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
A.乙烷 B.乙醇
C.乙二醇 D.丙三醇
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CH3)2CHCH2CH2OH有多少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
A.6 B.5 C.3 D.4
3.仪器分析法对有机化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分析仪是将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对燃烧产物进行自动分析,以确定有机物最简式
B.图-1是有机物甲的红外光谱,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C.图-2是有机物乙的质谱图,有机物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D.图-3①和图-3②是分子式为的两种有机物的1H核磁共振谱图,图-3②为二甲醚
4.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种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滑冰场上的冰中水分子的热稳定性高于甲烷
B.用于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的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C.颁奖礼服内胆中添加的石墨烯(部分结构如图)是分子晶体
D.闭幕式的水上烟火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乳酸[]分子中存在2个手性碳原子
B.酸性强弱:三氟乙酸>三氯乙酸>乙酸
C.基态碳原子核外有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D.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6.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在Cu-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过程中水的作用机理,其主反应历程如图所示(H2→*H+*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2、H2O、CH3OH均是共价化合物
B.第④步的反应式为:*HO+*H→H2O
C.CO2加氢制甲醇过程中原子利用率小于100%
D.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反应速率及CO2的转化率
7.短周期主族元素M、N、P、Q、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M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 N P
Q T
A.M、N、P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P>N>M
B.五种元素中,P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最稳定
C.M、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一元酸
D.可以用T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干燥其最简单氢化物
8.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OH B.HCl C.SiO2 D.MgCl2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B.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10.下列微粒中不含配位键的是( )
A.NH B.P4 C.BF D.NaAlF6
11.已知CH4中C—H键间的键角为109°28′,NH3中N—H键间的键角为107°,H2O中O—H键间的键角为10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
B.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小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
C.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等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
D.题干中的数据不能说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和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12.HCHO与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含σ键的数目为8
B.中的配位数为6
C.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有两种
D.HCHO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13.有4组同一族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物质,在101 kPa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He -268.8 (a) -249.5 Ar -185.8 Kr -151.7
第二组 F2 -187.0 Cl2 -33.6 (b) 58.7 I2 184.0
第三组 (c) 19.4 HCl -84.0 HBr -67.0 HI -35.3
第四组 H2O 100.0 H2S -60.2 (d) 42.0 H2Te -1.8
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a、b、c的化学式分别为Ne2、Br2、HF
B.第三组与第四组相比较,化合物的稳定顺序:HBr>d
C.第三组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酸性c最强
D.第四组物质中H2O的沸点最高,是因为H2O分子内存在氢键
14.关于C2H2、N2H2、H2O2、H2S2的结构与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H2O2>H2S2
B.N2H2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C.键角:C2H2>N2H2>H2S2>H2O2
D.四种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H2O2
15.下列物质,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及“分子立体构型”与CH2O(甲醛)相同的是( )
A.H2S B.NH3 C.CH2Br2 D.BF3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患可通过静脉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或蔗糖溶液来补充能量以及糖分
B.HOCH2CH(OH)CHO在一定条件下被氢气还原后的产物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C.利用变性原理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D.为满足人体生命活动对脂肪酸的需要,日常饮食应摄入多样化的油脂
17.根据下表中所列键能的数据,判断下列分子中,最不稳定的是( )
化学键 H—H H—Cl H—Br Br—Br
436 431 363 193
A.HCl B.HBr C.H2 D.Br2
18.下列事实不可以用氢键来解释的是( )
A.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
B.测量氟化氢分子量的实验中,发现实验值总是大于20
C.水结成冰后,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D.氨气容易液化
19.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
D.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20.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氯化铵 B.碳酸钠 C.过氧化氢 D.液氯
二、综合题
21.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在黄铜中加入镍可显著提高黄铜在大气中和海水中的耐蚀性。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有 个未成对电子。
(2)CuSO4溶液里逐滴滴入过量氨水,形成深蓝色溶液。
①深蓝色的溶液
是因为生成了一种配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其中配位原子是
。
②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NH3的键角 (填大于或小于)H2O,原因是 。
22.
