,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其晶体密度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3.元素Fe、Ni、C等形成的各种合金在工.业、生活、国防中有很大的作用。
(1)N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ICu    (填“> ”或“< ”)INi,原因是   。
(3)二茂铁是种含铁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Fe(C5H5)2,可看作是Fe2+与两个正五边
形的环戊二烯负离子(C5H5- )配体形成的夹心型分子(如图a所示),熔点为173℃ (在100 ℃时开始升华),沸点为249 ℃。
①二茂铁的晶体类型是    ;1 mol环戊二烯( )分子中含   
molσ键。
②结合二茂铁的结构,预测二茂铁在水中的溶解性并说明理由:   。
(4)FeS2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b所示,设晶胞边长为a nm,FeS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其晶体密度的计算表达式为   g·cm-3。
24.
(1)I.下列是中学化学中熟悉的物质,请用序号完成下列问题。
①O2②Na2O2③NH4Cl ④HCl ⑤NaOH ⑥CaCl2⑦氦气
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只含离子键的是   。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3)II.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O2和NO的总能量。
(4)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 I﹣I、1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mol HI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J的热量.
25.合成氨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铜洗,其目的是用铜液(醋酸二氨合铜、氨水)吸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和CO2等气体。铜液吸收CO的反应方程式为:Cu(NH3)2Ac+CO+NH3 [Cu(NH3)3CO]Ac (Ac-为CH3COO-的简写)
(1)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短周期元素X,与上述反应中所有元素均不在同一周期,该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Cu(NH3)3CO]Ac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HAc可通过将CH3CHO氧化得到,比较HAc与乙醛的沸点高低,并说明原因:   。
(4)C、N两种原子可形气体分子 (CN)2,也可形成有剧毒性的CN-。(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判断(CN)2中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非极性分子的化学式为   。
(5)铜晶胞结构如图,铜晶体中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聚乙烯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质谱法是纯物质鉴定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其中包括相对分子量测定、化学式的确定及结构鉴定等,故B不符合题意;
C.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所以“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硅,故C符合题意;
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则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处,其单质属于半导体材料,常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硅芯片等,而二氧化硅一般做光导纤维,玻璃,玛瑙等。
2.【答案】A
【解析】【解答】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简单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故A符合题意;
B.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含有该分子的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的原子;
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D.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
3.【答案】B
【解析】【解答】题图所示 的甲烷晶胞中的球代表的是1个甲烷分子,并不是1个C原子,A不符合题意;
由甲烷的晶胞结构图分析可知,与位于晶胞顶点的甲烷分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甲烷分子有3个,而这3个甲烷分子位于晶胞的面心,上,因此被2个晶胞所共用,顶点上的甲烷分子为8个晶胞所共用,故晶体中与1个甲烷分子紧邻的甲烷分子数目为3×8×=12,B符合题意;
甲烷晶体是分子晶体,熔化时需克服范德华力,C不符合题意;
甲烷晶胞属于面心立方晶胞,该晶胞中甲烷分子的数目为8×+6×=4,D不符合题意。
【分析】)A.甲烷晶体的构成微粒是甲烷分子,所以甲烷晶胞中的球表示甲烷分子;
B.晶体中1个CH4分子周围紧邻的CH4分子个数=3×8÷2=12;
C.分子晶体熔化时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图中晶胞结构中,顶点上分子个数:8=1,面上的分子个数:6=3。
4.【答案】C
【解析】【解答】A.分子晶体熔化时一般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而不影响化学键,如碘单质熔化,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晶体的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分子晶体内可能存在范德华力、氢键和共价键,如水、氨气等, B不符合题意;
C.构成晶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晶体的这一结构特征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反映出来,因此,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C符合题意;