(1)Ⅰ.磷化铝(AlP)和磷化氢()都是粮食储备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两种物质中所涉及的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2)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以下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是由极性键组成的非极性分子
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所以沸点高于的
C.中心原子的VSEPR构型是四面体形
D.的稳定性大于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氢键
(3)工业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黄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次磷酸属于 (填“一”“二”或“三”)元酸。
②若开始时有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4)的键角 (填“大于”或“小于”),原因为 。
(5)已知亚磷酸()为二元弱酸,其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的电离方程式为
B.是正盐
C.溶液显碱性
D.的平衡常数为
23.碳是形成单质和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有独特的性质和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达式为 。
(2)碳元素是组成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元素。1828年,化学家维勒首次用加热的方法将无机物氰酸铵[NH4(OCN)]转化为有机物尿素,开启了人造有机物的大门。氰酸铵中阳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有机物M( )在一定条件下生成N( )
①沸点:M N(填“大于”或“小于”)。
②M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不同杂化类型的碳原子数之比为 。
(3)碳的有机物常作为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配体,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Ca2+形成的配离子如图所示。该配离子的配位数是 ,配体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
(4)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图所示,图中用实线标出了石墨的一个六方晶胞。
①石墨中C原子上未参与杂化的所有p轨道相互平行且重叠,使p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中运动而导电。六方氮化硼(BN)与石墨晶体结构类似,硼原子和氮原子交替相连,而六方BN却无法导电,其原因是 。
②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石墨一种晶胞结构和部分晶胞参数如图。
a.原子坐标参数描述的是晶胞内原子间的相对位置。石墨晶胞中碳原子A、B的坐标参数分别为A(0,0,0)、B(0,1 ,),则C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
B.晶胞参数用以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石墨晶胞底边长为acm,层间距为d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石墨的密度为 g·cm-3(写出表达式即可)
24.有下列微粒:①CH4②CH2=CH2③CH≡CH ④NH3⑤NH4+⑥BF3⑦P4⑧H2O ⑨H2O2
(1)呈正四面体的是 .
(2)中心原子轨道为sp3杂化的是 ,为sp2杂化的是 ,为sp杂化的是 。
(3)所有原子共平面的是 ,共线的是 。
(4)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是 。
25.判断下列粒子的空间构型
(1)CO2:
(2)H2S:
(3)SO2:
(4)NH4+:
(5)CO32-: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乙醇和乙二醇与乙烷比较,乙醇和乙二醇含有氢键,沸点较高,在常温下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乙醇和乙二醇相比较,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含有的氢键数目较多,则沸点比乙醇的高,则同理乙二醇与丙三醇相比较,沸点较高的为丙三醇,
故答案为:D。
【分析】醇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比相同点原子的烷烃高,抢几个数越多,沸点越高,据此判断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CH3)2CHCH2CH2OH中有-CH3、-CH2-、 、-OH,其中2个-CH3中6个H原子等效,2个-CH2-中的H原子不等效,故分子中含有5中不同的H原子,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结构的对称性确定有机物中所含氢原子的种类。
3.【答案】D
【解析】【解答】A.元素分析仪是将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对燃烧产物进行自动分析,以确定有机物最简式,现代元素分析仪分析的精确度和速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图1可以看出该有机物甲中至少有C-H、O-H、C-O三种化学键,故B不符合题意;
C.质谱图中最右侧的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数值为78,则有机物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故C不符合题意;
D.1H核磁共振谱图中的吸收峰数目为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H种类,峰面积比是不同化学环境H的个数比,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可能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有三组峰,峰面积比为3:2:1,也可能为二甲醚,结构简式为CH3OCH3,只有一组峰,所以图-3②为乙醇,图-3①为二甲醚,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元素分析仪是将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对燃烧产物进行自动分析,以确定有机物最简式;
B.有机物甲中至少有C-H、O-H、C-O三种化学键;
C.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为其相对分子质量;
D.图-3②为乙醇,图-3①为二甲醚。
4.【答案】C
【解析】【解答】A.周期表中同主族从下到上,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滑冰场上的冰中水分子的热稳定性高于甲烷,故A不符合题意;
B.用于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的二氧化碳是直线形分子,结构对称,是非极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颁奖礼服内胆中添加的石墨烯(部分结构如图)有分子晶体性质,能导电,有金属晶体的性质,又有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属于混合晶体,故C符合题意;
D.烟火是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释放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闭幕式的水上烟火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
B.二氧化碳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
D.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5.【答案】A
【解析】【解答】A、乳酸的结构简式中,手性碳原子的如图所示,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
B、三个分子中,氟原子的电负性大于氯原子的电负性大于氢原子的电负性,故三氟乙酸酸性大于三氯乙酸电负性大于乙酸电负性,B错误;
C、碳原子为6号元素,其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即有三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错误;
D、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可以用于区分晶体和非晶体,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手性碳原子指的是一个碳原子周围连接四个完全不相同的结构;
B、电负性越大,则酸性越强;
C、根据原子序数可以画出相应的电子排布式,根据电子排布式的能级分布判断能量不同的电子种类;
D、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6.【答案】D
【解析】【解答】A.CO2、H2O、CH3OH均为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第④步反应中CH3OH、*HO、和*H作用得到H2O和甲醇,所以该步骤的反应式为*HO+*H→H2O,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中除了生成甲醇外还生成水,所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不是100%,C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活化能,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由非金属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为共价化合物,大多数有机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B.根据图片推测化学式,观察箭头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甲醇前后没有变化,推测参与反应的为CH3OH、*HO、和*H三种物质,以此推测反应式;
C.根据反应式是否全部反应物都生成了生成物,即没有目标产物之外的物质产生,则利用率为100%,有其他物质产生则原子利用率低于100%;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无法控制转化率。
7.【答案】B
【解析】【解答】A.M、N、P的最简单氢化物中,水为液体,氨气、氟化氢为气体,故水的沸点最高,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氟化氢分子之间也形成氢键,由于半径FB.五种元素中,P的最简单氢化物HF最稳定,因为F的非金属性最强,故B符合题意;
C.M、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NO3和H3PO4,H3PO4属于三元酸,故C不符合题意;
D.T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浓硫酸)可以氧化其最简单氢化物(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H2S,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M、N、P在第2周期,Q、T在第3周期,M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M是氮元素,N是氧元素、P是氟元素,Q是磷元素,T是硫元素;根据元素对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答】A. NaOH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氢氧根离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故A符合题意;
B. HCl是由氢原子与氯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SiO2是由硅原子与氧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MgCl2由镁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同种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为极性键;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9.【答案】B
【解析】【解答】A.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如氯化铵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不含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B、AlCl3是特殊的金属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
C、要注意含有NH4+的物质一般是离子化合物,但是为非金属元素的组成;
D、注意稀有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存在化学键。
10.【答案】B
【解析】【解答】A.铵根中N原子为sp3杂化,与三个氢原子形成三个σ共价键,剩余的一对孤电子对与氢离子形成配位键,故A不符合题意;
B.P4分子中P原子为sp3,每个P原子与另外3个P磷原子形成3个σ共价键,同时含有一对孤电子对,不含配位键,故B符合题意;
C.BF 中B原子为sp3杂化,与3个F原子形成σ共价键,还有一个空轨道,由F-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故C不符合题意;
D.NaAlF6中有Al原子提供空轨道,F-提供孤电子对形成的配位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存在配位键主要是具有提供孤对电子以及空轨道的粒子,找出含有提供空轨道和孤对电子的物质即可
11.【答案】A
【解析】【解答】由中心原子上孤电子对数的计算公式可知,CH4中碳原子上无孤电子对,NH3中的氮原子上有1对孤电子对,H2O中的氧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根据题意知,CH4中C—H键间的键角为109°28',若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等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则NH3中N—H键间的键角和H2O中O—H键间的键角均应为109°28',故C项不符合题意;若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小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则NH3中N—H键间的键角和H2O中O—H键间的键角均应大于109°28',现它们的键角均小于109°28',故B项不符合题意;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斥力,使其键角变小,D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大小进行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 的物质的量未知,不能计算σ键的数目,故A错误;