D.铵盐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氯化铝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晶体熔化不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如分子晶体熔化时一般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B.分子晶体可能存在氢键;
D.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能形成离子键,如氯化铵,金属元素的原子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能形成共价键,如氯化铝。
5.【答案】D
【解析】【解答】A.杯酚分离C60和C50利用超分子的分子识别性,A项正确;
B.储氢金属能与氢气形成氢化物而达到储氢的目的,B项正确;
C.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C项正确;
D.煤油为烃的混合物,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易错分析:一般燃料都为混合物,如汽油、柴油、煤油等,通过分馏方式从石油中获取的。
6.【答案】D
【解析】【解答】A.水中存在2个孤对电子,氨气中存在1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对键的斥力较大,因此键角大小 H2OB.电负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结构式可知含有氨基和羧基,羧基和氨基均可与水形成氢键,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越大,越易形成配位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孤对电子对键的斥力较大;
B.根据电负性和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即可判断;
C.主要考虑可以形成氢键增强其溶解性;
D.根据电负性差异判断。
7.【答案】D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X为C、Y为O、Z为S、W为Cu。
A.晶胞中白色球数目为4、黑色球数目为1+8×=2,二者数目之比为1:2,故白球表示Cu,黑球表示O,该氧化物不可能为CuO,而是表示Cu2O,A不符合题意;
B.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不同周期元素,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外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r(Z) >r(X)>r(Y),B不符合题意;
C.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元素第一电离能:I1(Z)<I1(Y),C不符合题意;
D.Y为O、Z为S,二者的氢化物H2O、H2S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由于H2O分子之间还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导致物质的熔沸点升高,故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知,X是C,Y是O,Z是S,W是Cu。
A.利用均摊法判断化学式;
B.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同一主族从上往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D.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沸点比H2S大。
8.【答案】B
【解析】【解答】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氮原子的2p轨道为稳定的半充满结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故A不符合题意;
B.氨分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甲烷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氨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甲烷,沸点高于甲烷,故B符合题意;
C.亚硝酸根离子中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1,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故C不符合题意;
D.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硝酸铵和亚硝酸铵为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中,从左至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锯齿状”增大,其中II A族和V A族的第一电离能高于相邻的元素;
B.分子间有氢键,沸点较高;
C.依据价层电子对数=σ键数+孤电子对数,由价层电子对数确定VSEPR模型,再确定空间立体构型;
D.铵盐为离子化合物。
9.【答案】D
【解析】【解答】A.氯化钠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 是6个,即钠离子的配位数是6,6个氯离子形成正八面体结构,故A不符合题意;
B.Ca2+位于晶胞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 +6× =4,即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晶胞中相连4个C形成四面体结构,则6个碳原子形成一个环且不在同一平面上,故C不符合题意;
D.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含有4个E和4个F原子,则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4F4或F4E4,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晶胞图即可找出与钠离子最近的氯离子个数为6个形成正八面体
B.根据晶胞中占位情况即可计算出钙离子的个数
C.根据金刚石的空间结构即可判断
D.根据分子模型即可计算出含有的原子个数即可写出分子式
10.【答案】A
【解析】【解答】A、金刚石中,1个碳原子为4个碳原子共同拥有,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3个六元环,则每个碳原子为12个最小环共同拥有,A正确
B、T-碳晶胞中,正四面体分别占据8个顶点、6个面心和4个体心,即晶胞中正四面体的个数为,每个正四面体有4个碳原子,则最小环由32个碳原子组成,B错误;
C、T-碳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C错误;
D、正四面体中,每三个碳原子的夹角为60°,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原子所连接其他碳原子和正四面体的碳原子个数计算;
B、结合晶胞中顶点、面心和体心占据情况计算;
C、金刚石为共价晶体,以正四面体替换碳原子,形成的晶体为共价晶体;
D、正四面体为四个正三角形构成的四面体,正四面体的夹角为60°。
11.【答案】B