B、 中的配位数为4,故B错误;
C、 中饱和碳原子采用sp3杂化,-CN中的碳原子采用sp杂化,故C正确;
D、甲醛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单键均为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B、 中水分子为配体;
C、饱和碳原子采用sp3杂化,-CN中的碳原子采用sp杂化;
D、HCHO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13.【答案】D
【解析】【解答】A.a、b、c的化学式分别为Ne、Br2、HF,故A不符合题意
B. 第三组与第四组相比较,化合物的稳定顺序:HBr<d ,故B不符合题意
C. 第三组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酸性HI最强,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易形成氢键,故D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同主族排布规律即可判断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高
C.同主族,卤族氢化物的酸性氢碘酸最强
D.氢键对沸点的影响
14.【答案】C
【解析】【解答】A.因为O元素的电负性大于S,所以热稳定性:,A不符合题意;
B.结构式为:,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不符合题意;
C.为直线型,键角为π,氮原子采用杂化,三个杂化键处于平面正三角形的三个方向,互成,是极性分子,之间的键角为96度52分,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硫原子大,氧原子对其携带的孤对电子的吸引比硫原子大,相应的孤对电子斥力增大使键角也相应比大,所以键角的大小:,C符合题意;
D.因为分子中含有氢键,所以在中沸点最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电负性越强,热稳定性越强;
B、氮原子一侧连接氢原子,一侧连接孤电子对,存在顺反异构;
C、杂化轨道=中心原子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若杂化轨道数=2,为sp杂化,杂化轨道数=3,为sp2杂化,杂化轨道数=4,为sp3杂化;
杂化轨道数=2,为直线;
杂化轨道数=3,成键电子数=3,为三角形;
杂化轨道数=3,成键电子数=2,为V形;
杂化轨道数=4,成键电子数=4,为四面体;
杂化轨道数=4,成键电子数=3,为三角锥;
杂化轨道数=4,成键电子数=2,为V形;
D、氢键的存在会导致沸点的提高。
15.【答案】D
【解析】【解答】CH2O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而H2S、NH3、CH2Br2的中心原子都是采用sp3杂化。故D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是:D
【分析】根据计算出给出的化学式中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和价电子对即可判断构型即可
16.【答案】D
【解析】【解答】A.蔗糖在人体中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果糖不能为人体补充能量,则病患不可通过静脉注射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来补充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HOCH2CH(OH)CHO在一定条件下被氢气还原后的产物为HOCH2CH(OH)CH2OH,手性碳原子为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饱和碳原子,则HOCH2CH(OH)CH2OH分子中不含有连接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饱和手性碳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变性时蛋白质会失去生理活性,则不能利用变性原理可提纯蛋白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油脂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可生成多种满足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脂肪酸,则日常饮食应摄入多样化的油脂满足人体生命活动对脂肪酸的需要,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一般补充能量一般用的是葡萄糖
B.根据给出的结构简式与氢气加成后得到的产物进行判断即可
C.蛋白质的变性过程为不可逆的过程
D.食物需要多样化才能保证对脂肪的需求
17.【答案】D
【解析】【解答】键能越大,断开该键需要的能量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就越稳定,故D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是:D
【分析】键能越大越稳定即可判断
18.【答案】A
【解析】【解答】A、氢键影响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即水是稳定的化合物与氢键无关,故A符合题意;
B、HF分子间存在氢键,使HF聚合在一起,非气态时,氟化氢可以形成(HF)n,因此测量氟化氢分子量的实验中,发现实验值总是大于20,与氢键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结冰,形成分子间氢键,使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使氨气熔沸点升高,即氨气易液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氢键影响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而不能影响化学性质。
19.【答案】B
【解析】【解答】A.只有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符合CnH2n+2,烯烃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炔烃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等的混合物,即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稠环芳香烃中的许多物质其含碳量都比乙炔高,如萘(C10H8),故C不符合题意;
D.碳氢化合物中一定存在C-H键,为极性键,存在C-C键,为非极性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其他碳氢化合物除烷烃外可能还有其他烃类;
B.石油是烃类的混合物;
C.乙炔与苯的含碳量相同,另外还有含碳量更高的烃类;
D.碳氢化合物中碳碳原子间的化学键位非极性共价键。
20.【答案】C
【解析】【解答】A.NH4Cl是由NH4+和Cl-构成的,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属于共价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Na2CO3是由Na+和CO32-构成的,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属于共价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H2O2中含有氢氧共价键,不含离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符合题意;
D.液氯中含有氯氯共价键,但为单质,不是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共价化合物中不含有离子键,据此结合选项中所给物质进行分析即可。