【解析】【解答】A. 溶解度与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无关,碘为非极性分子,难以溶于极性溶剂,故A不符合题意;
B. CH4分子比SiH4分子稳定性高的原因是C与H间的键能大于Si与H之间的键能,故B符合题意;
C. 同一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合价不一定相同,如O无正价,但S的最高正价为+6价,故C不符合题意;
D. 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水溶液能导电,P4O10、C6H12O6溶于水后均不导电,是因为二者为非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相似相溶的原理,水是极性分子,易溶极性分子,不易溶非极性分子
B.氢化物的稳定性主要和键能有关
C.同一主族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是化合价不一定相同,化合价主要还和与之结合的元素的性质有关
D.导电与否主要是受否由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主要看是否为电解质
12.【答案】C
【解析】【解答】A.碘化钾是由碘离子和钾离子构成的离子晶体,晶体内存在的结合力为离子键,故A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晶体内存在的结合力为范德华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氖为氖原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晶体内存在的结合力为范德华力,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硅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晶体内存在的结合力为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C.氖气是单原子形成的分子,不存在共价键
13.【答案】C
【解析】【解答】A.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丙烷分子间没有氢键,沸点的高低:乙醇>丙烷,A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都属于共价晶体,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共价晶体的硬度越大,键长由大到小:Si-Si键>C-Si键>C-C键,则键能由大到小:C-C键>C-Si键>Si-Si键,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B不符合题意;
C.Na、Mg、Al都属于金属晶体,金属晶体中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熔点越高,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相应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数逐渐增多,半径逐渐减小,金属键逐渐增强,则熔点由高到低:Al>Mg>Na,C符合题意;
D.离子晶体中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NaF、NaCl、NaBr、NaI中阳离子相同、都为Na+,F-、Cl-、Br-、I-所带电荷数相等,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则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形成氢键的熔沸点高
B.原子晶体中,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C.同周期金属单质从左到右熔点增大
D.均是离子晶体,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14.【答案】C
【解析】【解答】A.氨硼烷(NH3·BH3)的结构式为 ,与乙烷类似,固态时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A不符合题意;
B.氨硼烷中氢原子与氮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氮元素电负性较强,可以和水分子间形成氢键,B不符合题意;
C.同一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B元素不相邻,N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原子,C符合题意;
D.N原子价层电子数为5,采取sp3杂化,与3个氢原子分别形成一个σ键,还有一对孤电子对,B原子价层电子数为3,采取sp3杂化,与3个氢原子分别形成一个σ键,还有一个空轨道,所以分子中由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B原子形成配位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B.分子间氢键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C.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有增大趋势,但IIA和VA族反常;
D. 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B原子含有空轨道,符合配位键形成条件。
15.【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Br2与SO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B.CO2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起到富集溴离子的作用,用CO2代替流程中的SO2不会达到同样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通入Cl2的目的是将Br-氧化为Br2,C不符合题意;
D.向“Br2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会生成AgBr沉淀,晶胞中根据均摊法,溴离子的个数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溴单质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
B.CO2不具有还原性;
C.氯气能将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
D.根据均摊法计算。
16.【答案】B
【解析】【解答】A、只有硫酸四氨合铜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氢化钠只有离子键,A不符合题意;
B、铵离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氨分子中氮原子上有孤电子对,H+、Cu2+、Ag+有空轨道,能形成配位键,B符合题意;
C、硫酸含有共价键,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氮化钙只有离子键,C不符合题意;