21.【答案】(1)1s22s22p63s23p63d8;2
(2)[Cu(NH3)4]2+;N;三角锥形;大于;氨分子和水分子的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形,但水分子中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大于氨分子,对σ键的斥力更大,键角更小
【解析】【解答】(1)Ni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基态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Ni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3d原子轨道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
(2)CuSO4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氨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有: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①配离子符号为[Cu(NH3)4]2+,NH3分子中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与Cu2+的空轨道共用,配位原子为N。②NH3中中心原子N上的孤电子对数为 (5-3 1)=1,成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1+3=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略去N上的一对孤电子对,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NH3的键角大于H2O,原因是:氨分子和水分子的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形,但水分子中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H2O中中心原子O上的孤电子对数为 (6-2 1)=2]大于氨分子,对σ键的斥力更大,键角更小。
【分析】(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构造原理进行书写电子排布式,注意阳离子的书写,根据电子排布式确定未成对电子数;
(2)根据氨合铜离子书写其符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氨气分子的空间构型。
22.【答案】(1)H>P>Al
(2)C
(3);一;9
(4)大于;N的电负性大于P,中心原子的电负性越大,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越大,键角越大
(5)B
【解析】【解答】(1)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增大,故上述两种物质中所涉及的三种元素H、P、Al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是H>P>Al;
(2)A.为三角锥形,是由极性键组成的极性分子,A项错误;
B.氨气中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B项错误;
C.是与NH3结构相似,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是1,价层电子对数是3,故中心原子的VSEPR构型是四面体形,C项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N、P同一主族,N的非金属性比P强,氨气比 的稳定性强,与氢键无关,D项错误;
(3)①黄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其只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为一元酸;②根据化合价升降可知, 有参加反应 转移9mol电子。
(4)N的电负性大于P,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大,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之间距离越小,成键电子对之间排斥力增大,即三个N-H键之间的斥力大于3个P-H键之间的斥力,从而使键角变大。
(5)A. 亚磷酸()为二元弱酸, 电离需要分布进行;
B.亚磷酸()为二元酸,属于正盐;
C与图可知,当全部为 时候,溶液先酸性;
D.,其平衡常数为:,D项错误;
【分析】(1)一般来说,原子半径越小,电离能越大,同周期从左往右,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2)pH3的结构和氨气相似,都为三角锥形,都是极性分子,但是氨气分子间含有氢键,熔沸点会比磷化氢高,N-H的键能大于P-H键键能,所以氨气稳定性会好;
(3)黄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歧化反应,利用化合价升降配平即可,次磷酸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只消耗一个氢,说明次磷酸只能电离出一个氢,所以其为一元酸;
(4)氨气和磷化氢都是三角锥形,但是N的电负性大于P,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大,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越近,成键电子对之间距离越小,成键电子对之间排斥力增大,即三个N-H键之间的斥力大于3个P-H键之间的斥力,从而使键角变大;
(5)亚磷酸为二元酸,所以电离时只能电离出2个氢离子,所以 为是正盐;根据图可知,当全部为 时,溶液显酸性,说明电离大于水解。
23.【答案】(1)
(2)正四面体;小于;sp2、sp3杂化;7︰2
(3)6;sp2和sp3杂化
(4)氮的电负性较大,相互平行且重叠p轨道(或大兀键)上的电子在很大程度上被定域在氮的周围,不能自由流动;;
【解析】【解答】(1)碳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2,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其价电子原子轨道表示式为 ,故答案为: ;(2)氰酸铵中阳离子为NH4+离子,NH4+离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数为0,故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答案为:正四面体;①对结构相似的有机物,其分子量越大沸点就越高,所以沸点M小于N,故答案为:小于;②因为M中含有C-
C、苯环以及—COO—,所以M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sp3杂化,两种杂化方式的碳原子比例为:(6+1):2=7:2,故答案为:sp2和sp3杂化;7:2;(3)由图可知,EDTA与Ca2+形成的配离子中为Ca2+中心离子,EDTA中N、O原子与Ca2+之间形成配位键,Ca2+的配位数为6;EDTA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和—COO—,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sp3杂化,故答案为:6;sp2和sp3杂化;(4)①由于N和B的电负性相差较大,在六方氮化硼晶体中相互平行且重叠p轨道(或大兀键)上的电子在很大程度上被定域在N原子的周围,不能自由流动,故不能导电,故答案为:氮的电负性较大,相互平行且重叠p轨道(或大兀键)上的电子在很大程度上被定域在氮的周围,不能自由流动;②a.由B点坐标可得,a=1,d= ,所以C点坐标为(1,1, ),故答案为:(1,1, );
B. 由石墨的晶胞结构得晶胞中C原子的数量为 ,晶胞体积为2d×a×a×sin60°= ,则石墨的密度为 ,故答案为: 。
【分析】(1)碳原子的价电子轨道包括2S轨道和2P轨道;