D、只有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氢氧化钠、过氧化钙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双氧水只有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配位键的判断是解答的难点,注意配位键的含义和形成条件,其形成条件为中心原子有空轨道,配体可提供孤电子对,常见配体有氨气、水、氯离子等。
17.【答案】B
【解析】【解答】A.X个数为,Y个数为1,则化学式为XY,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不属于晶体,没有不能形成重复的结构,故B符合题意;
C.X个数为,Y个数为,则化学式为XY3,故C不符合题意;
D.X个数为,Y个数为,则化学式为X2Y,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均摊法计算。
18.【答案】C
【解析】【解答】A. 金刚石是碳单质,石英是二氧化硅,都是原子晶体,但金刚石不是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 NaOH中即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MgCl2中只含离子键,B不符合题意;
C. 氮化镁的电子式为: ,每个离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符合题意;
D. 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结晶过程中,有离子键的形成,也有H2O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金刚石是单质;
B.MgCl2中只有离子键;
C.Mg2+和N3-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蒸发是物理变化,没有化合键的形成;
19.【答案】D
【解析】【解答】A.NaCl和CsCl都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构成的晶体,离子个数之比为1:1,则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NaCl晶胞中Na原子数目=1+12×=4,CsCl晶胞Cs原子为1,则所含阳离子数分别为4和1,故B不符合题意;
C.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但Na+半径小于Cs+半径,则NaCl 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小于CsCl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阳离子不同阴离子相同的离子晶体,阳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则晶格能大于晶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NaCl和CsCl的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1;
B.利用均摊法判断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离子个数;
C.Cs+的电子层数比Na+多,所以半径比Na+大;
D.离子半径越小,带的电荷越多,晶格能越大。
20.【答案】D
【解析】【解答】A:“转化”的反应 Fe +2Agl=2Ag+Fe2++2I-,则的溶液中主要含有Fe2+和I-,故A不符合题意;
B:滤渣Y的主要成分为Ag,用稀 溶解“滤渣Y”得到的AgNO3溶液可循环利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晶胞向上平移一个,以上面心I-为例,可看出距离最近的Ag+有4个,故C不符合题意;
D: 2I-+Cl2=2Cl-+I2,故通入氯气的量至少为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的1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含碘海水和AgNO3发生反应:I-+Ag+=AgI↓,过滤,向 Agl 沉淀加蒸馏水和铁粉发生反应: Fe +2Agl=2Ag+Fe2++2I-,过滤后向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I-+Cl2=2Cl-+I2,得到粗碘。
21.【答案】(1)第六周期VIII族
(2);1
(3)sp2、sp3;4
(4)Fe【解析】【解答】(1)由铂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VIII族,故答案为:第六周期VIII族;
(2)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3,价电子排布图为;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1,则镓原子核外有1个不成对电子,故答案为:;1;
(3)由阴离子的结构可知,形成4个单键的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形成三个单键的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阴离子是左右对称的结构,离子中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氧原子,故答案为:sp2、sp3;4;
(4)①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则CuFeS2中各元素电负性数值从小到大的顺序为Fe②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面心和体内的铁原子个数为8×+4×+1=4,位于棱上和面上的铜原子个数为4×+6×=4,位于体内的硫原子个数为8,设晶体的密度为dg/cm3,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2a3×10-30d,解得d=,故答案为:。
【分析】(1)依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析;
(2)依据构造原理分析;
(3)依据价层电子对数=σ键数+孤电子对数,由价层电子对数确定杂化类型;依据物质的结构判断;
(4)①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依据价层电子对数=σ键数+孤电子对数,由价层电子对数确定杂化类型;
②根据晶胞结构及晶胞的均摊法计算。
22.【答案】(1)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
(2)TiCl4属于分子晶体,而TiO2属于共价晶体,达到沸点时,破坏共价键,所以沸点高;极性;非极性;O>Cl>C
(3)6;四面体形;水分子间含有氢键
(4)
【解析】【解答】(1)由题意,基态钛原子为22号元素,因此其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
(2)TiCl4属于分子晶体,TiO2属于共价晶体,熔化时TiO2破坏共价键,所以熔沸点高;CO2分子中C与O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所以含有极性键;由其结构可得知,CO2正负电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由元素周期表有关知识可得知,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所以O>C,O的半径小于Cl,电负性大于Cl,因此O电负性大;