(2)NH4+离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数为0,故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①在结构相似的有机物中,分子量越大的有机物其沸点就越高;
②碳碳单键的杂化方式为sp3,碳氧双键的杂化为sp2;
(3)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学中是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离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4)为了表示晶胞中所有原子的位置,用坐标(x,y,z)表达晶胞中原子的分布,该坐标被称为原子分数坐标;
根据晶胞密度的公式以及石墨晶胞的性质可以求出其晶胞密度。
24.【答案】(1)①⑤⑦
(2)①④⑤⑦⑧⑨;②⑥;③
(3)②③⑥⑧;③
(4)④⑧⑨
【解析】【解答】(1)①CH4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②C2H4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形分子,③C2H2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分子 ④NH3中氮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分子,⑤NH4+氮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⑥BF3硼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分子 ⑦P4中P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⑧H2O中O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V形分子,⑨H2O2中O原子采取sp3杂化,空间构型为V形,两个H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纸上并有一定夹角。故答案为:①⑤⑦;(2)①CH4中C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4+0=4,所以采取sp3杂化,②C2H4中C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0=3,所以采取sp2杂化,③C2H2中C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0=2,所以采取sp杂化,④NH3中氮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1=4,所以采取sp3杂化;⑤NH4+中氮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4+0=4,所以采取sp3杂化;⑥BF3中B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0=3,所以采取sp2杂化,⑦P4中P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1=4,所以采取sp3杂化;⑧H2O中O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2=4,所以采取sp3杂化;⑨H2O2中O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2=4,所以采取sp3杂化;
所以中心原子轨道为sp2杂化的是②⑥;为sp杂化的是③;
故答案为:①④⑤⑦⑧⑨;②⑥;③;(3)①CH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②C2H4是平面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而不共线;③CH≡CH是直线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也共线;④NH3是三角锥形分子,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⑤NH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⑥BF3是平面三角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而不共线;⑦P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⑧H2O是V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而不共线;⑨H2O2的空间构型是二面角结构,两个H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纸上并有一定夹角,所有原子不共面也不共线;故答案为:②③⑥⑧;③; (4)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有:①CH4、②C2H4、③CH≡CH、④NH3、⑥BF3、⑧H2O、⑨H2O2。①CO2、②C2H4、③CH≡CH、⑥BF3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④NH3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⑧H2O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V型,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⑨H2O2中含有极性键,空间构型是二面角结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④⑧⑨。
【分析】(1)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判断微粒的构型来解答;(2)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据此判断杂质类型;(3)①CH4是正四面体结构,②C2H4是平面形分子 ③C2H2是直线形分子 ④NH3是三角锥形分子,⑤NH4+是正四面体结构,⑥BF3是平面三角形分子 ⑦P4是正四面体结构,⑧H2O是V形分子⑨H2O2的空间构型是二面角结构,两个H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纸上并有一定夹角;(4)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25.【答案】(1)直线形
(2)V形
(3)V形
(4)正四面体形
(5)平面三角形
【解析】【解答】(1)CO2中中心原子C上的孤电子对数为 (4-2 2)=0,成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0+2=2,VSEPR模型为直线形,C原子没有孤电子对,CO2为直线形。
(2)H2S中中心原子S上的孤电子对数为 (6-2 1)=2,成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2+2=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略去S原子上的两对孤电子对,H2S为V形。
(3)SO2中中心原子S上的孤电子对数为 (6-2 2)=1,成键电子对数为2,价层电子对数为1+2=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略去S原子上的一对孤电子对,SO2为V形。
(4)NH4+中中心原子N上的孤电子对数为 (5-1-4 1)=0,成键电子对数为4,价层电子对数为0+4=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形,N原子没有孤电子对,NH4+为正四面体形。
(5)CO32-中中心原子C上的孤电子对数为 (4+2-3 2)=0,成键电子对数为3,价层电子对数为0+3=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C原子没有孤电子对,CO32-为平面三角形。
【分析】根据中心原子的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即可。