(3)由该配合物结构可知,含有6个配体水,因此配位数为6;由价层电子对计算公式可得知,水分子中心原子含有4对价层电子对,其中2对成键电子对,2对孤电子对,因此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水分子间含有氢键,因此其熔沸点高于H2S;
(4)由图可知,利用均摊法,N原子在8个点和6个面心,所以N原子的数目=,Al在体心,所以Al的数目=1,Ti在12个棱心上,所以Ti原子的数目=,该晶体的化学式为AlTi3N4,晶胞的质量,,,故答案为:。
【分析】(1)钛为22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
(2) ① 分子晶体沸点低,共价晶体沸点高;
② 要注意极性分子和极性共价键没有必然联系,同理,非极性分子和非极性键没有必然联系;
③ 同主族从下到上,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
(3)配位数可以结合钛原子周围所连接粒子判断; VSEPR模型要考虑孤电子对;
(4)密度的计算要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体积、摩尔质量判断。
23.【答案】(1)第四周期VIII族
(2)>;当铜失去一个电子后达到3d10的全满稳定结构,所以铜的第二电离能大于镍的第二电离能
(3)分子晶体;11;难溶于水,因为二茂铁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对称的,为非极性分子
(4) ×1021
【解析】【解答】(1)Ni是28号元素,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3d84s2 处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族;
(2)铜失去的是全充满3d10电子,镍失去的是4s1电子,故第二电离能:ICu>INi;
(3)①二茂铁的熔沸点比较低,易升华,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单键,6个碳氢单键,2个碳碳双键,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分子中含有11个σ键,所以1mol环戊二烯分子中含有11molσ键;
②根据二茂铁的分子结构可知其空间结构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水分子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所以二茂铁分子难溶于水;
(4)Fe2+位于体心与棱心,S22-位于顶点与面心,晶胞中Fe2+数目=1+12×=4,S22-数目=8×+6×=4,晶胞相当于含有4个“FeS2”,晶胞质量=4×g,晶体密度=(4×g)÷(a×10-7cm)3= g cm-3。
【分析】(1)Ni是28号元素,结合核外电子排布式判断在周期表中位置;
(2)镍失去的是4s1电子,而铜失去的是全充满3d10电子,能量较低;
(3)①二茂铁的熔沸点比较低,符合分子晶体性质;注意单键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1个π键;
②注意结合分子结构判断分子极性,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在水中溶解性;
(4)Fe2+位于体心与棱心,S22-位于顶点与面心,均摊法计算晶胞中Fe2+、S22-数目,进而计算晶胞质量,晶体密度=晶胞质量÷晶胞体积。
24.【答案】(1)①④;⑥;②③⑤
(2)②③⑤⑥
(3)放热;大于
(4)放出;5.5
【解析】【解答】(1)共价键: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键,氯化铝除外
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键,铵盐除外
故只含共价键的是①④⑦,只含离子键的是⑥,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②③⑤
(2)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是离子化合物,故离子化合物的是 ②③⑤⑥
(3)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4)H2(g)+I2(g)=2HI(g) △H=436+151-2×299=-11kJ/mol 故生成1molHI放出5.5kJ的能量
【分析】共价键一般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构成,离子键一般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
25.【答案】(1)1s22s22p63s23p3
(2)N
(3)乙酸,主要原因是乙酸分子间存在氢键,而乙醛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4)sp;N2
(5)12
【解析】【解答】(1)反应中涉及的元素有H、C、N、O、Cu,X与上述反应中所有元素均不在同一周期,则X在第三周期元素,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短周期元素X是磷,是15号元素,3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3;
(2)H、C、N、O、Cu元素中,C、N、O位于同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但N的2p轨道为半充满,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原子大;Cu是位于第四周期的元素,电离能较小;H位于第一周期元素,电离能也较小,故N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3)乙酸中含有羧基,乙醛中含有醛基,HAc的沸点高于乙醛,主要原因是乙酸分子间存在氢键,而乙醛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4)(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应该为直线型分子,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杂化;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2个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0个,属于非极性分子的化学式为N2;
(5)以上底面中心的铜原子为研究对象,距离最近的铜原子位于上底面的顶点,共有4个铜原子,上下晶胞的侧面的面心位置各有4个铜原子,共有12个铜原子与上底面的铜原子距离最近。
【分析】(1)该元素X是磷,是15号元素,注意第VA元素核外电子结构特点;
(2)注意N元素电离能的特殊性;
(3)氢键导致物质沸点升高,据此分析;
(4)根据卤素单质性质,分析该物质的杂化类型;等电子体是指价电子数和原子数(氢等轻原子不计在内)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基团;
(5)注意晶胞的立体结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